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高三历史复习冲刺阶段“三清”

2023-08-25林桂平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3期
关键词:热点问题选择题命题

林桂平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

每年四五月份是高三复习备考冲刺阶段的最后关键期。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科目考前两个月学生成绩基本定型而言,历史和思想政治、地理三个科目在考前最后两个月的有效复习更容易成为学生高考出成绩的“增长点”。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这一阶段历史学科的复习备考必须做到“三清”——“考点清”“试题清”和“热点清”。

一要做到“考点清”。

“考点清”主要是指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

明确考试内容是指在最后冲刺阶段学生需要进一步明确高考“考什么”,并对历史学科的知识点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2023 年高考大部分省市采用的是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为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两个模块和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必修模块的知识体系为基点,将选修模块的内容有机融入到必修模块知识体系,从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宏观角度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做到“同类知识专题化”;从微观角度进一步熟悉各知识点的内涵及内在联系,要学会做“减法”,对知识点中的“盲点”要别出机杼,提高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四单元为例:

考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的扩展。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必修教材梳理: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打破教皇权威,近代科学的兴起倡导理性思维方式,进一步冲击天主教世界观,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义大旗,强烈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构建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和舆论准备。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 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最终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上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政治上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

选必教材融入:例如选择性必修1 中有关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西方的文官制度、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等章节中的部分内容。

明确考查要求是指在最后冲刺阶段必须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课程标准和教材中的不同知识点,需要记忆、理解及综合运用,必须要进行明确区分。从近年来高考全国卷和地方卷历史试题的命题趋势来看,侧重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前提下,培育学科素养和升华学科价值。这就要求同学们在最后阶段必须以学科基础知识为前提,学会纵横联系,升华总结规律认识。如:分析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国际、国内两方面)、过程、结果、性质和影响等方面;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一般要从经济条件、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社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重大历史行动失败的原因,一般要从主观因素(人的主观认识、精神因素等)和客观因素(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从社会革命或改革(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辩证关系,制定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相对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统一、稳定的社会环境等);科技进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教育和人才因素等;感悟某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历史启示可以结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系等进行升华。

二要做到“试题清”。

“试题清”主要是指明确高考试题题型的分类及知识点考查分布、大致比例等,并选择典型试题有针对性的训练,掌握解题技巧。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12 道选择题,前四题考查中国古代史,中间四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后面四题考查世界历史,侧重学科主干知识,并不强调面面俱到。非选择题第41,42 题一般都是学科内古今中外贯通的试题,第45 至47 题是考查选修模块的选做题。浙江卷2023 年1 月首考历史试题第一次依据新教材命制,选择题首次出现2 分题和3 分题的区分,17 道2 分题中,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各5 道,世界史7 道,5 道3 分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和史学理论题分别为1、1、2、1 道;三道非选择题的命制体现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知识体系融会贯通;选择性必修模块的分值比重超过70%;第25 题第2 问首次采用开放性设问成为此次浙江首考命题的“靓点”。

“试题清”还要求教师精编精选试题给学生训练,学生要领会命题专家的命题意图,学会举一反三。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需要通过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总结出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教师的“精讲”来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训练,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每年的四五月份,各个学校一般每月都要组织或参加两次左右的大型模拟考试。模拟考试不是为了猜题。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的不同类型,学会解答不同类型试题的方法。

选择题的分值在每年高考试题中占据“半壁江山”,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对于提高考生成绩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从近五年高考历史试题中精选典型试题进行训练,尤其是新材料新情境类选择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排除选择题的干扰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针对材料解析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审读材料,善于从命题者提供的题干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逐字逐句解读,努力寻找题干材料与设问的关联点。设问中“根据材料……”回答,此类问题只要解读材料就可以总结答案。设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的就是联系教材,当题干材料中的观点与教材观点不一致时,一般要以题干材料为准。材料解析题的答案尽量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切忌简单抄袭材料。回答问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善于把一个大的问题有机分解成两三个小问题。解答材料解析题总结要点时要关注设问的赋分,根据赋分多少决定要点多少,一般2 分左右一个要点,重要结论可能3 分以上。在解答时间和答题卷空间允许的前提下,材料解析题的答案鼓励适当多写。近年来全国卷第42 题一般都是小论文题,解答时要注意立论明确,论证时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根本前提,基本观点不能错;最后还要进行小结,形成结论。

三要做到“热点清”。

所谓“热点清”是指对于一年来(高考前一年四月至高考当年三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中的热点问题不仅要搞清楚,还要学会将热点问题历史学科化。让广大师生通过题干材料和设问的内涵领悟呈现社会热点问题,实现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相互融合,鼓励学生思维的纵横拓展,做到专题化整合,升华历史价值。

一般而言,年度间(高考前一年四月至当年三月)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事件、重大周年性历史事件、每年下半年党中央全会(或五年一次的党代会)精神和次年三月“两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具有长效价值、连续多年引起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很可能成为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例如“三农”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民生问题、社会转型问题、科技革命问题等,其实就是一个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小专题,相当于一个个教学重难点问题,而教学重难点自然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实践早就证明,高考复习围绕热点搞盲目猜题押题,只能是做无用功。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契合的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的复习和整合,这是科学应对热点问题、实现精准复习备考的关键之一。

另外还需要适当关注的是,高考命题专家往往会从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寻找命题素材,例如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国和世界近代化(现代化)问题、科技革命、转型时期的社会变迁、“五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儒家思想演变等热点问题,体现了中学历史课程体系与高校学术体系的关联。这就要求高三历史教师在后期复习备考过程中有必要适当将命题人的学术研究方向及主要学术主张,与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中的有关知识点有机整合成小专题复习,不断培养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仅仅是笔者对高考历史备考复习最后阶段的具体要求问题谈的一孔之见,敬请前辈同仁批评斧正。

猜你喜欢

热点问题选择题命题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