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思考
2023-08-27罗娟
罗娟
一、前言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加快与国际接轨速度,经济发展迅速,部分重点工程的专项资金拨款得到了国家和地方的重视。但是,由于部分机构在专项资金的使用上存在开支随意、绩效和决算评价缺失及其预算不科学等状况,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资金限制、贪污受贿问题凸显。因而,提升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规范其核查核算,有利于健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节省专用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专项资金概述
专项资金是财政预算安排用于生产、建设以及公益事业发展等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为此,一旦确定了资金的使用用途,就必须在管理上确保资金能够专款专用。这种资金与经常性经费的收支所产生的收益有着明显的差异。资金以项目为切入点,具有转款专用的特征,应当在运用时将其与经常性部门预算经费相区分并分别核算。可以说,专项资金在拉动内需、拉动消费、保障就业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强化单位责任意识
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是根据财政效率原理,在财政资金的项目设定计划范围之内,对项目的业绩、产出和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并对业绩的实际完成情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评估。单位设定了非常清晰的绩效指标,可以实现自我监控、自我约束。各单位、各部门都会对绩效进行负责,代表各单位、各部门在各自的工作范围里担任的职责也会随之增大,从而提高各单位、各个部门的责任担当。
(二)有利于提升单位项目执行效率
各级政府机关在申请专项资金预算时,必须提交专项资金绩效指标,由财政部门根据提交的绩效指标实现程度以及根据项目进展情况,负责审核和拨付项目资金,并对各自的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绩效拨款管理和项目运行状态开展定期通报。管理部门首先进行绩效自我评价,然后是财政部门再进行评价,最后是进行全面评价。
(三)有利于提升单位财务公信力
根据有关规定,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评价结果进行公布,接受公众监督。政府对专项资金进行评价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公众对其使用情况的了解,从而确保了专项基金能够专款专用。同时,评价的结果也会受到政府部门、人大、政协等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从一定程度上说,增强专项资金支出的科学化、增强单位财务公信力。
四、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原则
对专项资金的运用与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政策导向原则、发挥职能原则、公开问责原则、转款专用原则、重客观轻主观原则、体制建设融入企业项目原则。政策导向原则是通过合理的引导专项资金,传达出政府工作的思想和意志,从而使其更好地执行。发挥职能原则就是将所有的专项资金都用来履行自己的责任,而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就是把专项资金作为一座桥梁,搭建起各种项目的工作平台,有利于实现政府各种功能和责任。公开问责原则就是在制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运用上,除了少数几种特定的情况下,其他都应该公之于众,这样既可以防止任何部门和个人的主观抉择权,又可以促进和加强社会的监督。重客观轻主观原则,是对“少言多做”的观点进行了强调。重视客观,促使各公司、各单位“多做事”。轻主观,不仅过滤掉了人为的主观意念,会使企业的责任心得到相应提高。体制建设融入企业项目原则,有一部分专项资金为企业提供辅助,既可以为各种社会服务组织提供支持,也可以为民营和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力度。
五、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加大了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但其在管理和运用上还出现了不少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其有效的运用。
(一)缺乏行政法规的制约
第一,管理制度陈旧落后。随着我国财政支出体系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我国的专项资金的各项管理规定也不断地得到改进。但仍存在一些部门的管理规定不够明确,有些地方的法规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缺乏强制性,造成了管理制度如同虚设。第二,把监管条例变为专门应付上级核查的手段。因此,导致管理制度不完善,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只是应付了事,缺乏约束力。
(二)事业单位内部的专项资金的监管制度不完善
根据规定,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必须对专项资金的运用进行及时地监督,定期将专项资金的运用情况上报给主管部门。政府机构对当年的专项资金管理实施进行中期評价,对已有预算安排但尚未实施的项目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所在,一一明确并给出评估建议。对于执行情况不佳或执行不了的项目,应明确地建议调整和停止,并在审批批准后统筹将其用于其他急需安排的项目中。专项资金应当实行全过程的绩效管理,财政部门应当与主管部门建立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为核心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这些规定并没有被严格的执行,或者实践的结果并不是很好。就当前事业单位内部财务运行来看,要迅速、有效地规范专项资金的使用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使用,务必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然而,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机构监管体系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无法有效地实现其功能。而且相关的部门也因为事情太多,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监管体系的建设,导致监管体系不能覆盖到方方面面。
(三)缺少专项资金跟踪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
许多事业单位在使用专项资金时,缺少对资金的跟踪审计机制和绩效评价制度,认为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专项资金全部花完就是完成任务。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资金不合理列支现象。对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进行跟踪审计,即使是跟踪审计,也是流于形式,表面分析,简单总结,效益考核主要是流于表面现象,导致许多项目资金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
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殊性,事业单位内部有个别的财务工作人员存在着缺乏责任感、缺乏良好职业素养,缺乏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目前,我国专项资金的财务处理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比如:专项资金没有设立专门账户进行会计核算。在专项资金的财务处理中,部分一般经费支出在专项资金工程款中列支,超过限额标准的工程项目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公开招标,选择单一来源的政府采购方式。为保证原有采购方案的一致性或者服务配套的要求,需要向原代理商追加采购,但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原合同采购金额比例限定。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政府采购方式错误或存在运用过程中发生一些困难的情况。以上所出现的问题,体现了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缺少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不断提高的进取精神。
六、完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的对策
(一)科学编制项目预算,完善项目管理机制
在申报项目时,各个资金单位要严格制定出详尽的费用预算,并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的要求来实施。项目完成后,业务经办人员及时进行项目验收、结项工作,并进行专门项目的决算。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是防止资金浪费,提高其使用效益的必要条件。同时,要细化预算编制,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体系,把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个项目的实际开支中。同时,要对专用资金中的人员经费进行合理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该项目的最终用途和结构,提高其权威性和可信度。并且要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以便有利于责任单位编制项目预算的科学化和标准化。
(二)加强绩效宣传
绩效的含义就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这种基本原则在企业的运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近年来,财政绩效才被所倡导,而各单位的绩效意识还不到位,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宣传策划、灌输绩效意识、责任意识等是关键。要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培养责任意识。确保相关的规章制度、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价结果的公示、奖励体系的建立等,促进预算单位观念的转换。
(三)实施专项资金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在实施专项资金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就当前而言,在专项资金体制方面上,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制度框架,致使部分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在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依照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督,从而确保事业单位各部门和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具体内容执行专项资金管理要求。对于绩效考核中表现较差的员工给予惩罚,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給予相应的奖励,以此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总之,建立一个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而确保了专项资金的有效实施。
(四)单独核算专项资金,规范核算项目
各单位应当独立的对专项资金实行核算,真正突出专项专列。专项资金的运用范围和使用准则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执行,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运用和管理。未经批准的资金,不得擅自变更项目的内容,也不得调整预算资金。确实需要改变项目内容和调整预算的情况,应该按照项目和资金管理权限层层上报。另外,要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立与会计核算,将专项资金和日常费用进行列支。
(五)加强事业单位对财务控制的重视程度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我国的事业单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对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也应当进一步加强。在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的管理上,员工的思想和行动起到关键作用,所以要强化员工的财务控制意识。首先,要强化各部门主管的财务控制意识,开展一定程度的财务控制教育,把财务控制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位员工心中。其次,事业单位可以在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中纳入财政控制,使员工认识到了财政控制的重要性。最后,要强化各部门的深入协作,加大对财务控制的价值、影响及其内涵的宣传,使工作人员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
(六)改进评价体系、完善制度
在管理专项资金的时候,要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资金支出监督与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和企业的绩效指标。绩效指标应该详细、有效、指向明确。因此,要充分掌握专项资金拨款和使用状况,尽早地找出资金在使用中的问题,督促改进专项资金的拨款、使用和管理。依照法律规定,实行表彰奖励、调减预算、责令整改,通过以问题促整改、以整顿促规范等措施,充分提升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此外,事业单位中的监督评价体系工作中,要对评价结果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要进一步履行主体责任,结合本单位实际,精心组织实施,制定自评方案,细化评价的内容,统筹协调自评工作,确保基础工作扎实,操作规程真实,数据信息真实、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加强工作保障,确保工作效果。针对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要继续健全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财务公示制度,健全会计监督管理体制,实行责任到人。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对专项资金进行有效、合规管理和运作的提供制度保证,推动规范化的专项资金管理局面的形成。
七、结语
实行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有效发展,有利于推进资金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保障事业单位工作质量和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运行仍有很多问题和缺陷。因此,做好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不仅是当前事业单位发展的方向和基础,同时也是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完善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刻不容缓。
引用
[1]谢燕妮.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绩效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24):27-28.
[2]吉瑾.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8):17-18.
[3]王茜.完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的思考[J].纳税,2020,14(14):151-152.
[4]张明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0):47-48.
[5]赵金秋.对公路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绩效管理与考核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34):153-154.
[6]童洁.完善事业单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1(22):35-36.
[7]崔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科学与管理,2008(02):81-82.
作者单位:南昌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