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共振音乐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3-08-23李瑶瑶王颖颖侯倩倩苗晒晒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负性颅脑脑出血

李瑶瑶,王颖颖,侯倩倩,苗晒晒

(徐州市康复医院 江苏徐州 221000)

脑出血是颅脑内血管壁发生自发性破裂出血的神经内科系统疾病[1]。临床常通过开颅将内部血肿清除,以降低颅内压力水平、减轻周围组织的损伤[2]。手术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仍有75%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为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效果,联合实施高质量、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成为现阶段临床护理重点[3]。医疗共振音乐康复护理于1964年由德国的彼得·休伯纳首次提出,以音乐作为护理治疗的基础,目的在于借助音乐高度和谐的特性,促进机体内在协调。其对机体神经认知、情绪及疼痛感知等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在增强乳腺癌术后患者心理抗压能力及改善睡眠质量中发挥了积极效果。本研究对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医疗共振音乐康复护理干预,探讨其应用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4月1日~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8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参考《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及脑血管检查等,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4];②年龄>18岁;③首次发病;④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血管畸形、颅脑外部重创损伤出血者;②伴酒精依赖、吸毒、滥用药物既往史者;③合并凝血功能、内分泌系统障碍者;④中途退出研究或死亡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男18例、女26例,年龄(58.42±3.41)岁;出血部位:脑叶10例,基底节14例,其他20例;出血量(39.42±1.33)ml;受教育年限(10.41±1.29)年。实验组男19例、女25例,年龄(58.43±3.36)岁;出血部位:脑叶11例,基底节15例,其他18例;出血量(39.33±1.26)ml;受教育年限(10.26±1.3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组建康复护理小组,主要包括康复科住院总医师1名、护士长1名、科室责任护士、心理科医师1名等。康复护理干预前,在科室护士长的组织监督下,对小组护理人员进行脑出血发生发展、手术治疗流程、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及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为期5~7 d,结束后参与考核,成绩合格者可参与临床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护理内容,将其进行不同病室的区分,并明确告知患者不要探讨本次研究内容。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①神经认知功能康复护理。视觉刺激:护理人员借助手电筒,对患者瞳孔进行交替照射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每侧瞳孔照射25~30 s,连续5~8次。并于6:00、18:00,将室内灯光进行开、关各1 min,交替变换10次,根据夏季、冬季日落日升的规律适当调整。言语刺激: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交谈时,围绕与患者以往共同经历的事件、时事新闻、患者爱好领域等主题,每天2次,每次沟通时间30~40 min。同时,护理人员开展各项临床护理措施时,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流程、意义等内容。感知觉刺激:护理人员应用浸泡过37 ℃左右温水的热毛巾,以轻柔的力度,按照手足(手掌、手背、手腕、足心、足背、脚踝)、面部(一侧眼周、前额、脸颊、鼻翼、耳后、肩颈部)以及受压部位周围皮肤的顺序,对患者进行擦拭,每个部位擦拭3~5 min,每天早、晚各1次,鼓励患者家属增加与患者肢体接触的次数。运动刺激:护理人员遵循关节由小到大的原则,采取内外旋、伸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四肢、躯体的被动活动,每天2次,每个部位活动3~5次。定期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对已发生肌肉痉挛的关节部位着重进行活动刺激。②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在心理科医生的指导下,动态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情况,与患者交流时,始终保持微笑,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室内部环境、科室相关规章制度等。采用询问、重复、情绪反应等言语沟通形式,引导患者将内心不安、负性情绪加以宣泄。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角度考虑,并适当给予安慰性言语鼓励,协助其将自身负性情绪进行正向转化。同时,护理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脑出血疾病成因、典型症状表现、治疗措施、并发症以及护理注意事项等内容,每天1次,每次30~35 min,5~7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③睡眠护理。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居住病室进行清扫和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清新,晚间病室内部保持安静,音量控制在<30 db,调节光线强度,避免强光的直接照射。指导患者睡前30 min饮用热牛奶、热水泡脚等,避免睡前饮用浓茶。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睡眠的时间、习惯、深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与患者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睡眠计划,缩短日间睡眠时间,控制在30~50 min。1个疗程为5~7 d,连续2个疗程。

1.2.2 实验组 实施医疗共振音乐康复护理干预。①加强医疗共振音乐概念:护士长组织小组护理人员进行医疗共振音乐护理的内涵、原理、开展步骤、方法技巧、意义及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专业知识的集中学习与培训。术前根据患者喜好选取100首音频,为避免歌词对患者产生干扰,音频皆选取纯音乐,包括放松音乐、中国古典民乐、管弦乐等。如训练《高山流水》《彩云追月》;睡眠:《春江花月夜》《小夜曲》《广陵散》等。②具体操作: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取较为舒适、放松的平卧或半坐卧位,告知患者双目微合,全身肌肉及思维进行完全放松和放空,音频音量调节至30~40 db,协助患者正确佩戴耳麦,根据患者承受情况适当调节音量。嘱患者跟随护理人员口令,进行鸟鸣深静森林、阳光沙滩、海风徐徐的大海等美好自然景象的联想,调动自身思维,并跟随呼吸进行体内运转,每次20~25 min,每天晨起、午餐后3 min、睡前6 min等时间段各1次,1个疗程为5~7 d,连续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神经认知功能:责任护士于干预前、干预15 d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进行评估,主要包括言语反应(0~5分)、睁眼反应(0~4分)、运动反应(0~6分)3个部分,共15项条目,总得分为3~15分,分值与神经功能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为0.86。②睡眠质量:责任护士于干预前、干预15 d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估,主要包括睡眠效率、入睡时间、安眠药物、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日间功能、睡眠障碍7个维度,每个维度满分为3分,总得分为0~21分,分数越低说明睡眠质量越好,量表Cronbach′s α为0.824。③心理应激:责任护士于干预前、干预15 d后,采用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评估,主要包含正性情绪(PA)10项条目,得分为0~50分,分值与正性情绪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为0.85;负性情绪(NA)10项条目,得分为0~50分,分值与负性情绪呈正相关,量表Cronbach′s α为0.83。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GC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GC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PAN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PANA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脑出血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生率、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疾病发生率也呈逐年递增趋势[5]。临床常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将颅脑内部残留淤积的血肿组织进行完全清除,以减低颅脑内部压力。虽可有效降低术后致残率,但由于手术属于创伤性、侵入性治疗干预手段,机体为应对应激刺激,将释放大量炎性因子。为提高预后效果,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采取有效、规范的护理干预为关键环节,但在以往常规康复护理过程中,多专注于快速解决患者术后躯体、肌肉等功能恢复,忽视了患者机体康复心理需求,导致预后时间延迟。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神经认知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可知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行感官刺激的基础上联合音乐疗法,可促进颅脑内部神经递质大量分泌,改善颅脑损伤程度及大脑皮层功能,利于患者言语、条件反射能力的恢复,提高神经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对外界或内在心理负担与压力的承受能力逐渐提高(P<0.05)。分析原因:护理人员在引导患者将内心负性情绪产生原因进行完全阐述的同时,借助自然音频疗法,患者经身体感知、双耳聆听等途径,对音乐旋律、节奏加以深入感知,并在护理人员的引导冥想下,提高颅脑内部皮层兴奋性的同时,转移对手术创口与不良情绪的注意力,降低机体疼痛敏感性与应激反应,提高躯体舒适程度,缓解不良心理情绪[6]。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实验组睡眠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音乐疗法有利于患者保持大脑皮层唤醒水平的协调性,减少皮质醇物质的分泌,调节患者自主神经系统,提高睡眠效率与质量,缩短预后康复时间。

综上所述,对脑出血术后康复患者采取医疗共振音乐护理干预,可改善神经认知功能,提高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负性颅脑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