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意韵特征

2023-08-23王志国王雪萍

音乐生活 2023年7期
关键词:意韵配器虞美人

王志国 王雪萍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鲜明的意韵特征,从创作背景、演唱方式、配器手法等要素当中可以发现这种特征。本文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为例展开研究,在剖析创作要素与意韵之间的关联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意韵特征的具体表现。通过研究能够聚焦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韵表达视角,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作品理解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有利于提高演唱水平和艺术情感表现力。

意韵特征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核心,准确地理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意韵特征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完成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小众的音乐体裁,与古典诗词密切关联,其音乐风格和特质继承了古典诗词的基调,充满了独特的意韵,主要反映在创作背景、演唱方式、配器手法、歌词内涵当中。下面具体对其进行分析。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创作概述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最大特色是歌曲意韵。歌曲意韵体现在创作素材来源、曲式类型、曲调风格、节奏特征、节拍特点、旋律传统、和声织体等要素当中,这些要素共同撑起了歌曲的意韵,并且预设了某种带有特定意义的情感符号,经由演唱者表演的将特定的情感符号传递给听众,由听众完成音乐情感的接受。创作者需要对这种特定意义的情感符号进行设计和加工,这样才能准确地表达作品本身蕴含的意韵。从某种程度上看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否具备足够的意韵,这与创作者创作该作品时的创作考量紧密关联。

举例来看,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源自宋朝词人蒋捷的同名词作,原词描绘出了三幅连续性的具象“听雨画”,也代表着作者三段特殊时期不同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历程,极具个人化特色。由何清涛创作而成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则延续了这种创作思路,夹带了一种古朴、沧桑、悠远的情感意境,体现出历史性、人文性的音乐意韵。理解这首歌曲的意韵必须要准确处理好创作环境的原初特色,这样才能真实和贴切地把握这首歌曲的意韵。从曲调看,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既反映了传统的民间五声调式,也采用了一些混合调式,不同的调式特征决定了作品意韵味的层次结构变化。在节奏和节拍上面也突出了古典式情感意味,听众彷佛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生活场景中,让人产生追思和冥想。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意韵特征分析

前文探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意韵与各项创作要素的关联性问题,在深刻剖析上述关联性要素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窥见古诗词艺术歌曲《虞美人·听雨》的意韵特征。

(一)创作环境中的意韵特征

任何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动机,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之前应当对该作品的创作动机准确把握,这样才能在演唱中通过情感的运用,更好地传达出主题,让听众感受到作品主题思想。举例来看,《虞美人·听雨》这首作品采用了典型的传统五声音阶调式,听觉上营造出了一种民间的自然主义音乐意境,具有鲜明的民族化音乐风格特征。作者在创作这首作品时,将古典民间音乐元素作为主要创作素材,目的是为了突出一种古典音乐叙事的自然、婉约、朴素之美,演唱过程中十分注意咬字行腔等技巧运用,例如尾音的虚化处理、呼吸的共鸣等等,控制得十分恰当,这样是为了准确地表现出创作动机,贴合创作主题内涵。试想如果采用过于豪迈的情感方式去演唱则会破坏古典史诗的美学意境,这就违背了《虞美人·听雨》创作背景的真实性。精准把控创作主题动机其实有利于将《虞美人·听雨》的真实情感恰当地融入作品意韵味当中。

《虞美人·听雨》的江南地域特色是该作品独特的标志之一,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常见的音乐地域意韵。《虞美人·听雨》的音乐地域意韵味体现在很多方面,可以从地域的乐器、音乐传统体裁等方面窥见一斑。地域特色是《虞美人·听雨》表现的重要观照对象,也是意韵渗透的载体。举例来看,《虞美人·听雨》这首作品创作的地域背景是江蘇,当旋律响起后听众会自然而然地沉浸在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中。细腻婉转的竹笛声音彷佛让人置身于小桥流水的农庄。演唱过程中通过这种意境的传达,能够与作品的音乐背景进行交融,让听众瞬间进入到这种音乐氛围中,感受到江南地域特色的人文意韵。有效地表达能够突出作品的地域特色,让听众感受到独特且浓郁的地域风格,领略到其中的美感,与之产生共情。质言之,当演唱者与听众需要建立一种情感的共同认知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种意韵的味道。

(二)演唱方式中的意韵特征

古诗词艺术歌曲通常采用艺术歌曲的演唱方式,但是目前演唱方式已经呈现出了融合的发展趋势,两种以上的演唱方式融合在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较为常见,这极大地提升了演唱的音色效果,增强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代表现力。不同演唱方式的融合毫无疑问为古诗词艺术歌曲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表演模式,也增加了意韵。因此意韵味的表达也体现在了不同演唱方式的融合中。不同的演唱方式能够丰富音色,甚至增加多声部的立体效果。

现代演唱方法和艺术歌曲演唱方法融为一体,为听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意韵味表达的要点在于,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自己的演唱质量,还要与同伴完成高质量配合,在展现各自情感个性的同时又要巧妙地衬托同伴。例如《虞美人·听雨》的女声部展现了空灵的音色,旋律声线轻柔,情感极为细腻。而男低声部演唱中则呈现了相反的音色和情感差异,合唱中完美表现了不同演唱方法的优势,整体音乐效果十分融洽,这就体现出了不同的意韵味道,实现不同演唱方法的融合,极大地提高意韵的表达效果。

另外,古典化的吐字归韵也丰富了歌曲的意韵表达,古典化的咬字行腔以及独特的地域语言特色,为《虞美人·听雨》的意韵表达增添了天然的艺术魅力,提高了歌曲演唱的感染力。由于歌词本身自带古典特色,具有天然的艺术美感,容易与听众产生亲近感。《虞美人·听雨》完全使用古典化演唱和念白,其演唱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民族音乐和通俗音乐。从发声方式看,《虞美人·听雨》咬字与日常方言叙述的咬字方式有所相同,如“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句话中的“也”、“而今”,都采用了入声,而且保持了字腹的圆润感。从行腔方式看,《虞美人·听雨》行腔更倾向于古代汉语的行腔方式,同时还糅杂了民歌依字行腔、依情行腔的表现方式。演唱过程中意韵表达的主要特征就是充分利用好演唱技巧,在咬字行腔上下功夫,从而更好地突出口语所携带的古典人文气息和原汁原味的古诗词文化属性,将古典化演唱方法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发挥出来。

(三)配器手法中的意韵特征

配器手法对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意韵表达至关重要,配器手法能够发挥渲染音乐情绪,烘托音乐情感的功能。不同的配器以及不同的配器手法能够产生不同的情感意蕴,了解和熟悉配器手法对理解和认识作品意韵十分重要。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配器种类大多以传统器乐为主,类型多样,从中我们能够欣赏到各种各样的配器类型和组合形态,这对于渲染演唱中的意韵有着天然的优势。古诗词艺术歌曲经常通过配器手法的巧妙使用,极大地彰显了民族元素的特征,为听众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配器中的意韵表达特征之一就是充分利用好这些个性化民族器乐元素,凭借器乐的配置恰当烘托音乐作品的艺术意境。举例来看,《虞美人·听雨》当中使用了竹笛、扬琴、手鼓等民族传统器乐,这些民族器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听觉符号特征,尤其在歌曲起句和过渡句中,竹笛和打击乐的高超演奏,为音乐旋律的特征化走向奠定了方向。演唱情感升华与民族器乐营造出来的听觉氛围是同步的,器乐配置可以强化音乐个性,让听众对特征化听觉符号产生深刻的印象。当竹笛和手鼓器乐声音结束后扬琴的声音又缓缓流出,轻柔的演唱声线与器乐伴奏相得益彰,令听众陶醉其中,彷佛面前有一个穿着民族服饰的男子在为听众讲述自己的心酸经历和往事。在这里具有民族元素的配器与歌曲的意韵形成某种共鸣,引导民族化旋律继续向前流动,最终成功彰显民族元素特征的意韵表现力。

任何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都具有特定的主题,在主题下必然蕴含着双重情感结构:表层情感和理性情感。表层情感是指配器构成的感觉感知,例如缓慢的速度、圆润的音色等,表层情感形成了音乐的初步感知,这是听众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情感化符号,但是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只有深入到理性情感,才能准确把握《虞美人·听雨》的主题情感。通过恰当的情感渗透,能够促使《虞美人·听雨》的主题情感得到升华,由表层情感过渡到理性情感,由配器手法中所夹杂的主观的情感升华为一种主题思想和内容。《虞美人·听雨》具有典型的双重情感结构,从“歌楼、红帐”到“点滴到天明”的情感线索发展,营造出纸醉金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破家亡等不同的经历遭遇,这些经历遭遇中蕴含着不同的意韵,每一段都各有特色,层层递进,勾勒出一种表层情感走向,进而呈现出带有悲剧色彩的一种故事情感内容,我们可以从中解读出在历史、社会、文化、艺术、语言、风俗等多维度的情感内容。通过各类配器技巧的使用能够焕发出深层的情感主题,让歌曲的意韵得到升华。

(四)歌词内涵中的意韵特征

歌词意韵是创作者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一种感性形象,通过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传达给听众后,在听众头脑中自主建构出的一种开放式的音乐意义。歌词意韵的表达特征通过歌词情感渗透来揭露,情感渗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歌词意韵的表达过程,为听众提供想象等不同层面的心理体验。举例来看,《虞美人·听雨》歌词直接表达出了一种浓厚的人文意象,通过曾经纸醉金迷这样的人物形象,承载了诸多音乐意韵。理解这首作品的意韵,需要准确把握好纸醉金迷这一人物形象背后承载的艺术创作动机,因为它可以体现出《虞美人·听雨》的主题内涵——追悔莫及、留恋往事、痛恨侵略者的心理活动,让听众不自觉地对主人公产生“同情”。通过精准地传达歌词意韵可以加深听众的情感共鸣,对音乐的主题有真切的体察,从而实现情感渗透的功能。

另外,歌词叙述逻辑发展是《虞美人·听雨》中意韵表达的重要特征之一。《虞美人·听雨》歌词具有很强的叙述性,意韵的表达也围绕着音乐歌词叙述逻辑层次的演进来不断发展,让歌词叙述逻辑发展具有艺术的自然性和逻辑性。《虞美人·听雨》歌词源自宋朝蒋捷的词作,没有任何改动,整体上保留了原词明显的叙述逻辑层次特征。“少年听雨”、“壮年听雨”、“而今听雨”等词语构成了明显的叙述逻辑线条,但是在时间次序的清晰划分下,这些歌词中描述事物对应的情感完全不同,呈现出“无知——害怕——释然”的情感变化。演唱过程中情感需要传达出这种逻辑变化,才能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这首作品的歌词叙述逻辑递进,与情感表现保持同步。可以说理解这种叙述逻辑的发展是体验《虞美人·听雨》意韵的重要方式之一。

结语

《虞美人·听雨》是由蒋捷作词,何清涛作曲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曲意深远,朴素自然,唱法较为严谨。本文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配器手法、歌词内涵、咬字归韵等方面对《虞美人听雨》的意韵特征进行了描述,从而更加直观、清晰、全面地把握到作品音乐风格,为音乐表演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有利于准确地把握这首作品的情感内涵,提高对意韵特征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为其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提供积极的参照和借鉴。

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高校青年专项课题“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国古诗词歌曲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C/2022/01/25);2022年南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通识课课程思政综合改革与创新——以《中国古典诗词音乐作品赏析》课程为例”(2022A2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魏艳艳、左宏阁:《从〈虞美人·听雨〉感受词人蒋捷的生命体验》,《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

[2]杨金花:《高为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意蕴研究》,《音樂创作》2018年第12期。

王志国 南通大学副教授

王雪萍 南通大学讲师

(责任编辑 李欣阳)

猜你喜欢

意韵配器虞美人
虞美人·蝶为媒
虞美人的烦恼
春日景和
浅析《嘎达梅林交响诗》配器技法
虞美人 侦查(外二首)
古雅意韵华安玉
古雅意韵华安玉[九龙壁]
韶光荏苒 意韵流长——纪念张韶教授诞辰90周年学术活动在京举行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蒋捷·虞美人 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