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2023-08-26莫巧灵
莫巧灵
【摘 要】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是培养具有信息安全技术优秀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信息安全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推动“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和文化修养。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实践能力;教学方法
一、“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
在“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教学中,其中的专业学术知识与生活的结合度相对较高,存在很多与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等相关可延展讨论的问题,尤其是存在很多可以引导学生深化认识,并分析、讨论的问题。“信息安全基础”思政课程的建设目标,应由点及面、由小见大,以及由个人见社会、见国家,层层递进地实现深化思想教育。
首先,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学生在学习“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时,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认识到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与维护人民生活安全、财产安全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了解信息安全的权利和义务;其次,作为“信息安全基础”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要求的深入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法律的角度把握信息安全,继而提高了学生个人的信息安全素养;再次,“信息安全基础”课程中的教育焦点,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在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即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实际的应用场景,巩固相关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创新思维和技术的热情,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等实践能力;最后,“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涉及了多个领域,学生需要理解和阐释信息安全的概念、技术、法律和伦理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学生的知识面将更丰富、思维更开阔,注重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良好的伦理观念和文化修养。
二、“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原则
首先,教师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围绕信息安全问题展开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其次,教师要将信息安全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讲解权利、责任和道德等相关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安全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增强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质;再次,教师应引入多种教学资源,如案例分析、个人经历和听取专家讲座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各种情境下去理解信息安全,从而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引导学生在学习信息安全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发挥创造性,并在教学中增强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最后,教师应利用实际操作、实验等方式,将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场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具体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概念和技术,加深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运用信息技术,深刻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信息安全基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一)改善教学方法
“信息安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工程技术课程,其课程建设应兼顾工程技术的专业性和思想政治理论的思维性,采用综合性原则,使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技术领域得到升华、在思政领域得到提升。针对“信息安全基础”课程设置完整、内容复杂的特点,教师应采用系统性的原则设计课堂教学,从整体上促进教学内容各项因素之间的协调和协作,使教学真正起到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实践、互动和讲座等,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访问控制技术”中,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首先,教师针对访问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访问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反思案例中的安全问题、从现实案例中发现问题、思考如何解决访问控制技术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将某公司的访问控制系统作为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该系统的各个部分,掌握该系统的基础操作知识以及安全措施,并了解防范攻击、保护信息安全的策略,从而更好地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访问控制技术的应用。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理论基础和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总结出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还提高了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实现了思政教学和技能训练的相互渗透,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的。
其次,学校需要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设施,如VR技术、AR技术等,这能够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思政教育效果,让学生感受到访问控制技术的全貌和特殊性,从而加深了对访问控制技术的理解和认知。
再次,教师将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访问控制技术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和实践、不断总结解决方案,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和学科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最后,教师应加强学生对访问控制技术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将学生组成团队进行技术实验、相互交流,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体验和感受访问控制技术的核心理念和重要性,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的目的。访问控制技术涉及正式的安全机制和管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究专业技术的同时,注重其自身修养,在行为、道德和情感上提高自身的素质;应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正确对待生活和工作,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融入社會实践
在“信息安全基础”课程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到安全管理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操作方法。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践应用环节,还可以深入理解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防范和处理信息安全问题。由此可见,“信息安全基础”课程必须贯彻“问题—解决方案”的理念,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中体验真实的信息安全案例,使学生增加对信息安全的认知和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中,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可以选择到安全服务提供商、大型互联网公司和金融机构等安全相关企业或机构进行实习,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安全管理策略,并学习行业内最前沿的安全技术,加深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信息安全保障的体验。
其次,学生可以联系本地的社区、学校和机构等社会单位,组织信息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普及“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具体措施可以包括信息安全专题讲座、信息安全抽奖活动和信息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让社区的人们了解信息安全良好的基础行为规范、信息安全的保障意义,并掌握应对安全事件的基本技能。
最后,学生可以自主组织实践活动小组,到当地企业(如医院、小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开展调研,例如了解其最基本的安全措施、安全管理策略和人员培训等,并总结出基础建设的关键点,从而给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提供可行、有实际效果的建议。学生还可以选择外出进行实践,调研某些公司或组织的网络安全,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了解企业如何管理信息系统、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等,进而更好地领会到信息安全管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了解企业在保护信息系统中的主要问题,包括身份验证、风险评估等,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社会实践的方式,学生除了掌握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外,还增加了实践经验和提高了把握社会状况的能力。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教育了学生,还为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安全管理建议。
(三)发挥问题导向的教学作用
“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永不过时的信息安全文化、网络钓鱼等热点问题。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学习,通过讨论和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以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
首先,学生通过明确问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其次,教师梳理已有的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和企业应用案例等有关消息认证的信息,让学生深入探讨认证技术的内涵、意义和应用场景,找出其关键问题和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再次,学生根据研究问题和分析已有研究的结果,制订研究方案。比如可以通过搭建实验环境对不同的消息认证算法进行对比分析和性能测试,从而找出最合适的消息认证算法;最后,学生根据研究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结果。例如可以定量分析不同认证算法的性能指标,如效率、安全性、可信度和易用性等,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具体的应用实践方案,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安全水平。
再具体来说,首先,教师在“消息认证”课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导向法的理论,帮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并梳理已有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案例;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讲解和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认证技术的内涵、意义和应用场景;再次,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研究,比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研究,进行性能测试和数据分析,找出最优的认证算法,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将实验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场景中,如在网络通信、数据库存储等实际应用中应用消息认证算法,从而提高了应用的安全性。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习惯的形成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轻松到复杂、从小到大,逐步增加难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安全观念。通过重复训练和实践,促进学生内化信息安全意识。一方面,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时,可以使用一些实际案例,指导学生了解各种安全问题的常见性和危害性。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信息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安全问题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形成了安全意识。
例如在“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中,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以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其次,通过相关的实验和演习,使学生了解如何应对各种安全问题、减轻损失、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再次,创建一个安全、良好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审慎意识。如提醒学生勿随意暴露个人信息、维护公用计算机的安全等;最后,制订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程序,加密关键信息、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提高学生保护信息安全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而思政教学的改革理念与模式,同样为“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由此可见,两者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补充。因此在“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要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丰富“信息安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在显著提升“信息安全基础”课程教学成效与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徐晶. 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基础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以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信息安全概论”课程为例[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3):96-98.
[2] 付翠莲,张慧. “理念—制度—技术”视角下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与机制——以德清县“一图感知五四”数字化平台为例[J]. 公共治理研究,2022,34(02):44-52.
[3] 孙佳佳,祝宁,郝耀辉,等. 思政教育在军校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信息安全对抗原理与方法》课程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8):142-14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