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的公共文化服务

2023-08-22张晓阳

百花 2023年6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旅融合体系建设

张晓阳

摘 要:本文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宜兴地区文旅融合为例,采用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方法,从制度创新、服务形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分析总结目前宜兴地区探索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成果,以期对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介入文旅融合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旅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宜兴,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沪宁杭交通中心、烟波浩渺的太湖之滨。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在此背景下,宜兴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延伸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城市,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一、制度创新引领发展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国家对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制度创新是创新的首要要求,是解决文化旅游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文旅深度融合、激活宜兴新发展的有效保障。为此,宜兴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文旅融合的政策,对“十四五”时期宜兴促进文体旅协调发展的思路展开研究,制定了《宜兴市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意见》。

二、服务形式实现多元化

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丰富产品供给,是2020年文旅惠民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宜兴紧扣“深耕生态文旅融合,创造陶式美好生活”主线,固化生态优势,优化旅游供给,强化旅游治理,活化旅游营销,聚焦城市公共空间及文化旅游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的旅游推介活动。

开启新媒体合作,打造品牌文旅项目。2020年4月,宜兴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携手巨量引擎江苏分公司,举办了“茶禅四月到宜兴”抖音短视频大赛。一个月的时间,抖音话题“茶禅四月到宜兴”线上传播量近6000万,活动收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4624条优秀视频的参与。5月,文旅局联合中国邮政宜兴分公司发行宜兴纪念邮册《这就是宜兴》,从陶、竹、洞、茶、禅五个方面介绍了宜兴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凸显宜兴独具人文魅力的城市形象。

借势塑造城市形象,宣传推广新成效。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宜兴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展示我市文旅融合发展新成果,2019年12月,我市积极参与无锡文博会,精心搭建了“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宜兴馆,充分展示了文旅融合后宜兴文旅新形象,现场带来了宜兴羊肉、葱油饼、小酥糖、乌米笋干等,让游客和市民品尝地道的宜兴传统美食,此外还有宜兴紫砂技艺现场制作、茶艺表演,一整台彰显宜兴地方特色文化的宜兴民间文艺、歌舞等文艺表演专场活动,内容丰富,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尝试研学旅游服务,开拓教育新领域。2019年11月,在南师大高校课堂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旅游推介会,其间穿插以“陶式生活”为主题的文旅宣传片,现场表演了描绘宜兴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的文艺节目,二胡与琵琶《紫玉金砂》、歌舞《风吹竹海》、锡剧《草桥结拜》等,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到“陶式生活”旅游的魅力。现场通过有奖问答、赠予景区门票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到宜兴,感受宜兴的自然人文特色。这种新型的文旅推介会,对高校而言,是一堂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课程,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宜兴,激发学生的研学计划。因此,双方开启了“立足地理看宜兴——宜兴陶式生活研学之旅”活动。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研学旅游服务,是文旅融合事业发展的一次创新性尝试。此外,宜兴还借助文旅节推进融合发展。例如,举办梁祝爱情文化节、陶瓷文化艺术节、素食文化博览会等各级各类节庆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高端游客群体。

三、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近年来,宜兴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形成了覆盖全域的区属—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成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一)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向改革要效能。加强党对公共文化机构的领导,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为重点领域,探索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向共享要效能。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协调机制,打通公共文化服务“孤岛”,积极推动企业、学校等各类文化设施对外开放,继续推进市、镇(街道)、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四级联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整合、互联互通。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创新综合文化中心和文化活动室的服务业态、服务方式,推进文体设施的集中化、集聚化建设。扩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范围,把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企事业单位图书馆等纳入公共图书馆网络。把镇(街道)、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之中,彰显文化优势,突出文化功能。此外,要加强各类文化场所与校园的互动,搭建学校“第二课堂”。

向管理要效能。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平台功能,开展“流动式”“菜单式”“订单式”等服务,提高服务精准度。全面提升市文化中心、宜兴陶瓷博物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对标江苏省、无锡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任务,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制定文化机构管理规范、评价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服务公示制度,以群众文化的参与率、知晓率、图书借阅率、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实施对文化设施利用率的绩效考评。实施精准化管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场所和设施的管理细则,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制,形成科学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将基层公共文化阵地效能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进行实绩考核,建立公共文化阵地及设施专人联系制度、检查指导制度及绩效评估考核机制。

向技术要效能。建好融媒体中心,按照移动优先的原则,推进市融媒体中心内部资源整合,理顺部门关系,建立健全新的“采、编、发”流程机制,加大栏目、节目、内容创新力度,拓展“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等功能。加快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和有线电视高清双向化进程,依托“智慧城市”建设,积极构建电视业务新形态,着力提升数字有线电视的覆盖面、传播力。聚焦“互联网+文化”,打造“宜兴文化云”平台,加快优质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水平

1.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建设为契机,建立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实现全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全覆盖,切实把市文化中心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核心基地。2.强化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小剧场、排练厅、辅导室等设施,建成集公益性文化服务、文艺创作辅导和社会艺术普及教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龙头阵地。加强阅报栏(屏)、便民信息服务亭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方便公众的阅读服务场所。支持推动乡镇数字剧院建设,构建覆盖全面、分布合理、设施先进、惠及城乡的影院建设发展格局。3.推动文化服务“常下乡、全覆盖”工程,实现各文化团体、文化场馆向基层均衡配送文艺演出、文化讲座、艺术教育活动。4.把镇村、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文体设施用地,有条件地配套建设文化广场、休闲公园。5.增加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加大对文化薄弱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确保全市城乡文化设施面积按年度10%的速度递增。6.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推动基层图书馆与农家书屋实现图书通借通还、定期更新流转,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适当增加文化骨干力量,具体可以通过下派文化辅导員、文化能人代管、购买公益性岗位、文化志愿者驻村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来增加工作力量。

(三)推进公共文化与百姓生活融合发展

1.扎实开展“书香城市”建设。探索设立文艺精品创作扶持专项资金,完善重点文艺作品创作和重大文艺赛事扶持办法,完善优秀文艺成果扶持奖励政策。用好、用活各类扶持专项资金,运用剧本资助、演出补贴、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强化投入扶持。引导和促进网络文艺创作健康发展,加强对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影视等创作的引导和扶持。鼓励书城综合体和实体书店发展,推进城市书房建设,拓展共享阅读新空间,完成书香城市省级示范市创建工作。鼓励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设全开放、自助式、多功能的城市书房,组织开展书香机关、书香社区(村)、书香企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书香镇(街道)等系列创建活动。2.完善群众身边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汽车站、高铁站、城市广场、农村集贸市场等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和开发区(园区)等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便利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基层文化场馆设施及设备的日常维护,防止被挤占、挪用,继续建设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体系。3.实现群众文化精准投放。定期公布和更新全市“文化地图”,标注与发布全市文化设施信息。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广菜单式服务,关注小人物、小事件、小载体,推动“微文化”建设。深入开展“送戏、送影、送书、送展”和“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的“四送”“五进”工程。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家庭,推出一批书香之家、音乐之家、舞蹈之家等。此外,鼓励群众自办文化,支持成立各类群众文化团队。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参考文献

[1] 王世伟.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深度融合的思考[J].图书馆,2019(2):1-6.

[2] 陆路,秦升.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以陕西省图书馆“智能文化云地标”的建设实践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2):32-40.

[3] 周芸熠,张磊,董群.文旅融合时代下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20(2):25-31,24.

[4] 宋徽.文旅融合空间下公共图书馆发展路径的分析与思考[J].兰台内外,2019(10):53-54.

[5] 苗宾.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博物馆旅游发展思考[J].中国博物馆,2020(2):115-120.

[6] 戚晓明,陈俍宇.中国公共文化服务研究的前沿议题与未来展望[J].图书馆,2020(8):11-17.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文旅融合体系建设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