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2023-08-26李云捷赵慧君孙永林
李云捷 赵慧君 孙永林
教学方法是为达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是高校教育公认的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是启迪学生心智、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食品营养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虽为理工科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大量理论知识,更像文科的学习方法。因此,开展工科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和改革,成为教师的迫切工作。
一、教改背景及课程介绍
1.改革背景。2015年,湖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为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湖北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行“阶梯递进、双证通融”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按照“工程基础能力”“食品分析检测能力”“食品安全管理能力”“食品营养与配方设计能力”“食品工程与工艺设计能力”等进行课程分类,并以学期为单元采取阶梯递进的方法设置,从第三学期开始逐步融入“食品检验工”“公共营养师”“食品安全审核员”“质量审核员”及“食品工程师”考证,以期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顺利接轨。
食品营养学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直接与“食品营养与配方设计能力”相挂钩,并与“公共营养师”考证相关联。为了突出培养目标,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课程内容。
2.课程分析。食品营养学课程是本专业学位课,课改后由54学时降为36学时,主要教学内容涉及营养基本原理、食物营养、合理搭配运用三个方面。在课程设置中要突显“阶梯递进”思想,避免课程内容交叉,仅留2课时对食物营养的规律进行课内讲解,更加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符合课时压缩后的需求。
在理论基础教学上,考虑学生来源(二本)和办学定位,以较系统掌握食品营养基础理论为目标,结合考证对应的理论要求,编制理论深度够用、延展广度的教学大纲,夯实实践运用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教学上,率先增设课内0.5学分的食品营养学课程设计,突出工程能力培养。要求学生跟踪不同人群进行膳食调查,以此逆向思考,完成针对不同人群营养需求的膳食食谱设计,实现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
二、教学方法設计
为了响应教育部“四个回归”和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理念,我们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分别从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和改革。
1.理论教学采用“阶梯递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夯实基础。“阶梯递进”的教学方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师逐渐“放手”,减少“讲”的过程,加强“练”的力度,逐渐由讲授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过度到互动式教学和压力式教学,合理设置教学“高阶性”,使学生的学习强度不断加强。
第一,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的优点是逻辑清晰,系统性、连贯性好,也是教师传授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但它往往仅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学习较为被动。为打破这种局面,我们注重将问题式、启发式及互动式学习方法融入其中,以便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第二,尝试压力式教学,在教学中有机融入创新内容。压力式教学是笔者根据自身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的名称,即让学生在强大的考核压力下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的学习。在部分章节,教师会布置大量的课外文献阅读任务和自学内容,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后进行课堂考核或提交论文。此举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更多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自学潜能,并锻炼学习方法的养成和培养科研素养。
第三,加大考核密度,提升教学“挑战度”。除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外,力争每次都有课堂测验或其它考核方式,如专题小论文等,使学生学习习惯性处于紧迫感,强化主动学习意识,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2.实践教学将案列分析与参与式教学相结合,注重工程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选取学生实际调查结果为案例,教师进行指导分析,学生同步参与,模仿分析过程,依据基础理论,得到分析结果,推断结论。在此过程中,选取学生调查案卷中常见的突出问题,让学生分析原因,再由教师带领总结。此举有效提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参与度,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角度更契合教学需要,使教学过程变得更自然、舒适。
3.改革考核方式。教学方法改革带来最大的改变就是围绕能力培养,加强了过程考核和管理,以每个学生的完成度为考核重点。改革后,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40%,无形中加大了学生平时学习的压力,有效避免平时不认真、考试却善于“抱佛脚”的学生和平时认真却不善于考试的学生出现成绩倒挂的情况。
三、实施效果及分析
通过三轮教学过程实施改革及持续改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讲授法依然很受学生欢迎。调研发现,近三年,70%的学生喜欢讲授法,原因是上课很轻松。2017级46%、2018级75%、2019级95%左右的学生表示,在教师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后,愿意主动看书、看资料。而此前,80%的学生日常学习基本不看教材,更不看教辅资料及文献,只会在考试前看书。在主动预习的学生中,近三年有95%的学生因自学后能够回答教师课堂问题而感到自豪和高兴,感觉取得了成就。教师也能明显感受到在学生自学后,授课过程更加轻松,而未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时,教师则常常产生学生“启而不发”、上课停滞的挫败感。
2.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有更具体的措施,且需循序渐进。如果仅布置查阅资料范围,需要学生自行查找阅读,2016级仅有10%的学生会主动查找,13%的学生会拷贝前者的资料并阅读,10%的学生仅拷贝不阅读。如果教师布置阅读任务后会考核,则这一数据有所提高。调研数据显示,2017-2019级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比例从22%提高到85%以上,但同时也发现阅读作业考核次数增加后,这一比例又会下降。原因在于其它课程未作同类学习要求,学生缺乏此类学习习惯,20%左右的学生觉得太难而主动放弃。
3.压力式学习有加强的空间。压力式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规定学习要求与完成时间节点,学生以报告、大作业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学生需要在自学相关教材、文献等资料后发现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再次查阅相关文献,形成解决方案并以一定的形式呈交作业,所以一段时间内压力较大。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单人提交作业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小组内学习、共同完成作业的形式。在实施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两次压力式教学,结果显示,学生第一次未给予充分重视,80%的人未当真,20%左右的人受其影响,重视不够,考核100%没及格,以失败告终。第二次内容相对容易,布置的任务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课堂考核直接作为平时成绩的25%,且直接决定平时成绩等级,引起95%以上学生的高度重视,考核通过率超过70%。
4.加强考核密度对督促学生自学十分必要。对于密集的考核,70%的学生开始其实是拒绝的,但是学位课的地位以及70分及格的要求也令大家担忧。在学习习惯养成后,2017级以后的学生中70%以上表示期中考试压力最小的课程是食品营養学,期末考试时这一比例上升到90%。学生还反馈,同学期学到最多知识的课程是食品营养学。
调查显示,学生非常重视成绩,更重视成绩取得的公平性。改革实施后,99%的学生认为加强平时成绩比重是合理的,10%左右的学生认为过程成绩比重过高;98%奖学金的有力争夺者认为该评价体系更为公正。
实际上,教学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通过该门课程的锻炼,学生普遍对自学能力的认知、自身潜能的挖掘有了较大的改观,尤其是成绩中游的学生。另外一个预期的收获就是公共营养师的考证变得十分容易,该学期参加考证的通过率是100%。
综上所述,改革前,学生能够完整看一遍教材、主动查阅资料的比例不足10%,改革后这一比例提升到90%以上。尤其是成绩中上的学生表示,即便阅读教材,以前多在课堂完成,教师“讲哪看哪”,但是在有压力后,常常会在课下再次阅读,整理笔记,较之前进步巨大。这项调查显示,二本学生学习较缺乏主动性,适当的压力能够敦促学生学习,并取得成绩。
同时,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以生为本”的思想。在敦促、帮助学生学习习惯、方法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表面上看似乎备课、授课的任务减轻了,但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一方面,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要提纲挈领,理清重难点,避免在细枝末节的知识点上纠缠。另一方面,教师对文献的阅读量要大。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因此,学生要做的作业,教师要先做;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先想到。
通过改革,食品营养学课程获批湖北省2020年度省级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课程教学团队于2021年获批湖北文理学院创新教学团队,并且出版了相关教材,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基金项目:湖北文理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