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平台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3-08-23冯立群李晓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胸腔镜围术康复

冯立群,李晓娟,孙 伟

(临沂市肿瘤医院 山东临沂 276024)

随着微创外科不断发展,胸腔镜手术已成为国内外医疗机构胸部疾病手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虽然该手术方式微创优势突出,但会给患者心理、生理造成不同程度应激反应,对术后康复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对患者施以积极围术期护理尤为重要[2]。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是一种标准化管理模式,是针对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该管理模式具有计划性、条理性和预见性等,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3]。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产品,因其受众广、操作简单、接受程度高,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4]。本研究旨在探讨微信平台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6月1日~2021年6月30日行胸腔镜手术的97例患者为对照组,男49例、女48例,年龄25~71(57.1±11.9)岁;手术部位:左侧47例,右侧50例。选择2021年7月1日~2022年7月31日行胸腔镜手术的97例患者为观察组,男46例、女51例,年龄27~69(56.8±11.7)岁;手术部位:左侧51例,左侧46例。纳入标准:①胸部病变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②资料完整;③精神正常;④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排除标准:①既往胸腔手术史;②精神障碍;③其他严重疾病;④受教育程度初中以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依据《外科护理学》相关内容,患者入院时给予入院须知和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焦虑抑郁评估,术前给予皮肤护理、心理准备和手术配合等健康教育,术后给予饮食指导、疼痛管理、运动康复指导等。

1.2.2 观察组 采用微信平台联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管理。

1.2.2.1 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胸部外科手术医生2名、责任护士3名、麻醉医生1名、心理咨询师1名、康复管理师1名。小组成员根据既往本院收治的胸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常见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共同商讨制订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表(见表1)。

表1 胸腔镜手术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表

1.2.2.2 创建微信平台 创建胸外科微信公众号和微信交流群,将视频、图片及文字资料上传到微信公众号或交流群内,方便患者及家属随时了解学习。该公众号包括疾病之窗、胸腔镜手术、临床护理路径管理3个模块。疾病之窗重点介绍胸部外科常见疾病基础知识;胸腔镜手术主要介绍胸腔镜手术的优势;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分为准备阶段、手术阶段、康复阶段和出院阶段4个部分,主要介绍每个阶段的饮食指导、运动康复、心理调适、手术配合、出院流程、居家康复及返院复诊等内容。

1.2.2.3 微信平台联合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的使用 ①准备阶段:a.患者入院当天,责任护士采取面对面交流的形式,向其介绍微信平台中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相关内容,指导患者及家属关注科室公众号,加入微信群。b.责任护士评估患者受教育程度及其对疾病、手术、疼痛的认知情况。教会患者及家属利用微信了解并掌握胸腔镜手术围术期各个阶段的护理重点及注意事项。c.责任护士采用访谈的方式,教会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及应用冥想、转移注意力、调息放松等方法调整情绪及改善睡眠。d.协助患者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做好个人卫生,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和咳痰,床上排便练习、体位训练等。e.责任护士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内容,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微信平台查看公众号内容。②手术阶段:手术当天给予备皮、配血、胃肠道准备、手术部位标记,告知患者手术时间、禁饮食的目的和时间,术后活动要求。患者术后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如血压平稳则垫枕抬高床头30°,术后6、12、24 h分别进行疼痛评分。麻醉清醒后即指导床上运动,双下肢屈伸抬高,膝盖弯曲双足蹬床抬高臀部,踝泵运动等。③康复阶段:术后1周内,患者术后因麻醉、身上携带管路、切口疼痛、身体不能自主活动等,会有恐惧、焦虑、不安、烦躁等多种应激反应。妥善固定各种治疗管路并保持通畅,鼓励患者咳嗽。指导患者做肩关节向前向后旋转,术侧手臂上举,爬墙运动等;指导患者下床活动,从床旁移动到绕床行走,运动量为可耐受的最大量,逐步增加运动量。术后每日进行疼痛评分,根据评分给予镇痛治疗。术后第1天进食清淡的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普食,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及家属关注微信平台及交流群内容,达到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便患者及家属解惑。④出院阶段:出院当天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手续办理流程,出院带药的种类及作用、服用方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饮食及运动的方法要求和注意事项、返院复诊的时间,同时告知其居家期间定时关注微信平台及交流群内容。临床路径管理小组成员对微信群内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答疑解惑,及时更新关于胸腔镜手术的相关健康教育内容,持续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

1.3 评价指标 ①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焦虑情况,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焦虑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抑郁情况,轻度(53~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3分),抑郁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②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分值范围0~10分,疼痛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③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气胸、感染、其他。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传统护理方式虽然对手术康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缺乏围术期全程监管,且对护理过程的细节注重不够,影响手术康复进度[5]。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是以时间和项目为重点的标准化管理方式,主要是针对围术期各个阶段存在的护理问题,有计划、有条理地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保证各项护理措施均得到有效落实,众多相关临床研究证实了其在提升护理质量和促进患者康复中的作用[6]。随着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不断深入,微信平台以其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领域。

胸腔镜手术虽然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但由于患者信息缺乏,尤其是对术后创口疼痛及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多数患者对手术均仍存在担忧、惧怕心理[7]。上述不良心理会加重围术期应激反应,造成心理、生理紊乱,影响手术进度和康复进程。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将围术期分为准备、手术、康复和出院4个阶段,根据各阶段存在实际问题,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增强疾病和治疗信息的认知,尤其是疼痛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和应对术后创口疼痛;营养管理为患者机体快速康复奠定了基础;心理护理是以充分的评估为基础,找出患者心理问题产生原因,进而给予针对性疏导。上述措施有效实施,是因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将护理内容标准化,优化了护理程序,使各项护理措施得以无缝隙衔接。另一方面,本研究中通过构建微信平台,将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号以视频、图片等更加生动、直观、形象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患者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应护理内容。同时,通过微信群聊及时对患者的疑问答疑解惑,增强了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王文静等[8]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胸腔手术患者应用基于微信平台的临床路径管理,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胸腔镜围术康复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