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机性访谈干预在乳腺癌乳房重建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3-08-23许逸苑宋芳霞李雨昂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自卑感重建术乳房

许逸苑,刘 维,宋芳霞,李雨昂,颜 佳,肖 涵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乳腺癌通常无特异性表现,患者多以乳腺肿块首诊,并有乳头内陷、乳头溢液等表现,由于早期乳腺癌缺乏典型、特异性表现,患者发现乳腺癌时多已进入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1]。目前,手术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临床通常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拟行乳房重建术,不仅能够有效切除癌组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还能帮助患者重建近乎正常形态和外观的乳房,恢复女性曲线美和第二性征,减轻自卑感。但很多患者对手术方式存在不良认知和严重心理负担,术后易产生悲观等情绪,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2-3]。术后常规护理往往只重视患者躯体感受,如对出现疼痛症状者给予镇痛干预,对出现肿胀症状者给予消肿干预等,忽视患者内心情绪。患者罹患癌病内心必然会悲伤、恐惧,加之手术治疗会切除乳房,甚至导致患者产生厌世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预后。及时给予动机性访谈干预能增强患者行为改变的内在能动性,达到行为良好改变的目的。鉴于此,本研究给予乳腺癌乳房重建术患者动机性访谈干预,并分析其对自卑感、希望水平及身体意向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20年8月1日~2022年8月31日期间87例乳腺癌术后拟行乳房重建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及病理活组织学检查确诊[4];②年龄25~42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淋巴或血运转移者;②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其他系统感染或神经系统疾病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实验组44例。对照组年龄25~41(33.48±3.57)岁,病程3~12(7.64±1.34)个月,肿瘤直径0.5~2.4(1.50±0.35)cm;实验组年龄25~42(34.12±3.47)岁,病程3~13(7.94±1.62)个月,肿瘤直径0.5~2.5(1.52±0.41)cm。两组年龄、病程、肿瘤直径和病理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健康教育和常规围术期护理,每个月组织1次病友交流活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动机性访谈干预。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状况,解释乳房再造手术指征、手术发展的成熟度、操作的简单性和塑造女性形象的重要性等,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此外,护理人员可展示乳房整形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及时评估其身体和功能变化,鼓励家属及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和运动干预,患者应注意不要大量摄入动物脂肪和蛋白质,严格把控热量摄入,避免肥胖,减少腌制、烟熏、油炸、烘焙食品,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维生素、鱼、豆制品等。患者可采用呼吸法进行减压,双手合十时吸气,呼气时逐渐松开双手,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可有效放松。

1.3 观察指标 ①自卑感:干预前后采用QOL量表对患者自卑感进行评价,包括睡眠、精神、疲乏等3个条目,每个条目计为0~3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自卑感越强。②希望水平:干预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对患者生活态度、行动、社交关系3个条目进行评分,每个条目计0~12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希望水平越好。③身体意向:干预前后采用身体意象量表对两组患者身体意向、性适应进行评价,计为0~25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身体意向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自卑感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自卑感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身体意向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身体意向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可能与激素作用、高脂饮食、肥胖、基因突变、遗传因素、辐射、精神因素等有关。众多因素作用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癌变,表现为乳房肿痛、乳头溢液、乳头乳晕异常改变以及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5-8]。目前,手术仍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能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细胞,但会破坏女性身体形态,多数患者会担心两性关系以及外观等。乳腺癌术后拟行乳房重建术不仅能够切除肿瘤,还能帮助患者再塑乳房外形,缓解患者不良情绪[9-11]。术后常规护理往往注重患者躯体疼痛,对其内心想法缺乏了解,整体护理效果欠佳。动机性访谈干预在患者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患者对未来的希望,帮助其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用药、饮食依从性,改善预后。

乳房是女性第二性征,手术切除后会严重影响患者身材外观,降低患者自信心,导致患者出现恐惧、悲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产生轻生、厌世的念头。两组患者在干预后,自卑感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实验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多为健康教育,通过给患者讲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治疗现状及预后等疾病知识,让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以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等其他影响疾病治疗的因素,告知患者不及时治疗的危害,改善精神和睡眠障碍,降低自卑感[12-14]。动机性访谈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措施,能将患者作为访谈的中心和主体,尊重患者意愿和情感,以沟通的方式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且采用一系列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帮助患者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沟通讲解健康知识唤起患者意向行为的改变,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认知,同时纠正不良行为,有利于减轻精神疲乏程度,提高睡眠质量,重建并维持健康行为,降低自卑感,促进预后。

患者乳腺癌术后拟行乳房重建术虽能缓解部分不良情绪,但多数患者还是会担心身材变化,影响对未来的希望值。两组患者在干预后,希望水平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实验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护理干预通过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及不及时治疗疾病将出现的并发症等,患者家属可与患者聊天并及时给予鼓励等,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及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和体征变化,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动机性访谈干预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并分析患者的性格特点,同时以图文或视频方式给予患者疾病康复手册、疾病康复视频等,使患者认识到乳房重建术的优势。护理人员也要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还可向患者展示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恢复成功案例,提高其自信心。及时关注患者情绪的变化,若发现患者情绪异常要询问原因并尽可能给予帮助,适当舒缓患者心情,让患者感受到关爱,改善患者希望水平[15]。

乳腺癌术后拟行乳房重建术不仅能切除肿瘤组织、改善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还能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减轻对患者情感及生理方面的体验造成影响[16-17]。两组患者在干预后,身体意向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且实验组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护理干预中护理人员组织科室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能提高其接受乳房重建术治疗的信心。动机性访谈干预会充分了解患者的想法、心理状态和顾虑,帮助患者充分表达情感和同情心,为患者解答疑惑,也能及时给予安慰,减轻患者心理排斥缺陷的作用[18]。为患者讲解乳房再造的适应证、优点及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康复的希望、治疗依从性,改善性适应能力,并根据内在的主动性进行行为改变,提高患者身体意志。

综上所述,动机性访谈干预对乳腺癌乳房重建术患者改善效果确切,通过沟通能够激发患者内在能动性,提高行为改变能力,降低患者的自卑感,增强希望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自卑感重建术乳房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初二学生的自卑感与交往焦虑关系的相关研究
让人深思的声音
自卑不可怕 自信最美
你的自卑感,从何而来
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脑功能重塑的功能核磁共振观察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时间选择
假体置换联合LARS韧带软组织重建术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