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隙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2023-08-23崔丽萍陈伟娜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植入术放射性粒子

崔丽萍,陈伟娜,贾 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恶性肿瘤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危害,主要与肿瘤的生物学存在相关性[1],如恶性肿瘤易对邻近脉管和血管进行浸润侵袭,如果侵犯到神经,机体可产生显著疼痛感,如果侵袭到血管则存在肿瘤相关出血风险,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相较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速度更快,并且肿瘤细胞较为活跃,可能在生长时对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压迫或造成部分器官功能障碍,进而对机体造成显著影响。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手段[2]。于肿瘤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也就是在CT引导下,依据三维立体治疗计划把微型放射源精准植入肿瘤组织内或肿瘤侵袭的组织内,经持续发出的低能量γ射线,致使肿瘤组织受到毁灭性杀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3-4]。有研究发现,在对肿瘤患者实施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同时配合优质护理,加强临床观察能获得更显著的临床效果。常规护理措施局限,护理效果往往不佳[5-6],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模式,患者满意度较高。基于此,本研究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隙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的综合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日~2023年1月31日收治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理诊断为实体肿瘤且符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手术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病情稳定,意识清晰,能正常沟通。排除标准:具有精神障碍;具有手术禁忌证;研究中途欲变动干预策略;配合度差。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参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47~76(52.12±8.48)岁,病程1~5(2.02±1.24)年;干预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47~77(52.45±8.74)岁,病程1~5(2.13±1.1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两组均行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隙植入术治疗,掌握患者病情无出血倾向、冠心病、发热、剧烈咳嗽等症状。及时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各项检查,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排除影响检查的因素。医生做好术前评估,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分型,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制定植入治疗计划。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医生按术前计划植入放射性粒子,CT扫描,确定粒子分布理想,再次行CT扫描,确定无出血、粒子移位等并发症。术毕,患者返回病房。

1.2.1 参照组 实行常规护理。①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术前饮食要求,如前列腺癌患者术前留置导尿管。②向患者讲解术中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采取正确呼吸方式。③加强术中生命体征监测,如有异常则及时上报医生并协助其处理。④护士做好患者术后健康教育,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⑤出院时嘱患者定期来院复检,并予以用药、日常生活指导等。

1.2.2 干预组 实行综合护理干预。①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恶性肿瘤患者多感觉自身生存希望渺茫,常情绪低落,加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隙植入术属于较先进的治疗技术,大部分患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可能对手术效果产生不信任感,进而治疗依从性不高。针对以上情况,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交流,可利用视频、文字资料、PPT等对患者开展疾病及手术知识健康教育,解释手术必要性、安全性、并发症等,增强患者自信心。同时了解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发热等症状,做好相关检查,排除干扰检查的因素。护士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术前沟通,给予其心理支持,简要说明该治疗的过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以鼓励患者增强自信心。嘱家属多予以患者关心和陪伴,给予充分精神支持,使其感受到来家人的理解和关爱。②术中护理:根据手术部位摆放体位,将肿瘤部位充分暴露,因植入时间较长,故需要确保患者体位舒适,而且便于粒子植入;护士关注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并予以对症处理。此外,观察患者表情,询问其有无不适感,转移注意力并予以其一定的心理支持。植入粒子时,仔细清点粒子数目,使用辐射剂量检测仪实施测试,坚决杜绝粒子丢失事件,以避免引发辐射污染。③术后护理: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患者穿铅衣,根据病情使用轮椅或平车返回病房,直接入住粒子植入病房,保持静卧,避免剧烈咳嗽和剧烈运动。术后给予心电监护,严格观察患者呼吸、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变化。④辐射安全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的排泄物和呕吐物,一旦发现可疑迹象即对其进行检查,以避免粒子脱落造成的辐射污染。告知家属作好辐射防护,在术后2个月内减少与患者接触,特别是婴幼儿和孕妇,避免接受不必要的射线照射,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并予以安全指导。⑤并发症护理:a.疼痛护理,短时间轻度疼痛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疼痛较重时,及时查明原因,避免延误治疗;b.局部感染,保持穿刺部位敷料清洁,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c.出血,加强病房巡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必要时予以止血药;d.粒子移位,嘱患者术后避免剧烈活动,一般不进行特殊处理,必要时进行补充植入,定期复查。⑥加强饮食护理: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订个体化饮食方案,多食用高维生素、易消化类食物,切忌食用刺激性食物,必要时予以营养药物静脉输注,以达到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的目的,加速病情恢复。⑦出院指导:出院2个月内,陪护者或探视者与患者长时间的接触时,距离至少保持1 m,儿童和孕妇不得与患者同住一房间,患者不能长时间接触或拥抱儿童。指导患者和家属关注本院微信公众号,可在该公众号上预约复查。⑧随访:护理人员定期以电话或者微信的方式对患者展开随访,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和预后,耐心解释患者疑问,并给予有效指导意见,解除患者焦虑情绪。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显效为临床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改善,有效为症状较疗前好转,无效为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穿刺点渗血、穿刺点局部感染、粒子移位。③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定,最高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越满意。④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愈高表明疼痛越剧烈。⑤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包括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等,各项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理想。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并发症、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隙植入式常被用于治疗复发和晚期肿瘤,存在安全性强、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等优势,是临床治疗晚期和复发肿瘤的有效手段,临床治疗效果明确[7-8]。但大部分患者对该治疗技术了解程度较低,加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有一定风险性,存在引发术中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因此,为顺利完成手术,使患者获得满意疗效,需要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包含术前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

有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患者中,能获得比较理想的干预效果,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加快术后恢复[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满意度、治疗后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和VA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1)。提示综合护理应用于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隙植入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能取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减少,疼痛程度减轻,治疗后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提升。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隙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对临床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务必熟悉整个手术流程[10]。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手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消除患者内心焦虑、紧张情绪,对增强患者术中配合度具有积极作用[11],术中严格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要求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12]。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粒子植入治疗的手术方式及原理,预测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则及时告知医生,早期处理问题,避免并发症,保障手术治疗效果[13-15]。出院时指导患者和家属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同时嘱其定期来院复检,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16]。

综上所述,对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隙植入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行综合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植入术放射性粒子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桥式起重机模糊PID控制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点配置的空燃比输出反馈控制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疗效
基于Matlab的α粒子的散射实验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