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学生围绕关键字解读文本

2023-08-29王春梅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赤壁赋关键字黄州

王春梅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被贬至黄州,这是他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在此期间,他创作出了《赤壁赋》,通过记录与朋友在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表达出吊古伤今之情。在文章中,苏轼的主观感受是文章的线索,其情感变化比较明显。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字来解读文本,感受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

一、引导学生围绕“乐”解读文本

《赤壁赋》第一自然段寫的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的景象。这时,作者和友人尽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让他们感到赏心悦目。他此时的心情是舒畅的。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写道:“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这里出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字。它可以准确地概括出作者此时的心情,那就是“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个“乐”字带领学生一起去探寻作者“乐在何处”。

通过阅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学生可以发现赤壁的景色美不胜收。当时正是“壬戌之秋”,是欣赏满月的好时机。他与好友一起泛舟吟诗,把酒言欢,自然高兴。接下来,教师可以为他们介绍一下《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当时,苏轼被贬到黄州,名义上虽然是担任团练副使,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权力了,只是被监管的人员,而且不能随意离开这个地方。这样的生活对苏轼来说是痛苦的,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在沉沦了一段时间后,他便开始自我反省,积极调整心态。既然不能离开黄州,那干脆就在这里快乐地生活吧!于是,苏轼开始在这里农耕,探寻美食、美景,常常和友人一起饮酒赋诗。被贬黄州这件事情给他带来了痛苦,但是他却能将痛苦转化为快乐,使自己在黄州的经历变得有意义。这段经历也让他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官场上的名利得失,对他而言已经不再重要。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感受到了苏轼的乐观与自信,明白了“只要有一颗强大的心,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就一定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的道理。

正是因为有了痛苦的经历,作者才会更加珍惜大自然的馈赠。在讲解《赤壁赋》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抓住“乐”字,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作者,感受其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学习其在经历磨难之后豁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引导学生围绕“悲”解读文本

兴尽悲来,是非常正常的一种心理现象。比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先描写了兰亭聚会的盛况以及当地美丽的风景,抒写了自己当时快乐、舒畅的心情。然而当他意识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不禁发出“时间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苏轼亦是如此。在《赤壁赋》中,他与友人畅游赤壁,本来很快乐,但慢慢地,他的情绪开始发生变化,由“乐”转向“悲”。这时,教师就需引导学生围绕第二个关键字“悲”来解读文本。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阅读《赤壁赋》,从中找出那些流露出“悲”情的语句。有的学生找到了“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船上传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这阵箫声不仅表达了客人的悲伤之情,而且引出作者的愁绪。像曹孟德这样一生有无数丰功伟绩的英雄也会渐渐被历史的长河淹没,更何况是无法施展自己才华的普通人呢?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客人感到悲伤的原因。学生们总结出以下原因:

(一)长江和明月可以永存于世,但是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

任何欢愉的时光都会过去,人们无法永远停留在快乐的这一刻。

(二)作为一代枭雄,曹孟德尚且未能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更何况平庸之辈呢?客的所悲何尝不是苏轼的所悲呢?听到客人的箫声,作者也陷入了迷茫和苦闷的情绪中。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如今被贬至黄州,年事已高的他已经难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在生活上,他孤身一人在黄州,没有家人的陪伴,只有无尽的孤寂和愁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悲”这个关键字,体会作者对时光易逝、心愿难以实现的悲伤之情。

三、引导学生围绕“喜”解读文本

在《赤壁赋》的第四自然段,作者开始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情绪再次发生了变化。他选择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思考生命的意义,情绪转悲为喜。在教学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喜”字来解读文本。

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作者就此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观点。他同样以江水和明月为例来劝解客人。如果从变化的角度看,江水一直在流逝,明月也会残缺;但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江水与明月虽然在变化,但它们一直都在那里,从没有消失过。人类对于世界而言是渺小的,但是对于自身而言,却可以产生无尽的可能。所以,他劝客人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苏轼即使身处逆境,依然能够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他认为,天地万物都各有其主,也需各司其职。虽然大自然不属于人类,但是人们在有生之年是可以无偿且无穷地去享用大自然的恩泽的。这时,再去看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客人也会感受到安宁。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苏轼的眼界与心胸都非常开阔,领悟了“知足常乐”的道理。

总而言之,在讲解《赤壁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关键字来解读文本,感受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健康的人生观。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赤壁赋关键字黄州
多情最是黄州月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履职尽责求实效 真抓实干勇作为——十个关键字,盘点江苏统战的2021
千江有水千江月——《赤壁赋》任务学习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成功避开“关键字”
苏东坡《前赤壁赋》
《赤壁赋》用典赏析
智能垃圾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