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的效果分析

2023-08-25杨丽美王新专郑峰

系统医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例数支气管哮喘

杨丽美,王新专,郑峰

1.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成人呼吸内科,山东淄博 255000;2.淄博市临淄区朱台中心卫生院内科,山东淄博 255432;3.临沂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山东临沂 276002

临床就诊患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支气管哮喘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以复发率高、损害呼吸系统、易诱发并发症等为疾病特点,因此,常见处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就诊,对患者身心状态造成影响的同时,加剧疾病危害性并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行疾病检测,目的在于明确其疾病发展进程,以分析疾病所致影响,进而临床行诊疗措施针对性规划,有助于保障患者疾病治疗有效性及疾病康复率[2]。血清C反应蛋白作为临床查验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常用检测项,对其实施检测,可对人体是否出现炎症反应做出准确判断,因此,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在多种类型疾病检测中均具备显著适用性,临床疾病检验中,该指标项具有较高检测率[3]。从支气管哮喘疾病发病机制角度出发,予以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方式对其是否处于急性发作期进行检测,查验患者机体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能够使其患病情况得到检出[4]。本研究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0月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各31例,对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效果开展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24~65岁,平均(41.98±2.52)岁;患病时间3~11年,平均(6.35±0.65)年。同时选取支气管管哮稳定期患者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23~67岁,平均(42.08±2.92)岁;患病时间3~12年,平均(6.71±0.7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课题研究开展前,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予以审核,批准实施。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就诊时积极配合临床诊疗工作,遵医意愿较高;疾病相关资料及个人信息患者或其家属可做详细、完整提供;患者就诊时精神状态尚可,生命体征稳定,可做准确沟通及个人意愿清晰表达;课题研究与患者及其家属做详细沟通,解答其疑问,其明确知晓后,自愿同意参与,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慢性肝病、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者;患有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者;特殊生理阶段,如妊娠、哺乳者;有视听功能障碍,常规方式无法做有效沟通者;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处于发病阶段或有病史者;伴其他类型呼吸系统疾病;就诊时依从性差、有明显抗拒诊疗行为者;患者无自理能力、非完全行为能力人;患者或家属质疑临床诊疗工作。

1.3 方法

62例患者均实施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采集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肘部静脉血5 mL作为C反应蛋白检测样本,取样后于含有抗凝剂试管对样本实施存放,行离心处理(转速1 000 r/min,时间5 min),处理后于-20℃环境中进行保存。取样本离心处理后上层清液,使用血清C反应蛋白试剂盒,以免疫胶体金标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汇总检验结果,做数据统计,对患者病情实施初步诊断,拟定检测报告后送至送检科室,由临床进一步诊断患者病情情况。

1.4 观察指标

C反应蛋白检验开展后,比较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支气管稳定期患者的C反应蛋白指标数据。

诊断效能计算,诊断金标准为临床确诊结果,与C反应蛋白检验后诊断结果进行比对,阳性(急性期):C反应蛋白≥10 mg/L,阴性(稳定期):C反应蛋白<10 mg/L。诊断准确率=(真阳性例数+真阴性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特异度=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性例数/(真阳性例数+假阳性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性例数/(真阴性例数+假阴性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例数(n)和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进行Kappa值计算:0~0.2表示一致性极低,0.21~0.40表示一致性一般,0.41~0.60表示一致性中等,0.61~0.80表示高度的一致性,0.81~1表示几乎完全一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疾病分期患者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比较

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为(7.42±2.30)mg/L,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47.92±10.1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8,P<0.05)。

2.2 C反应蛋白检验的诊断效能

C反应蛋白检验阳性33例,阴性29例,灵敏度为96.77%,特异度为90.32%,准确率为93.55%,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6.55%,且与临床确诊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71,见表1。

表1 C反应蛋白检验的诊断结果(n)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中具有极高发病,作为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极易因环境、情绪等因素导致其出现疾病急性发作,促使患者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干咳等病症表现,引发其明显不适的同时,在疾病影响下,患者肺部无法充分摄入氧气,进而引发其缺氧,进一步发展,损害呼吸系统功能的同时,人体各器官氧气供给不足,可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异常,进而危害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严重时将对其生命造成率威胁[5]。

从病理角度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由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类炎性细胞共同作用于气道,促使气道产生炎症反应所导致,因此,对处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行疾病诊断,可从该病发病特质入手,开展临床检测[6]。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对于人体炎症可做出准确反应,当人体出现感染、组织损伤时,C反应蛋白将在极短时间快速出现升高,调整吞噬细胞状态,进而吞噬病原微生物,同时抑制损伤组织细胞凋亡,以维护人体状态稳定[7]。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有激活补体、加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等作用,人体正常状态下,C反应蛋白正常水平<10 mg/L,当出现异常升高时,则提示人体存在炎症或感染情况,因此在临床中,C反应蛋白检测于多种类型疾病检测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8]。支气管哮喘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呼吸道将出现明显炎症反应,基于其发病机制,于急性发病阶段,对患者实施C反应蛋白检验,通过检测其C反应蛋白水平,即可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发病期[9]。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C反应蛋白检测所得数据,能够对其支气管哮喘病情发展进程做出诊断分析,由此明确患者病程,行临床诊疗期间,可将其作用依据针对性实施临床治疗方案规划,从而予以患者对症治疗措施,提高其疾病治疗有效率的同时,有助于缩短其疾病发作时长及诊疗时长,进而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治疗所致经济压力,促进其疾病康复[10]。

本次共选取支气管哮喘患者62例,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各31例,均对其实施C反应蛋白检验,检测所得数据比对,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为(7.42±2.30)mg/L,明显低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47.92±10.12)mg/L(P<0.05)。相似结论在王军[11]的临床研究中也得到证实,其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为(45.33±6.47)mg/L,高于对照组的(2.88±0.21)mg/L(P<0.05)。可见,检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能够对其病程、病情进展阶段等做出一定鉴别[12]。本研究中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疾病诊断结果比对临床确诊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有较高诊断准确率,与金标准一致性较高。可见,以C反应蛋白检验方式诊断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能够对患者是否处于急性发作期做出准确鉴别,可作为临床判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为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参考[13]。因此,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中开展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患者尽快得以确诊,同时检测的开展能够使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得到明确,且C反应蛋白检验时效性较高,检测用时短,检测的实施对患者身心状态无明显影响,也可用于患者疾病诊疗中对其病情改善情况、治疗实施效果等方面分析,在临床中极具应用价值[14-15]。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诊断中开展C反应蛋白检验,有助于患者患病情况及时得以检出及确诊,诊断作用良好。

猜你喜欢

例数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