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跨学科学习角度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

2023-08-27张远花

小学科学 2023年20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整合

张远花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称新课标)提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要具备开阔的文化视野。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拓宽学生的视野,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此外,新课标还反复强调“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对小学三个学段都提出了要与科学学习知识进行整合的要求。新课标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并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资源,只依靠教材难以实现理想效果。因此,要通过互联网渠道整合语文、科学等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以语文学科为载体、以多学科知识融合,拓宽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  跨学科学习;互联网教学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20-0091-0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跨学科学习、STEM等理念得以有效渗透,为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指明了新的方向,科学学科知识融入语文教学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越来越重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跨学科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但语文教材中的科学知识较少,还需要教师利用互联网渠道更深入地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需求,实现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与科学跨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一)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

语文课程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运用技能,具体是指学生从课文中获取语言知识、语言运用技能,通过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新课标还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初步获得与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踐能力。可以看出,小学语文学科与科学知识跨学科整合,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挖掘互联网资源,也是在教学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体现。

(二)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只传授学生语文知识,学生可能会感到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大自然对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语文学科中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都与大自然有着紧密联系。应通过互联网渠道挖掘语文和科学资源,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从自然界角度探究语文知识点,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密西西比河风光》时,学生可能无法从字里行间了解密西西比河真实的自然风光,教师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渠道,收集真实的密西西比河图片、视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将科学知识自然且生动地融入课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拓宽学生视野的目标。

二、从跨学科学习角度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互联网巧妙整合科学资源,能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观察和发现能力,更能加强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特点。教师在跨学科整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教学活动。

(一)从教材入手,找准学科间的契合点

教师组织开展语文跨学科教学活动时,首要的工作是分析教材内容,明确课文与科学知识有哪些相通之处,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内容,如《小蝌蚪找妈妈》《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文,它们都是以不同体裁同时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科学知识的典型。教师要重视整合小学语文与科学教学资源,将语文教材作为载体建构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材中培养学生观察事物与研究事物的良好习惯,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学生如果对知识点产生了浓厚兴趣,即便再繁重、再复杂的学习任务都不会感到有压力,也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厌倦情绪,甚至会对学习乐此不疲。教师要主动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面对后续学习的内容时充满期待。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许多科普类的课文都可以作为语文教学中融入科学知识的载体。例如,在《蝙蝠与雷达》的学习中,课文主要讲解科学家通过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由此受到启发设计出雷达,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让飞机具备了在夜间飞行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分别板书“蝙蝠”和“雷达”,向学生提问:“‘蝙蝠和‘雷达分别是什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蝙蝠”“雷达”,带领学生从科学角度揭示“蝙蝠”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原理,由此延伸出雷达的研发和运行过程;教师也可以浅要地为学生讲解仿生学原理,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收集一些课外知识,利用少量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课外阅读活动,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对课后作业、课后预习以及下一节课的开展充满期待。

(二)开展科学活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重要的教学板块。学生经常因为写作素材积累不足,在自主写作时感到无从下手。观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开端,写作则是学生思维的再现。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整合语文与科学学科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题材和素材,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学中通常都会涉及关于写作的内容与技巧,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加上许多学生对课文中单一的写作内容缺少浓厚兴趣,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及其写作特点,设计一个与之相关的课文写作主题。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收集相关的科学知识,与科学学科中有关“豆芽种植”的实验内容联系起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培育豆芽”的科学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写作;也可以使用塑料瓶、纸巾、水、豆子等材料,带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各小组学生密切观察豆芽的生长过程,在豆芽生长起来之前每天写一则日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重点观察科学实验操作的各项步骤,保证写作内容的全面性、有序性;或者引导学生从科学实验的不同角度入手写作,如颜色、大小、形状、时间等。在科学实验中经常会伴随一些科学现象,这些科学现象如果是学生亲身经历的,学生在写作时就能做到有话可说、有字可写。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确定写作主题,利用互联网整合科学资源,从语文写作适当向科学领域延伸,在跨学科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三)整合互联网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互联网+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提供了获取教学资源的便捷途径,语文教师可通过国家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慕课平台获取相关篇章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还可通过网络途径,获取海量教学资源,筛选与教学主题相契合的网络资源,开阔学生视野,以静态化的教学资源与动态化的教学实践活动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让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逐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大自然的声音》教学中,教师通过网络浏览器搜索“自然的声音”相关音频、视频以及倡导环保主题的动画片,在语文课堂上创设自然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然素材,让学生在音频、视频中感知自然的美好,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如,教师播放清晨大自然鸟鸣的声音,让学生置身于被自然氛围包裹的课堂中,在感知自然美好、美丽的同时,自觉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助力于美丽中国建设。此外,动物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教师可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更多动物,感知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例如,语文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播放游戏关键词,要求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围绕这一主题说出符合主题的动物名称。如,在词条“全身由黑白两色组成的动物”游戏中,学生依次说出“大熊猫、斑马、奶牛”等,在火车停跑时,教师可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更多符合词条的动物如马来貘,以拓宽学生视野。

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能借助便捷的信息搜索途径获取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将其应用于课堂构建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网络途径开阔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需求。

(四)利用互联网资源,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

在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存在许多与科学有紧密联系的科普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跨学科教学的意识,导致学生在科普文的学习中,常常感到枯燥乏味。为了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普文的魅力,教师要主动加强科普文与科学知识的联系,借助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资源,以此建构适宜的教学情境。例如,学习《蜜蜂》《花钟》等自然科普文时,特别是关于介绍动植物的课文,因为课文中介绍的动植物比较寻常,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可能无法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科普文教学中,观察和发现是重要的人文主题,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而此类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真实的教学情境才能实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科学资源,以此建构真实且生动的情境,渗透“观察和发现”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以更热情的态度参与到观察活动中,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理解课文,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科普文适合建构真实情境,而有的科普文则适合模拟情境的建构,不过此类科普文在教材中占据的比例较小,但教师不能忽略模拟情境的价值。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的创设,但许多教师并未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情境教学中的价值。在“互联网+”理念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的过程中,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将其应用于小学语文科普文教学,可以在建构良好模拟情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妙,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由于课文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很远的距离,这些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模糊,学生只通过文字可能难以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情境,在课堂导入阶段向学生播放有关恐龙的科普短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根据短视频内容,主动联系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并通过模拟情境增强科普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站在跨学科学习的视角,以新课标为指引,探索了小学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融合路径。在跨学科教学中,由于语文教材中的科学资源比较单一,需要教师通过互联网整合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由此建构趣味性课堂,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科学探究需求,在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

参考文献

[1]陈勇.小学语文教学跨学科整合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9):70-72.

[2]周游.统编版高中语文科学素养选文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2.

[3]王永东.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28):24.

[4]陈鸿钦.STEAM教育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1(4):68-69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整合
跨界少年养成记
论课程综合化实践的生态化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