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致大海》美在何处

2023-08-29李元香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拜伦普希金拿破仑

李元香

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诗人,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的始祖”。《致大海》是普希金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在这首诗歌中,普希金抒发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于自由的向往与追求。下面,笔者就简要分析一下《致大海》的艺术特色。

一、内涵丰富

《致大海》是一首内涵丰富的诗歌。诗人以“大海”为中心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大海在天地间浩荡奔腾的景象,展现了大海的壮观、辽阔,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

“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在诗歌的开头,诗人与大海告别。大海波澜壮阔,深深地吸引了诗人,让诗人为之沉醉。大海自由奔放、雄浑苍茫,具有一种惊天动地、狂放不羁的精神力量。“我时常沿着你的岸旁,一个人静悄悄地,茫然地徘徊,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在诗人的眼中,大海不仅是自己的好友、知己,而且是自己的精神寄托。一望无际的大海可以承载自己的愿望、梦想,还可以帮助自己打破世间的一切禁锢,尽情地享受自由带来的快乐。“心里充满了你,我将要把/你的山岩,你的海湾,你的光和影,你的浪花的喋喋,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诗人全心全意地爱着大海,无论在何时何地,心中总是思念着大海,愿意将大海的一切带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自由的种子落地开花,变成世间最美的风景。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大海横亘于天地之间,不受任何束缚,如野马一般在天地间纵情奔腾。大海有着世人难以企及的力量,能够冲破一切桎梏。所以,诗人崇拜大海,将大海视为自己的朋友、知己。大海也在诗人的心中种下了自由的种子。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赞美大海,实际上是表达了自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

二、层次分明

《致大海》共有十五个小节,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小节到第七小节为第一部分。诗人将大海视为知己,向大海倾诉自己的心事。“你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在诗人的眼中,大海横亘于天地之间,无拘无束,不受任何束缚。它有着翻滚的蔚蓝色的波涛、深沉浑厚的音响、一往无前的气势,还有着让人无法琢磨的性情。它时而如同娴静的河流,时而如同划破长空的闪电,时而幽怨深沉,时而轻盈欢快,如同一位知心好友。诗人看似是在赞美大海的气度、力量、个性,实则是在借此表达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第八小节至第十三小节是诗作的第二部分。诗人通过缅怀拿破仑和拜伦,抒发了自己因追求自由但终究未能实现理想的痛苦与困惑。这一部分既包含着诗人的主观情感,又带有一定的理性色彩,浪漫地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啊,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他已经在苦恼里长眠”“紧随着他,另一个天才/像风暴驰过我们的面前”。对于拿破仑,诗人在赞颂的同时进行了冷静的剖析,认为拿破仑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践踏了自由,应当受到惩罚。关于拜伦,诗人则热情地给予了讴歌和赞颂,称他为“天才”,是大海的精气凝聚而成的形象,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有远大的理想,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由。这种精神是值得赞美的。在这一部分,普希金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其中既有对英雄的赞美,又有对专制的批判,还有对于未来的惆怅,于浪漫的诗句中展现了理性的锋芒。

第十四小节和第十五小节是全诗的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个部分,在结构上起到了收束全诗、呼应开头的作用。“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我将久久地,久久地听着,你在黄昏时分的轰响”。诗人虽然身处困境,却始终没有忘记心中的理想,一直想让自由之花开满大地。自由则如同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照亮了世间的一切,也照亮了诗人的心。

三、语言直白

普希金一生祟尚自由,不愿受拘束。他在触怒奥德萨克总督之后,就被发配到了一个小村落里,一直被囚禁着。在那里,他与大海为伴,将大海视为自己的精神寄托。他的痛苦、悲伤、愤怒只有大海能懂。在离开村落之前,他写下了《致大海》一诗。在这首诗歌中,普希金以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由的渴求,热情地赞颂了那些为追求自由而牺牲的英雄们。“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在诗歌中,诗人挣脱了语法、句式的束缚,用一些情感色彩非常强烈的词句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普希金式”的语言,使全诗从头至尾都充满了激情。 在诗歌中,诗人直接用“你”来称呼“大海”,使“大海”这一意象带有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在诗人的眼中,大海就是他的朋友,所以他才会用“你”来称呼它。在黄昏寂静的时分,大海温顺而宁静,“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仿佛是友人忧郁的絮语,在沉郁地倾诉着什么。“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大海时而波涛汹涌,像是在发脾气,又像是在号召诗人冲破牢笼,奔向自由的远方。大海与诗人在感情上是相通的,所以诗人才会将“大海”当成自己的朋友,与它深情告别。

豪放的语言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如同沙场上的号角,令人斗志昂扬;又如空中翻滚的雷电,震撼人心。普希金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表明了自己的心志,展现了永不服输的精神。

四、手法多变

为了更好地表现诗歌的主题,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在作品当中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象征、反复、反问、拟人等。

“大海”是整首诗歌的核心意象,也是自由、勇敢、光明、理想、幸福的象征。辽阔无垠的大海是自由的,不受世俗法则的束缚,也不是谁能掌控的。诗人采用象征的修辞手法,借助“大海”这一意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在诗歌中,“凝固的石岸”象征着牢笼,“险恶的天时”象征着残酷的时代。诗人运用象征的修辞手法隐晦地描写了自己的处境,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在诗作当中,“海”多次出现。“海啊”“噢,大海”“哦,海洋”……诗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一次又一次地提起大海,表达了对大海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使“大海”的形象深入人心。为了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诗人还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诗人穷尽毕生精力,坚持不懈地追寻自己想要的自由,但是在专制统治下,自由就如同空中的星辰,只能看见,却够不着。“有什么可顾惜的”这个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在诗人看来,现实世界是如此的黑暗,根本不值得自己留恋。唯有“大海”这个“自由的国度”才是自己的心之所向。在诗歌中,诗人还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此句采用与大海对话的形式,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直接,更加强烈。诗人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他不惧艰难,不畏强权,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却在现实世界里寸步难行。

五、情感复杂

诗歌是情感的载体,可以让原本抽象的情感形象化,进而感染人。

在诗歌的第一部分,诗人用優美的语言表达了对大海的赞美和依恋。但是这种情感却是复杂的。诗人虽然看到了大海壮观的一面,但也深深了解大海的无情。当大海发脾气时,世间的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所有的船只都会被吞没。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诗人提到了两位著名的英雄人物:一位是拿破仑,另一位是拜伦。前者是法国著名的军事家,在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一位则是世界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凭借过人的才华,征服了无数的人。“一面峭壁,一面光荣的坟墓……那里,种种伟大的回忆/已在寒冷的梦里沉没,啊,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对于拿破仑,诗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他一方面赞美了其为自由、革命而战的精神,另一方面又批判了其因专制、侵略而“抛下”自由的行为。对于拜伦,诗人则毫不吝啬地表达了对他的赞美之情。“他去了,使自由在悲泣!他把自己的桂冠留给世上。喧腾吧,为险恶的天时而汹涌,噢,大海!他曾经为你歌唱”。在诗人看来,拜伦不仅是天才,更是由大海的精气神凝聚而成的战士。他号召人们为自由而战。

在诗歌的最后一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大海的不舍之情。“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景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诗人永远不会忘记大海,不会忘记自己的追求,并且会将关于大海的一切带到高山、草原,用海水浇灌整个世界!

《致大海》的情感是复杂而饱满的。诗人就像一名战士,纵然面对重重困难,依然没有放弃。他深沉的情感就如同翻滚的海浪一般,有着卷天席地的气势。总之,《致大海》是一首内涵丰富、层次分明、语言直白、手法多变、情感复杂的诗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值得读者认真阅读和鉴赏。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靖中学)

猜你喜欢

拜伦普希金拿破仑
野外,心中的一方“静”土
拿破仑美言惑敌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通识少年·拿破仑
我曾经爱过你
我曾经爱过你
拜伦拧巴的情感世界
惠勒与电风扇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拜伦式英雄与海明威式英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