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职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8-26曾羽迪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5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民族地区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其传承人才匮乏、传统技艺流失以及传统传承方式效率低下等问题日益凸显,对其保护和传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职业院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技能融入到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中,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传承人,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文化传承

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包括民间文学、戏剧曲艺、传统技艺等众多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职业教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途径,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所涉及到的技术工艺、行业知识、相关的社会知识及社会伦理等内容[1],通过课堂授课等形式传授给学生,对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职业教育的含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并熟练掌握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2022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3]。

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职业教育的意义

非遗是民族个性“活”的显现,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通过身口相传的方式传承,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2013年《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相结合,为非遗的传承、创新、研究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4]。职业教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技能人才,是实现非遗科学传承的重要途径。

(一)有利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相对于非遗传统的传承方式,职业院校具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且其生源主要来自本地和周边地区,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较高的文化认同,因此具有显著的传承优势。非遗融入职业教育,可以使非遗传承更系统、规范和科学,有利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藏纸,是独树一帜的传统艺术品,具有久藏不坏、耐折耐磨等特点。其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从选取原料到制作工艺,能够熟练掌握其制造技术的人并不多。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可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聘请传承人来教授学生造纸技艺,使其得以更好的传承。

(二)有利于丰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

非遗凝结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印记,把非遗与立德树人相结合,融入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将助推职业院校做好价值引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非遗元素的加入充实了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教授学生民族工艺品制作的传统技艺,同时还能够传授学生民族工艺品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知识。民族地区职业院校通过开设非遗的相关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使职业教育的效益最大化,将职业教育的内涵上升到了传播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

(三)有利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发展

非遗融入职业教育能够为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资产提供智力支持,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民族地区有关民间文学、戏剧曲艺、传统技艺等方面的非遗可与职业院校旅游、服装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文化+技能”全方位发展,为民族地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的人才储备。民族地区通过将“非遗元素”和“旅游”相结合,推出独具特色的非遗旅游项目,有助于形成特色文旅产业品牌,推进民族地区非遗的产业化发展。

(四)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将非遗融入职业教育,并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可以为当地输出更多高素质的非遗传承人才,有利于扩宽学生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进而推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政府通过对当地的非遗资源进行分类整合,开发相关产业,新产业的诞生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专业人才需求,受过专业培训的职校学生竞争优势明显,他们既具备职业所需的专业文化知识又具有过硬的技艺技能,有利于当地企业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职业教育的路径

非遗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传承人才匮乏、传统技艺流失以及传统传承方式效率低下。职业院校拥有完善的教学体系、强大的师资队伍以及独特的资源优势,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职业教育的方式,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遗,而且为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传承人奠定了基础,从而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活态”传承。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供必要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为使非遗更好地融入职业教育,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非遗融入职业教育教学方案的制订和教学资料的研发,并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鼓励民族地区职业院校聘请民间非遗传承人担任教师和设立相应的非遗工作室。使民间非遗传承人能够面对面地传授学生有关的非遗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与传承人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教学方式。学生亦可通过工作室参与非遗产品的制作,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同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非遗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二)参考国内外优秀案例,汲取相关经验

完备的非遗职业教学体系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非遗融入职业教育的压舱石。例如,景德镇完备的陶瓷职业教学体系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对景德镇陶瓷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4]。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非遗知识,利于职业院校开展非遗教学。例如,巴基斯坦的学校通过建立当地年长者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记录地方志等一系列的“主题项目”活动,扩宽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渠道[6]。通过构建完备的教学体系,使学校教育与实践活动巧妙结合,这对民族地区非遗融入职业教育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三)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活态传承是非遗传承最鲜明的特质,职业院校有关非遗的课程设置应倾向于实践性,面向市场需求,加强学生同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多学科知识联动,将非遗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民间文学类、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等方面的非遗可同院校的相关专业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使专业教学更富吸引力。同时,院校要注重引进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挖掘非遗教学的深度;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纳入非遗元素的能力,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扩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民间的教学方法与学校的教学体系相衔接,使非遗传承更系统、规范和科学。

(四)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开展主题项目活动

社区教育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学习需要,积极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教育体系,对在职业教育中全方位地培养非遗传承人才起到促进作用。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可通过与当地的社区教育中心合作开展“主题项目”活动,吸引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企业积极参与进来,为学生认识非遗、了解非遗提供新的契机。这既可以辅助职业院校开展非遗教学,又有利于非遗的科学传承和职业院校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职业院校与多方通力合作,共建非遗传承创新平台

职业院校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深化其同相关企业和非遗科研机构的合作,落实学生实习项目和基地,让学生能够参与到非遗产品制作的全过程。职业院校应注重加强同市场间的联系,培养非遗传承所需的专业人才,从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职业院校要加强同政府、企业、民间非遗工坊、科研院校等的合作,共同搭建非遗传承创新平台。职业院校与多方的通力合作,不仅保障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和非遗传承人才培养的全面性,而且有利于实现非遗的科学传承,进而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六)通过校园文化传播方式,拉近学生与非遗的距离

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校园资源,通过校报、校园广播、图书馆陈列、举办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宣传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的有关知识。通过举办各种有关非遗艺术表演、传统技艺展示、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等不断丰富非遗文化的校园传播方式。营造非遗传承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非遗的相关活动,提高学生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学习非遗的兴趣,为民族地区非遗融入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邵卉芳.多維互动耦合: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125-132.

[2]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EB/OL].(2011-02-25)[2023-02-22].http://www.npc.gov.cn/npc/ c12488/201102/ec8c85a83d9e45a18bce a0ea7d81f0ce.shtml.

[3] 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EB/OL].(2022-04-20)[2023-02-22].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 2204/04266548708f44afb467500e809a a9cf.s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教育部 文化部 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EB/OL].(2013-05-27)[2023-02-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 s7055/201305/t20130527_152888.html.

[5] 李莉,邵勤,余金保.论职业教育在景德镇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J].职教论坛,2013(29):20-21.

[6] 杨长海.论可持续发展目标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以西藏自治区非遗教育为落脚点[J].宿州学院学报,2017(5):83-87.

(作者简介:曾羽迪,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