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策略视角对比分析My Watch的两个中译版本

2023-08-22张嘉希

今古文创 2023年30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吐温马克

张嘉希

【摘要】作为世界著名作家和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幽默和讽刺著称。短篇小说My Watch作为他幽默讽刺写作风格的典型代表,获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自该小说引进中国以来,樊仲云和高健的两个中译版本流传最广——这两个版本特征分明,译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也各有侧重。本文将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模式,从归化、异化的翻譯策略视角来对这两个中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语言形式、文化转译等方面探寻两个版本的异同。

【关键词】翻译批评与赏析;对比研究;归化异化翻译策略;马克·吐温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30-009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0.030

在翻译批评中翻译理论和实践不可分割,关于翻译批评的理论,纽马克在其著作《翻译教程》中有详尽分析,在他看来翻译批评应该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分析原文,分析译文,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评价译文的质量,分析判断译本在目的语文化氛围中存在的价值。①本文根据纽马克的翻译批评模式,围绕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来对比分析马克·吐温短篇小说My Watch及其两个中译版本。

一、原作分析

(一)作者介绍

马克·吐温原名塞姆·朗赫恩·克莱门斯,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马克·吐温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评价他:“马克·吐温是第一个真正的美国作家,他之后的我们这些人都是继承他而来。我称他是美国文学之父。” ②

马克·吐温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众多经典文学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为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学界创立了一座新的里程碑。马克·吐温以幽默和讽刺的写作风格著称,其作品被誉为了解美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在富有独特人性思考的同时,又不乏对美国社会的深度剖析,以辛辣的讽刺和荒诞的幽默彰显出他身处社会的善恶美丑。

(二)源语文本介绍

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和他所处的环境紧密相连。My Watch是由马克·吐温于1870年写成的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在七次维修怀表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他本来有一只很漂亮的新表,之后出了点小毛病就拿去修,但由于不懂装懂的修表匠们多是外行,根本不懂修表,于是表越修越坏,最后直接不能用了。这样看似平淡的情节在马克·吐温笔下却描绘出了荒诞的滑稽与幽默:一次次戏剧性的修表经历和一个个伪善、奸诈、唯利是图的小人形象浮于眼前,把文章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My Watch是马克·吐温幽默讽刺写作风格的典型代表,这篇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又耐人寻味,采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又在此基础上引入了荒诞性思维,把小说表现的幽默与讽刺提升到一个高度。在My Watch文本中经由荒诞思维产生了许多幽默的成分,例如怀表发烧,达到一百五十度的高温;怀表走得快了就提前进入冬季赏雪,走得慢了就能和博物馆里的木乃伊交换消息等。故事表面是在批判那些装模作样、损害别人利益的外行修表匠,但实际上当时美国社会充斥着尔虞我诈、敷衍塞责,作者是借此来表达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判,另一方面向功利社会中浮躁的人们发出千万不要不懂装懂、应踏实工作的告诫。

二、译作分析

《马克吐温氏之表》是My Watch的最早中译版本,由樊仲云于1922年翻译,他以文言文来翻译,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大批西方思潮和文学作品涌入中国,为国人了解外来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五四时期正处于传统和现代的分水岭” ③,而在文化方面的革新指的是文化的表达形式全面采用白话文,放弃文言文,但白话文的普及并非易事,不可能在短短几年就全部完成,故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文言文仍然是主要的书面文字。樊仲云采用文言文翻译,贴合当时的社会背景。

《修表记》于1990年经高健翻译而问世。他倡导直译与意译相结合,他认为翻译是语言的转化,其特点是保留内容,也要重视语言的自然品质,尽可能传达出语言风格。届时白话文早已成为中国语言的通用版本,符合当时读者的阅读习惯,便于理解。译者翻译这篇小说出于向中国读者展示马克·吐温的幽默艺术与荒诞讽刺的效果,从而领悟到作者真正想要批判的东西。

三、原文与译文的比较分析

译者在将文本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或者说从一种文化翻译到另一种文化时,就需要两种基本的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在其著作《译者的隐形》中提出了归化、异化这两个术语。韦努蒂认为:“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要求译者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 ④异化翻译策略要求在翻译时兼顾源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以源语文化为归宿,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为读者带来别样的异域文化体验。

本文选取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来对马克·吐温短篇小说My Watch及樊仲云和高健的两个中译版本(以下简称樊译本和高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探究两个译本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所采用翻译策略的异同。

(一)语言形式层面的归化异化策略分析

1.语言形式层面的归化异化策略分析——语序方面

语序是句法结构成分的线性排序,是语言的直接表现形式之一,在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中至关重要。正是由于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同一客观事实有着不同的语言传达顺序,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语序翻译的不同值得进行进一步分析。

例1

原文:My beautiful new watch had run eighteen months without losing or gaining, and without breaking any part of its machinery or stopping.

樊译:余有一表,式新奇而美观,用之年有六月矣,不疾不徐,从未停顿,且机件之属,亦未尝稍损。

高译:我的那只漂亮的新表起初一直走得很好,十八个月中从没慢过,也没快过,更没停过;那里面的各个部件也都完好无损。

这句话的翻译融合了主语变化、定语位置变化常用表达变化以及语序变化。(1)对比发现,樊译本换了主语。原文的主语是怀表,而他的版本中主語变成了“我”。高译本则跟随原文的主语,没有对主语做改变。(2)正是由于主语的变化,就产生了句子中定语位置的变化。原文中beautiful和new都是watch的定语,用来修饰主语,高译本保留了表作为主语,同样也保留了和原文一致的定语位置,而樊译本把主语变成“我”之后,翻译为“我有一只表”,定语位置就发生了变化,变为后置定语去修饰宾语。(3)对eighteen months的翻译的不同也表现在两个译本中。樊仲云译为年有六月,高健译为十八个月。在中文中,对月份的翻译一般会说几年几个月,而不是直接说数字。综上所述,樊译本倾向于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高译本则倾向于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和句式结构,采用异化翻译策略。

2.语言形式层面的归化异化策略分析——修辞方面

马克·吐温的写作风格以幽默和讽刺著称,作为一代幽默大师,他常常借用大量修辞手法来展现幽默艺术以及对当时美国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在My Watch中,他运用了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借此表现出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与写作风格。

例2

原文:Within the week it sickened to a raging fever, and its pulse went up to a hundred and fifty in the shade.

樊译:一星期中,竟如患狂热之症,脉搏之数乃达百又五十。

高译:不出一个星期,它已经病得发起高烧,脉搏的速度在背阴处也已跃到一百五十。

原文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表当作人来描写,表不正常运作针比拟为人生病,表针走得越来越快比拟为脉搏跳得越来越快,赋予了表以人的感觉。此外,通常人的脉搏正常值是60-100次/分,而文中描写的却达到了150次,所以同样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而生动的语言达到了幽默荒诞的喜剧效果,同时也为下文表越修越坏做了铺垫。在两个版本中,都保留了修辞手法的意蕴。不同之处在于樊译本没有翻译in the shade,而高译本翻译为在背阴处,增强了对比的效果,就算怀表不受体温影响,脉搏在背阴处也能达到一百五十,更加贴近原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效果。故在两者都采用异化翻策略,高健的翻译版本能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原作的意思以及语言风格的幽默艺术。

(二)文化内容层面的归化异化策略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长期以来,文化差异一直被公认为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翻译中,文化差异就给翻译带来了一些难以处理的点。文化负载词就是其中之一。

例3

原文:But no; all this human cabbage could see was that the watch was four minutes slow, and the regulator MUST be pushed up a little。

樊译:然是表实迟四分,而调整器必须拨前少许,固夫人而知之也(all this...was that...虽彼愚人亦知其……)。

高译:但,这个白薯头脑所懂得的就是慢了四分钟,所以那整时器必须紧上一紧。

这句话中的human cabbage就是一个文化负载词,在英文语境中,human cabbage作为俚语,带有轻蔑和侮辱的意味,有“植物人”之意,暗指愚蠢、笨拙的人。高健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为白薯头脑,带有强烈的异域色彩,虽说给读者带来了异域情调的体验,但在一定程度上却阻碍了读者对该词的理解。反观樊译本,他省略了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换了一种表达:所有人都知道这表慢了要把整时器拨前,又添加了注释:愚人都知晓。这样处理就把原文中对修表匠不懂装懂的讽刺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保留且再现了马克·吐温的幽默和讽刺的写作风格,不失为一种佳译策略。

例4

原文:I brained him on the spot, and had him buried at my own expense.

樊译:余闻言愤甚,举拳狂殴,彼遂立扑。

高译:听到这话,我当场将他击毙,然后自己出钱掩埋了他。

“我”第七次去修表时幡然醒悟:这些修表匠都是滥竽充数的,根本不会修表,尔虞我诈的他们只会为了谋求一己私利来欺骗大众。在高译本中,“击毙”表示袭击头部用的武器可能是枪,符合原文的社会背景。“自己出钱掩埋了他”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保留和再现了原文的讽刺意蕴,让读者能深刻理解到作者幽默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樊译本,语言较为平淡,没有体现出原文中作者想表达出的黑色幽默与荒诞讽刺的意味。由于文化差异,社会意识形态差异,在对这句话的翻译中高和樊译本分别采用了异化、归化翻译策略,就读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以及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来说,高健的翻译略胜一筹。

四、译文质量评估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樊译本主要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而高译本主要采用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在对译文进行评价时不应忽视当时社会现实背景,应该坚持动态的时空观和历史观。纽马克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语言形式必须富于变化,以适应表达内容的需要,而不可固守原文的语言形式。” ⑤

樊译本以归化翻译策略为主,向目的语文化读者靠拢,采用了符合读者阅读习惯于思维方式的表达,能减轻读者的阅读障碍,但却没有充分展现出原文的幽默的写作风格,也没有很好体现出马克·吐温的批判现实主义。高译本在语言表达上跟随原文,融入大量的外来文化因素,给本土读者带来异域风情的体验,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读者的理解困难,不过却更为精确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即借讽刺这些唯利是图的假行家来表达对敷衍塞责又不以为耻的社会现象的批判以及对当时美国社会充斥着的尔虞我诈欺骗现象的揭露。综上,两个译本各有千秋,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

五、译作在目的语文化氛围中存在价值

My Watch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短篇小说,马克·吐温以辛辣的讽刺和荒诞的幽默无情地披露了当时美国社会充斥着尔虞我诈、互相欺骗的现象,对中国社会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意义。结合译文问世的背景,樊译本在“五四运动”之后出现,当时中国开始大量吸纳外来文化,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如痴如醉地徜徉在中西方文学的洪流中。樊译本进一步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了解外国文学、了解马克·吐温的契机。高译本于1990年问世,他采用忠实于原文的异化翻译策略,生动地再现了马克·吐温幽默与讽刺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能进一步感受马克·吐温的语言魅力与他批判现实主义的内涵。

注释:

①刘树森:《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中国翻译》1992年第2期,第49-53页。

②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小说主题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版,第13页。

③蓝红军:《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性翻译思想的发生》,《前沿》2012年第24期,第163页。

④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⑤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參考文献:

[1]Mark Twain.My Watch[M].American Waltham Watch Company, Massachusetts.

[2]Newmark 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4]樊仲云.马克吐温氏之表[N].中华英文周报,1922,(190):177-178.

[5]高健.透顶的荒唐 绝妙的幽默——马克·吐温《修表记》赏析[J].名作欣赏,1990,(04).

[6]赖玲芳,黄娟.浅析马克·吐温写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J].前沿,2012,(24).

[7]蓝红军.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性翻译思想的发生[J].前沿,2012,(24).

[8]刘敏.从轻松的幽默到辛辣的讽刺——浅析马克·吐温几篇作品中的讽刺和幽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

[9]刘树森.纽马克的翻译批评理论简析[J].中国翻译,1992,(02).

[10]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5).

[11]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小说主题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吐温马克
连通器及其应用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马克·吐温的孩童时代
马克明篆刻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败仗秘史》与马克·吐温的反战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