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市现代化都市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3-08-27张志国

辽宁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张志国

〔内容提要〕沈阳市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新发展格局,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存在着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不够、新型经营主体能力不强、金融服务缺乏机制创新、数字经济推动作用不明显、配套政策有待完善的问题。立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出做好农村产业融合顶层设计、培育高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效能、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增强农村产业融合资金保障、加快本土品牌打造、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提质增效、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新业态、完善政策支持、夯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现代化都市圈;产业融合

注:本文系关于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招标项目暨2023年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协作项目“沈阳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农业产业升级路径研究”(课题编号:LDXZ23005)的阶段研究成果。

一、引言

农村产业融合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發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而乡村特色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支持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载体建设提出了明确方向。

沈阳市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新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进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以便更好地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并包括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示范区,共7市1区,是高铁1小时等时圈覆盖范围,更是辽宁乃至东北融入全球城市网络的门户区域、辽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全省共同富裕的创新引擎。

《沈阳市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提出,要做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沈阳都市圈乡村旅游集散地,培育城市周边休闲农业“打卡地”。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立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借助都市圈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为推进都市圈内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二、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

现代化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必然的空间现象,它对于都市圈中心城市、周边城市以及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现代化都市圈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处于都市圈周边的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地区,将被纳入都市圈的整体发展规划。都市圈的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金融、现代设施等诸多现代元素将注入农村,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动能。现代化都市圈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现代化都市圈的地理位置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区位优势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区域内具有特殊的地缘关系,彼此之间水相系、山相连、人相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经济地理单元。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利用现代化都市圈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在城市间的耕地、山地、水域、林地等农业生产空间,发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养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可满足都市圈人口的生活和休闲需求,将极大地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二)现代化都市圈的基础设施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信息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普遍高于全省其他区域,生产总值占全省50%以上。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看,与中心城市距离的远近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周边农业的发展。通过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都市圈及周边农村地区的道路、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现代化都市圈的消费能力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市场条件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是我省人口的主要聚集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都市圈内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接近60%,超大规模的人口基数提供了较强的消费能力和市场规模。同时,随着城市圈内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休闲时间的增多、交通通信的发达、城市病的加剧、家庭跨区域移动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田间生活的向往、都市圈周边的乡村旅游将呈现井喷式的发展,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市场保障。

(四)现代化都市圈的要素集散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技术支撑

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将形成一批超千亿、具有引领性的特色产业集群,具有超强的要素集散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初始阶段,资本技术劳动力快速向中心城市流动,都市圈中心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创新中心。而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中后期,由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和扩散效应,中心城市的现代要素开始向周边城市和农村区域转移,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产业融合程度不够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各城市农村产业融合形式多样,但总体融合层次偏低。以一产为主导的融合方式,特色农产品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品质、品相、品牌和品位。以二产为主导的融合方式,农产品加工多停留的初级加工阶段,涉及的精深加工较少。以三产为主导的融合方式,依托科技的先进生产力,开发科技应用和科技服务等功能的能力依然较弱;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创农产品的生产以及文创功能模式的引入比较稀缺;以物流配送为核心,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销售、服务网络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体系。

(二)新型经营主体能力不强

作为现代化都市圈的中心城市沈阳,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部分农民合作社缺乏管理经验,在财务、组织结构和农民培训等方面均未发挥有效的作用,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农民的参与度降低,影响农民合作社的良性发展。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虽然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和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依然较弱。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农业是本体,农民是主体,农村是载体,而部分龙头企业的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后,将小农户排斥在整个产业链的低端层面,致使小农户无法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逐渐被边缘化。

(三)金融服务缺乏机制创新

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的力度和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新型经营主体扩大经营范围,在融资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障碍。目前都市圈内大部分地区金融服务的模式和供给机制还比较单一,信息化服务方式未能大规模推广,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存款、汇款、贷款等基础性工作。除了政策性银行在农村没有布点以外,农村本土金融的发展也较为缓慢,各投资类基金和民间资本主动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四)数字经济推动作用不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以5G网络、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新一代通信技术迅猛发展,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引擎。在数字农业方面,现代化都市圈内对于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融合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未实现生产经营过程的全覆盖。在农村电商方面,截至到2022年,根据阿里研究院公布的数据,辽宁省共有“淘宝村”21个,其中现代化都市圈内共有10个,鞍山市6个,而沈阳作为中心城市仅有2个,远远落后于江浙地区。

(五)配套政策有待完善

农村产业融合的快速發展,需要道路、通信、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撑。通过近些年的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各农村硬化路长度有了很大的提升,通信设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很多村的硬化路仅仅通到村部,村与村之间、田间路面建设还有很大缺口,通信设施还没有普及所有村落,这将严重制约农村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体系和电商发展以及农业的数字化融入。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拥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年轻人逐年增多,但由于缺乏产业配套用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现代化都市圈为依托,做好农村产业融合顶层设计

现代化都市圈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急剧兴起的通勤高效、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区域。需要充分发挥现代化都市圈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条件、城市消费能力、要素集散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以现代化都市圈的有利条件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推动力,对都市圈内的农村区域,因地制宜探寻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进行合理规划和顶层设计。政府要强化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为契机,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都市圈人才、技术、资金向农村转移。

(二)培育高质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效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目前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内的农村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小农户,其中前五个都属于新型经营主体,但第六个即小农户占的比例最大。要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规范其健康良性发展,同时,要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尤其是引导龙头企业资本合理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开展如优良育种、营销加工等工作,使得小农户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充分受益。

(三)推进金融制度改革,增强农村产业融合资金保障

金融支持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持。沈阳现代化都市圈要加大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农村金融方面,一是政策性金融需进一步下沉,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邮储银行下沉业务网点,除了吸收农民储蓄的基础业务以外,加大支农贷款力度,尤其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新型经营主体,确立评估机制,实施更加优惠的贷款政策。探索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更多资金支持。二是规范发展农村本土金融。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民间借贷是农民发展生产和平滑风险的重要方式,但对农村本土金融要合理引导和进一步规范,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三是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农业具有天生的弱质性,极容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影响,需鼓励农民积极参加保险,优化农业保险品种,提高农民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四)加快本土品牌打造,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提质增效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人口的消费已经进入品牌时代,需对周边农业区域在区域公共品牌上给予政策支持,拓展市场,根据消费者的需要打造有机、绿色品牌,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链。一是要以特产为品牌建设的重要突破口。特产因地域而生,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替代性,沈阳大米、沈阳寒富苹果、小梁山西瓜、沈阳蛹虫草、沈阳杂粮、辽育白牛等均是具有特产属性的农业品牌。二是政府要加大行政干预和扶持,从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研发、新品种的培育和展示、注册商标的申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扶。三是建立认证制度,加强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市场上的假冒产品,要予以严惩。

(五)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创新农村产业融合新业态

数字经济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为农业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互联互动的平台,提升了农业产业的整体价值。如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七市一区农业农村相关部门为推动农业电商发展,开展优质农产品与线上线下头部企业精准对接活动,助力了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数字经济时代,一是在思想上要改变认识,充分意识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日益深入农业农村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深刻改变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方式。二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和融合,创新性发展认养农业、休闲农业、农事体验等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农村电商,培育“淘宝村”,促进农村产业链条的全方位发展。三是提高农村居民信息化应用水平,培养一批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六)完善政策支持,夯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的农地确权工作已经完成,国际级宅基地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这有利于扩大农地的规模经营和闲置宅基地的利用效率。要保障和规范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一是完成土地的确权颁证工作后,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适度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和流转规模,以优化农业要素的产出效率。二是在政策范围内,对农产加工业用地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利用农村集体用地兴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三是稳步推进宅基地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农民依托自家宅基地,直接经营或者间接经营乡村民宿、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四是完善农村地区的道路、通信网络、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农业、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发展以及农村电商行动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沈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