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探索
2023-08-22朱永奎
朱永奎
摘 要:近年国家密集出台关于数字化发展的系列指导性文件,说明国家层面很重视这项工作。笔者认为,一是经济发展到当前,需要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二是经济发展到了内容消费新阶段,具体到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本文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内涵、发展方向、具体实施步骤,意在和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同行初步探讨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大力推进我国数字建设,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推动“中国制造”进一步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和科技融合高瞻远瞩,指出了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为贯彻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优化文化供给,深化科技对内容创作、产品研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推动数字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信息业、旅游业、商贸业等行业融合发展,推动文创产业尽快成为国民经济主体行业,公共图书馆文创开发及相关从业人员应大胆探索、研究、发现问题,为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实践结合理论的先行先试作用。下面笔者将对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内涵、方向、具体步骤进行论述。
一、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内涵
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内涵是以馆藏典籍、文献等为依托,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服务,具有内容创作创意化、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服务消费个性化的特点。数字文创涉及产业内容、产业平台和科技手段三个领域,表现为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等,因此数字文创产业首先是一种跨界、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资源和技术合作平台。
二、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向
当物质层面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将急剧增加。当前国民经济进入持续稳定增长阶段,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这为数字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市场需求。由于文创产业又有导向意识形态属性,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掘馆藏典籍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国家、社会需要的高品质文化内容,通过数字化发展,创造性弘扬中国精神;推动内容、技术、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创新引领市场,科技数据驱动,构建文创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
(一)文化內容与数字技术互补融合,双驱动发展
优秀传统典籍内容成为数字产业发展的引擎,数字产业通过文化内容消费可以实现增值服务。优秀传统典籍内容消费、技术平台和文化创意之间存在着相互支持的关系,数字产业需要内容创作支持,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借助数字技术平台发展。
公共图书馆有海量的馆藏典籍和地方文献,数字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需要有激发消费潜力的新引擎,各个环节之间的需求、产业链上下游、跨行业融合发展需求,都决定数字技术的创新要与文化内容相互依存。
(二)消费者年轻化、娱乐化
年轻群体是数字内容消费体验的主力,年轻一代喜欢节奏快,娱乐性、体验感更强的产品。在这方面,图书馆可以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作的素材,比如喜马拉雅一直在通过版权内容合作、线上线下一体化图书销售、智能硬件赋能等方式,全方位赋能知识经济数字化转型,推动文化内容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娱乐化已成为驱动文化科技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动力,比如“字节跳动”的抖音产品,使用户足不出户也可以随时随地娱乐,实现全方位互动等等。
(三)构建数字典籍资源库,加速产业化转化
公共图书馆文创数字化发展首要是数字化转化和文化价值挖掘。全国古籍保护数字化成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典籍背后的精神内涵没有大力发掘,也没有打造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大IP,数字文创产业将得天独厚地延展IP开发系列数字产品,打破资源壁垒,促进资源要素有序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将典籍的历史文化信息进行数字技术转化和创意挖掘,把新文化、新技术应用转变成新动能,新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比如AI、5G、AR/VR、无人机、物联网、高清视频、虚拟主播、全息投影、区块链、云旅游、云展览、云演艺、云课堂等新型文化体验方式。
三、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具体步骤
公共图书馆要打造以馆藏典籍、文献为依托的数字文创平台,践行“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增强图书馆在当下市场经济中的活力、竞争能力,是新时期适应服务当下和未来的有效文化延伸,以充分运用数字文创产业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图书馆行业在新技术、新消费模式日新月异的当下要居安思危,利用经济技术手段撬动自身短板发展。当下社会各个行业破圈发展,使得本来是国立的公共图书馆该干好的事业,由于没有经济压力,反而不如社会企业干得出色,特别是数字技术应用延伸服务等方面,急需内生地、自发地做好自身工作。
(一)夯实公共图书馆文创发展的内容基础
1.加强典籍内容梳理、建设
应加强原创能力建设,打造中国特色的原创IP,利用数字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创造性转化,发展具有市场化潜质的IP,比如近年来国家图书馆的《山海经》系列文创盲盒产品、元宇宙数字藏品,陕西省图书馆的《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系列文创产品等。以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引领文化消费,满足年轻化、个性化需求,增强青年对民族文化自信的认同。
2.建设数据汇聚平台,推动文化资源数据采集
应促进文化数据资源开放流动,构建文化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培育公共图书馆版权数据化,促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将文化价值内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结合好,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高端软件产品和装备的投入,在内容制作、传输和使用的相关设备、软件和系统方面更加自主、便捷。
3.参与建设沉浸式、新兴消费业态
图书馆新型文化创意性服务要借助全息互动投影、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云演艺、云展览业态推动新文化体验创新与应用,要把现有文化内容向沉浸式、虚拟体验转化,加快文创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发展。
4.文创项目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
图书馆文化创新建设要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这样在产业链条、创新要素、配套功能等方面就有了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同时也能争取到政府的配套政策和资金支持,这对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夯实数字赋能的技术基础
1.数字赋能拓展文创消费新业态
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文化消费的网络空间,积极探索文化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方式,推进文化传播消费的数字化、在线化,形成在线文娱、短视频、在线文化会展、在线教育等一批优势产业。例如樊登书店的全新商业模式,打破了传统书店和“当当网”等书商的销售模式,通过短视频矩阵等模式推荐书目,革新了传统市场购买习惯。可以预见,数字文化消费场景的日益丰富和百姓消费体验的不断改善,将进一步激发文化消费的潜力。
2.数字赋能改变内容创作新模式
数字技术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还体现在创作、生产环节中。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中国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照相机的使用等等,每次新技术推动下的革新,都对文化有着翻天覆地的推动;新的文化传播媒介的点化,都会衍生出跨时代的新的行业,数字经济就像翅膀,给文化以无驭有的力量;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依靠平台支撑和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数字文化生态系统将实现裂变式海量发展。
3.数字赋能创造文创产业新IP、新内容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文化内容的优化精进、创造创新。深刻把握数字文化内容属性,创新运用数字技术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借助数字文化产业形态,推动文化IP的开发与转化,着力打造品牌,提高优质数字文化内容有效供给水平,不仅可以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可以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公共图书馆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举措
1.打造具有市场化转化能力的IP,促进IP数字化转型
图书馆文创行业,IP承担着重要角色,图书馆具有市场化转化率的IP比较稀缺,有资源的大馆的馆藏本身除版本有些差异外,许多馆藏古籍内容重复,有影响力的IP几乎都保存在国家级的图书馆里,开发的局限性很大,比如“字节跳动”和国家图书馆合作的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共有的105册(件)古籍几乎都是国家馆藏。近年央视联合国家图书馆推出的《典籍里的中国》里的几十部中国顶级典籍《尚书》《传习录》《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茶经》《水经注》等都以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版本最全,所以其他圖书馆梳理具有普遍性、权威性、可市场转化的典籍IP特别困难,在挖掘文化原创IP内容、热门IP内容上也是十分艰难。所以公共图书馆要借助新媒体手段,实现创意内容的传播、推广,依托处于未解读或很少为人知的传统典籍资源,通过深度挖掘将其转化成商业文化IP的象征、符号、传统文物和当代衍生品,并借助微信、App、区块链产品等新媒体手段传播,从而实现馆藏传统文化IP转化。
2.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创意内容的生产、制作
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型业态主要包括数字展演、数字文化旅游、游戏电竞、新媒体、动漫及衍生产业、数字营销和智能营销、数字创意设计等。近年有很多让古籍“活”起来的展演形式,比如《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古书复活记》等原创展演节目的不断涌现;比如各地古籍存藏单位举办的数字“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延续古人“曝书护书”的习俗,用“晒”字“展示分享”,也晒修复、装帧、传拓等相关技艺,存续中华文脉的古籍。通过互联网平台、AR、VR等技术催生文化旅游+科技的新业态,同时结合自媒体、短视频、网络直播、网络综艺等新的内容创作模式,让人人都是内容创造者以及内容的传播者,借助数字技术,将大量文化活动搬上“云端”,实现文化与技术融合。
3.依托典籍建设数字文创产业交易孵化平台
让古籍重获“新生”,首先要做好原生性保护,主要是指古籍修复;其次是再生性保护,指的是将古籍数字化保存,为古籍使用者提供阅读便利;最后是传承性保护,是将古籍里面蕴含的信息、知识活化,让更多人将古籍蕴含的人类思想精髓应用在生活当中。数字产业本质上是一种内容产业,没有特色的内容必然是空洞和缺乏生机的。所以要建设典籍展示+学习+交易的文化产业平台,构筑以典籍特色为主的数字文化展示中心、研发中心、交易中心,联合市场各要素,系统化经营,面向旅游大众建设典籍数字文创孵化平台,将典籍文化的展示、创意制作、内容运营、消费体验整合在一起,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内容产业链。最后就是平台建设机制问题,公共图书馆没有平台经济运营维护人员,所以要和各机构设立知识产权入股制度,优化平台构建,包括提供、传递、服务和人员培训的整合,扩大资源提供的范围,扩充平台服务功能。
(四)依托数字文创产业平台,赋能线下行业
发展好数字文创产业,就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相互补充、促进转化,以用户为中心、以时尚为先、以文化创意为魂、以科技为本、以产业为载体。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符号和特色,通过创意赋能,创造出可听、可感、可触的文旅产品。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体验新业态发展如火如荼,比如通过网络文创开拓“典籍汉服节”“巧克力咖啡节”“草莓音乐节”等对年轻消费者有吸引力的新消费业态,科技赋予传统文化创造力,传统文化打开现代科技创新发展的方向。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图书馆从资源端、数据端、生产端到消费端的融合创新新模式,把文化自信落到实处。
四、结 语
典籍通过数字化融合发展,不只旧貌换新颜,还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服务当代的新价值,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源泉和产业原创动力,是实施文化战略的关键节点,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专注文化内容、产业发展、新型技术和政策落地的关键点在哪里,探索、突破、创造性转化难点,为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贡献力量,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少峰,陈晓燕.基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商业模式构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