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3-08-23阳国梁
阳国梁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地区产业结构改革和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缩短,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和民族团结。然而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践行,这一现状亟待改善。文章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并针对当前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村创新技术发展滞缓、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政策有待更新、生产要素流动受阻、人才培养力度不足等,提出有效优化措施,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群众的幸福感较低,人才流失严重,阻碍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现了我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将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群众经济收入摆在了重要位置,通过采取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生产要素流动机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挖掘地方特色优势资源、引进先进科技及加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等多元化策略,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了辉煌成果。从调研和实践工作中不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基于乡村振兴的角度,不断完善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长远规划,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地践行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优化措施,从而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需求
为了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作用,需要深入挖掘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内涵,即改造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态环境,优化当地产业结构,给当地群众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吸收和留住优秀人才,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鼓励农民实施民主管理,向基层政府建言献策,建造现代化、智能化的公共基礎设施,使农村环境更加整洁、美观,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农业生产中引入信息化、绿色化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群众居住及活动空间的宜居性,满足群众物质精神需求。对城乡进行一体化规划建设,打破彼此边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为城乡全面融合提供了可靠依据,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有着多重意义。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往农村经济建设对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程度较低,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农产品销路不广,旅游业不发达,农民收入渠道比较单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抓住地方经济政策赋予的发展机遇,对农村地区特色优势资源予以最大程度的挖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安排当地农民走上服务岗位,传播地方文化,生产品质优良的农产品,增加农产品销量和利润,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赏优美的田园风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层次、新高度。
(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性、迫切性的工作,目前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先进技术和创新型人才,企业对技术革新和人才引进的重视程度稍有不足,限制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农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遭到削弱,容易被市场所淘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激发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引进先进生产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不仅可以为企业发展注入新能量,而且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之路会走得更加顺畅,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各个产业协同合作,营造了互利共赢的格局,有利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农村的印象仍停留在脏乱差上面,导致农村地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旅游业的发展与预期大相径庭,前期投入成本很难获得理想效益,农村经济发展前景堪忧。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同时向农民传授先进生产技术工艺,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面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改善外地居民对农村的刻板印象,促进城乡资源的流动,有利于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缩小城乡差距,激发农村群众的幸福感。
二、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经济政策有待更新
地方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是农业生产改革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风向标,目前依靠地方政府对农村企业进行帮扶,减免税收,提供用工补助,降低贷款利率,为农业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给予了强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光明前景。然而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并不统一,有些地区本身财政比较紧张,将财政拨款投入了高新科技产业,没有充裕资金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再加上制定的经济政策对于农业企业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无法充分调动企业的创新动力,企业为了生存被迫转战到其他地区,给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机械化水平越高,农民的劳动强度越小,凭借绿色生产工艺,提高农产品数量和质量,会给农民带来丰厚收入,是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思路。但是有些农村地区生产作业模式仍以家庭为单位,难以实施规模化生产,所用生产技术不当,农药化肥的使用过多,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无法得到消费者青睐。如果农产品滞销,以较低价格出售,农民大半年的辛勤付出打了水漂,变相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另外,农业与其他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农村地区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落实,阻碍了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在农村地区经常出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被挪作他用,资金管理不规范,相关部门的监管缺位,难以保证资金的专款专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与建设脱节,设施功能不全,没有得到科学维护,服务功能及使用寿命都大受影响。有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没有充足资金可以更新公共基础设施,包括网络、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健全,互联网未能完全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道路交通状况不良,从生产地运输到销售地的途中大量农产品腐败变质,农业生产所得收入微薄,农民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农村经济发展不乐观。
(四)生产要素流动受阻
一般来说,农村的技术、人才、经济实力都无法与繁荣的城市相比,大量青壮年涌向城市另谋出路,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病残。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要素和信息流动受阻,这是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艰难局面。农村群众的思想观念未能随时代及时更新,土地资源被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利用效率却比较低,农业生产模式因循守旧,先进技术和生产设备无法顺利被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资源使用效益不高,创造的价值有限。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甚至产生了恶性循环,人才流失现象愈发严重,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加。
(五)农村创新技术发展滞缓
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耗费的资金资源极为可观,带来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的,使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激发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潜能,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可是有些农业企业只看重短期效益,不愿意投入过多成本引进或自主研发新技术,生产效率较低,产品质量与同类产品相比没有突出优势,技术创新滞缓,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陷入困境。在农村地区,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工作没有全面落实,农民仍然使用陈旧农作技术,很少运用自动化农业机械,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减弱,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
(六)人才培养力度不足
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技能型、服务型、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恰恰是农村地区的稀缺资源。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改造升级,文化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逐渐兴起,企业对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可是走出农村的大学生很少回到家乡创业,留在农村的居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企业担心员工成才后会另谋高就,组织的员工培训活动少之又少,人才数量不能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食宿和生活环境无法与城市相媲美,企业提供的薪酬福利待遇较少,对优秀人才缺乏吸引力,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农村地区人才储备不足的局面,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及生产力的提升遭到了重大考验。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出台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政策
陆续出台扶持农村企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利好政策,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体政策制定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人文环境,以保证政策的落实。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划拨充足资金用于完善和更新农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坚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和群体将资金挪用和占用,对于这类行为严惩不贷;定期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发挥设施服务功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为到农村就业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为那些对农村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定期到农村进行政策宣传,对农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为他们答疑解惑,拉近基层政府与农村群众的距离,提高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三是扶持农业企业转型的经济政策,将那些正在實施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树立为业内标杆,鼓励其他企业积极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思想,有助于其他农业企业找到正确发展方向,共同推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体系
国家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农业产业化,为此要构建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积极调动各类农业生产要素,运用多种经营方式,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朝着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首先,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中实施全过程管控,确保质量问题能够追根溯源,表现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依托龙头企业以点带面,激发农业企业和农民的种植能动性,用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其次,要注重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开发更多品类的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创建知名品牌,给农产品制定更高价格,相信会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产品买单,当地特色农产品会在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最后,在选择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时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协会都可以作为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的组织机构,下面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协会联结型为例加以论述。
农户、协会和龙头企业共同组成了协会联结型经营发展模式,主要是为了提升农户地位,让农户成为龙头企业的大客户,能够拥有更多话语权,农户利益将得到有力维护,会对农业生产表现出更高热情。由农场牵头组建农业协会,向农户递出橄榄枝,有意向的农户自愿加入农业协会,协会将为广大会员提供信息咨询、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等服务,促进新技术、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会员也要监督农业协会的各项工作,提出改进建议,维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的正常运转。农业协会对龙头企业会起到制衡作用,将基地农户的心声反馈给龙头企业,成为二者之间的沟通纽带,化解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矛盾,使二者的关系更加和谐。还能节约龙头企业的时间和成本,使其可以将更多时间和资源投入到技术改革和产品创新中,降低农户生产投入,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符合各方利益需求,有利于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
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有所差异,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乡村发展历史和气候环境为线索,对乡村文化内核进行提炼和升华,以景观设施、乡土植物、建筑小品为文化载体,增加公众对乡村文化的感知力,受到乡村精神的感染,当地传统文脉和自然生态必将得到大力保护,前来游览观光的游客如织,会给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在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是依托农产品建立休闲观光型旅游项目,供外来游客进行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在区域内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建筑和设施,将地方特色或民族风韵的小型加工项目配套设置在旅游景点内,使游客享受现代化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被秀美的自然风光所吸引,还能体验到农业生产的趣味,尽情感受慢生活,身心得到充分放松。组织游客参与农产品采摘活动,将自己采摘的农产品送给亲朋好友,感到不虚此行。
(四)建立生产要素流动机制
加速不同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打破地区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壁垒,促使农村地区第一时间接收先进思想和生产技术,弱化城乡边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建立生产要素流动机制,派遣不怕苦、不怕累的技术骨干到农村地区宣传新型生产技术,展示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优势,扭转农民的生产理念,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为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贡献力量。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让部分生产经营技术走在前列的村镇集体到大江南北进行技术和产品的宣传,开拓新的市场,加强品牌建设,扩大产品知名度,以此获得更多品牌溢价。针对不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本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挖掘农村地区优势资源,让其他地区看到农村经济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外地投资商前来投资,唤醒农村地区的潜能,将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实施生产技术的创新,购置现代化农业机械,大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展现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价值,打开农产品销量,助力农村经济的腾飞。
(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要想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点在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监控,监测农业生产环境,督促生产人员规范操作,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用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来吸引大众眼球。借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宣传,扩大农产品知名度,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在电子商务平台上销售农产品,将目标消费者群体扩展到全国各地。当前农村物流体系不够健全,农产品运输时间过长,针对这一情况,逐步推动物流企业向城市边缘地区转移,加速农村物流系统建设,并要鼓励农村地区自主建立第三方物流体系,节约农产品生产运输成本,降低农产品运输环节的损耗,确保消费者收到的农产品新鲜优质。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同样有着突出意义,通过构建农旅电商信息服务平台,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与图片、视频相结合呈现信息,让大众可以迅速了解到农村地区的气候、环境、人文风貌、特色农产品,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平台要为游客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开发自动回复功能,根据游客经常提问的关键字做出回复,第一时间响应,促进“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的融合,为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增添助力。
(六)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无限机遇的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得以成为现实,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是创新生产技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融合的关键所在。首先,在人才的引进方面要有恰当的对策。在这方面,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做好创造环境和主动出击两方面工作,创造环境是指作为主政一方,要有具体的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待遇配套措施,营造筑巢引凤的良好环境,增强人才的吸引力。主动出击是要求地方政府要当好企业和人才之间的桥梁,到城市或高校举办招贤纳士的各类引智活动,使引才政策落到实处。其次,农业企业要将人才培养予以常态化开展,与社会机构和高校进行合作,发挥主导作用,共享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效果。用企业文化感染大学生,吸收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促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说,组织生产人员学习灌溉技术和棚区恒温技术,提升生产人员操作的准确度和规范性,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提高农产品成活率和产量,节约生产成本,为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语
新形势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需要多管齐下,以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为核心,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农村地区创造更大的经济增长空间。同时,不断推出更多利好政策,更新和推广生产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电子商务平台,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农产品宣传,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以满足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求,达成乡村振兴目标。
参考文献:
[1]石欢.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探讨[J].山西农经,2022(17):67-69.
[2]滕颖慧.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J].商讯,2022(21):137-140.
[3]陈宣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措施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0):72-74.
[4]闫彩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规划研究[J].山西农经,2022(08):58-60.
[5]王荷英.我國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22):182-183.
[6]陈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J].纳税,2019,13(33):222.
[7]张海生.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0(02):61-62.
(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