智能技术赋能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转型
2023-08-29吴运明马蒙季玲
吴运明?马蒙?季玲
【摘要】 公共图书馆是推动全民阅读、提供社会文化服务的重要保障。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转型成为公共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在调研山东省内17所省市级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开展情况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数字文化服务的现状与问题,梳理融合智能技术如何从技术支持层、平台搭建层、内容建设层、用户接入层、服务情景层重塑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框架,提出公共图书馆可从构建智能化平台、聚焦用户文化需求新特点、借助新媒介创新服务内容和形式、提升馆员信息化素养等方面优化文化服务。
【关 键 词】智能技术;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
【作者单位】吴运明,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马蒙,临沂职业学院图书馆;季玲,山东省图书馆。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数智赋能时代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21CTQJ04)。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3.014
近年来,“互联网+”国家戰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促使智能技术与社会深度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推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加强数字资源建设、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献信息共享平台”[1]。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2]。数字文化是数字中国“五位一体”的关键一角[3],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机构,开展数字文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将是其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大数据、云计算、元宇宙、GPT大模型等新一代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建设智慧图书馆、开展公共图书馆智慧化数字文化服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文章通过调查山东省17所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状况,把脉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现状与问题,拟融合智能技术重塑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融合智能技术的数字文化服务优化策略,以促进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转型。
一、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状况调查
1.17所山东省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调查
为深入了解目前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状况,笔者通过网络调研的方式,对山东省1所省级图书馆和16所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进行调查,就17所公共图书馆的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提供的数字文化服务进行梳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山东省17所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均已开通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公众提供线上数字文化服务,服务种类多样,呈现共享资源覆盖面广、自建资源各具特色的特点。
2.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现有数字文化服务内容
山东省内17所公共图书馆在利用全国共享资源平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所处地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积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文化服务内容,不断探寻新的数字文化服务方式,其数字文化服务可概括如下。
(1)公共图书馆线上基础服务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书刊查询、参考咨询是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基础线上服务,且服务内容和方式基本一致。书刊查询功能便于用户通过网络检索的方式获取书刊信息;参考咨询功能便于用户利用联合参考咨询平台获得文献线索和信息。济南市图书馆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提供“快递到家借阅”服务,将线上咨询与线下借阅有机结合,使不便到馆借阅的用户能够通过快递借阅图书,有效压缩了用户借阅的空间和距离。
(2)极具地域特色的专题服务
公共图书馆结合地域特色开展的专题服务包括尼山书院、地方特色文化服务、红色文化资源库、古籍数据库等。尼山书院通过“图书馆+书院”模式,将现代公共图书馆和传统书院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传承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4]。地方特色文化服务有山东省图书馆的“阅品山东”、济南市图书馆的“济南名士、名泉”、淄博市图书馆的“齐风讲堂”等。
(3)内容丰富多样的大众读者服务
大众读者服务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包括在线选书、在线荐书、在线讲座培训、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和馆情动态等。公共图书馆通过在线荐书活动让用户参与图书采买环节,如山东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提供的“微选书”功能、烟台市图书馆举办的线上图采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推广活动不断发展完善,如线上读书会、百姓讲堂、智慧父母线上课堂等。个性化服务不断创新发展,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公共图书馆利用网络反馈的方式获取用户意见和建议,如潍坊市图书馆的“读者诉求”在线服务、烟台市图书馆的在线集体借书服务等。
(4)广泛化与均等化的特殊用户群体服务
特殊用户群体数字文化服务广泛化、均等化是公共图书馆践行“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提供了面向青少年儿童、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服务,如青岛市图书馆的小贝壳快乐营青少年阅读活动、济南市图书馆的老年电脑知识培训班、山东省图书馆的“光明之家”等。
(5)秉承共享理念的电子资源平台服务
电子资源平台服务主要包括网上展厅、数字化阅读平台、全媒体服务等。网上展厅是多数公共图书馆都会提供的一项数字服务内容,其通过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利用图片、文字、视频形态展示内容。一些图书馆使用VR/AR技术对历史、文学等资料进行可视化和具象化加工处理,提供虚拟在线展览服务。另有一些图书馆通过购买电子资源数据库自由组合电子资源平台内容,如贝贝国学教育数据库、朗读亭、新语听书等。
3.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能为用户提供数字文化服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各馆数字化资源建设不均衡,数字文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数字化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核心内容,没有数字化资源的支持,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将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法发挥其服务效能。从调查情况来看,由于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各馆的网络数字资源建设存在不均衡的现象,由此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公共图书馆网站访问速度较慢,数字化资源匮乏,网络数字化服务项目较少,有的公共图书馆专题特色资源较少,没有很好地融合地方文化特色。
(2)智能技术应用体现较少,数字文化服务不够智慧化
智能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智慧化的技术基础,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种数字化平台开展在线业务,但现有平台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整合不够深入,新技术不够普及,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数字文化服务不够智慧化。
(3)对用户需求把握不到位,数字文化服务不够精准化
目前,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在网站、微信公众号提供了用户反馈渠道,但仅停留在业务咨询层面,反馈内容不够宽泛、深入。在一些特殊时期,在线服务对满足用户需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大部分公共图书馆未能有效利用大数据,没有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画像分析,用户需求标签不明晰、不细化,难以实现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4)缺乏在线资源建设规范,数字文化服务有待标准化
目前,针对公共图书馆在线资源的建设如特色数据库建设等,在质量和功能上存在差异,资源的加工、组织也缺乏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这些都影响了各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各馆在开展数字文化服务时,服务内容、服务形式都存在较大差异,缺乏标准化的在线资源建设规范。
二、融合智能技术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重塑
当前,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服务模式无法较好地满足智能时代背景下用户的文化需求,数字文化服务是未来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发展方向,其核心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用户需求的增加反推技术发展,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持续进步和完善。笔者结合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服务现状、服务内容和现存问题,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框架进行重塑,将其自下而上分为技术支持层、平台搭建层、内容建设层、用户接入层、服务情景层5个层级,具体如图1所示。
1.技术支持层
技术支持层是整个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技术基础,是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和存储数据的过程,包括感知设备、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三个部分。其中,感知设备包括GPS定位、摄像头、监控设备、传感器等设施,用来采集和获取图书馆服务开展环境、流程的相关数据[5]。公共图书馆通过GPS定位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利用摄像头、监控设备、传感器等设备掌握馆内人员流动变化状况并监测馆内环境,能够便捷地获取相关信息并建立用户行为数据库。数据采集主要依托网络爬虫技术、互联网通信技术等完成,即利用用户网络访问流程,采集用户行为需求和行为特点,建立用户画像。数据处理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GPT大模型、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完成[6],公共图书馆可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建立用户画像库。
2.平台搭建层
平台搭建层主要整合公共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利用数字化和可视化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在技术支持层的基础上搭建图书馆资源平台[7],包括电子资源供应商平台、共享资源平台、自建资源和馆藏资源4类资源。电子资源供应商平台是指商业化电子资源建设者通过购买、组织和整合电子资源,建设自己的资源平台,进而向各图书馆提供有偿电子资源服务的平台,此类电子资源具有种类丰富、软件界面设计美观、操作方便等特点,如超星阅读器、仁仁阅、微信读书等移动端小程序。共享资源平台包括国际、国家和地区共享资源平台,它是资源经济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如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平台。自建资源主要包括区域资源库、历史资源库、人物资源库等,主要是指公共图书馆基于其所处地区的文化、历史,梳理、组织和整合特色资源而建立的电子资源库,具有独一无二性、地域性的特点。馆藏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提供数字文献资源服务的基本支撑,是各个图书馆根据自身发展、用户需求等因素,将馆藏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为用户提供数字馆藏资源服务的根本。
3.内容建设层
内容建设层是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模型的核心内容,包括基本服务、专题服务、特殊用户服务和特殊公共事件服务。基本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将传统的基本服务数字化、网络化,利用移动端或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的参考咨询、书刊检索、馆内信息查询、图书推荐等服务。专题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利用专题数据库向用户提供的专题资源服务,或是公共图书馆利用网络开展的专题活动,如传统文化讲座活动。特殊用户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为少年儿童、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提供的网络数字文化服务,如利用语音识别功能为特殊用户群体提供语音控制服务。特殊公共事件服务是指公共图书馆在发生疫情、地震等突发状况时为用户提供的在线科普服务,公共图书馆可联合国务院或地方政府平台提供突发信息、相关科普知识、在线文献传递等数字化服务。
4.用户接入层
用户接入层是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开展的主要环节,包括用户访问、获取服务和反馈信息。用户访问主要是指用户通过手机、平板電脑等移动终端和门户网站,访问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地址,以查找和获取信息。获取服务是指用户通过检索、随机浏览、专题浏览等方式,获取能够满足其信息需求的在线资源。信息反馈是指用户在获取服务后,将对资源是否丰富、获取资源是否便捷等使用感受通过网络反馈给公共图书馆,以推动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5.服务情景层
服务情景层是用户获取资源或服务的情景设计,是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个性化、智慧化的重要体现,包括自动化服务和智慧化服务两个部分[8]。自动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通过整合电子资源库、用户画像库和馆藏信息等建立起来的自动化服务系统,如全媒体、网上查询、线上签到、自助借还、快递到家等。智慧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将用户画像与资源服务系统匹配,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面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和智慧化的在线数字化服务,如定制推送、科学决策、用户反馈、服务板块自定义等。
三、融合智能技术的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优化策略
公共图书馆应以电子资源库、共享资源库、自建资源库和馆藏资源库为基础,组织、整合数字化资源,通过分析用户在不同情境下的信息需求特点,完善数字文化服务,及时更新服务媒介、服务内容和服务理念,切实将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融入公众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发挥社会文化服务功能。
1.融合智能技术,实现数字文化服务智慧化
智能技术是推动公共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基础,公共图书馆应将其融入图书馆建设的各方面,如信息收集、协同感知、内容聚合、用户体验等,并基于互联网,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能化数字服务平台,实现文献资源智能分析和利用,打造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新业态。例如:基于VR/XR等技术建设虚拟沉浸式服务空间,实现无障碍、跨时空、即时性服务,提升用户体验;深化图书馆组织结构和内容生产方式,打通公共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馆等其他文化服务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通道,实现资源的智能化流通与共建共享。
2.聚焦用户文化需求新特点,实现数字文化服务精准化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公共图书馆用户文化需求呈现个性化、精准化、数字化的特点。公共图书馆应基于大数据和用户画像,通过对用户访问的智能感知与轨迹追踪,深入挖掘、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实现数字文化服务的智能分析、精准推送。此外,在疫情等特殊时期,部分地区实施静态管理,用户的空闲时间增多,精神文化需求随之递增。此时,公共图书馆应承担为用户提供科学、真实的文化知识的任务,开展具有趣味性和心理辅导性的数字文化服务,帮助用户减轻心理恐慌和焦虑。
3.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借助新媒介创新数字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
数字化资源是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的核心,公共图书馆应转变传统的知识收藏观念,从内容上融合数字技术,将现有资源数字化,开展各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生产,丰富数字文化服务资源类型,契合公众的阅读习惯、阅读形式和阅读偏好。服务媒介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媒介应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及时整合更新。当前,数字文化服务的主要媒介为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为适应用户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创作动态化视频类服务内容,开展科学知识普及、活動宣传、信息公告等服务,建设有温度、有亮点的数字文化服务品牌,利用新媒介增加与用户的互动交流频率,增强用户黏性。
4.提升馆员信息化素养,更新数字文化服务理念
数字文化服务新体系的建设涉及多种类型的数据库建设,公共图书馆需要及时捕捉用户的文化需求,适时调整服务方式,由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这对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智能技术应用方面,馆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化素养。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先进服务理念、扎实信息素养的工作队伍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应开展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网络技术能力和整体素质,优化用户体验。
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社会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文化服务逐渐发展。为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应对社会的突发状况,融合智能技术实现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转型和重塑新型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公共图书馆应不断完善社会文化服务能力体系,提高数字文化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珉,桑晟. 新《档案法》与《公共图书馆法》比较视角下的图情档协同服务探讨[J]. 档案管理,2023(2):71-73.
[2]熊远明,白雪华,吴建中,等.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图书馆的专业阐释与使命践行[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4):4.
[3]翟云,程主,何哲,等. 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全面引领数智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笔谈[J]. 电子政务,2023(6):2-22.
[4]山东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J]. 山东图书馆学刊,2014(3):4-6.
[5]李默. 元宇宙视域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与技术框架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3):89-93+88.
[6]陈顺. 基于云计算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福建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66-70.
[7]钟欢,王天一,马秀峰. 用户需求驱动下高校图书馆智能化学科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2):182-190.
[8]薛卫双,钟欢. “技术+人文”:基于FOLIO平台的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21(6):36-4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