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视角下如何提高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2023-08-25张良贵

幸福家庭 2023年9期
关键词:幼小观念幼儿园

张良贵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园要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入学做好基本素质准备,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即将步入小学,开始更具挑战性的生活与学习。因此,如何开展幼小衔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与学习是教师一直以来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园的教育各有侧重点,如小中班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生活习惯为重点,大班以做好入学准备为重点,旨在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要想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教师就要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区别,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小衔接。而作息时间不同是小学与幼儿园一个很大的区别,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是幼小衔接的重要任务,对幼儿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间

幼小衔接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接受小学的系统教育。与幼儿园相比,小学的作息时间有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开展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在日常开展各项活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幼儿辨认钟表,并让幼儿明确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懂得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从而让幼儿对时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提高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一)开展与时间有关的主题活动

教师可以小班为起点开展幼小衔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与时间相关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逐步认识时间。在小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认识白天与黑夜,让幼儿分清早上、中午和晚上,了解一天内各个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让幼儿初步认识时间。在中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钟表,认识时针与分针,并尝试引导幼儿认识整点,让幼儿了解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工具,如手表、沙漏等。在大班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看时钟,开展多种活动,如“一分钟有多长”,让幼儿感受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并引导幼儿尝试规划自己的时间,以帮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

例如,通过前期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班上的大多数幼儿不认识时钟。基于此,笔者决定将第一次活动的目标设置为认识时钟整点,并将常规活动与时间联系起来,利用真实发生的事件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做一个守时的人。

(二)开展入园自主签到活动

自主签到涉及数学认知、文字符号认知等多个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签到活动,以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提高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小班阶段,教师可以设计并制作自主签到表,摆放一个电子钟表,让幼儿看一下自己入园的时间,并在自己名字的后面打个对勾,表示自己到了。在中班阶段,教师可以投放电子钟表,引导幼儿记录下自己入园的时间。在大班阶段,教师可以投放电子钟表,让幼儿正确读出并记录自己的入园时间,引导幼儿养成每天按时入园的好习惯。

二、抓住核心,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

(一)把握时间,丰富过渡环节

幼儿园的过渡环节会出现消极等待、浪费时间等现象,教师可以从这些问题出发,引导幼儿思考在这段时间里自己可以做些什么,让幼儿学会合理规划时间,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缩短时间,提高整理效率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其获得知识与经验的过程。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游戏活动中与培养幼儿时间观念有关的教育契机,并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借此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提高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例如,每次自主游戏都是幼儿最开心的时刻,但游戏结束后的整理环节却存在许多问题,如很多幼儿意犹未尽,不愿意结束游戏,在整理过程中还会时不时地摆弄游戏材料,导致整理时间过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与幼儿展开了讨论,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具体讨论内容如下。

祥祥:“我觉得可以放音乐,当音乐一响,我们就必须收玩具。”

佳佳:“也可以吹口哨。”

菡菡:“如果有小朋友还是不收怎么办?”

棋棋:“可以请小老师监督,让他们提醒不收拾玩具的小朋友。”

在谈话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幼儿有一定的时间观念,知道如何能够保证一件事在相应的时间里完成。同时,大部分幼儿是用外在的一些方法和手段监督自己,这是他们树立时间观念必须经历的过程。于是,笔者采纳了幼儿的想法,如播放音乐、吹口哨等,引导幼儿抓紧时间做好当下的事情,并请整理速度快的幼兒分享经验,让速度慢的幼儿了解如何才能在较短时间内整理好玩具,促使他们逐渐养成快速整理不拖沓的习惯。在此基础上,笔者逐渐降低了音乐等提示性工具的使用频率,引导幼儿自主把控时间,提高做事效率。

三、学会放手,给予幼儿规划

时间的机会

(一)自主制订游戏计划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教师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带领幼儿开展游戏,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游戏。教师会提前制订游戏计划,确定教育目标,并在游戏中渗透教学内容。基于此,在开展各项游戏活动前,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制订自己的游戏计划,让幼儿明确自己在这一段时间内需要做些什么,并帮助幼儿合理规划游戏时间。

在游戏结束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制订的游戏计划回忆自己的游戏过程,并提出“你今天的计划完成了吗”“如果来不及完成,你明天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引导幼儿调整自己的游戏计划,为接下来让幼儿规划一日生活时间做好铺垫。

(二)自主制定一日生活时间安排表

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适当调整每个活动的时间长度,以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了解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让幼儿清楚接下来要做些什么、应该做哪些准备等。教师还可以设计表格,按照时间顺序罗列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让幼儿自主制定一日生活时间安排表,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填入表格中对应的环节,从而让幼儿清楚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反思自己的一日生活时间安排表是否合理,促使幼儿发现时间安排表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以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四、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要想提高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学是很难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师需要与家长加强沟通,合力开展教育。教师可以鼓励家长结合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合理规划幼儿的作息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习惯,帮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

(一)家园合力,引导幼儿坚持合理作息

在每次假期过后,班级中便会有部分幼儿不愿午睡或者早上总是迟到,这与家长在假期中没有安排幼儿合理作息有很大的关系。针对此类现象,笔者认为,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培养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合理规划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使幼儿在假期坚持合理作息,以提高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

(二)以身作则,让幼儿学会时间管理

家长的行为对幼儿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让幼儿成为时间的主人,家长就必须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例如,在大班阶段的寒暑假,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制定一日生活作息表,并主动遵守作息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家长可以和幼儿开展一场关于时间管理的比赛,看看谁更能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准时完成相应的事件。在一天结束后,家长可以开展睡前总结,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幼儿正面积极的评价,促使幼儿主动遵守约定,合理安排作息,从而帮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为幼儿将来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做好铺垫。

结语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过渡阶段,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为幼儿接下来步入小学后的生活和学习做好准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仔细观察幼儿,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学会时间管理,并根据小学阶段的时间安排,适当调整幼儿园的作息安排。同时,教师还要与家长多沟通和交流,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幼儿时间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并加强引导与监督,以帮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幼儿的时间管理能力,从而为幼儿顺利开启新的学习旅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牛棚镇营山小学)

猜你喜欢

幼小观念幼儿园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爱“上”幼儿园
健康观念治疗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