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的调研报告

2023-08-27时桢宁

辽宁经济 2023年6期
关键词:大连

时桢宁

〔内容提要〕大连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重要门户城市和重要产业聚集区。大连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中欧班列运营良好、通关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国际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应当通过努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物流集散中心、一流通关环境、产业合作高地、对外开放龙头等措施,加快建成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

〔关键词〕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大连

推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东北振兴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对于加快推进辽宁转身向海,深化海陆双向开放,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拉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围绕“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在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上实现新突破”,就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提出明确要求。大连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海上门户,也是陆海内外联动的重要衔接点,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肩负重要使命,推进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建设是大连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勇当新时代辽沈战役主力军的重要着力点。

一、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的意义和内涵

进入“十四五”,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寻求经济发展新空间。东北海陆大通道是依托辽宁港口资源和腹地运输资源优势,以海铁联运为主要方式所构建的复合型物流体系。这条通道纵贯辽吉黑及内蒙古“三省一区”,向东辐射日韩,向南辐射东盟国家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西连接俄罗斯、欧盟及中亚国家,将成为推动辽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一条经济大动脉,有助于加强“三省一区”间的区域合作,提升区域互联互通和开发开放水平,促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对于化解外部环境冲击、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应当具备更加丰富的内涵。

(一)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的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加快形成多元化国际运输与经贸合作廊道。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大连作为外向型经济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发展面临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加大。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有利于大连乃至全省各市加快形成“一带一路”框架下多元化的国际运输与经贸合作走廊,畅通亚欧大陆经济循环,化解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冲击。

二是有利于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有利于东北地区加快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国内国际双向辐射的物流环境,促进国内外要素通过此通道在大连高效自由流动,带动沿线产业创新发展和高质量规模扩张,从而深度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有利于加快释放通道沿线地区发展潜力。东北海陆大通道以大连港为枢纽,既是东北地区便捷通往欧洲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新通道,也是紧密连接日韩经济圈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既有利于促进中欧投资协定的进一步落实,也有利于与日韩等国家的密切合作。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有利于沿线地区发挥基础优势,释放巨大发展潜力,为大连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提供坚实的基础性保障和现实支撑。

(二)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的科学内涵

“枢纽”是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通常被用来比喻攸关全局的关键、重要组成部分或者中心部分等,在经济生活中多指交通枢纽。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应当具备三个科学内涵。

一是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的重要节点。东北海陆大通道以口岸及其场站设施为连接枢纽,以运输线路网络为运行支持,满足国与国之间贸易与人员交往运输需求,保证重要物资和资源的长期稳定供给,具有互利性、多元性、差异性等性质。大连是东北之窗、京津门户、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欧亚大陆桥头堡,是“一带”的桥头堡和“一路”的延伸点,在东北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大连通道禀赋优越,现已形成以港口为门户、公路为骨架,海上运输、管道运输、民用航空相配套,连接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贯通东北腹地,面向东北亚的区域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在海港运输方面,大连港是我国距离满洲里口岸最近的国际化港口,具备码头布局合理、航线密集的海运网络,是多种运输方式衔接顺畅的多式联运国际枢纽。

二是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的重要门户。大连是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拥有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东北唯一的保税港区、第10个国家级新区和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是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和吸引外资最集中的城市,具有良好的政策和功能优势。特别是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设立,使得大连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带动区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而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入、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的不斷推进,大连的区位、开放平台、港口资源、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滨海旅游资源等国际合作优势将不断凸显,必将有机衔接东北地区的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

三是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的重要产业聚集区。大连是中国北方产业优势突出的港口工业城市,是集港口经济、海洋经济、通道经济、门户经济于一体的产业合作基地。多年来,大连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以产业合作为纽带,不断加强省与省间、城市与城市间、乡镇与乡镇间交通网络构建,为区域经济联系、细化分工、协调产业布局打下了坚实基础。大连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空间体系分工,加速构建起新兴产业集群。随着全球资源和要素的汇聚,大连加强与日韩等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快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为促进产业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二、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的现状

(一)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大连积极推进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建设,在交通、口岸、经贸往来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1.港口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海港方面,大连拥有大连港、旅顺新港、长兴岛港、庄河港、周水子国际机场5个国家开放口岸。拥有泊位237个,年通过能力3.97亿吨。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103条,其中外贸航线90条、内贸航线13条,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公路方面,大连公路总里程达到13687公里,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普通国省道为主干、县乡公路紧密衔接功能完善的路网格局。空港方面,大连机场是东北地区进境口岸资质最为完善的机场,开通215条航线,与国内外113座城市通航,形成了覆盖全国、辐射日韩俄、连接东南亚的航线网络布局。位于金州湾东部海域的大连新机场建设正在加紧推进,全部建成后能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90万吨,航班起降57万架次。

2.中欧班列整体运营良好

大连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中欧班列沿海重要港口节点城市之一,在过境运输中具有重要地位,承担中欧班列国际海铁联运功能。2013年以來,大连经满洲里、二连浩特、绥芬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五个主要口岸,开通了与俄罗斯、德国、白俄罗斯、斯洛伐克、波兰等多个国家之间的班列线路,逐步形成了东(满洲里、绥芬河)、中(二连浩特)、西(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三通道、五口岸、双往返”的开行模式和辽港集团、中远海运大连公司“双平台”运营机制。去程货物主要为电子设备、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来源主要为东南沿海各港及大连本地企业;回程货物主要为板材、纸浆、卡板纸、乳清粉等,货物主要流向大连本地和华东等地。2022年完成大连直发班列180列(折算列),箱量完成1.47万TEU,同比增长25%。

3.通关服务环境不断改善

“单一窗口”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货物申报、舱单申报等18个领域89项功能的框架建设,实现7项主要业务申报覆盖率达到100%。“海关归类智能导航”服务申报系统入选2018—2019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了《大连口岸优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实施方案》《大连海关支持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建设若干举措》,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明显降低,货物通关时效明显提升。大连地区的口岸营商环境位列东北地区第一。

4.国际经贸合作成效显著

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境外投资产业项目基础不断夯实,对外工程承包新签合同不断增加,境外合作区建设不断深化,逐步构建起辽宁乃至东北地区开放合作的战略新高地。招商局集团与大连港设立的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吸引百余家中国企业入驻。大连金普新区进口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验区等平台不断吸引高层次对外贸易要素集聚。2022年新签“一带一路”国家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1个,完成营业额187亿美元,投资备案项目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132.8万美元。

(二)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存在的问题

1.综合交通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港口枢纽竞争能力不强,发展空间受限,港口整合提升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二是空港枢纽规模较小,基础设施与现代化国际机场标准仍有差距。国际航线主要集中在日韩地区,辐射“一带一路”和RCEP航线还需增加。三是枢纽一体化程度偏低,大连北站、机场、邮轮码头等客货枢纽的综合功能需进一步完善,部分枢纽集疏运能力不足。四是通道网络布局仍不完善,区域、城乡发展仍不均衡,港口与腹地之间的联系还不够顺畅。

2.中欧班列运营仍存在瓶颈

一是铁路班列计划有待进一步增加。2022年大连口岸向沈阳铁路局共申请去程班列发运计划300列,实际批复106列(满洲里105列、霍尔果斯1列),仅占沈阳铁路局满洲里口岸出境计划25.7%,影响大连中欧班列运行的时效和稳定性。二是铁路特货笼车运行计划存在不确定性。计划的不确定性导致商品车跨境运输订单积压,铁路发运时效不能保障,对商品车过境运输业务带来一定影响。三是货源组织还有待加强。形成日韩及南方地区货物过境大连去往欧洲的新通道影响力还不够,还没有形成枢纽集散中心。四是物流信息共享程度不高。通道沿途城市海铁联运全过程由不同运输方式分段提供服务,运力查询、舱位预订、费用价格、途中查询、报关报检等信息都没有很好贯通。五是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不强。大连通过中欧班列运营的货物主要来源于日韩和我国南方,对于本地产业开拓欧洲市场起到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3.对外合作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龙头带动作用还不够强。作为东北对外开放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与海陆大通道沿线城市协同发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二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交流还需深入。目前海外项目操作难度较大,企业对外投资意愿不强,工程承包新项目急剧减少,大连对外投资联络服务平台建设速度缓慢,政策上难以趋同,市场发展仍不够稳定。三是旅游文化交流还不够深入。针对海陆大通道沿线的“一带一路”国家成熟的文化旅游产品还较少,对外宣传缺少新的热点,影响力和吸引力均有待提升,尚未形成产业优势。

三、国内部分城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经验借鉴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交通便捷、物流高效、贸易便利、产业繁荣、机制科学、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为认真落实《规划》,重庆、贵阳、钦州等城市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已形成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车三种运输组织方式,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突破2万列,北部湾港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中越、中老国际班列稳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重庆航空口岸无缝衔接。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区域联动不断增强,甘肃张掖、宁夏中卫、广东湛江、湖南怀化班列先后开通,有力推动了西部大开发。认真研究梳理西部陆海新通道城市建设经验,对于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是在加快运输通道建设方面。加强港航基础设施建设。钦州港着力打造国际集装箱干线港,6个陆海新通道项目取得新进展,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对外开放泊位总数达29个。洋浦港加快完成集装箱和散杂货板块公共码头资源整合,实现相关物流、商贸、金融等产业协调发展,集装箱运输能力从125万标箱提升至300万标箱,2030年将提升至800—1000万标箱。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南宁市加大国际铁路港建设力度,投资9.42亿元建设铁路功能区,重要物流枢纽和核心节点的功能初步显现。成都市强化铁路交通枢纽地位,加快成南达万、成兰、川青、川藏、成贵、成昆复线等铁路建设,力争实现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都具备高速铁路和普通铁路。通过空运航班+高铁集散的方式,增强辐射能力,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客运服务枢纽。

二是在加强物流设施建设方面。加快通道两端物流枢纽建设。钦州市以大港口、大物流为方向,不断优化开发区大榄坪物流加工区整体功能布局,重点发展配套加工贸易的生产性服务业,引进了多家国际知名港口运营商入驻。面向东盟的集装箱干线港正加快发展,共有9条新通道班列在钦州港交会运营,外贸集装箱航线网络达到42条,通道集聚效应加速形成。完善通道沿线节点物流枢纽功能。成都市利用青白江集装箱站和“蓉欧”班列优势,建设西南地区出口物资和产品集散中心;建设面向四川、西藏和西北部分地区的进口物资分拨中心;利用双机场国际航班范围广、班次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货物集散提供服务。南宁市积极建设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引进国内外百强知名物流龙头企业和主要品牌商家20家,货运中转量累计超过150万吨,已成为中新合作企业的重要旗舰型示范项目。

三是在提升通道运行与物流效率方面。织密航运服务网络。钦州港实现了至东盟国家及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全覆盖和至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主要港口的直航,至香港已实现“天天班”,至新加坡每周开行2班。洋浦港构筑了至东南亚、南亚、中东和大洋洲等区域的外贸航线,还将陆续开通至越南、印尼、泰国、孟加拉国、印巴地区等外贸航线。积极推动通关便利化。钦州港积极推进海关智慧化监管,推动代理企业船舶进出境手续从广西电子口岸转为全国版“单一窗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全面推行船舶申报作业无纸化,扩大“提前申报、运抵验放”模式应用范围,有效缓解口岸拥堵问题。重庆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业务应用率达100%。提升多式联运效率和质量。重庆市探索建立陆上贸易规则,开具国内首张CIFA多式联运提单。争取国铁集团开展铁路箱“下海”运输,缩短在途运输时间2天,有效缓解“一箱难求”突出问题。

四是在促进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方面。拉动产业优化升级。钦州市深入实施“产业发展攻坚”活动,全力推进石化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围绕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发展,生物技术、医药产业、食品加工等产业项目不断推进。加快发展航运经济。洋浦港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洋浦航运交易所,建设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发展以保税船供油为特色的大宗商品贸易,培育修造船、油品加工和高端航运服务等产业。推进临空经济区建设。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面向东南亚的区域航空枢纽,将构建集运输、仓储、贸易及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平台,建设集航空物流、跨境物流、电商物流、多式联运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基地,打造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成都市不断加强与重庆市在汽车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分工合作,强化对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通道上城市和产业的带动,与区域城市共同开发国际市场。

五是在加强通道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方面。深化与东南亚地区互联互通。重庆市会同通道沿线“13+1”省(区、市)和印尼、越南、老挝等国家联合发布“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重庆)倡议”,促进高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东盟国家、沿线省(区、市)产业合作,挂牌运营陆海新通道中国—马来西亚国际产能合作园(重庆),以全球化企业为主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正加速重构。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都市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等政策优势,进一步争取金融业、服务业、航运业开放的试点和优惠政策,培育面向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组织、跨境金融、船运服务、总部基地等功能。怀化市围绕“一港一园”项目,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贸易物资集散转运中心、中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奋力实现“服务全国、辐射东盟、商通天下”的目标。

四、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的对策建议

东北海陆大通道不是单纯的物流通道,而是交通、物流、商贸、产业深度融合的经济走廊。高水平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要义是畅通,核心是创新,关键是协同。大连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枢纽城市,必须坚持科学谋划、创新引领,以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为牵动,在枢纽构建、物流组织、产业发展、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区域协同等方面精准施策,做到陆海统筹、双向互济,贯通南北、强化辐射,把东北海陆大通道打造成为带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两先区”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重要基石。

1.强基础密网络拓通道,努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统筹多种运输方式,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着力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枢纽。一是筑强新“枢纽港”基础。以太平湾港口和普湾港区公共航道为重点,全面加大泊位、公共航道、防波堤等公共设施以及公路、铁路集疏运项目等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智慧港口2.0,提升港口专业化、智慧化、信息化水平。推进陆路设施联通项目,重点加强中俄之间通道建设。二是织密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完善“辽满欧”“辽蒙欧”“辽新欧”综合运输通道,进一步拓展港口腹地纵深。充分发挥大连在东北海陆大通道的“中心港”效应,巩固东北亚优势航线,开辟远洋航线,打造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油品矿石等大宗货物中转港、LNG接卸港和国际邮轮始发港。加强与釜山、迪拜、新加坡等港口交流。拓展东北亚日本海及北极航线,深度融入“冰上丝绸之路”。加密日韩航线,拓展东南亚及俄远东重点城市航线,鼓励开通欧美等洲際货运航线和第五航权航线,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三是拓展交通枢纽功能。推进境外节点建设,打造中—俄—欧物流集结分拨基地和“一带一路”重要支点。推动各种交通设施优化整合,加快推进以铁路货运场站、港口、航运转运中心、快递物流园等为主的货运枢纽规划建设,大力发展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统筹交通枢纽与各类园区的空间布局,加快完善海港、空港、铁路场站的集疏运体系,确保陆海节点“最后一公里”快捷通畅。

2.优布局重特色畅班列,努力打造物流集散中心

加快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大连经济条件、区位特点和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枢纽+通道+网络”体系,努力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一是着力优化物流枢纽布局。在海港方面,加快建设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推进国际船舶保税登记试点、启运港退税、沿海捎带等业务,加强与全球海运联盟合作,开拓“一带一路”沿线中转市场,持续构建与国内外主要港口之间的高效通道,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港口间合作。在空港方面,建设形成面向东北亚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覆盖全、频次高”的航空特色枢纽。强化与日韩等地的国际合作,构建一体化运营的国际物流基地。二是着力发展特色物流。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借助大连水产、蔬菜、畜禽、水果等优势农产品,建设大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新模式。打造商品车物流品牌,构建“东亚—大连—中亚”商品车跨境运输新通道,完善全供应链汽车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快消品物流体系,推动粮食干散箱建设。促进物流业与跨境电商、制造业和金融业协同发展。三是着力推动多式联运快速发展。鼓励铁路、港口、航运等企业深化合作,加快发展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提高供给匹配效率,创新“干线多式聯运+区域分拨”发展模式。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服务,推动货运单证电子化及跨方式、跨区域互认。全面推行《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畅通“一带一路”沿线运输通道。四是着力优化班列运营。大力发展“班列+”模式,推动中欧班列与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济开发区等功能融合发展,在保税仓储、跨境电商、物流集散、国际中转、商品展示、金融服务、信用保险等方面扩大中欧班列增值服务。建设中欧班列沿海集结中心,构建以大连为中心,连接亚太与俄罗斯远东、欧洲之间的国际海铁联运物流通道。

3.深改革简流程提效率,努力打造一流通关环境

通过深化改革简化流程,积极推进通关便利化,打造一流通关环境,提高通道物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一是深入推进口岸开放。按照打造东北亚“新蛇口”的目标定位,全力支持太平湾港口岸开放。做好长兴岛港口岸扩大至西中岛前期工作,实现大连所有新建港区“应开尽开”。二是深入推进通关改革。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不断拓展地方特色服务功能建设。推广新建功能应用,推动口岸和跨境贸易领域相关业务统一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开发建设企业通关业务提醒系统、海关特殊区域企业辅助申报系统等地方特色功能,实现功能升级和企业与平台的有效互动。三是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探索监管新模式,通过开展申报制度改革,支持企业自主选择进出口申报模式;保障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作业效率;完善容错机制等创新举措,进一步优化通关流程,压缩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

4.聚项目促创新广交流,努力打造产业合作高地

充分发挥通道对沿线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高品质海陆联动经济走廊,实现要素资源高效集聚与流动。一是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通道竞争优势,整合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特色产业集聚区,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契机,改造升级装备、船舶等传统优势产业,深度开发石化等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廊道经济。依托自贸试验区政策,积极吸引航运服务企业聚集,鼓励大型航运和相关服务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营运中心,探索创建自由贸易港,加快发展航运经济。加快推进金州湾新机场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推动综合交通枢纽场站与周边土地综合开发,打造城市综合体。三是加快发展中欧班列关联产业。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逐步形成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集聚发展的中欧班列新经济模式,引导进出口货源稳步向中欧班列转移,支持跨境货物加工与转口贸易发展。四是加快发展“旅游+交通”产业。着力完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深度挖掘与通道国家可合作的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发展邮轮经济,打造国际邮轮母港。五是加快推进沈大“双核”联动。加大与沈阳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的交流合作,以大连—沈阳—满洲里—欧洲、大连—沈阳—霍尔果斯—欧洲等为主轴,联通蒙俄和欧洲铁路干线,实现基础设施“硬联通”。完善集疏运体系,创新物流模式,提升通道整体运行效率,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协同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辽中南城市群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广空间顺畅流动,合力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5.抓机遇搭平台配政策,努力打造对外开放龙头

抢抓RCEP机遇,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交流,带动相关国家共商共建共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提升东北地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一是积极开拓海外新市场。全面对接RCEP中关税减让、投资、原产地规则、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方面的承诺和限制,加强对中欧投资协定和CPTPP关系协定对策研究,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寻求新的贸易伙伴,开发新的海外市场,提升区域内优势产能和对外贸易合作。二是积极建设高水平开放平台。高标准建设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打造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制度型开放,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快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建设,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依托上海进博会、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知名展会平台,加强布局国内“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际性展会,借助平台优势资源和海外渠道,吸引国内外贸易、物流、仓储企业聚焦大连。三是积极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发挥大连产业优势,优化对外投资产业布局,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等各类主体作用,推动大连机车、大连重工等优势产能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大连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国际工程承包,加强大连装备制造企业与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联盟协作,带动大连装备、技术、标准“走出去”。

(作者单位:大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猜你喜欢

大连
对大连日企日语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
中韩自贸区建设对大连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连市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措施
大连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基于ASEB栅格分析方法的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大连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