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智能化应用对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3-08-28张慜希
张慜希
(澳门科技大学 商学院, 中国澳门 999078)
一、引言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工业与智能化相互融合得到国家高度关注,成为工业改造升级换代的新焦点。 从全球范围看,工业智能化发展热潮加速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规划及政策文件的出台,从而有力推进了工业制造装备和产品的发展进程。 有学者认为,智能化技术会对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产生不同结果,能够在技术赋能生产要素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传统生产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也有学者指出,智能化应用会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生产率悖论。 当前,有关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 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机理十分有必要。
二、理论研究基础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分析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的理论,即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是由何种动力推动的理论。 哈罗德-多马模型则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经典模型, 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框架, 体现了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结合索洛模型分析,假设条件是资本和劳动要素相互替代,技术进步会对贸易产出造成影响,价格机制在竞争中发挥调节作用。 经济增长理论使得技术具有内生化特征, 认为技术会促使内生增长,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成为共同的资本。
(二)外部性理论
马歇尔提出,外部经济依赖于产业,是各厂商一般发展形成的经济。 外部经济来自外部因素促使生产成本变化,包含市场容量、产品售卖、原材料采购地、交通运输条件等。 外部经济为某一经济个体的生产活动带来正面影响,而个体生产活动产生社会负面影响。 外部性是结合经济个体自身生产活动形成的无意识的、强加于其他经济个体的非市场性影响,不能通过市场价格体现成本利益。 因此,外部经济可划分为正负两种状态,收益增加或减少的叫做外部性影响。
(三)生产力理论
综合生产力由劳动资料、对象、劳动者构成。 在生产各环节中,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提高生产率, 进而引发生产要素和生产模式的变革,生产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者是最活跃的主导因素。 由此可见,生产力不仅决定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同时决定人本身的生产,从而构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程。
(四)研究现状
目前,有关工业智能化的研究侧重于智能机器人、互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软件、数字化智能材料等方面。 工业智能化作为全新概念,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可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直接参与经济生产,形成人工智能替代现代生产要素;二是工业智能化辅助赋能,实现参与生产、间接推动经济发展;三是生产率悖论,人工智能与经济发展之间会产生负面影响。 智能技术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广泛应用于工业经济领域,融合人工智能和经济学,应用于市场机制设计,特别是机器的学习和人工智能影响市场设计。 人工智能支撑企业制定决策,支持决策系统结合专家系统综合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形成的模型库,结合工业计划和利润导向构建子模型,实现数据支撑、数据处理、用户反馈,解决企业决策性问题。 并基于互联网设计企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框架模型,形成工业智能化的大型数据库,为产品生命周期制定决策,进而影响企业发展战略。
(五)工业智能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是作为新生产要素, 工业智能化能够直接参与经济生产。 学者们从不同层面验证了智能化技术对收入结构、就业结构、制造业价值链和绿色发展等方面造成影响。 国内学者从社会经济环境角度分析大数据技术对中国绿色经济造成的影响,通过“滴滴出行”等相关案例,分析大数据技术在资源整合、环境监管、科学决策等方面具有的影响,进而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可见,人工智能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围绕信息技术作为核心驱动传统产业变革,形成了综合数字经济并快速制定下单线路,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发展机遇。
二是工业智能化能够作为辅助赋能无需直接参与经济生产。 智能化技术作为科技创新成果发挥着枢纽的作用,借助独特的数字处理技术整合信息,发挥其应有的优势,从而实现数字经济转型升级。 智能技术赋能转变了传统生产要素,提高了产品质量附加值,对经济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企业绩效视角出发, 智能技术有助于数据准确匹配产业交易,抓住市场机遇,优化运营模式,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三是在出口跨境电商中提高贸易往来质量。 发挥互联网的集成作用和优势,增加福利空间和可选项,结合智能算法精准匹配,使交易更加便捷,资源利用率更加高效。 从促进创新视角分析,数字化赋能促进了制造企业大规模实现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在与制造业融合的过程中,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人工智能融合的基础上使其程度加深。 由此可见,工业智能化切实推进了产品质量的提升,而产品质量的提升使产品在国际领域具有竞争实力,进而激发创新效应,实现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选取贸易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被解释变量,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综合工业智能化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围绕政府干预强度、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率及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作为控制变量, 通过LM 检验、F 检验等确定回归模型, 以检验工业智能化(INT)对贸易质量发展(QED)的影响效应,构建的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QED 表示贸易质量发展,INT 表示工业智能化,URB 表示城镇化率,FAI 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强度,GOV 表示政府干预强度,STR 表示产业结构优化;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处理后得到回归模型;α 为变量系数,ε 为残差项。
(二)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1.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QED),包含创新、协调、可持续性和开放性发展等。 核心解释变量为工业智能化(INT),包含工业生产应用基础设施竞争力和制造业效益。 选择对应风向指标,构建工业智能化指标体系。 工业智能化值越大,表明工业化水平越高,越能推动贸易创新发展,越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笔者认为,工业智能化会对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
控制变量城镇化率(URB)。 城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农村区域,因而高城镇化率有利于培养和聚集高端人才,有利于推进科研创新,从而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进而推进产品贸易往来。
控制变量产业结构优化(STR)。 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改善就业,促进全社会资源有效配置,降低优化调整过程中的成本,使生产要素逐步向高生产效率方向流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控制变量政府干预强度(GOV)。 政府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主要通过提供优惠政策促进贸易来往。 市场配置生产要素失灵要求政府提供宏观政策予以纠正,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控制变量固定资产投资强度(FAI)。 在经济发展乏力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对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验证。
2.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以2017—2022 年中国省级行政区数据为样本,数据来自相关年份国家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官网及各省份统计年鉴,借助Stata15.1 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三)回归结果分析
综合2017—2022 年不同省份的数据协整检验条件需求,发现无需做相关检验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 借助LM 检验对随机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P 值为零,LM 检验拒绝混合效应模型。
1.工业智能化影响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回归分析
整体上,工业智能化推进了贸易高质量发展,证明工业智能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贸易来往。 首先,对各解释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将工业智能化划分为高中低三类水平,其中高水平工业智能化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中等水平工业智能化包括辽宁、山东、湖北等省份,低水平工业智能化主要以中西部地区省份为主。 其次,汇总全样本回归结果,经过检验发现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比较合理。 通过工业智能化回归分析,发现工业智能化水平每提升1个单位,贸易高质量发展将提升0.189, 验证了工业智能化对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
由表2 可知,高水平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234, 中水平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076, 低水平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259。 对比后发现,高中低工业智能化水平对贸易高质量发展影响呈现两极分化现象,并非工业智能化水平越高,越有助于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其中,城镇化率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5544,产业化结构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253, 政府干预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132。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174, 产业结构优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398, 政府干预强度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102。
表2 工业智能化影响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线性回归结果
2.工业智能化影响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分解项回归分析
进一步从多个维度分析工业智能化对贸易发展的影响。 结合贸易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将包含共享发展lnSHA、可持续发展lnSTA、创新发展InRD、协调发展lnCD、开放发展lnOPE 等控制变量代入模型中,进行LM 检验、F 检验和Hausman 检验。 借助随机效应模型, 形成固定效应模型以方便对比,从而将贸易高质量发展InQED 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解项回归,具体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 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分解项回归结果
由表3 可知,工业智能化对贸易创新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207,通过了1%水平的检验,较为显著;工业智能化对协调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040, 为通过显著性检验;工业智能化对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238,通过了1%水平的检验,较为显著;工业智能化对开放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052, 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工业智能化对共享发展的影响系数为0.128,通过了1%水平的检验,较为显著。由此可见,工业智能化在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水平处于增长趋势,尤其是创新发展所展现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可持续性发展。
综上, 企业在传统生产模式与智能化技术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竞争和交流带动技术溢出促进企业进步,从而降低创新成本,推进整体创新发展,提高创新效率。 此外,智能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企业生产模式,促进企业降低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有助于促进企业绿色发展。 工业智能化提高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效率,加之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区域性社会福利水平,促进了社会整体共享发展。
目前,国内工业智能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地区内部的工业智能化发展,忽视了工业智能化对不同地区企业交流的影响,从而导致工业智能化对各地区协调发展所展现的作用并不显著。
通过观察表3 各控制变量相关信息, 发现城镇化率对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56和1.133,分别在5%和1%的水平上显著,而城镇化率对共享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和创新发展所展现出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表明区域性城镇化促进贸易高质量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能力在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对企业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256 和0.073, 置信水平不显著,低于95%的置信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对共享发展、 开放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抑制了创新发展,但有助于推进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对创新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784、0.782、-0.371 和0.542,表明在产业结构优化对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政府干预强度对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也不利于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但能够推进共享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表明在工业智能化进程中,政府干预有利于推进共享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对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效应。
3.工业智能化影响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
通过分析中、东、西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回归结果发现,中部地区样本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东部和西部地区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对东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系数为0.197, 证明工业智能化确实能显著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从而使东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中部地区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工业智能化对中部地区及贸易高质量发展影响系数为0.156, 证明工业智能化能够切实推进中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
尽管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处于欠发达状态,但通过工业智能化能够改善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产出效率,进而推进中部制造业提质增效。 工业智能化对西部地区贸易质量影响系数为0.134, 表明工业智能化能够推动西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 尽管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人才储备不如中部和东部地区,但借助工业智能化能够改变西部地区制造业的生产要素和利用效益,吸引劳动力流入,从而提升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促进地区贸易往来。
(四)稳健性检验
基于解释变量具有滞后性, 需要替换原始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4。由表4 可知,全国各地区样本稳健检验结果影响系数与显著性研究回归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该回归结果较为稳健,可以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充分考虑全国整体和地区的关系, 分析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工业智能化有助于推动贸易可持续和创新性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和低水平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中水平工业智能化对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 工业智能化对各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强,其次是东部地区,最后是西部地区,且均通过稳健性检验,表明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从东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情况看, 工业智能化切实有助于推进东部地区的创新协调发展,原因在于东部地区大多数企业认为智能化技术确实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城镇化率对东部地区的共享发展影响为正,主要表现为城镇化率促进了东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 提升了东部地区共享发展水平;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推进东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推进东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创新、协调、持续和共享发展;政府干预对东部地区协调共享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正向效应。
从中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情况看, 中部地区工业智能化确实有助于推进可持续性发展、共享发展和开放发展;城镇化率对中部地区创新和开放发展有积极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提高中部地区贸易发展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优化对中部地区共享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对开放发展的影响并不理想;政府干预不利于中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
从西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情况看,工业智能化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可持续性发展;城镇化率对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有助于推进西部地区创新发展,但不利于地区性协调发展,导致其对西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西部地区更加侧重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创新发展,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乡发展差异较大,不利于整体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推进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政府干预对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不利于西部地区开放性发展。 由此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在干预西部地区可持续性、共享性和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抑制了地区开放性发展,对西部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