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开展乡镇小学班级活动的策略

2023-08-25倪燕

幸福家庭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减乡镇班级

倪燕

“双减”政策出台后,课后服务成为其重要的配套措施。课后服务是指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原则下,学校规定的教学时间结束后,由学校教师、校外专业人员等为无人看管的学龄儿童提供的课业辅导、自主阅读、艺体活动、兴趣小组、拓展训练等服务。《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家长也越来越重视课后服务的质量。

部分乡镇小学由于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教育资源、师资水平等方面与城区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开展课后服务时,资金短缺、师资匮乏、社会投入稀少、目标定位模糊、内容形式枯燥等现实问题始终困扰着乡镇教师。因此,“双减”背景下,将班级活动融入课后服务,成为乡镇小学缩小与城区学校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缓解现实压力的重要方法。乡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乡镇小学的地域属性,挖掘教育资源,通过丰富的班级活动,在课后服务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雙减”背景下开展乡镇小学班级活动的作用

(一)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

课后服务与课堂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后服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大量的知识与技能,而课后服务可以帮助学生走出课本,学习课外知识,进一步开阔视野。“双减”背景下的班级活动可以充实学生的课后生活,让他们在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同学交流、协作,懂得尊重他人。同时,这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学生掌握书本之外的知识,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二)有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往往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作业负担较重的问题。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顺应教育规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级活动是学生进行集体性、交际性、实践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参与班级活动,能够全面提升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品德,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身体素质。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集体观念

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班级正是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环境。我国著名的中小学教师李镇西曾说:“班集体不仅仅是教学单位,也不单纯是德育组织,而是集教育、教学和个性发展于一身的有机统一体。”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通过组织与开展班级活动,营造平等、轻松的活动氛围,能有效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集体课后服务活动中增强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使学生真正认同自身作为班级一分子的重要意义。

二、“双减”背景下开展乡镇小学班级活动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班级活动的安全保障

《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课后服务学生安全。在开展课后服务时,由于学生数量多、活动类型丰富等原因,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学校应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一方面,学校要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开设相关课程,做好培训与演习工作,对校园突发情况有应急预案;另一方面,学校要完善课后服务班级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厘清课后服务人员的职责,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对活动场所的安全检查,并建立门卫登记管理制度,制订和实施严格考勤、交接班制度等。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行为,确保每个学生在安全范围内快乐活动。另外,学校保安担负着门卫安保和校园安全保障的职责,对于安全隐患和突发性问题,要及时与有关教师、学校校长、安全负责人等取得联系。

(二)关注班级活动的文化意义

“双减”背景下,班级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缺乏一系列有效的班级活动,班级文化的建设就很容易变成纸上空谈。教师不能把开展班级活动当作一项任务去完成,而应该思考怎样将班级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使得原本抽象的班级文化变得具体直观。同时,班级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具体化、细节化的原则,具备可实施性。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从而建设友善、充实、富有朝气的班级文化。

(三)跟进班级活动的学生反馈

班级活动不是部分学生的事情,而是需要班级全体学生的参与。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评价与反馈,从而优化下一次班级活动的组织与设计。在每一次课后服务班级活动结束之后,教师都要进行反思,回顾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态度是否积极,学生通过活动有哪些收获,等等。通过持续关注学生的表现,教师可以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后服务班级活动。

三、“双减”背景下开展乡镇

小学班级活动的策略

(一)突破学科限制

由于教育观念相对滞后,部分乡镇小学课后服务常出现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如有些乡镇小学的课后服务通常是给学生补课,因此难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无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提高课后服务班级活动的质量,乡镇小学教师需要不断调整和充实课后服务的内容,突出“五育”并举,将课后服务、班级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课后服务效果。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开展班级活动时,要突破学科限制,不局限于基础文化课学习,要注重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以学校的特点、教师的特长和学生的特点为依据,合理组织班级活动周,每周制定不同的主题。如针对学生爱好,教师可以精心策划合唱周、绘画周、舞蹈周、阅读周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实现全面发展。

(二)联动多方资源

乡镇小学的课后服务教师通常由班主任或科任教师担任,但由于人力资源不足,课后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在上好各类基础课程的同时,乡镇小学发展课后服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引起教师的职业倦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因此,在“双减”背景下,乡镇小学要积极拓宽活动渠道,联动多方资源,诚邀社会各界人士(如具有一定行业知识、专业特长、实践经验的家长和志愿者等)加入学校的课后服务班级活动中。学校可开展“家长进课堂”的活动,邀请学生家长担任课后服务班级临时教师;联动区域内的民间手艺人,如灯笼制作者等,引导学生学习各种手工技艺,让课后服务更加精彩。

(三)利用现代科技

部分乡镇小学位于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接触各类高质量社会资源。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乡镇小学建设,旨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缩小城乡差异,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在课后服务中,乡镇小学可借助网络通信平台获取优质课程资源,如教学视频、配套材料包等,丰富班级活动的素材。此外,“双减”政策着眼于减少校外培训辅导、减轻校内作业负担,要求学校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很多乡镇小学的软件、硬件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在课后服务的班级活动中,乡镇教师可借助网络方式,让学生进行“云”学习,如“云”参观博物馆、“云”旅游等,借助科技手段,让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与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交流互动。

(四)开展乡土活动

乡镇地区具有独特的乡土课程资源,但很多学校没有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事实上,教师开展带有浓郁“乡土味”的课后服务班级活动,更加贴近乡镇学生的实际生活,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开展以“乡土”为主题的系列班级活动,如寻访家乡红色足迹、制作乡土特色美食、讲好家乡故事等。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手脑并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将乡土活动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还能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掌握更多知识与技能,实现文化传承。

(五)打造“一班一品”班级特色

鄉镇小学的学生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不容忽视。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脱离家长,容易出现情感缺失问题,再加上祖辈的隔代教育,部分留守儿童会存在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进而出现厌学等情况。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课后服务组织班级活动,形成“一班一品”的班级特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亲情对话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写信,以书信的方式,表达内心深处的爱;组织话题探讨活动,与学生一起讨论父母的付出;利用唱歌、手语舞、课桌舞等形式,借助歌曲来升华感情,引导学生表达自身对未来的憧憬。在班级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来自集体、教师、亲人的爱,明白生活的不易,并在内心深处树立宏伟目标,从而减少负面心理的出现。

结语

课后服务是贯彻“双减”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加强教育服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良好教育生态的形成,增强学校育人的主阵地作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重视在课后服务中开展班级活动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要突破学科壁垒,摆脱枯燥单一的形式,积极开设多元课程,联动多方资源,利用现代科技和乡土资源,打造“一班一品”班级特色,积极改革、勇于创新,提高活动质量,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

猜你喜欢

双减乡镇班级
班级“四小怪”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