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与创新齐飞,考题共教材呼应

2023-08-26邓晓珊

广东教育·高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玻利维亚主观题现代文

邓晓珊

一、原题再现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我去了秘鲁科尔卡山谷,这里在印加时代以前就得到了开垦。藜麦是一种美丽的作物,拥有深红色或金黄色的巨大种球。在安第斯山的这片区域,人们在梯田上同时种植藜麦以及当地特有的玉米和马铃薯品种。“国外需求绝对是一件好事,”我的秘鲁向导杰西卡说道,“农民非常高兴,所有想吃藜麦的人仍然买得起这种食物。”她还解释了另一个好处。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維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到2016年的18万公项。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景如画的科尔卡山谷,当太阳落山时,我问杰西卡,欧洲和北美的消费者是否应该为吃掉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的食物而感到内疚。我可以猜到答案,但我想听到当地人的亲口否认。“相信我,”杰西卡笑道,“我们有许多藜麦。”

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这个例子中,新闻工作者和博主出于高尚的理由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他们由衷地为一个贫困群体感到担忧,害怕狂暴的全球贸易风潮会危及这一群体的利益。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一点:每个新手辩论者和犯错误的小学生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不过,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藜麦适合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食用,并且由于其营养均衡,被美国宇航局认为是宇航员食物的理想之选。

B.“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中的“此”,指的是被国外需求推高的藜麦价格给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人造成伤害这一说法。

C.藜麦的大面积种植,不仅让玻利维亚和秘鲁等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D.作者认为,尽管一些媒体引导消费者远离藜麦的做法值得商榷,但是其出发点却不是恶意的,他们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感到担忧。

参考答案:C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藜麦的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根据文意,“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见,应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陷阱:张冠李戴)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当一起事件超出了我们直接观察的范围时,有些人会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判断,生成对该事件的看法。

B.“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可能是因为市场对藜麦的需求量不再大幅增加,而藜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供给日益增长。

C.“每个新手辩论者”“都知道如何挑选最有利于自己的真相”,可见有些“沟通者”会选择有助于推进个人意图的真相,而这种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D.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

参考答案:D 根据文本信息推断。“造成了真正的伤害”错误。原文是“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错误陷阱:或然变必然)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粮食优先”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科森在谈到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

B.加拿大《环球邮报》一则新闻的标题为“你对藜麦的爱越深,你对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的伤害就越深”。

C.制片人迈克尔·威尔科克斯专门为这个问题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他说:“我见过一些反对食用藜麦的文字评论,实际上,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

D.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埃文·戴维斯指出:“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

参考答案:A 分析论点与论据。第二段的观点是“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A项表明是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消费量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上涨导致消费量下降,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B项说的是藜麦销量越好,对当地人的伤害就越大,与第二段论点相悖。(错误陷阱:自相矛盾)C项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与第二段的论点关联不大。(错误陷阱:关系错位)D项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有关论点,与第二段论点无关。(错误陷阱:关系错位)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4分)

参考答案:

(1)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

(3)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4)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解析说明:首先,由题目“西方媒体在报道时”明确答案区间在第一段;其次,理解“竞争性真相”的概念含义,即结尾处的“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接着,以此定义为标准,结合文中所说的具体“方式”即“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在第一段筛選出相关信息;最后,以“什么人做什么事”的形式组织答案。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参考答案:

(1)举例论证,经济学家跟踪的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

(2)针对媒体的疑问,全面调查并解释藜麦消费量下降了34%的原因。

(3)为了解藜麦的种植情况,到秘鲁当地调查。

解析说明:题目问的是“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而不是问哪些论证手法,也就是说答案除了包含论证手法,还应有其他手法。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梳理文章结构,找出答题关键信息。第一段列举西方媒体的报道,提出问题。第二段先提出质疑的观点,然后结合经济学家的相关调查,得出结论:“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第三段则重点探讨了“我”的实地考察,以事实说话,使得阐释更具有科学依据。最后一段进一步指出“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意在强调片面地使用“竞争性真相”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很明显,答案就在二三段,最后,我们可以从作者做了什么的角度组织答案,分点作答。

二、守正创新,稳中有变

2023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试题命制,守正与创新齐飞,考题共教材呼应,稳中有变化,变中见深意。以下本文即将从“守正”“创新”“启示”三个方面,结合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展开论述。

(一)试题的守正

1.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教考衔接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对“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项内容的考查,从“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要求,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新高考Ⅰ、Ⅱ卷与近年新高考语文试题一样,选材注意“立德树人”价值导向,着重考查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选文介绍西方媒体在关于拉美地区藜麦生产和消费的报道中使用了“竞争性真相”,使读者产生了误会甚至引发了一场民众的“良心危机”。文本选材对应了《课程》中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也呼应了统编教材高中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的内容。选文与题目引导教师与学生关注当代网络文化,坚持正确价值导向,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很好体现了“三新”理念的落地,实现了教考衔接,从而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是高考试题命制的“正道”,更是我们今后课堂学习与复习备考的方向。

2.回归单篇阅读,设题一反套路

2020—2022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均由两则非连续性信息类文本组成,两则或多则文本的关系或相关,或相对,或互补……体现了群文阅读的特点。久而久之,这成为现代文阅读Ⅰ命题模板,在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顺文章思路等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会考查考生对两则或多则材料的关联、理解、对比的能力。一开始,双文本或多文本的形式是一种创新的考查模式,但慢慢就僵化为一种新的命题套路,并衍生出新的应试模式,这种倾向与高考试题“反套路”倾向相违背。其次,近年来现代文阅读Ⅰ大多以学术论文为主,阅读难度较大,而今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则考查了一篇反映时代特点的社科文,阅读难度较往年试题有所下降。最后,“反对文本单一化,倡导文本多样性”是趋势。以前由单文本变成双文本,如今又由双文本变成单文本,这都是文本多样性的体现,是对多样性的“守正”,是对高考“创新性”考查要求的最好坚守,此变化恰恰是创新性不变的表现。

3.试题稳定平实,注重素养考查

现代文阅读Ⅰ一共5小题,其中客观题3道9分,主观题2道10分,共19分,题型与近年新高考卷题型设置保持一致,阅读理解难度不大,客观题变化不大,主观题有所变化但难度适中。

由上表可见,近三年来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的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与能力大同小异,考查内容大多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推断,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下筛选整合、处理、分析、运用信息的能力,在这种稳定考查方向的前提下,主观题考查的方向则与往年略有不同,这一点将在“创新”部分重点阐述。

(二)试题的创新

1.贴近时代生活,与时俱进

本篇信息类文本阅读选自赫克托·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傳播的过程中被忽视或部分被隐藏,而情感受煽动并主导舆论的情形。从贩卖焦虑到众筹诈骗,再到商业营销,无论是在文化、传媒,还是商业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生活在后真相时代的我们,在面对一些真假莫辨、皂白难分,甚至自相矛盾的新闻事件时,如何辨析和选择真相将成为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选文社会性和时效性比较强,引导学生去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借此促使我们思考所处的时代及个人选择,是近年来在现代文阅读Ⅰ较少考查的通俗平实的社科类文章,这次考查既是回归也是创新。

2.不拘一格巧命题,思维定式易丢分

今年现代文阅读Ⅰ的三道选择题考查的方向与近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选择题考查方向基本一致。近年来信息类文本常见设题陷阱往往会通过“信息增删改转述”“整合概括转述”“逻辑关系转述”的形式设错,呈现出综合化、隐蔽化、重逻辑的趋势,但今年选择题第2题选项D的错误则比往年试题选项的错误明显。如果说选择题是稳中有降,大体平稳,那么今年现代文阅读Ⅰ的主观题就变化较大。

从近年现代文阅读Ⅰ主观题设题类型来看,以文体特征题(行文脉络/论证思路、论证结构/论据的类型和作用)、信息筛选整合比较题(归纳概括内容要点,比较材料异同、侧重点,下定义)、观点评价情境探究题(文本观点解读题目观点,文本观点解读题目情境,文本观点分析生活场景)居多,而2023年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第4题属于“理解重要概念+筛选整合信息”常规题,但对于长时间训练“论证思路”“行文脉络”题型的考生来说,第4题的出现也让考生颇感意外。而第5题则容易让不认真审题的同学误以为是考查论证手法,一旦考生陷入原有的思维定式而不认真审题,又或者对题目理解出现偏差,就容易进入答题误区。第5题一方面具有“反套路”的创新性,另一方面又具有“类套路”的迷惑性,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引导我们养成认真审题与准确答题的好习惯。两道主观题包括今年的新高考Ⅱ卷的信息类文本阅读主观题并没有明显的“情境”,基本上属于理解关键概念、筛选整合信息类型的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情境+问题”类题型不再出现或不再重要。

三、备考启示

不断变化已然成为未来高考语文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的一大趋势,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读积累必备知识,多思提高阅读能力。高考信息类阅读选文涉及学术论文、政论文,也可能涉及新闻、其他社科文等,无论单文本还是多文本,选文多半具有典范性与时效性,论点鲜明,结构和语言严谨,1800字左右。这要求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与备考的过程中,对常见的信息类文本文体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广泛阅读,重点掌握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知识,并养成静心阅读、深层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阅读理解能力。总的来说,就是学会读懂文章及题目,了解“写了什么”“怎么写”“怎么设错误陷阱”“怎么审题答题”。

2.坚持一个原则,“五位一体”读文。无论什么类型的信息类文本,要坚信答案都有文本依据,坚持在文中和题目中找答案,多比对,多思考,巧归纳,定能提高答题准确率。另外,快速读懂文本在解题的过程中尤其重要,可采用“看—圈—理—联—审”读文法。看标题或出处把握文本大意,圈出重点词语关键语句,理清句段关系理解关键语句,联系全文理清写作思路与手法,审清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3.复习有的放矢,但不以偏概全。我们不能因为今年考单文本就忽视双文本阅读训练,不能因为今年主观题“情境”不多就忽略“情境+问题”类题型,不能因为今年文本阅读难度不大就以为信息密度大、逻辑性强的学术论文不再出现……复习要有的放矢,也要全面细致,我们要以“三新”理念为方向,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重视语文课内外学习,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

责任编辑 廖宇红

猜你喜欢

玻利维亚主观题现代文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
玻利维亚举国关注玻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