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阑尾炎患儿家长心理护理对患儿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3-08-23牛效敏武爱英冯丹丹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实验组

牛效敏,武爱英,冯丹丹

(菏泽市立医院 山东菏泽 274000)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约为1/1000,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其典型症状为急性腹痛(占70%~80%)、恶心、呕吐、发热、腹胀等,若治疗不及时还可引发阑尾破裂、腹部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1]。急性阑尾炎患儿年龄越小则症状越不显著,穿孔率越高,易引起弥散性腹膜炎,因此一经确诊后需立即接受治疗[2]。近年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具有切口小、术后恢复周期短等优点,但由于家长自身医疗知识缺乏等因素干扰,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前,家长多表现出强烈的不安、焦虑、抑郁、过分担心等负性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依从性,最终严重影响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康复。本研究对急性阑尾炎患儿家长实施心理干预,并分析家长心理状态与患儿术后康复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37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及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5例。患儿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腹腔感染诊治指南2019版》[3]中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②经相关检查确诊;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有腹腔手术史患儿;②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或异常患儿;③拒绝配合研究患儿。家长纳入标准:具备健康的读写能力与认知能力;直系家属。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严重心理疾病。对照组患儿男126例、女59例,年龄(7.41±0.87)岁;实验组患儿男128例、女57例,年龄(7.54±0.82)岁。对照组家长男80名、女105名,年龄(33.41±3.67)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150名,初中及以下35名。实验组家长男85名、女100名,年龄(33.26±3.62)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上154名,初中及以下31名。两组患儿及家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案:常规术前麻醉及手术区域消毒后在患儿脐上做1 cm的切口,随后建立人工气腹并置入腹腔镜,在患儿右下腹做2处5 mm去切口作为手术操作孔,在腹腔镜辅助下对阑尾根部系膜血管实施结扎,对阑尾根部实施套扎并切除阑尾,最后实施缝合消毒。

1.2.1 对照组 患儿发病时未对家长实施心理护理,仅实施常规护理,术前告知家长手术操作流程,给予检查、饮食、疾病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1.2.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家长实施心理护理。①入院时:患儿入院后,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对家长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负性情绪严重家长及时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向家长发放疾病相关的宣传材料,宣传材料使用图文结合彩色版式印制,嘱家长仔细阅读,对其中有疑问的地方及时给予解释说明,负责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沟通技能;对于典型问题给予科学准确地解释,例如阑尾炎手术需要实施麻醉,部分家长对此怀有疑虑,护理人员应告知家长国际麻醉权威研究已证明,经历单次、短时间的全身麻醉对儿童认知与发育无不良影响,以缓解家长的焦虑心理。②术前:护理人员向家长介绍科室内既往恢复良好的急性阑尾炎患儿病例,鼓励其与该家庭交流,分享围术期心得体会,帮助家长完成心理建设;护理人员采用和蔼态度与家长交流,告知手术大约需要的时间,家长仅需耐心等待即可,必要时通过握手等肢体语言给予家长心理支持;护理人员通过适当的沟通技巧取得患儿的信任,尊重患儿权利和人格,营造安全舒适的术前氛围;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患儿的术前心理准备,鼓励患儿之间互动。③心理放松方法: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长通过呼吸放松训练缓解自身焦虑、紧张、过分担心的情绪。嘱家长用鼻吸气,吸气时内心默数,然后屏住呼吸,从1数到5,再吐气,从1数到5,如此重复5~10次。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患儿家长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评估焦虑情况,总分100分,>69分为重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50分为无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5]评估抑郁情况,总分100分,>73分为重度抑郁、63~73分为中度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53分为无抑郁。②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康复相关指标,包括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术后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6]进行评定。总分10分,0~3分为一般疼痛、4~6分为比较疼痛、7~10分为剧烈疼痛。③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第7天胃肠功能量表评分。胃肠症状评定量表[7](GSRS):评分标准为1~7分,1分为完全没有,7分为特别严重;尼平消化不良症状指数[8](NDI):包括患者的紧张/焦虑、日常生活的影响、饮食等5个条目,最高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同时间患儿胃肠功能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患儿胃肠功能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疾病,居急腹症首位,发病原因包括阑尾管腔堵塞、细菌侵入、阑尾过度扭曲等。有数据显示,儿童急性阑尾炎约占急性阑尾炎所有人群的10%,其中6~12岁为发病高峰期,5岁以下幼儿发病率相对较低,针对儿童阑尾炎多建议尽早采取手术切除阑尾治疗[9]。

近年来,儿童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日趋完善,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应用率最高的一种治疗术式,该技术通过插入体内的腹腔镜镜头配合手术器械完成手术操作,能呈数倍放大病灶及周围组织,极大提升了急性阑尾炎治疗的安全性[10]。虽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上述优点,但多数家长在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前均存在明显的不安、焦虑、过分担心等负性情绪。原因分析:①小儿急性阑尾炎往往起病急迫且发展较快,患儿往往需接受急诊手术治疗;②小儿急性阑尾炎多伴有强烈的腹痛症状,患儿多表现为严重哭闹,无法耐受,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过分担心,进而出现上述负性情绪;③家长自身医疗知识缺乏,面对紧急情况无法冷静判断[11]。随着小儿急性阑尾炎治疗及护理经验的积累,临床研究发现,患儿发病时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术后康复具有直接影响,付彬等[12]研究显示,急性阑尾炎患儿家长的焦虑心理会影响患儿的术后康复,临床中关注患儿疾病的同时,应关注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提高家长自我护理及应对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实验组患儿家长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急性阑尾炎患儿家长负性心理状态。原因分析:入院时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状态评估能明确了解其焦虑、抑郁程度,对是否需要开展心理护理,实施怎样的心理护理具有指导作用;向家长发放病区疾病宣传材料可在短时间内提升家长对疾病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认识程度;对典型问题给予科学准确的解释能解决家长迫切的医疗需求,以上措施均对促进家长完成心理建设具有直接推动作用[13]。术前护理人员向家长介绍科室内其他恢复良好的急性阑尾炎患儿家庭,鼓励其交流能给予家长心理层面的客观对照;通过安抚患儿情绪减少哭闹,快速建立信任关系[14];通过呼吸放松训练能直接安抚家长情绪。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切口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7天,实验组GSR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实验组患儿术后康复效果更佳。原因分析:患儿家长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主导下,从言语、肢体动作等方面均有明显表现,不仅对自身身心健康产生影响,同时会直接影响患儿情绪和治疗依从性,容易贻误最佳治疗时机,最终导致术后恢复质量下降;同时由于自身情绪原因,对疾病缺乏正确认知,家长在患儿术后恢复期护理实施不到位,最终导致患儿术后恢复质量下降[15-16]。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患儿精确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在入院时、术前等多阶段采用强化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家长负性情绪,可提升患儿术后恢复质量。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