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流程管理对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的影响

2023-08-23苏晴晴黄晴晴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手术室流程消毒

苏晴晴,蒋 倩,黄晴晴

(徐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

相关数据报道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00万的医院感染病例,因此,有效防治医院感染已成为医疗机构的严峻挑战[1]。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手术室流程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传统的医院管理实践中,医护人员对技术环节的重视超过非技术环节,分工较独立,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常被限制在本专业领域,缺少横向交流和合作,存在管理重复、管理盲区等问题。因此,科学合理的护理流程、完善的管理手段是保障手术室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环节。流程管理法是以流程化的方式为患者提供高效服务,本研究旨在通过规范手术室护士各项护理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我院感染管理科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手术符合《手术室感染管理与监控》相关标准[2];②患者神志清晰能配合护士消毒;③术前诊断明确,有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适应证;④生命体征稳定;⑤首次接受手术感染管理。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合并置管感染或皮肤、导管过敏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或免疫功能异常者;④合并严重器质性器官功能衰竭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7例(56.25%)、女21例(43.75%),年龄(60.41±2.45)岁;病程(12.47±1.65)个月;手术类型:心胸外科手术14例(29.17%),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1例(22.92%),骨科手术14例(29.17%),其他手术9例(18.75%)。对照组男20例(41.67%)、女28例(58.33%),年龄(59.69±2.64)岁;病程(11.99±1.86)个月;手术类型:心胸外科手术11例(22.92%),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5例(31.25%),骨科手术11例(22.92%),其他11例(22.92%)。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资料均上传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研究。

1.2 方法 干预前组建护理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担任组长、1名手术室医生,1名责任护士、1名感染专科护士、2名巡回护士、2名器械护士、3名助理护士,组织成员干预前4周参加培训,每周4次,50~60 min/次。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消毒标准》《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手术感染知识,掌握操作规程后并经过考核,考核成绩合格(>60分)方可上岗。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化护理流程。①交接班管理:合理安排工作并交接班,规划手术室布置,按照手术需要分为普通手术间、无菌手术间、感染手术间,以防交叉感染。对层流手术室采取封闭方式管理,将手术器械放置在固定位置,术后将其放回原来位置。术中温度维持在22~24 ℃,湿度控制在40%~60%,术后注意消毒,对手术室进行彻底清洁,并做好消毒和感染的预防工作。术前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告知手术相关内容,稳定患者情绪。②感染控制管理:护士注意穿着,同时注意不能暴露患者头发,口罩要遮住口鼻,衣服不能外露,以免污染无菌区。医务人员要注意卫生,勤洗手,勤修指甲,不得涂抹指甲油,并使用消毒水。医务工作者手上的细菌数量不能超过5 cfu/cm2。③手术室配合:术前熟悉所有操作过程,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加强手术的无菌技术管理,对手术所用的设备进行消毒,切口要由内而外进行消毒。④术后处理:及时清理因手术产生的医疗垃圾,对手术设备和物品进行严格隔离,并将其进行分类处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规范化流程管理。由感染管理专科护士与护士长共同制订护理管理方案,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护理管理流程图

1.3 观察指标 ①感染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病原菌检出率及消毒合格率。②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以我院自拟的《患者对护理工作服务质量评价调查表》为依据,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访视、护理操作技巧、健康教育4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有10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在1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评价越高。Cronbach′s α为0.904。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室护理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室护理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3]。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有创患者临床治疗逐渐增多,其中手术室护理过程流程不当、医护配合差等问题增加了医院感染率。流程化医院感染可提高感染控制水平,是一种有效的防范方法,可降低医院感染率[4]。2020年《三级医院评审标准》明确提出,对感染控制实施流程化手术室管理措施,并对其进行持续干预[5]。目前,我国有关医院感染流程化手术室管理的报道多表现在某一病房上,很少规范性用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流程化手术室管理[6]。根据贵州省医院感染管理中心的报道显示,在2017年,该院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医院感染流程化手术室管理,流程管理方法下对高危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干预,效果显著[7]。因此,规范化流程管理在手术室感染防控中十分必要。

有研究表明,手术室内环境、手术时间、抗菌药物等都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愈加关注医疗服务质量,对手术感染控制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患者术前担忧手术室器械消毒是否规范、医护操作是否得当等问题,术中可能因紧张造成心率、动脉压等异常性升高,影响手术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降低患者手术室应激性反应发生率[8]。不当护理操作会增加患者身心应激反应,尤其对创伤手术而言,流程不规范或护理服务不到位等会造成患者恐慌。规范化流程管理注重护士工作分配,通过提前加以培训,制订规范化的流程制度后,最大限度调动参与手术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岗位效能,保障了手术室感染防控有序进行,让患者更安心地接受手术护理服务。

感染管理科的工作内容包括控制感染、减少医疗垃圾产生、提高医院内卫生消毒水平等,建立健全科室的规章制度,对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率、持续时间有创操作情况等进行比较,发现规范性的流程管理能改善护理结局[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原微生物检出、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消毒合格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规范化流程管理降低了病原微生物检出、感染,提高了对机械管理消毒质量控制。与刘世华等[10]通过多学科协作在儿童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一致。分析原因:在规范化流程管理下,护士整理和记录患者的护理需求,在最短时间内为其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对部分经验尚缺的护士也可根据手术笔记要点,术中与医生加强交流,及时进行反馈,确保手术安全有序进行。术后安排护士协调物品的分发和统计,详细记录各类消耗品资料及手术室的存放、使用情况,并及时向医院通报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时间,确保药品消毒合格及医疗垃圾的处理。

手术室是各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疾病的预后,各种危险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跌倒、感染、受伤等不良事件,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患者易出现感染等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特别是手术室内的不良事件与护患纠纷发生有明显关联,而不良事件则会使护理纠纷发生率升高,造成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下降,影响护理服务评价结局。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访视、护理操作技术、健康教育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与胡霞等[11]报道具有一致性。分析原因:规范化流程管理通过查对交接班程序,实行信息化管理,完整、清晰保留患者信息,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的操作记录,将患者的生命体征、各项检查、药物测试、术中所需物品、术前检查、术中使用的物品进行归类整理并记录,进入手术室后重新安排医务人员进行各项资料核对。术毕,患者离开手术室时,要将患者手术名称、麻醉方式、穿刺部位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患者资料。

综上所述,规范化流程管理能有效提高医院手术室感染管理质量,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值得推广应用。但本研究量化性指标偏少,期望在日后的研究中选择更多的指标验证该项研究。

猜你喜欢

手术室流程消毒
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专家建议这样消毒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消毒攻略大派送
消毒,大头有话说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