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经》中“病”义同义词研究

2023-08-24潘子田

今古文创 2023年31期
关键词:毛传大雅引申义

【摘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具有语言丰富、准确、生动、优美的特点。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同义词。本文借助《说文解字》等相关资料,选取在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中具有“病”义的单音节同义词,并对它们的微殊之处进行辨析。

【关键词】《诗经》;“病”义;同义词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1-013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1.042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诗经》的语言复沓重叠、优美和谐,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量的同义词,其中“病”义同义词占得比重较大。本文通过对它们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进行梳理,并从生病的种类和生病的对象两方面进行辨析,准确把握“病”义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不仅能够了解《诗经》的用词特点,更有助于全面了解和认识《诗经》。

一、《诗经》“病”义同义词的确定方法

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中提道:“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的相关语义组成的语义场叫作同义义场,同义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1]古汉语同义词的确定方法有很多,周文德在《〈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提出了“双重印证法”。徐正考在《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中同义关系的确定方法问题》提出了“系联法”为主,“参照法”为辅的方法。而郭英认为“语境识同法”是最可靠的同义词认定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也可以用“义训”“互言”“对言”“连言”等方法进行辅助验证。本文主要用“义训”“对言”“连言”等方法来确定《诗经》中“病”义同义词。

(一)义训

以通行词训释古语词或方言词的意义,谓之义训。如《诗经·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毛传》:“瘼,病也。”以通行词“病”解释“瘼”。再比如:《诗经·大雅·瞻仰》:“邦靡有定,士民其瘵。”《尔雅·释诂》:“瘵,病也。”以通行词“病”解释“瘵”。所以,“瘼”和“瘵”是“病”义同义词。

(二)对言

训诂学上对言指意义相反或关联的词句相对成文。如《诗经·周南·卷耳》:“我马瘏矣,我仆痡矣!”“瘏”和“痡”在句中相对成文,均表示“病”义。《诗经·小雅·巧言》:“既微且尰,尔勇伊何!”《尔雅·释训》:“骭疡为微,肿足为尰。”“微”和“尰”相对,皆表示“病”义。再比如《诗·小雅·莞柳》第一节的“上帝甚蹈,无字暱焉”和第二节的“上帝甚蹈,无字瘵焉”中的“暱”和“瘵”是对言,表示“病”义,是同义词。

(三)连言

连言又称连文、连及,是指古人在行文时为凑个音节而在一词的前面或后面连上一个与其意义相类或相反的词的表达习惯。用今天的术语来讲就是同義复词。如《诗经·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疹。”王引之《述闻》:“殄、疹皆病也。”“殄”和“疹”就是连言。

二、《诗经》中的“病”义同义词

本文共统计《诗经》中的“病”义单音节同义词共30个。其中有本义表示“病”义的,有引申义表示“病”义的,也有假借义表示“病”义的,文章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本义表示“病”义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提道:“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2]

疾。《诗经·大雅·瞻卬》:“蟊贼蟊疾,靡有夷届。”《说文·疒部》:“疾,病也。从疒,矢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

瘅。《诗经·大雅·板》:“上帝板板,下民卒瘅。”《说文·疒部》:“瘅,痨病也。从疒,单声。”《毛传》:“瘅,病也。”

疢。《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说文·疒部》:“热病也。从疒从火。”《郑笺》:“疢犹病也,此以疢为烦热之称。”

疧。《诗经·小雅·无将大车》:“之子之远,俾我疧兮。”《说文·疒部》:“病也。从疒氏声。”《毛传》:“疧,病也。”

痡。《诗经·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说文·疒部》:“病也。从疒甫声。”《毛传》:“痡,病也。”

瘏。《诗经·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我马瘏矣。”《说文·疒部》:“病也。从疒者声。”《尔雅·释诂》:“瘏,病也。”

瘼。《诗经·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说文·疒部》:“病也。从疒莫声。”《毛传》:“瘼,病也。”

瘵。《诗经·大雅·瞻仰》:“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说文·疒部》:“病也。从疒祭声。”《尔雅·释诂》:“瘵,病也。”

瘨。《诗经·大雅·云汉》:“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说文·疒部》:“病也。从疒眞声。一曰腹張。”《毛传》:“瘨,病也。”

瘥。《小雅·节南山》中有“天方荐瘥,丧乱弘多。”《说文·疒部》:“瘥,病也。”《广韵》:“瘥,病也。”

酲。《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说文·酉部》:“酲,病酒也。”王筠《释例》:“夫人之醉不以为病也,當其既觉,则头目不清,心神昏眊,夫而后病其醉也。”《毛传》:“病酒曰酲。”

瘉。《诗经·小雅·正月》中有“父母生我,胡俾我瘉?”《说文·疒部》:“病瘳也。从疒俞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病瘳也。释诂及小雅角弓毛传皆曰。瘉、病也。浑言之谓瘳而尚病也。许则析言之谓虽病而瘳也。”这里是浑言尚在病中的意思。陆德明《释文》:“瘉,病也。”《毛传》:“瘉,病也。”

痻。《诗经·大雅·桑柔》:“靡所定处,多我觏痻。”《郑笺》:“痻,病也。”

痗。《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正韵》:“莫佩切,音昧。病也。”《毛传》:“痗,病也。”

尰。《诗经·小雅·巧言》:“既微且尰,尔勇伊何?”尰是的重文,《说文·疒部》:“,胫气足肿。”《毛传》:“骭疡为微,肿足为尰。”由此可知,尰表示脚肿,即表脚病义。

邛。《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亦孔之邛。”指决策计划有“毛病”(漏洞)。《毛传》:“邛,病也。”《广韵》:“劳也,病也。”

痒。《诗·小雅·正月》:“哀我小心,癙忧以痒。”《毛传》:“痒,病也。”《博雅》:“痒,病也。”《说文·疒部》:“瘍也。从疒羊声。”《说文·疒部》:“瘍,头创也。从疒昜声。”

(二)引申义表示“病”义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里提道:“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以上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所谓引申义,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

盱。《诗经·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云何其盱。”《说文·目部》“张目也。从目于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盱、忧也。此引伸之義。凡憂者亦有張目直視者也。”也就是说,病义是盱的引申义。

癙。《诗经·小雅·正月》:“哀我小心,癙忧以痒。”《尔雅·释诂》:“癙,痒,病也。”《集韵》:“忧病也,通作鼠。”《说文·鼠部》:“穴蟲之总名也。象形。凡鼠之属皆从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穴蟲之总名也。其类不同而皆为之鼠。引伸之為病也。見释诂。毛诗正月作癙。雨无正作鼠。实一字也。”可见,病义是从蛇虫之总名义引申出来的。

莞。《诗·小雅·莞柳》:“有莞者柳,不尚息焉。”马瑞辰《毛师传笺通释》:“莞,枯病。”《说文·艸部》:“艸也。可以作席。从艸完声。”莞的本义是一种植物,引申为植物枯萎,表示“枯病”义。

暱。《诗·小雅·莞柳》:“上帝甚蹈,无字暱焉。”《说文·日部》:“日近也。从日匿声。”陈奂《传疏》:“无自近,言无自近乱也。”引申为“病”义。王引之《释文》卷六:“《广雅》:‘暱,病也言幽王暴虐,慎毋往朝以自取病也。”

殄。《诗经·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说文·歺部》:“殄,尽也。”殄的本义是断绝、竭尽的意思,由此引申出“病”义。如王引之《述闻》:“殄、瘁皆病也。殄瘁之同为病,犹劳瘁之同为病。殄之言瘨也,疹也。”

(三)假借义表示“病”义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里提道:“除了本义和引申义外,还有假借义。用朱骏声先生的话来说,即所谓‘本无其意,依声托字。”

莫。《诗经·大雅·板》:“辞之怿矣,民之莫矣。”《说文·屮部》:“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本义是太阳落在草丛里,表示日暮、傍晚的意思,因与“瘼”字音近,所以假借为“病”的意思。《说文·疒部》:“病也。从疒莫声。”《方言》:“瘼,病也。”

腓。《诗经·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说文·肉部》:“脛腨也。从肉非声。”本义是小腿肚子。因与“痱”字音近,所以假借为“病”义。《说文·疒部》:“痱,風病也。从疒非声。”《尔雅·释诂》:“痱,病也。”在这里表示草木枯萎。

里。《诗经·大雅·云汉》:“瞻卬昊天,云如何里。”《说文·里部》:“居也。从田从土。凡里之属皆从里。”陆德明《释文》:“里,如字,忧也。本亦作?。”由此可见,里的本义是居住的地方,因与“?”字相近,所以假借为“病”的意思。《玉篇》:“?,病也。”《而雅·释诂》:“?,病也。”

卒。《诗经·豳风·鸱鸮》:“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家室!”马瑞辰《毛师传笺通释》:“卒当读为顇。”《尔雅》:“顇,病也。”

惮。《诗经·小雅·小明》:“心之忧矣,惮我不暇。”《集韵》:“荡旱切,音蜑。劳也,难也。”本义是劳苦,因为和“瘅”音近,所以假借为“病”的意思。《说文·疒部》:“劳病也。从疒单声。”

瘁。《詩·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因“瘁”与“悴”读音相同,所以假借为“病”义。《说文·页部》:“憔悴也。从页卒声。”《尔雅》:“悴,病也。”

祇。《诗经·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说文·示部》:“地祇,提出万物者也。从示氏声。”本义是地神,因与“疧”字音近,所以假借为“病”义。《说文·疒部》:“病也。从疒氏声。”《尔雅·释诂》:“疧,病也。”

疚。《诗经·大雅·召旻》:“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陆德明《释文》:“疚,字或作?。”它是假借“?”字,表示“贫病”义。《说文·宀部》:“贫病也。从宀久声。”

三、《诗经》中“病”义同义词的差异

绝大多数同义词的意义都不是完全相等的;同义词彼此之间,有同也有异,或者含义有差别,或者使用范围有宽有窄,或者使用条件有所不同。《诗经》中的“病”义同义词之间也存在差异,文章主要从“病”的种类和“病”修饰的对象两方面来区分“病”义同义词。

(一)病的种类不同

《诗经》中出现的“病”义同义词涉及的种类很多,有的是指因疲劳而致病,如:瘅、痡、瘵、惮、瘅、瘏;有的是指一般的病,如:疾、瘼、痻;有的是指忧病,如:癙、痗、盱。除此以外,还有热病、痒病、困病、酒病、疫病、贫病、枯病等。如:《诗经·小雅·小弁》:“心之忧矣,疢如疾首。”其中的“疢”是热病;《诗·小雅·正月》:“哀我小心,癙忧以痒。”其中的“痒”是痒病;《诗·小雅·无将大车》:“之子之远,俾我疧兮。”其中的“疧”是困病;《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其中的“酲”是酒病,即酒醒后神志不清如患病的感觉;《诗经·小雅·节南山》中有“天方荐瘥,丧乱弘多。”其中的“瘥”是疫病;《诗经·大雅·召旻》:“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不如兹。”其中的“疚”是贫病;《诗·小雅·莞柳》:“有莞者柳,不尚息焉”中的“莞”和“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中的“腓”是枯病。

(二)“病”修饰的对象不同

在《诗经》中,表达“病”义的这些词中,修饰的对象是有差别的。比如“陟彼砠矣,我马瘏矣。”孔颖达《正义》引《尔雅》孙炎注:“瘏,马疲不能进之病。”朱熹在《集传》中也提到过:“瘏,马病不能进也。”由此可见,瘏修饰的对象是马。“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中的“腓”和“有莞者柳,不尚息焉”中的“莞”修饰的对象是植物。《诗经》中大部分表示病义的词都是修饰人的,如“心之忧矣,疢如疾首”中的“疢”是形容人发热生病。“心之忧矣,惮我不暇”中的“惮”是形容人疲劳生病。

四、结语

本文选取《诗经》中30个表示“病”义的单音节同义词,分别从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三方面进行探讨,并了解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病”义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病的種类不同,有疲病、忧病、热病等;二是“病”所修饰的对象不同,有的是修饰动物的,有的是修饰植物的,有的是修饰人的。本文通过研究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能够更加了解《诗经》的用词特点。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26-227.

[2]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8:92.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

[4]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王力.古代汉语(校订重排版)第一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8.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7]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8]向熹.诗经词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9]周文德.孟子单音节实词同义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

[10]洪飏,郑海燕.诗经“茂盛”义同义词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0,60(02).

[11]杜超月.诗经中“美”义单音节同义词研究[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21,31(02).

[12]马欢.诗经“帮助”义同义动词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21,23(04).

[13]郭英.浅析古代汉语中同义词的认定与辨别[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9).

[14]徐正考.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中同义关系的确定方法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2).

作者简介:

潘子田,女,山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猜你喜欢

毛传大雅引申义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大雅新风
《毛诗故训传》的修辞观研究
“兴”的话语和《诗经》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浅析“欢迎”
笔墨筑大雅 撇捺写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