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教学模式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数据项目活动的实施策略
2023-08-26安遵芬
安遵芬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已经转移到了提升高中生的核心素养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高中生而言,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并能够贴合自身成长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在学科学习、发展中必须具备的能力。文章基于当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情况,深挖新教材,以“5E教学模式”开展项目化实践活动,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出善观察、勤思考、敢动手和真提升的创新学子。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5E”教学法;项目化活动
“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开发的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其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素养。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非考试类学科,但不能否认它在高中阶段的重要性。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普及是大势所趋,在高中信息技术“5E”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了与高中生各学科的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有效延伸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后实践活动,让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推动了学生个性和共性的全面发展。
一、现阶段普高信息技术学科的开展情况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主观意识到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性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未来发展的必然性。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在高中教学中长期扮演着“副科”的角色,一些教师在上课时,没有认真教学,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而是悄悄地玩单机游戏;在某些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则是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信息技术学科形同虚设。
(一)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阶段,教师、家长及学生,都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但基于应试教育考试的特殊性,在实践中,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又呈现出了思想上重视、行动中忽视的情况,导致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不乐观。
(二)教师成长受限,教学观点老旧
高中信息技术不属于高考考试学科,课时少,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除教学外,还担负着其他的岗位职能,这使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成长受限。飞速发展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特性,副科的角色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平时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少,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保守,甚至老旧、单一,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学科基本知识不扎实,在实践中缺乏创新。
(三)教材缺乏延展,实践利用低下
纵观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的内容多是信息技术常用的理论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基本用不到。教材缺乏内容的创新和延展,与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计算思维”“应用意识”等要求相悖。
二、“5E”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
“5E”教学模式分为五个阶段,即参与(Engage)、探究(Explore)、解释(Explain)、拓展(Extend)和评价(Evaluate)。教师将该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能够较好地贴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和实验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加强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聚焦有意义的问题,解决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与阶段:信息技术能够将图、文、情、景较直观地呈现在教学课堂中。在项目活动的开展初期,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实践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并且学生探究的问题,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与已学的知识建立联系。如在高中信息技术“表格数据处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聚焦参与阶段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组交流,对问题进行分析,正确描述问题,并发现问题的价值。教师营造的教学情境,要贴合学生的需求,例如以“自主分配时间”对学生进行前期调研。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为8名学生,选择一个时间段在班级内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EXCEL”表格呈现数据。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段、设计问卷调查,能够结合自身学习中出现的困惑,生成有意义的探究性问题。
探究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有效、正确地开展探究,学生通过反复循环“观察分析-记录数据-总结规律-预测验证-得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完成项目探究。在“表格數据处理”的探究阶段,教师将学生初步的问卷结果作为项目的起始,在小组观察、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对基础数据进行筛选,总结生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再融入班级学生的总体成绩及课堂表现,将学生分为优生、上进生和学困生,探究这些学生的学习时间规律;基于真实数据设计方案,生成抽象数据模型,并寻求解决方案。
解释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描述项目化生成的成果,利用信息技术数据解释成果的专业性,并结合实际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度。如在“表格数据处理”中,其中一组学生在表格的基础上生成了“时间分配图”“学科时间划分表”,教师可以邀请班级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享合理分配时间的秘诀,并在其中穿插有效利用表格数据进行阶段性复习的心得。在解释过程中,学生阐述了工具的选择、文档表头的制作,以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学生将自学、合学融入项目活动中,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拓展阶段: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为新知识创建新的场景,引导学生迁移所学的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和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如学生对数据分析、处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可以将教师团体作为研究目标,提出党费缴纳的标准,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维度的薪资分析党费,并进行汇报。在已有数据支撑的基础上,学生在分类、分析、制表、完善和呈报等环节,都达到了能力迁移的目的。
评价阶段: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综合考量,由于信息技术学科不是以考试成绩为基准,因此过程性评价在课堂教学和阶段性总结中尤其重要。项目活动开展中的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过程,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来检验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知識,并与其他学生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成果性的评价,立足多样性的展示,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论证,这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5E”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项目化活动中的实施策略
(一)真教材、真需求、真提问
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因此在项目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效融入学科的教学内容,又要以学生为中心,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素材,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真实问题,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深度探究和学习。
2020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将内容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部分。其中必修涵盖了“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选修涵盖了“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三维设计与创意”“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六个模块。必修内容是基础,选修是在必修的基础上,贴合了学生、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学习内容,这对学生的信息意识、未来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既要立足必修内容,扎实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功,又要贴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渗透选修内容。以项目化活动的形式开展教学内容,立足真实的情境和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自主强化信息技术技能。基于真实情境生成真问题,既满足了分层教学的要求,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找问题、找方法、找时间
现阶段,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学习中,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时间,二是路径。学习时间紧凑,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非常少,如何利用有效的时间聚焦真实情境,并生成有研究意义的问题,是当前项目化活动开展面临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在构建项目活动时,要有效引出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方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化学习小组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项目开展的时间,小组中的学生各有所长,能够快速生成项目化活动方案。小组在课堂中初步完成项目化活动的构建,后续教师进行追踪和指导,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完成项目化活动的内容,通力合作、互补所长,实现了学习效果的最大化,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则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寻数据、寻技能、寻支持
信息技术是一项基于计算机操作实践的学科,在项目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基于真实情境及学科技术的要求,学生在数据搜集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多方资源,为学生提供较准确的数据或数据搜集渠道。针对在项目活动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主突破学习,或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项目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效调动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有目标、有过程、有突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学科的全面认知,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5E”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项目化活动中的反思
将“5E”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的项目化活动中,即教师贴合学生的真实生活与学习过程,借助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生成有探究意义的学习主题项目,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真实的情境能够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有效应用,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让实践真实发生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综合的,而学科教学中的问题通常是单一的。对于信息技术而言,在项目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和生活,构建真实的实践过程,注重真实情境、真实问题、真实任务、真实体验和真实评估。只有将知识、方法置于与真实问题和学生兴趣相关的情境中,才能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要善于从学科中发现知识的多样性,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寻找他们感兴趣的实践内容,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二)深度探究问题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心理相对不成熟的年龄段。如果项目化活动停留在表面的分析和认知上,学生的主动性就会下降。因此项目化活动问题的生成,要有一定的难度,并能够贴合学生的真实需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策划和实施信息技术学科项目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内容提供恰到好处的“脚手架”,帮助学生成功解决问题,将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地了解信息技术、生成应用意识和提升信息意识。
(三)让评价发挥效率
评价和反思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但在制订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评价标准时,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例如如何在信息技术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合理地使用评价标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提升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学生明确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是反思的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进行全程追踪和有效的量化。
五、结语
高中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最后一扇门,将“5E”教学模式融入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活动中提升技能。该模式解决了信息技术课堂枯燥,学生学习内容和实践脱节的问题,给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则有效地提升了团队合作效率和整体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韩继东. 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信息技术概念学习的应用探析[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1(18):42-43+49.
[2] 陈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J]. 学苑教育,2022(16):62-63+66.
[3] 孙永琴. 项目式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08):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