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科背景下果蔬贮藏与加工学课程的实践探索
2023-08-26尹星福张先金清李红梅
尹星福 张先 金清 李红梅
新农科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涉农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2019年,新农科建设安吉研讨会发布了《安吉共识——中国新农科建设宣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高等农林教育的发展,也开启了我国新农科建设的大门。新时代的农业类高等院校要积极结合新农科建议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2.0”的相关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思想引领,培养学生“知农、爱农、为农”的专业情怀。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是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作为延边大学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果蔬贮藏与加工学课程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分为理论、实验两个部分,选用教材为中国农业大学罗云波主编的《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贮藏篇、加工篇,第2版)。本课程的理论部分重点讲授果蔬贮藏、加工的方法和最新的研究动态,实验类型主要有验证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本文通过分析新农科背景下果蔬贮藏与加工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优化教学方式,科学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将来更好地从事食品的开发、生产及技术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弊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要素是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只有处理好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果蔬贮藏与加工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将书本知识搬到多媒体上,再结合板书授课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只是简单被动的接受。这种授课模式强调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对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却没有给予足够的空间,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2.实验课教学方法的弊端。实验课往往是老师事先准备好实验材料,再把实验步骤讲解给学生,然后加上适当的示范以及交代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按照指导机械性地照做,最后得到相应的数据并写实验报告。这种模式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但却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课程思政元素有待挖掘。受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影响,果蔬贮藏与加工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停留在知识传授和书本灌输,在专业课知识点中缺少课程思政元素的系统化设计。在大四上学期学习气氛本就紧张的情况下,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协调同步,凸显其育人功能,是果蔬贮藏与加工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课程实践探索思路
1.引导文献查阅,关注学科新动态。对学科内多个领域的前沿研究需要长期敏锐的观察,而针对性地检索、查阅文献是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及撰写毕业论文等学术活动的基础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检索工具查询与该课程相关的各种知识,关注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为了延续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把本科生各阶段对文献检索的需求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本科生意识到文献查阅不仅是为毕业论文打基础,还能扩大和深化已学到的知识,贯穿整个本科学习阶段。
2.优化授课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大四本科生的特点和现状,改变以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和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学习等。
(1)优化理论课教学。贮藏各论是贮藏篇前几个章节的综合汇总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约4-5名为一组)以发表的形式,利用不同果蔬的案例来探讨各种果蔬的贮藏保鲜方法和技术。在加工部分——蔬菜腌制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家乡的特色腌制菜,通过加分的考核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可以与该专业学生已修的朝鲜族传统食品学特色课程相结合,围绕地域性文化特色,总结特色食品加工相关理论和工艺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广泛地了解地域性特色食品,实现由单纯的专业技能扩展向综合职业素养提高的转变。通过发表和讨论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课件制作和口才能力,缓解大四紧张的学习气氛,教师也可以在授课的同时与学生积极沟通,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作或相关科学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近年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能够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使整个教授过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例如,在讲授“果蔬贮藏方式与管理”章节时,许多学生还未见识到具体的贮藏方式,可能很难了解不同贮藏方式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清理知识点和逻辑关系,以便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在讲授“果蔬加工保藏原理及预处理”章节时,教师通过学生上交的思维导图,可以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并给出相应的定性评价,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标记出重难点和薄弱的部分,以便查漏补缺时着重关注标记的部分,减少复习时间。
(2)加强实验课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知识的更新以及科研的需要,根据实验教学目的设计实验内容,优化该课程的实验内容体系,确保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基本的操作能力。
比如,“呼吸强度的测定”和“多酚类物质的测定”属于验证性实验,在强调滴定法、分光光度计等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结合课堂上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就可以熟悉实际操作方法。在“果蔬罐头的制作”验证性实验中增加互评環节,通过感官评价过程,不但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情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实验的动力,更有利于进行有效教学,为学生将来撰写食品感官鉴别的毕业论文打好实践基础。“果胶的提取与分离”综合性实验不仅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多种实验技术水平,在每一个实验环节中还要面对失败并解决问题,以完成最终的实验目的。“鲜切果蔬的加工及防褐护色技术”属于研究性实验类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至少设计出1项研究性实验方案,并利用已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些实验技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然后将实验结果按照科技论文写作格式写成报告。
(3)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要开展好专业课的思政引导,明确知识点中所能延伸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政思想与元素。
在理论教学中,结合我国果蔬贮藏保鲜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现代果蔬贮藏加工技术对我国果蔬采后的重要作用,强调现代果蔬贮藏加工行业对专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并使用教学案例法融入思政元素。以苏丹红事件为例,“苏丹红一号”型色素是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可用于溶解剂、机油等产品的染色。研究发现,该色素会导致鼠类患癌,我国和欧盟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增色。2005年,欧盟在印度进口的红辣椒粉中检出“苏丹红一号”,这是一个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食品安全事件。教师可以把苏丹红事件与果蔬糖制工艺中的染色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不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社會责任意识。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能够分类、归纳、总结知识点,还可以从中插入“课程思政”模块,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造实验条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多做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例如,在“果胶的提取与分离”综合性实验中,通过运用多种实验手段,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够运用已有专业知识进行分析和提出基本解决方案,并将所获得的经验总结出来,撰写成实验报告,培养其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在“鲜切果蔬的加工及防褐护色技术”实验中,学生需要独立查阅资料,拟定防褐色配方,完成方案的实现,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严谨、细致的科学观。最后,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和格式提交,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将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列为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新农科”背景对果蔬保鲜加工行业优秀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逐渐提高。作为一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能够保障学习效果,果蔬贮藏与加工学课程教学必须探索适合于学生的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实现有效的教学融入,从而培养一批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农科人才。
基金项目:2021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GH21038);2021年度国家民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农科”背景下融合民族地区产业特色的微生物学系列课程建设”(民委发[2021]113号-21123);2022年度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课题“产教互融、学思践悟——食品微生物学‘三食育人教学研究与实践”(20224BRB9X5002N)。
作者简介:尹星福(1984-),女,朝鲜族,吉林和龙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果蔬贮藏与加工。
*通信作者:李红梅(1988-),女,朝鲜族,吉林珲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