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研究
2023-08-26李镕
摘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中,“国之大者”成为指引党员干部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的关键词。从本质内涵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兴党强党的“大使命”以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任务”就是“国之大者”。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治国理念的创新性发展、开辟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行动指南。为此,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国之大者”、服务“国之大者”,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更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关键词:“国之大者”;价值意蕴;实践要求;党员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2.3;D261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3.03.001
2023年4月,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胸怀‘国之大者,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2022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闭幕会上向代表们提出的“三个牢记”之一也有“一定要牢记‘国之大者”[1]。党员干部只有深刻领悟“国之大者”的本质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才能主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赶考之路上再立新功。
一、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本质内涵
“国之大者”基点在“国”、核心在“大”,它是指关乎党和国家事业根本与发展全局的最要紧最关键的大事要事。从本质内涵上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兴党强党的“大使命”以及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任务”就是“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大梦想”
2021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2]同年11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3]这些论述直接说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是最重要的“国之大者”。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提出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核心的“中国梦”以来,全党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便有了清晰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行百里者半九十,党中央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还要经历漫长的过程,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因此,中华儿女只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梦想”了然于胸,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抵御国内外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早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之大者”是兴党强党的“大使命”
2020年4月,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首次提出“国之大者”的概念,他强调:“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5]这便指出“国之大者”就是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要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接续奋斗,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谋划长期战略并且笃定实施。建党、兴党、强党的百年恢宏以及在曲折中不断进取创造“两大奇迹”的韧性,已然昭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国家稳定和民族复兴不能丢弃党的领导这一传家宝,全党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与党领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对于拥有九千六百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只有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才能始终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因此,我们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大使命”,必然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国之大者”。
●“国之大者”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任务”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强调从党和国家发展的大战略、大格局上看问题,注重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强化落地落实落细。2021年6月,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指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6]以此强调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国家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2022年4月,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讲话指出:“胸怀大局,就是心系祖国、志存高远,把筹办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国之大者,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7]这就说明办好像冬奥会这种面向世界舞台的大任务是“国之大者”。除此之外,习近平还把人民生活幸福、粮食安全、高等教育等工作视为“国之大者”;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跳出海南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这项工作;反复强调经济、民生、文化等各项工作是“国之大者”。这些重要论述通过强调各地各领域的工作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唤醒各级党员干部再接再厉抓实抓好本职工作的使命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说,“国之大者”不是需要束之高阁的珍藏品,它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下党的各项任务的紧密结合,并且只有各领域各战线瞄准既定目标协同推进、系统集成,才能以“大任务”成就国家长治久安的“国之大者”。
二、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近年来,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系列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其中既蕴藏着党中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治国理念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战略思考,又体现出我们党致力于开辟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战略部署,同时能够为各领域、各战线的党员干部提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治国理念的创新性发展
“国之大者”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提出的新概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体现着党中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战略思考。
据考察,“国之大者”来源于中国历史文献中“国之大事”“国之大器”“国之大务”等治国方略的话语表述。早在春秋时期《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刘康公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把祭祀与军事视为国家的重要事项。战国时期《荀子·王霸》中指出:“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这里用“大器”说明治国之道与治国之人的选择是否得当关乎国家安危,治国理政与选贤任能就是当时强调的“国之大者”。此后,随着历代王朝的演变,特别是受到儒家仁爱思想的影响,晋代《典校五礼表》中有“隆礼以率教,邦国之大务也”的记载,北宋《宜黄县学记》也有“正心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务”的说法,以礼仪教化民众成为当时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如此可见,在中国古代,祭祀、军事、礼教等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要事都被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这种心系天下安危的治国之道与情怀被记载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为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随着世情党情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对“国之大者”有不同的论述,这正是党中央不断挖掘传统治国理念精华并在继承中创新的生动写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弘扬中华文明、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文化自觉和使命担当。
●开辟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4]可见,“两个行”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上把握历史主动的密钥和根本所在。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正是在运用唯物辩证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结晶。
一方面,“国之大者”要求协调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与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的基本方法一脉相承。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习近平提出“国之大者”的主旨是希望各地区各部门既要在工作实践中提升格局、提高站位,对本职工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做到心中有数,又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明确主要矛盾和重点先行突破,提高工作效率和针对性,以免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沌状态。
另一方面,“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充分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先进经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兴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构想,主要表现为“公有化的经济治理,民主化的政治治理,彰显平等正义的教育文化治理和自治化的社会治理”[8]等方面。在这一框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这一战略部署下,习近平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工作是“国之大者”,是关乎全局、关乎长远、关乎根本的大事。从这一理论维度来看,“国之大者”重要论述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拓展,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且与时俱进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行动指南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站位高远、内涵丰富,关涉“党政军民学”各个领域,为党员干部以实际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例如,2021年4月,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提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9]这段论述首先说明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事关民心向背的大事,随后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提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2022年3月,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提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10]习近平总书记把粮食安全置于“国之大者”的战略高度,以此让农业生产者知晓“三农”工作在维护国家稳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励党员干部明确使命担当和努力方向。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习近平提出“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他还通过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场合指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性与重要依循。
总之,通过把“国之大者”与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不同论述,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将党中央的战略思维和大局观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为不同行业的从业者擘画施工图,注入工作动力,鼓励全国上下齐心,瞄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团结奋斗。
三、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提出“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初衷就是为全党的领导干部提供实践指向,使全党全国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团结奋斗。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心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的视野与格局;牢记“国之大者”,与党中央同心同德,夯实政治信仰、增强使命担当;服务“国之大者”,以埋头苦干的劲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心怀“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
习近平在陕西考察讲话中首次提出“国之大者”的概念,开宗明义地叮嘱党员干部要自觉讲政治,可见,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心怀“国之大者”的首要实践指向。习近平还曾以打大算盘、算大账、大棋局的形象比喻,鼓励领导干部善用战略思维想问题、作决策,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第一,做好思想宣传工作,使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平台,要紧密结合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开设相应专栏,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解时政要务、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的平台。
第二,加强学理阐释,帮助党员干部深谙“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如果说党的思想宣传工作是向党员干部说明何为“国之大者”的桥梁,那么专家学者的学术性阐释和学理性解读就是在其基础上进一步让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其内在意蕴,使之入脑更入心的通道。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家学者们保持敏锐的政治嗅觉,运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系统性、创新性地论证“国之大者”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所指。
第三,深入学习实践,以“国之大者”的视野思维把握具体工作。国家的宣传和学者的解读只能起到引领与辅助作用,各地区、各部门的党员干部才是“国之大者”的实践主体。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政治素养、提高政治站位,学会用宏观视野看问题,在实践中跳出本位主义狭窄视域看问题,明确每一项工作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所处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从而各尽其责、各展其才。
●牢记“国之大者”,增强使命担当
党员干部对“国之大者”不仅要心中有数,而且要时刻牢记,特别是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更需要以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提振士气、增强担当。2021年4月,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1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高等教育作为“国之大者”必须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党员干部必须自觉担当起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在我国,党的领导干部虽然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较强的政治定力,但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四大危险”依然严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总是试图以新的方式登场,腐化党员干部,干扰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因此,与“国之大者”相适应,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通过理想信念教育补足党员干部的精神之钙。具体而言,一方面要通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四史”等常态化的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如此才能在权力和金钱诱惑面前保持定力不动摇。另一方面,坚定的信仰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和笔尖,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像马克思恩格斯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既执笔、也执剑,把坚定的理想信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从点滴小事做起,以扎实的工作业绩诠释忠诚与担当。
●服务“国之大者”,坚持埋头苦干
“国之大者”是与国家利益和前途相关的大事要事,党员干部的一切行动自然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是习近平“国之大者”重要论述最直接的实践指向。
第一,埋头苦干不等于蛮干。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明确责任归属和具体工作目标,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領悟力、政治执行力,精准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埋头苦干必须吃苦。它要求党员干部深怀爱国之心,砥砺奋斗之志,“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12]。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领导干部都要及时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标对表,找差距、抓落实,不断精进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把功夫下在自己的分管领域和所属的部门之中。
第三,埋头苦干要常怀敬畏之心。“心存敬畏是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的态度,更是共产党人心怀‘国之大者的规矩和底线。”[13]我们既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又要引导其对党纪国法、为民用权等“国之大者”心存敬畏,守住传家宝,不触碰警戒线,形成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
总之,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想练就服务“国之大者”的一身本领,埋头苦干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只有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毅力,才能战胜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切风险挑战,让“国之大者”成就国运亨通、盛世安宁。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N].人民日报,2022-10-23.
[2]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N].人民日报,2021-01-12.
[3]为了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侧记[N].人民日报,2021-11-13.
[4]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
[5]习近平在陕西考察时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 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0-04-24.
[6]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深化改革开放 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6-10.
[7]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4-09.
[8]许耀桐.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学习《法兰西内战》的认识[J].党政研究,2019,(5).
[9]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担当实干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 [N].人民日报,2021-04-28.
[10]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2-03-07.
[11]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N].人民日报,2021-04-20.
[12]习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N].人民日报,2021-09-29.
[13]唐任伍.“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及时代指向[J].人民论坛,2022,(6).
作者简介
李镕,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
责任编辑 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