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体育+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初探

2023-08-29付璐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立德树人思政

付璐

摘  要:文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深挖体育资源,充分做好“体育+思政”的“蓄水池”;创新体育模式,主动占领“体育+思政”的“主赛道”;扩大体育范围,积极调动“体育+思政”的“参与感”;完善体育机制,激发赓续“体育+思政”的“生命力”四个方面为切入点,以独特的工作视角和工作方法,将“体育+思政”的理念融入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之中,实现“体育+思政”的双向融合和发展,结合当下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以期更好推动当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将体育育人贯穿其中,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和方法。

关键词:立德树人;体育育人;思政育人;“体育+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8-0025-04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1]大学生阶段作为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体育锻炼、体育教育是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体育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功能、资源、价值,激发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功能,推动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使命。体育锻炼带给我们身体的益处如初生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高校辅导员也要格外重视体育教育,让学生在运动中实现体魄与思维的双重进步。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承载着14亿中国人“体育强国”的梦想,在这样的体育盛会上,中国的奥运健儿们以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勇于拼搏、善于拼搏的奥运精神,驰骋在奥运赛道上,他们的激情,他们的热血,他们为国而战的坚毅品质,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需要去努力、去拼搏、去学习的地方。此次盛会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提供了“体育+思政”的育人情境[2]。高校作为当代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阵地和主要场所,是开展体育运动的主战场,也是实施“体育+思政”的重要一环,大学阶段是个体获得自身体育锻炼技能、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人生阶段,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更应把握其中的关键点,以“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之矢射“体育+思政”教育之的。

二、主要做法

(一)深挖体育资源,充分做好“体育+思政”的“蓄水池”

标榜历史楷模,寻找情感共鸣点,增强“深度”。在新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学校体育健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批批体育强国榜样有作为、敢担当是新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一支队伍叫中国女排,有一种力量叫女排精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國女排叱咤风云,备受全世界瞩目,接连开创了“五连冠”的骄人业绩。曾几何时,中国女排陷入低谷,几经波折,1987—2003年这17年间一直与世界冠军无缘,直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再次登上久违的冠军领奖台。这一路有憾无悔的前行,这一次让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女排精神,女排精神当之无愧成为新时代的文化坐标,她们代表了挫折中前进的力量。2022 年2月6日晚,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对阵韩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局面下,女足姑娘稳扎稳打,在下半场追回并反超比分,最终3-2战胜韩国队,夺得冠军。有人说“你可以永远相信中国女足”,相信中国女足是相信拼搏的力量,是相信顽强的意志,相信哪怕落后也不气馁的底气,更相信曾经的王者之师重回巅峰的勇气,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风雨彩虹又见铿锵玫瑰。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冬奥志愿服务、女排精神、女足精神的体悟讲述将服务国家的个人体验融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中。

结合时代特色,着眼当下,提高“热度”。在刚刚过去的冬奥会、冬残奥会上,展现出一大批体育健儿的风采,在冬奥举办的过程中,这些体育健儿共同创造了北京冬奥精神: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胸怀大局就是心系祖国、志存高远,在奥运赛场上为国争光,拼尽自己的全力,用尽自己的努力,让青春在世界的舞台上、在祖国的赛场上绽放出绚丽之花。自信开放,就是雍容大度、开放包容,用自己百折不挠的精气神,展现出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坚韧不拔,用自己精益求精的技巧,展现出自信开放的魅力,用自己大道至简的处事态度,展现出中华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开放包容。追求卓越,就是执着专注、一丝不苟,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精心雕琢,细致打磨,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冬奥精神。

建立榜样资源库,增加体育“温度”。冬奥赛场上谷爱凌在第二跳失误摔倒的情况下,顶住压力,第三跳稳稳发挥,流畅落地,凭借86.23的高分摘得银牌。在她身上,散发出的是乐观、稳定的心态,勇敢挑战、超越自我的勇气,自律、专注、时间管理的能力,坚韧不拔、拼搏奋斗的精神,她身上散发出的女性的光辉和不服输的魄力以及她对美丽、自信、健康的定义,都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应该有的青春色彩。冬奥会“四朝元老”徐梦桃终于夺得了梦寐以求的金牌,她曾获得过2013年挪威世锦赛冠军 ,2014年索契冬奥会亚军 ,这是她个人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枚奥运奖牌。她是中国第一个世青赛冠军,首位蝉联世界杯总冠军运动员,一切荣光的背后,是日夜的拼搏,是半月板的切除,是摔倒后再次爬起的坚定……今年的世界杯,涌现出了一批批具有榜样力量的球员,经此一役,梅西已然是当世球王,梅西本场独中两元,创造两项世界杯纪录,他不仅成为首位从世界杯小组赛至决赛,每个阶段都有进球的球员,还以26次出场成为世界杯参赛场次最多的球员。11岁时梅西被诊断出发育荷尔蒙缺乏也就是侏儒症,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使他无法长高,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小梅西的治疗费用,但就是这样的梅西,坚持训练,最终成为世界球王,也正是他身上透露出来的经历、精神,激励了更多的球员走向赛场。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运动健将,他们是坚持运动的你我,是运动会上拼搏挥洒泪水的你我,是越野赛中咬牙坚持的你我。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应借势开设体育文化与创新精神主题团日活动,鼓励学生增强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树立拼搏精神。

(二)创新体育模式,主动占领“体育+思政”的“主赛道”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00后”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他们以新时代大学生独有的气质和行事风格,控制着大学生活的“主流”。面对这样一群大学生,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更要提高大学思政的吸引力,创新大学思政的思维和形式,改变原有的注入式、灌输式、填鸭式的大学思政模式[3],让更多学生加入到这个主赛道中来,提升“体育+思政”的感染力、渗透力、说服力,让大学思政入脑、入心、入行。

寓教于乐,手脑并举。若想让体育精神更好的传播给大学生,一是需要“体育明星”带给大家现场感染力。邀请省运会奖牌获得者、省运会志愿者,为大学生做演讲,以“现场再现”的方式传播体育精神,并进一步打磨成具有丰富理论性、实践性、简易性的思政工作品牌,让学生沉浸式了解冬奥会、省运会中,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体育动感、体育热情传递到每一位大学生的身上,让“体育强国”的理念深入人心。二是举办“心晴运动会”体育比赛、“燃烧你的卡路里”打卡活动、“悦动文院”等动态活动,邀请学生浸润在体育情境中,进一步实现优秀品质和体育技能的体验式、沉浸式、穿透式学习,让团队精神、集体意识、团结向上的品质落地落实,让当代大学生既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也能在学习之外的领域里享受身体运动、舒展带来的快乐和热情。大学生活不止有书本上的知识,更有运动场上跳跃的音符,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人生赛场上的冠军、主角,在各个领域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势。

科技赋能,深化影响。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在信息技术与新冠疫情的时代大背景下,科技显得格外重要且必要,充分运用科学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保障“体育+思政”育人路径的可持续发展,拓宽体育育人的育人实效和影响力、覆盖力、穿透力。一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家校育人共发展,构建“体育+思政”网络矩阵。自2020年寒假至今,通过微信平台,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短视频、朋友圈等多种形式,依托“重要事件节点 + 悦动青春长跑”形式广泛开展线下体育运动,学生通过自愿的方式加入线上“悦跑圈”,每日群内打卡,组建阶梯式体育运动队伍、体育类社团假期长训等方式,依托社团“乒乓球社”,每日展现疫情期间居家乒乓新形式感受运动的魅力,进一步让体育运动作为载体,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体会自我控制感、自律感和集体荣誉感所带来的变化和身体的健康状态,让学生通过“体育 + 思政”模式走向全国各地、体悟体育精神和思政激励的功效。二是通过线上拓宽各渠道,整合各个高校的体育资源,让各类体育运动都能够进入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工作中,让当代大学生运动得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保护身体,让“运动科学”深入人心;三是引入科技力量,引入 VR 体验机,通过 VR 等高科技手段让大学生“身临其境”,融入运动魅力之中,在切实、切肤的体验中进一步感受体育运动的疯狂感、刺激感、运动感以及红色体育博物馆浏览等思政元素。

(三)扩大体育范围,积极调动“体育+思政”的“参与感”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最简明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学生公认的榜样和不该做的案例放眼前,包括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和自我教育法,其中师生之间那种吸引或阻止其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说教都大得多”[4]。由此可见,辅导员的“身教”大于“言传”正印证了那句话“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愿受其教”,体育和思政教育方法之间的互动参与是体育思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体育+思政”连接起了“运动场+思维”活动,让思维活动能够尽情地在运动场上驰骋。新时代大学生个性独特、标新立异,为了更好的达到完成“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应该尽可能地参与到体育育人的环境中来。在处理一项心理问题的工作案例中,“体育+思政”也是非常好的疗愈方法:A是大学二年级本科生。A是一名个性十足的新时代大学生,平时时尚个性,形象漂亮,但沉默寡言,某日下午她主动打电话联系辅导员,声称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尝试,辅导员在保持电话联系的同时,迅速找到该生,并与她进入细致的谈心谈话。除此之外,每天都会带着该生在操场上跑步2圈,每日的运动陪伴,这种“操场心理辅导模式”,让她勇于放下内心的束缚,积极参与到体测中来。由此可见,体育疗法,能够让师生获得迭代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达到同频同向、共振共育的育人效果。

(四)完善体育机制,激发赓续“体育+思政”的“生命力”

健全体育育人机制,是将时效性的体育元素及时有效地转变为长效性体育思政育人机制的必要保证。一是畅通运作机制,体育教师、辅导员、相关管理部门要形成通力合作的工作模式,开展领悟启发式“体育+思政”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将传授体育技能与培育体育精神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体育锻炼、体育课程或各类体育赛事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队协作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二是建立“体育 + 思政”评价体系,将“体育 + 思政”活动育人效果纳入教师考核范畴。三是将体育理论学习与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相结合,把体育强国的目标巧妙融合到体育原理、体育教学、体育运动与日常體育锻炼中,引领学生为实现“体育强国的中国梦”而为之不懈的奋斗中去,将之与家国情怀相融合。四是建立专项课题组,针对“体育 + 思政”的思政育人在内涵、实效、创新、推进、相结合等方面行深入开展各类实证研究,让“体育 + 思政”育人模式向纵深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青年的成长事关祖国未来,教育也需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培养一批批祖国需要的建设者和先行者,以其野蛮之体魄,进一步增强提高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骨气。北京冬奥会期间,学校在校园体育文化基础上,把握“体育 + 思政”育人绝佳窗口期,取得较为丰硕的思政育人教育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学生从“想练”转变为“我爱练,自主练”,让大学生主动在学习闲暇之余走向操场,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二是学校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体育、坚守奋斗、不畏艰难、永攀高峰的体育精神,让每一位大学生都能将体育精神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去,同时用体育运动、奥运竞赛团队意识、集体意识、科学意识和规则意识的精神内核,不断指导实践;三是借助北京冬奥会的思政教育机遇,坚定将青春融入国家建设的决心和信念,进一步建设“体育强国”“运动强校”;四是体育思政以其独特、独有的方式,解决了一批学生的心理问题,让他们走出宿舍、走出教室、走出自我、走向操场,将心理问题进一步疏解、消除。

四、总结

本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深挖体育资源,充分做好“体育+思政”的“蓄水池”;创新体育模式,主动占领“体育+思政”的“主赛道”;扩大体育范围,积极调动“体育+思政”的“参与感”;完善体育机制,激发赓续“体育+思政”的“生命力”四个方面为切入点,以独特的工作视角和工作方法,将“体育+思政”的理念融入到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工作体系之中,实现“体育+思政”的双向融合与发展。结合当下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以期更有利于当代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将体育育人贯穿其中,完善辅导员工作机制和方法。思政教育离不开实践,实践活动来源于工作与生活,将辅导员视为立德树人的先锋工作者,用心用情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让大学生在“玩”中学,在“锻炼”中成长,在“体育”中获取自信、自律与自强,不断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2018-09-11(01).

[2] 陈克正. 新时代高校“体育+思政”协同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9):152-154.

[3] 杨晓婷. 高校“体育 + 思政”育人路径探索[J]. 药学教育,2022(38):32-35.

[4] 毛智和. 传承中华体育精神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 学校党校与思想教育,2022(22):63-64.

[5] 王晗云.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育人实施路径研究[J]. 体育视野,2022(07):140-142.

(荐稿人:付晓,山东科技大学海洋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立德树人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政育人效果机制探究
高职院校院系思政育人工作实效性探究
“大思政”视域下公安院校思政育人模式的思考
论思政课与公安院校政治忠诚教育的关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