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

2023-08-25杨敏

幸福家庭 2023年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杨敏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当充分了解德育工作的内容,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性格、能力、品德和思想,突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通过德育的开展,教师应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了解社会中的一些不良因素,避免不良因素的诱惑,从而实现在小学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具象认知阶段,他们的认知不够成熟,思维具有局限性,缺少社会经验,其思想道德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教育形成的。在校期间,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德育的开展至关重要。

小学班主任主要负责日常的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的相关工作,是学生在学校相处时间最多、关系最亲近的教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班主任有信任感,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有着天然的优势。班主任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树立自己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通过以身作则给予学生积极影响,以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养,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当牢记自身作为德育引导者的角色,在学校和生活中做到以身作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二、当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学校和教师非常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德育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忽视了德育的学科融合

新课改指明了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向,提出德育是所有学科任课教师的教育责任,德育应当融入各个学科中,进行跨学科融合。语文、数学、英语、劳动、体育等各科教师应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融入德育,使学生在学校全面地接受思想品德层面的培养。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学校和班主任认为德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依赖道德与法治课程,他们没有进行跨学科融合。

(二)德育开展方式单一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可一味地采取说服教育,而是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内心产生认同感。但是,部分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主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与学生探讨班级内出现的典型案例,并依此开展批评教育,告诉学生某类行为是不正确的。在这一德育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将这些德育内容内化于心。

(三)家校合作不够紧密

学校和家庭都对学生的德育负有责任,且二者应当是合作关系。教师应该给予家长必要的帮助,让其在开展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言行,做到知行合一。然而,在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部分班主任与家庭的联系较少,导致部分家长缺乏德育的理念和意识,在一些日常生活中缺乏有效开展德育的方法和手段,这不利于增强德育效果。

三、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时代背景,紧抓当前德育重点

小学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具体问题具体探究。当今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可见电子产品,网络与生活越发密不可分,游戏或短视频能快速刺激学生的感官,给他们带来兴奋感和成就感,但也会使他们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短视频播放平

臺。新时代德育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是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因此,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向学生剖析沉迷网络的危害,并结合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充分了解沉迷网络对眼睛和智力的损害,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运动等健康的行为建立延迟满足机制,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让学生利用网络丰富知识储备,获取更多知识。

(二)融合教学方式,促进德育发展

小学阶段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当建立较为完善的德育架构,将德育充分融入学校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中,将德育融入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学校标语和各项主题活动中。班主任作为德育的引导者,需要充分解读当前小学阶段德育工作开展的指导理念和指导方法。德育应当如春风润雨潜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因此,班主任应当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合作,将德育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跨学科开展德育工作。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课文中延伸德育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规范言行、端正思想和意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德育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

(三)营造班级氛围,推进德育工作

班级管理是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的重点之一,包括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对班级整体氛围的营造和班级各项组织工作的开展。班主任可以将德育与班级管理充分结合,利用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德育工作实施的有效性。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影响学生的认知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德育与智力教育有效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小学德育的时候,班主任需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特征出发,选择直观形象的德育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掌握德育的相关理念和知识。例如,在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时,教师可以以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在班级张贴尊老爱幼的标语,开展以“尊老爱幼”为主题的重阳节班会,安排学生编排与主题相关的小品、唱歌、朗诵等节目,使学生在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班级氛围中形成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班级氛围同样也是隐性教育的一种方式,因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张贴名人名言,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让学生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学习中有更大的进步。

(四)通过合作探究,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德育

以往学生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途径较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前学生能通过网络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有着自己的看法。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忌一意孤行,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分析学生,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班主任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形式,将一些德育知识点作为探究话题,以增强德育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指导学生通过多个视角探讨这个话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与同学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观点,再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评价不同观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保持与家长的交流,强化家校合作

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想获取更好的效果,必须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德育是长期任务,不是通过一节课或者一个活动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开展者和实施者,应当与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让家长通过与教师的交流,了解如何在家庭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家庭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是父母,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向家长传授开展家庭德育工作的方法,让他们认同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建立学校、班级、家庭三方结合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班会,邀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让家长和学生在教室里进行亲子互动,增进家长与学生的相互了解,加深学生和家长对于德育的理解。除此之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教育讲座,邀请客座教授传授理念和经验,让家长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进而增强德育效果。

结语

小学开展德育工作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因此,班主任应当积极实施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增强德育的效果。

(作者单位:陇西县南安园艺小学)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