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之色,秋之声,秋之味

2023-08-29王洪美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牵牛枣子北国

王洪美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于北京病逝。当时的北平也因内忧外患而显得越来越衰败。对郁达夫而言,无论是小家还是大国,都让自己感到了无尽的悲伤与痛苦。数年之后,他前往北京,为北京秋日的秋风、秋声、秋景所触动,于是写下了《故国的秋》一文。在文章当中,作者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细致地描写了“牵牛”“槐树”“秋雨”“枣树”“秋蝉”等秋日里最为典型的景物,向读者生动地展现了“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巨大差异,表达了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下面,筆者就对《故都的秋》中的秋景作简要的赏析。

一、牵牛

郁达夫虽然不是北平人,但对故都北平怀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一是来自于他对时局的关注,对家国前途的隐忧;二是出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在《故都的秋》中,他选择从小处切入,通过描写北方的一些常见的景物来表达对故都的依恋之情。牵牛便是其中的一种景物。牵牛原本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草本植物,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均能存活,俗称“喇叭花”。但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赋予了其独特的风情,使其成为故都的秋景图里最为闪亮的一抹色彩。“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牵牛通常在春季生长,夏秋开花;花色缤纷多彩,花期却比较短;花朵的形状就像是一个喇叭,散落在藤蔓之间,初看时并不起眼,细看却另有一番风采。郁达夫曾在北平生活过一段时间,自然在秋日里见过这种小花。或许当时不曾留意,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花的身影在他的脑海中反而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惹人怜爱。他从主观的角度出发,将“牵牛”与“秋天”联系到一起,觉得看到牵牛花时内心自然会产生“秋天来了”的感觉,就如同看到“迎春”花开,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春天来了”一样。在作者的笔下,小小的牵牛成了秋的使者,而这纤弱的小花也使故都的秋有了一种忧郁的色调。

二、槐树

若说牵牛是秋之花,那么槐树便是秋之树。故都北平的槐树对作者而言,别有一番风味。在对牵牛进行了一番描写后,作者很快将视线转移到“槐树”上,通过描写这种典型的“秋日装饰品”,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故都之秋”的与众不同。槐树是一种高大的乔木,树叶为羽状,在南方、北方均有种植。但是在作者的笔下,“北方的槐树”更容易让人联想到“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作者写槐树,将重点放在槐树的“花蕊”上,借助细腻的笔触表现“槐花花蕊”飘落后的独特景象,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秋味。每当秋季来临,槐树枝头的花蕊便随风飘落,在地上铺了软软的一层。即使踩在上面,也不会发出任何的声响。这样的感受随着秋天一起,成为郁达夫心中最为特殊的记忆。此外,作者还将“槐树”与“梧桐”联系在一起,进一步强化了“槐树”与“故都之秋”之间的联系。一看到“槐树”与“梧桐”,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北平的秋天,想起秋日里许多熟悉的事物。

三、秋雨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学识丰富的学者,而且是一位情感细腻的作家,他擅长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对牵牛、槐树进行细致的描写后,他将目光转向了那漫天飘飞的细雨。无论是在南国还是在北国,雨都是很常见的,但北国的雨,尤其是故都的秋雨,带着浓浓的秋味。春雨轻柔,夏雨迅疾,冬雨冷寒,而秋雨则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在郁达夫的笔下,北方的秋雨是很特别的。“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在郁达夫看来,北方的秋雨是一阵儿一阵儿的,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来的时候无声无息,去的时候不留痕迹。雨过之后,太阳会照旧从云里出来朗照大地。郁达夫写的是秋雨,但这秋雨又与别处的有所不同。它似乎能为人们带来希望,似乎是在告诉人们:风雨总会过去的,太阳会再一次照彻大地,而故都也会恢复往昔的风采。

四、枣树

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清冷、寂寥的,但是文章中有关“枣树”的描写却别有趣味。“北方的果树,到秋天,也是一种奇景。第一是枣子树,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它都会一株株地长大起来……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作者笔下的枣树,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屋角、墙头、茅房门口”,在任何一个贫瘠的角落,它都可以生长,不挑地方。“枣子颗儿”像橄榄,像鸽子蛋,非常平凡,随处可见。待到秋意正盛之时,枣叶落尽,枣子全熟了,人们就会见到枣树最美的一面。这样的奇景也只有在北方才见得到。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哪怕是漫天的风沙,都挡不住枣子成熟时所散发的香味。经历了春的滋润,夏的洗礼,秋的磨砺,枣子终于成熟了。那扑鼻的香气是最为浓郁的秋之味,那鲜艳的颜色是最为醒目的秋之色。

总之,在《故都之秋》中,郁达夫围绕一个“秋”字,精心挑选了“牵牛”“槐树”“秋雨”等一系列典型的景物,用以展现“故都的秋”的独特魅力。“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设誓的方式,表明自己的心意,抒发了对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为了留住故都的秋天,纵然是把三分之二的寿命舍去,他也心甘情愿。可见“故都的秋”对作者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作者舍不得这“故都的秋”,但也深知自己留不住这“故都的秋”,只能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让“故都之秋”永存于世间,使无数人为之着迷。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牵牛枣子北国
江南如今到北国
白桦生北国
白桦生北国
观星地理之牵牛岗
巧算枣子
北国红豆
鸭蛋小厨神
鸭蛋小厨神
秋风起,枣子甜
走过茑萝牵牛的花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