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千年古城的“善治”新篇

2023-08-29赵雯何腾琪时宝韫杜云郭倩周芷伊

党员生活 2023年8期
关键词:善治武昌区邻里

赵雯 何腾琪 时宝韫 杜云 郭倩 周芷伊

长江右岸,武昌城已诞生1800年整。

以武而昌,因文而盛,江城历史悠久,武昌敢为人先。

今年3月,武昌区作为武汉市唯一代表,入选“全省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自2017年“带土移栽”厦门共同缔造经验后,武昌区再次站上新起点、扛起新使命。

深化共同缔造,强化基层善治。从试点到全域、从初探索到管长远,武昌区全方位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升级,有力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幸福生活在“加码”。古城,每天焕发新颜。

全域发力 构建“解题”新格局

从试点探索到全域深化并不是简单地从点到面,而是紧盯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从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入,从阻碍问题解决的政策机制层面破题,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探索建立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

全区上下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同向发力。区党政班子逐一认领体制机制创新项目,一个个落地、落实。

以区委实践活动工作专班、区委组织部为枢纽,组建民政、房管、行政审批等区直部门牵头的9个部门专班和14个街道专班,强化沟通协作。

用“以奖代补”和区级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推动公共服务设施新建一批、提档升级一批。

各类擂台赛检验项目成效、比拼工作实绩、激发创新动力,一场场拉练让各单位在实践中找差距、补短板、促提升。

针对治理单元不优、精细治理不够、邻里关系淡漠等问题,武昌区进一步优化治理单元、加强精细治理,让幸福“小邻里”激活小区“大治理”。

聚焦补齐基层治理中资源有限、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不足等短板弱项,武昌区深化“社区呼叫、部门报到”,构建问题在一线“发现、解决、评价”的治理闭环。

根据疫情平稳轉段后工作重点的转变,破解居住地报到党员开展服务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武昌区及时将党员下沉任务转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共同缔造·下沉有我”评比、服务积分兑换等激励保障机制,努力推动“要我下沉”到“我要下沉”。

聚焦楼宇商圈结构松散、联系不紧、融合不够等问题,武昌区推动“品质楼宇 共同缔造”,促进楼宇党建从“建支部、优服务、强功能”进入“善治理、促发展”的新阶段。

从初探索到固根本、管长远,武昌区在办理1778件实事,组建530支居民志愿服务团队、275个社会组织,改造、打造125个公共活动空间,完成223个微治理、微服务、微心愿项目,发动居民群众投资投劳建设95个共享小花园的基础上,聚焦问题、攻坚破题、不断创新。

一贯到底 组织细耕“小邻里”

“感谢邻里长刘玉萍的上下沟通协调,替我家快速解决了楼上漏水问题!”水果湖街道钢院小区居民王安平激动地说。原来,得知楼上房屋漏水严重影响了王安平家生活后,刘玉萍会同维修师傅挨家挨户做工作,从收集问题诉求到完成水管更换,只花了不到两天时间。

在武昌区,像刘玉萍这样的邻里长还有2.5万余名,他们穿梭在小区、楼栋,联系服务“小邻里”内的10户至20户居民,广泛收集各类问题诉求,做好沟通。

为了让基层治理更细、更精、更实,武昌区将全区668个小区、1272个网格划分为25845个“小邻里”,发动2万余名到居住地报到党员担任邻里长,7465名党员中心户认领“邻里长”常设性岗位,搭建“网格长—楼栋长—邻里长”的三级网格治理架构,实现服务供给和居民需求的精准、高效对接。

如今,有事就找邻里长渐成武昌居民的新常态,“小邻里”解决了过去治理单元不够精细、骨干力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邻里关系不够熟络等问题。组织在“小邻里”扎根、队伍在“小邻里”服务、问题在“小邻里”解决、资源在“小邻里”集聚、氛围在“小邻里”营造。邻里长们也通过与群众更紧密的联系,让“小邻里”凝聚在一起,从“要我做”逐渐变为“一起做”。

武昌区在推进党建引领小区精细治理过程中,将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贯穿始终,通过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和组织开展邻里志愿服务、小区文化营造等系列活动,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广泛参与到小区治理中来,形成“小区治理、共治共享”的格局。

走进中南路街道百瑞景社区,小区闲置长廊改造成的“共享书屋”内,坐满了纳凉阅读的居民。

“这里的书都是居民们精挑细选拿出来共享的。”百瑞景社区党委书记王涯玲欣喜地说:“也是居民自己轮班制管理。”共享书屋建成后,社区策划了“爱心义卖”“阅读分享会”“公益捐书”“书香瑞景”等系列活动,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到社区活动中。

“如今,像百瑞景社区这样居民共享的‘邻里元空间越来越多。我们通过拓展邻里共享空间让邻里更融合,激励大家参与到共建共管共享的社区治理工作中。”中南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韩捷说。

不仅如此,全区还建立下沉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将135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下放到街道、社区就近办理;将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安排下沉142个社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和下沉资源;同时把各领域的党员凝聚起来参与基层治理,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切实提升党员下沉质效。

一统到边 多元共治促发展

要实现多元共治,除了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凝聚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外,武昌还根据自身特点,大力推进楼宇党建,以共同缔造的理念,激发楼宇新动能。

作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武昌区现有商务楼宇121座,亿元楼宇23座。它们既是汇聚职工人才的“垂直社区”,也是非公经济集聚发展的“立体园区”。

4月以来,武昌区进一步巩固全区甲级商务楼宇党建全覆盖,持续深化“526(我爱楼)”楼宇党建工作法,纵深推进“党建引领、融合赋能”专项行动,让“竖起来的社区”共治共享。

6月16日,中南路街道保利文化广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招商共享中心揭牌投用。

“这是武汉市首个‘党建+招商,集党务、政务、商务、社务四务服务合一的楼宇阵地。”韩捷表示:“结合共同缔造工作,中南路街道自我突破,从‘支部建在楼上,到‘垂直社区组织健全、阵地共建、楼宇共治、服务共享,逐步点燃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引擎。”

在保利广场1000余平方米的阵地内,政治生活馆、学习打卡区、政务服务区、洽谈会客区、多功能活动区、共享办公区等功能板块一应俱全,休闲区、会议室、学习强国学习小站等空间也成为楼宇40余家企业、600余名党员开展活动的好去处。

“我们利用共同缔造的理念,需求共商,召开20余场座谈会,共谋形成建设方案;共建红色阵地,如保利置业提供场地、捐赠了整套办公设备、信达资产捐赠咖啡机、尚格会展捐赠绿植和打印机等;楼事共管,党建指导员和楼宇信息员、物业工作人员组成楼宇服务团,共同负责阵地日常维护,回应企业需求。”两新组织全职党建指导员孙天润介绍:“不仅如此,我们还为新落户企业量身定制过渡办公空间,帮助企业拎包入驻,‘党建+发展效应不断放大。”

为了激发楼宇商圈治理活力,武昌区在7座重点楼宇成立楼宇理事会,出台楼宇自治公约,孵化11个白领社团,楼宇企业以“红色众筹”模式共办楼宇运动会、联谊会等50余场,常态化开展“红领办实事”活动,各级党组织认领职工健身房、托管班等项目150余个,推动实现“楼事楼提、楼事楼议、楼事楼决、楼事楼评”。

如今,在武昌,楼宇自治的“源动力”被激活,楼宇“邻里”新生态逐渐形成,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日渐完善……2022年,武昌区商务楼宇税收总额同比增长15.38%,党旗在武昌城市天际线高高飘扬。

一体融通  民呼我应全服务

“社区看得见、管不了,部门管得了、看不见”的问题曾一度困扰着社区基层治理的发展。深化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开展以来,武昌区打造“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民呼我应”升级版。

昙华林被誉为“活的武汉近代史书”,别具一格的人文生态成为游客追捧的“打卡地”,可随之而来交通拥堵、尾气噪音、安全隐患也成为粮道街道昙华林社区居民最头疼的事。

民呼我应,社区大力推进街区、景区、社区、校区、园区“五区融合”,邀请城管、交通等职能部门和商户、居民等共聚一堂,创造性地提出了“错峰停车”的解决方案:核心区内常住居民夜间每户可在核心区内停泊一辆车,协调附近公共停车楼将部分车位租赁给居民,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社区还搭建各类活动、服务和治理平台:“阳光下午茶”供商户议事;“共享食堂”解决商铺店员和独居老人就餐难问题……一支支队伍主动参与治理,共同打造美好昙华林。

針对社区服务设施不全、功能不优的问题,武昌区则落实蓝图共谋、资金共担、运营共管机制。

粮道街道东龙社区省法院小区内架空层杂物乱堆,小区活动空间不足。社区先后召开8次居民意见征集会,决定将架空层改造为集“党员教育、普法宣传、运动健身、老幼服务”为一体的公共休闲空间。社区通过居民、党员、共建单位、物业公司“四轴联动”,共建单位出大头、居民出小头、政府补一补,建成后由下沉党员值守、“一直帮”志愿服务队轮流管,“小空间”撬动“大服务”。

共同缔造是到边到底、不落一人。武昌区在14条街道全覆盖成立新就业群体关爱专委会,统筹推进辖区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

去年以来,武昌区在全省率先探索以街道为单位打造15个紧邻商圈、街区的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

在24小时开放的黄鹤楼街道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里,刚刚忙完晚高峰的“小哥”们纷纷过来纳凉休息。晚上八点半后,他们到附近的“大米先生”店中便可享受商家提供的“10元管饱”晚餐。

这是武昌区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型商圈、组建暖“新”联盟的成效。100余家爱心商企涵盖餐饮、商超、健康等各领域,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医、食、驻、行、娱等优惠服务。

有温度的服务营造了服务便捷、受人尊重、社会关爱的友好环境,推动成立15支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团队,226名新就业人员成为走街串巷、收集民意、发现问题的“移动网格员”,不断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的活力,迎来了基层治理的“双向奔赴”。

深化拓展 从办实事到强善治

答好“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这道“必答题”,武昌区在共同缔造工作中找到了持续发力的方向。

“当前,武昌区共同缔造工作的着力点,已经从聚焦居民群众房前屋后实事小事的‘办实事‘解难题,深化拓展到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强善治,通过在深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推动资源服务平台下沉常态长效、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健全‘民呼我应工作机制、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推进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楼宇(商圈)和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等9个方面制度机制为重点,持续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优化基层治理单元、激发群众参与活力。”武昌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付晓旭说。

如今在武昌区,从居民小区到商务楼宇,从试点示范到全域全面,“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组织和治理体系架构正逐步构建,党组织延伸到了社会治理的最末端,共同缔造深入到了社区建设的最基层。

着眼未来,付晓旭信心满满地说:“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小区精细治理、社区共同缔造基金、完整社区建设、党员干部下沉常态化制度化、资源服务平台下沉等工作,全面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用好用活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实现党的领导有效落实、群众基本需求有效满足、矛盾纠纷有效化解、群众自治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善治武昌区邻里
向着目标拼搏
“小邻里”托起“大幸福”——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打造“邻里+”基层治理新样板
让民法典真正成为“善治之典”
秋衣去哪儿了(外一篇)
情怀
情怀
坚定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着力打造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平台——武汉市武昌区黄鹤楼街开展“三问”见面会的实践与探索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