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调护认知调查研究
2023-08-24鲁周南
鲁周南,杨 敏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一段时间,包括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1次月经的后1年,是每位女性必经的生理阶段[1]。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围绝经期女性1.78亿人,约占总人数的12%[2]。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我国围绝经期女性人口数量也在明显增加,预计到2030年,该人群将上升至2.8亿人[3]。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各种原因,许多女性进入围绝经期有提前趋势,并伴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神经心理症状为辅的一组症候群,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4]。中医药在围绝经期女性症状治疗与调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了解社区层面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调护认知现状是工作前提与基础。本研究旨在调研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人群特征、中医认知情况及常见误区,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相关部门开展围绝经期综合征一级预防、健康管理和中医药调护宣教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年11月—2023年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北苑地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下属5个站参加健康宣教的147名围绝经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辖区年龄45~60岁的女性;自愿参加本研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听力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不能与他人正常沟通者。本研究已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潞河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21-LHKY-066-03)。
1.2 研究工具
1)一般情况问卷:内容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教育程度、职业状态、个人平均收入等。2)围绝经期症状使用库帕曼(Kupperman)量表、更年期症状评分量表(Greene)评估。Kupperman量表>14分为有症状人群,总分越高围绝经期症状越重[5]。Greene量表依据受试者最近1周至1个月的状态进行评分(完全没有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2计分,重度计3分),Greene量表总分>15分,则建议治疗[6]。本研究评价围绝经期女性症状阳性标准:Kupperman量表或Greene量表阳性,或两表均为阳性。中医调护认知量表由研究者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专家访谈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围绝经期妇女基本知识、饮食知识、中药饮片以及保健用药常识3个部分,共37题,受试者答对1题计1分,总分37分。
1.3 调查方法
选取北苑中心中医和全科专业医生3人作为调查员,由研究者对其进行统一培训;采用面对面提问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前需征求受试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根据统一标准进行数据录入,双人核对,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人群特征
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8%。辖区女性绝经年龄约在50岁出现高峰,平均绝经年龄为49.67岁,见图1。受试者围绝经期症状阳性78人,检出率为53.1%。围绝经期症状阳性组与阴性组绝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7名围绝经期女性初潮年龄(13.8±1.53)岁;个人月平均收入≤3 000元47人(32.0%);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初中以下53人(36.1%);职员、公务员50人(34.0%);有规律运动习惯78人(53.1%),其中68人(46.3%)常规运动保健为快步走;35人(23.8%)未达到运动强度;学习过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25人(17.0%)。
图1 绝经人群年龄分布曲线图
2.2 中医认知情况研究
2.2.1 中医认知情况分类研究
以聚类结果作为分类标准,绘制基本知识、中医知识、中医知识-基本知识和中医知识+基本知识4种条件下的ROC曲线。结果显示中医知识+基本知识在预测分类上具有最好的表现。该条件下,ROC曲线下面积为0.994 0,95%CI为[0.925 2,0.993 2],约登指数为0.917 3,对应的临界分数为23.5分,此时,灵敏度为0.937 5,特异度为0.979 8。见图2。意为总分高于23.5分即为第一类,低于23.5分则为第二类。即总分>23.5分为合格人群,合格率为67.30%(99/147)。
图2 中医认知情况ROC曲线
2.2.2 社区中医认知常见误区
中医调护认知量表分组分析:第1组(基本知识)、第2组(饮食知识)、第3组(中药饮片、保健用药)。第1组(基本知识)总错误率22.2%;第2组(饮食知识)总错误率26.6%;第3组(中药饮片、保健用药)总错误率57.8%。第1组共14题,第2组共15题,第3组共18题,每组总错误率=每组题总错误人数/每组总题数×总人数×100%。将3组数据错误情况进行χ2检验,发现第3组错题的情况相对突出(P<0.05)。第1组(基本知识):错误认知主要集中于中医保健品或保健药是否能自行服用延缓围绝经期症状、围绝经期尿失禁是否需要治疗两个方面。第2组(饮食知识):错误认知主要集中于脾胃虚弱兼阳虚人群肉类、糯米食品、茶类是否适用问题。第3组(中药饮片、保健用药):错误认知主要集中于阴虚火旺、脾肾阳虚、湿热人群中医保健用药选择问题。本研究错误率≥40%的条目见表1。
表1 中医调护认知错题情况(n=147)
2.2.3 中医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检验受试者分类信息与中医认知水平关联情况,其中分类信息包含:职业性质;教育水平;在职状态;是否存在妇科病史、乳腺疾病史、慢性病史情况;是否存在Kupperman量表、Greene量表评估阳性情况。发现职业性质、Kupperman量表评分与中医认知情况显著相关(P<0.05)。职业性质中“职员”和“公务员”中医认知情况好于其他情况(“农民”情况最差),Kupperman量表症状阳性的评分等级越高,中医认知水平越差。具体见表2。
表2 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认知水平分类变量影响因素分析
2.2.4 中医调护宣教需求调查
受试者中76人(51.7%)明确表示,非常希望能够有渠道获取中医药调护知识。从信息来源、基本健康常识、中医治疗、运动保健、健康指导、社区服务6个方面调研北苑辖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药需求,发现网络、医生宣教是围绝经期女性获取中医药知识的主要来源。围绝经女性非常希望获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与常规自我保健知识。中医药调护方面,针灸推拿、经络的相关保健培训和中医药膳食营养指导需求占比最大。中医药调护服务形式方面,建立围绝经期女性俱乐部、社区独立咨询室是受试者较为喜欢的方式。选取>30%需求进行呈现,具体见表3。
表3 社区中医药调护健康宣教需求
3 讨论
辖区女性绝经年龄在50岁附近出现高峰,平均绝经年龄为49.67岁,受试者围绝经期症状阳性检出率为53.1%。平均绝经年龄与协和医院李颖等[7]2008年调查北京市围绝经期女性绝经年龄49.32岁基本接近。辖区女性围绝经期阳性症状检出率53.1%,较2008年李颖等[7]研究北京市围绝经期女性阳性症状率30.1%显著提高,可能与近年来工作与心理压力不断增强有关[8]。
3.1 运动保健宣教培训工作需要完善
规律运动可以改善身体衰弱状态,缓解焦虑抑郁情绪[9]。本研究发现,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受试者中,有运动习惯的人员超过半数。有规律运动习惯人群常见运动方式为快步走。可能是步行运动方式简单,不需要借助器械,更易于接受[10]。但是步行要达到有氧运动的标准,真正起到保健效果,需要每日有规定的运动量和运动速度,以微微汗出为度[11]。本次研究发现,35人(23.8%)未达到运动强度,有效步行的方式需要进行进一步宣传。传统运动包含太极拳、八段锦等活动对运动者心肺功能及情志状态有较好调节[12-13]。北京社区群众普遍反映传统运动动作较难,不好掌握[14]。本次研究数据表明,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学习传统运动比例较低,有较高提升空间,社区可以通过邀请专业老师、组织锻炼小组等形式推广传统运动在社区围绝经女性群体中的普及。
3.2 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认知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和调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5-16]。本次研究根据中医认知情况量表得分将147名受试者进行分类,总分>23.5分即定为合格人群。整体来说合格人群占比67.3%。整体辖区中医药认知合格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问卷涉及基本知识、饮食知识、中药饮片与保健用药3组,中药饮片与保健用药组错误率高达57.8%,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年来基层也较多出现保健品及补益类药品误用、滥用现象[17-18]。本次调查发现,辖区围绝经期女性部分有购买保健品及中药贵重补益饮片现象,且在调研过程中多次咨询医生是否能长期服用上述保健品及中药饮片。可见,辖区群众在保健品及中药补益类饮片的使用范围及适应证方面有极大的认知需求。此外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根据体质选择饮食方案、围绝经期常见症状以及遇到何种情况需要中医科咨询3类问题错误率较高。未来社区中医调护宣教需以此为重点进行展开,引导群众选择符合中医药规律的生活方式,避免误用、滥用中医药保健品及药品。
3.3 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调护宣教人群应该有的放矢
中医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职业性质中“职员”和“公务员”中医认知情况好于其他情况(“农民”情况最差)。Kupperman量表症状阳性的评分等级越高,中医认知水平越差。应重点关注农民、家庭妇女等低收入人群,有围绝经期相关阳性症状人群也需重点宣教。培养居民自主健康意识,做自身健康管理人。辖区围绝经期女性希望获取知识集中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表现、围绝经期常规自我保健知识、针灸推拿及经络的相关保健、中医药膳食营养指导4个方面。且网络、医生宣教是主要知识来源渠道。而社区中医生是与群众最接近的医生,社区既需要加强围绝经期中医调护知识宣传,也需要抓紧社区中医师宣教能力培训。近年来,社区健康宣教渠道逐渐丰富多样,逐步发展成“社区-治未病-专病”多位一体的健康管理及宣教模式,依托“互联网+”的平台等[19-20]。未来可以通过医生宣教,搭建网络、社区俱乐部、社区咨询室等平台,为该人群提供健康服务。
4 结论
基层运动保健宣教培训工作重点为传统运动培训及运动强度宣教,提升居民有效运动率。社区围绝经期女性中医药认知主要存在中药饮片、保健用药误用、滥用问题,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饮食与日常生活调护指导需要较高,需要分类别、按需求进行宣教及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