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决策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3-08-23张明明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6期
关键词:条目心血管心肌梗死

李 梅,王 铎,张明明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发心肌损伤、坏死所引起的临床疾病[1]。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必须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降低其危害程度。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将血栓溶解剂或机械清除器引入梗死部位,旨在恢复心肌灌注、维持心肌营养和血氧供应,从而保护心肌[3]。但该类患者术后存在心理与生理上的一系列问题,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十分关键。共享决策干预是指患者和医生在治疗方案选择过程中以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共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的过程[4]。相较于传统医疗模式,共享决策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避免因沟通不畅引起的问题,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目前,该种方式已在肿瘤疾病、心血管领域、精神疾病中发挥出优势[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共享决策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其预后良好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影像学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者;②行PCI术,无禁忌证者;③术后心功能为I~Ⅲ级者;④患者和(或)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脏疾病者;②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认知缺陷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研究组男63例、女37例,年龄(51.83±7.53)岁;BMI(22.65±1.46);发病至入院时间(20.58±1.38)h;梗死部位:前间壁34例,前壁29例,下壁37例。对照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51.63±7.21)岁;BMI(22.48±1.78);发病至入院时间(20.44±1.74)h;梗死部位:前间壁37例,前壁31例,下壁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为口头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疾病、手术相关知识,监测其生命体征与躯体情况。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告知用药不良反应,了解其心理现状,并给予疏导。研究组给予共享决策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构建共享决策干预小组:由临床医生、护士长、护士组建干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文献搜集、临床实例分析等方式整合资料,明确护理方案,小组成员均通过培训与考核。②制订护患共同参与流程:护士在8:00~9:00通过环境诱导与沟通,使患者意识到自我重要性,给予患者选择权,通过积极的交流描述其心理状况;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自我临床决策,依据循证护理概念将其作为指导临床决策的基础,构建科学的护理体系,使护患双方认可预期结果;护士将术后康复相关的事项与风险告知患者。③患者参与式决策:面对共同决策的情况,为避免出现决策后悔与冲突等事件的发生,护患双方共同进行决策模拟情境,如将可能影响决策的因素列出,包括心理、环境、利益等因素,在双方决策时注重舒适感受,护理人员对患者需求的科学性、价值性等进行评价,分析患者的主要需求,并制订最终照护流程。④评价患者决策:护士关注患者决策是否存在科学性,将患者作为决策中心,关注护患间共同决策水平的营造,并对患者参与的决策进行评估。

1.3 观察指标 ①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6-7]评分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各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方式,分别记1~4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状况越严重。②决策困境:采用决策冲突量表(DCS)进行评估[8],包括信息和价值观(6个条目)、决策不确定性(8个条目)、决策支持和决策有效性(2个条目)3个方面,共16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分数越高表示决策困境越大。③生命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L-BREF)[9]进行评估,包括5个方面,生命质量与分值呈正相关关系。④心血管不良事件:统计患者再梗死、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DC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DC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WHOQL-BREF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WHOQL-BREF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生人群是中老年人以及存在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临床表现包括胸口疼痛、呼吸与意识产生障碍等,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10]。PCI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迅速地恢复心肌血流,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曹丽君等[12]研究结果一致,提示共享决策干预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究其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而PCI术影响其心理状态,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共享决策干预可使患者更好地了解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知识储备,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避免因恐惧而拒绝治疗[13]。另外,共享决策干预将患者纳入治疗决策中,使患者参与治疗选择,可减轻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D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共享决策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决策困境。究其原因:共享决策干预强化了医患间的沟通,并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包括治疗方案、风险等,有助于患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各种选择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好地抉择。共享决策干预将医疗决策的重点放在了患者身上,更注重患者的价值观、目标和情感因素,使患者更好地参与决策,符合个性化需求和期望[14]。共享决策干预使患者更好地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可能结果和风险,并与医生一起考虑哪种治疗方案是最适合患者,以减少决策不确定性,从而使患者更加有信心地做出决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WHOQ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共享决策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究其原因:共享决策干预强调医患合作,使患者觉得自己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增强其个人控制感。同时,共享决策干预注重考虑患者的价值观、期望和社会背景等个人特征,参考患者的不同基础情况构建合适的治疗方式,这可以使治疗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需求,提高其生理、心理及主观感受满意度。另外,共享决策干预从社会角度出发,考虑患者康复后如何与社会良好融合,提供恰当的社会和心理支持,增加患者的社会参与感和适应能力,改善其社会环境。除此之外,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共享决策干预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究其原因:共享决策干预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特征,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耐受或不良反应等问题,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另外,共享决策干预使患者成为治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加强患者对治疗的主动性和责任心,从而提高治疗参与度,使患者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注意自我保健和管理,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将共享决策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中,可改善不良情绪和决策困境,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参考借鉴。但本研究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如未对患者远期的护理状况进行随访,在今后将会针对性补充。

猜你喜欢

条目心血管心肌梗死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