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师表》的创新性教学

2023-08-26兰林强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出师表创新教学文言文

兰林强

摘 要 经典文言文表意深厚、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探索创新化的教学对策,深度挖掘汉字文化、审美元素和主观情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品味和文化品味。以《出师表》为例,从诗歌导入、聚焦语言、深度揣摩等角度,让学生在阅读、品鉴等多个环节中感知文本的含义、分析其深厚情感,走近作者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关键词 文言文 创新教学 诗歌导入 聚焦语言 深度揣摩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出师表》,是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一篇经典文言文。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对家国统一的热切期盼以及忠诚的报国之心,言辞恳切,饱含真情。文章从“开张圣听”“严明赏罚”等角度,展现了作者的一片赤诚之心,体现了出师北伐前的坚定信念。在阅读这篇表文时,学生能够了解古代的君臣关系,能从中感受到诸葛亮的民族大义以及一代蜀相的忠诚爱国之情。在《出师表》的教学中,教师从诗歌导入、聚焦语言、深度揣摩等多个角度进行创新性教学,引领学生走近作者、感知文本的大意、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深入探索文本的主题,最终达到深度阅读、高效阅读的目标,凸显出《出师表》的育人价值和文化价值。

一、诗歌导入,关联背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蜀相》中的名句,概写了蜀相诸葛亮忠心护主、一心为国的真实事迹。在《出师表》教学中,教师以古诗词名句作为素材,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语,既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精准地关联背景信息,丰富语文课堂的文化底蕴。故而,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由杜甫的七律诗《蜀相》引出课题,自然而然地呈现《出师表》的创作背景信息、溯源诸葛亮的从政经历。

借助诗歌引出课题。借用杜甫《蜀相》诗,教师可设计如下导入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概括了一代贤相诸葛亮的一生,从“三顾茅庐”起、至“辅佐两朝君主”止,诸葛亮一心为国、忠心耿耿,他为刘备、刘禅鞠躬尽瘁、平定江山,其美名流传千古、享誉世界,为世人所赞颂和崇敬。诗人杜甫仕途不顺、请缨无路时,他联想到于危机中挽救时局的诸葛亮,内心升腾起无限的崇敬,并对诸葛亮的结局表现深深的惋惜。那么《蜀相》哪句话暗示了诸葛亮的结局呢?

由这一问题,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在《蜀相》中,从诗歌中提取重点信息,即“出师未捷身先死”,随后,教师把握住时机,及时展开追问,如:“‘出师未捷身先死指的是谁?它从何处指代了诸葛亮的悲剧结局?”在教师的相机引导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热情,以此基础,教师即可引出课题《出师表》,激励学生从《出师表》中寻找答案,感悟诸葛亮忠心报国的伟大情怀。

关联背景感知内容。在引出课题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溯源《出师表》的创作背景,解答学生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疑惑。由背景信息中可知,《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上伐魏前夕,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文中阐释了北上伐魏的必要性,并期望刘禅能够深谙治理国家的王道。诸葛亮频繁出征,取得不俗的战绩,而在与曹魏交战之时,诸葛亮不幸身死五丈原,一代英雄就此殒命。

教师以《蜀相》为载体,在诗歌诵读、诗歌解析的过程中,引出文言文的课题。这一举措,调动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让学生由诗歌解析转移到文言文阅读之上。同时,教师关联《出师表》的创作背景、简述诸葛亮的最终结局,为文言文的阅读教学铺垫了基础,能够使学生初步感知和了解《出师表》的情感基调和主要内容。

二、聚焦语言,探寻深意

文言文中涵盖着大量的文化常识和字词知识。在文言文教学中,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词、特殊句式等语言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聚合式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全面地体会文言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读全文,结合文中注释了解文本内容。为此,教师可将文中特殊字词、语句或句式等现象,作为探究的要点,聚焦于文本语言要素,指导学生解析字词、分析句式,建构基础知识。

梳理文本,明晰字形与字音。《出师表》中有大量的生僻字词、多音字词等,如“崩殂”“陟罚臧否”“裨补缺漏”“庶竭驽钝”等。在教学初期,教师要带领学生梳理文本,明晰生僻字词的字形与字音(如下文所示),突破语言障碍。

崩殂(cú)  陟(zhì)罚臧否(zāng pǐ)  裨(bì)补缺(quē)漏

关注结构,明确所表之事。课文的标题为《出师表》,“表”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以陈情和言事为主要功能,是大臣向帝王上书的主要载体。在明确课文体裁后,教师可引出问题,如“作者为何写此文?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此文的呢?”要求学生在不关联背景的前提下,从原文中寻找答案。经过教师的相机指导,学生重点解读两个问题,一为“诸葛亮为何要主动呈上表文”,二为“他是在何种情况下呈上表文的”。

根据第一个问题,学生聚焦于文本结构,总结和概述表文的语体特征和结构形式。经过课内外的融合,学生对表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能够确定表文的交际性功能,明确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文本特征,以及“叙事、说理与抒情”的语体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推理诸葛亮的用意,即在說理的过程中,阐释时局之紧张,意在说明国家面临的危急形势,而抒情则重点表达诸葛亮的忠诚和北上伐魏的请求。

根据第二个问题,学生聚焦于文本语句。结合“他是在何种情况下呈上表文的”这一启示性问题,学生聚焦文本,寻找诸葛亮书写和呈交表文的具体原因。由此,学生可提取出“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即关乎到国家危急存亡的紧急时刻。在国家危急存亡的重大时刻,为了表达自己的忠心和伐魏的愿望,诸葛亮向刘禅上书陈情。

三、深度揣摩,读懂情理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学生深度揣摩文意,理清作品中的人物关系,读懂文中蕴含的情理。

如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深度揣摩,诸葛亮与刘禅存在三层关系。第一层,君臣关系。刘禅为君,诸葛亮为臣,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的用语十分谨慎,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臣子地位,将忠诚之心贯穿于全文。第二层,为人相父。结合历史资料可知,诸葛亮为刘禅的“相父”,从一定意义上说,二人为父子关系。诸葛亮对刘禅具有深厚的情感,所以在阐释事理时的语气十分恳切。第三层,施恩与受恩的关系。诸葛亮在表文中,共提到“先帝”17次,足见他对刘备的感激之情。因此,承蒙先帝之恩,诸葛亮无论从心理还是行动上,都将“兴复汉室”作为自身的殷切愿望。

以《出师表》教学为例,从诗歌导入、聚焦语言和深度揣摩等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创新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走近作者、感知文本的大意,了解文本的语言艺术特点,最终深入探索和理解文本的主题,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千古留名的蜀相诸葛亮对君主的真心以及对国家统一的真切期盼,从而走近诸葛亮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在文言文创新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文本解读能力等都能获得切实的提升。

[作者通联:福建厦门市海沧区北附学校]

猜你喜欢

出师表创新教学文言文
出师一表真名世——《出师表》教学设计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出师表
掌握类文阅读方法 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以《三顾茅庐》《隆中对》《出师表》类比阅读为例
夜书《出师表》
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施才情个性化教学
课堂细心雕琢,提高教学效能
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与学”的最佳方式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