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天花板”探析
2023-08-22杨珣
杨 珣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网络流行语也随之蓬勃发展,层出不穷,有的甚至进入了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来源于网络自创的词语,如“内卷”“躺平”,这类词语在前代文献中并未出现,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新词,另一类则是旧词新用,这类词语在前代文献中已经出现,它们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从网络中获得了新义,如“摸鱼”以及本文的“天花板”,这类词语凭借获得的新义被网友广泛用于各种网络媒体中。本文旨在分析“天花板”一词的来源以及演变,探求其旧词新用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天花板”的来源及词义演变
(一)“天花板”的本义
“天花板”的本义是指室内的天棚,《汉语大词典》将“天花板”解释为室内的天棚,即承尘。《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同样将“天花板”解释为室内的天棚,有的上面有雕刻或彩绘。“天花板”一词最早见于南宋:
(1)沈存中《笔谈》曰:“屋上覆橑,古人谓之‘绮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今令文中谓之‘斗八’,吴人谓之‘罳顶’,唯宫室祠观谓之藻井,即天花板也。”[1](《纬略》卷五)
从例(1)可以看出,“天花板”的含义与“覆橑”“绮井”“覆海”“斗八”“罳顶”“藻井”相同,“覆橑”“绮井”“覆海”“斗八”“罳顶”“藻井”都是指以彩色图案装饰的天花板。近代文献多见“天花板”的用例,如:
(2)老婆平氏心知这衫儿来得跷蹊,等丈夫睡着,悄悄的偷去,藏在天花板上。陈大郎早起要穿时,不见衫儿。[2](《今古奇观》卷二十三)
(3)施还从岳父之言,要将家私什物权移到支家,先拆卸祖父卧房装摺,往支处修理。于乃祖房内天花板上得一小匣,重重封固。[3](《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从例(2)与例(3)可见,此时“天花板”的含义还是表示室内的天棚,其词义并未演变。
(二)“天花板”的词义演变
从对现有语料的分析来看,除本义之外,“天花板”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两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或瓶颈,但是“天花板”的这一义项并不是产生于汉语本身,而是来自于国外的“天花板效应”一词。
“天花板效应”一词早在1986 年3 月24 日《华尔街日报》的《企业女性》专栏中就已经出现。莫里森团队在此专栏发表了一篇名为《打破天花板效应:女生能够进入美国大企业的高层吗?》,这便是“天花板效应”最早的出处。一年后,玛里琳·戴维森和加里·库珀在其《打碎天花板效应》一书中也提到了这个词。“天花板效应”最初是用来描述女性试图晋升到企业或组织高层时所面临的障碍,是一个管理学的行业用语。
此后,“天花板效应”就逐渐被简称为“天花板”,并且词义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只是描述女性晋升时的障碍,而是用以表示所有人或事物发展中遇到的障碍或瓶颈。
“天花板”的这一词义最早在2010 年左右被国内的报刊使用,如:
(4)职位总是有限的,进步的空间也是有限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可能会在职务进步上遇到天花板。(《人民日报》2010)
(5)开展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增设正高级教师职称,以吸引和稳定理论与技能兼备的优秀人才长期从事技工教育。这就打破了以往在技工院校,教师副高职称就到顶的天花板限制。(《人民日报》2010)
(6)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受到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深圳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暴露得更早更集中。一方面发展空间受阻,触碰到资源的玻璃天花板。(《人民日报》2010)
例(4)中“职务进步的天花板”指在职务晋升中遇到的瓶颈。例(5)中的“天花板限制”则是指副高职称是技工院校教师职称的上限。例(6)中“资源的玻璃天花板”指资源发展到达了一个临界值,继续发展变得更加困难。可以看出,“天花板”此时已经完全“去行业化”,成为了各行业广泛使用的词语。这便是“天花板”词义的第一次演变。
而《咬文嚼字》所发布的2022 年十大流行语中的“天花板”则是使用其第二个义项,用来表示在某一领域或方面十分出众,难以超越的人或事物。“天花板”的这一义项主要流行于网络中,如:
(7)单论颜值来说,**真的是娱乐圈的颜值天花板了(知乎)
(8)如何快速融入大学生活?这些妙招教你成为“人类社交天花板”!(知乎)
(9)军训天花板来了!仪仗兵退伍后返校当教官,一人走出千军万马气势(搜狐)
例(7)中的“颜值天花板”是指长相漂亮的人,其他人难以超越。例(8)中的“人类社交天花板”是指社交能力十分出众的人。例(9)中的“军训天花板”是指军训动作与其他人相比更加标准的人。可见,“天花板”的这一义项含有较高的程度义,并且明显带有褒义,“天花板”的另外一个义项则是中性词,并无感情色彩。而这一义项是“天花板”词义第二次演变的结果,目前这一义项仅作为网络流行语使用,并未在标准书面用语中见到。
(三)“天花板”的语法分析
从“天花板”的本义来看,是一个名词,基本上只能作主语和宾语。而随着词义的演变以及使用范围的扩大,“天花板”也可以定语,如:
(10)这游戏可以说是今年的天花板了(百度贴吧)
(11)教你如何做出天花板级别的蛋糕。(百度贴吧)
例(10)中“天花板”作谓语,例(11)中“天花板”是作定语修饰“级别”一词。
二、“天花板”的传播原因
(一)语言的经济原则
语言的经济原则又称作语言的经济性或语言的经济规律,指的是用最少量的语言来表达最大量的信息,是语言在演化过程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日,大量的信息充斥于网络中,人们虽然可以从网络中便捷地获得想要的知识,但也需要花费时间去提取和甄别信息。所以,那些言语简练还可以清楚表达意思的词语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天花板”既可以表示发展中遇到的不同瓶颈和阻碍,也可以表示出众的人或事物,使用便捷简单,十分符合当今网络的发展状况,也同样符合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
(二)隐喻机制
隐喻是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动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隐喻,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所有语言都具有隐喻性质。哪里有文字,哪里就有隐喻。由于因特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语言这一新兴语言逐渐流行起来。网络语言虽然有自身恃点,但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同样也充分体现了隐喻作为人类“语言无处不在的原理”。[4]
所以,隐喻机制也是推动“天花板”逐渐成为流行语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天花板”在日常循环使用的过程中,词义逐渐发生转移,它的各个义项之间并不是割裂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随着词义的不断发展,“天花板”的本义逐渐位居幕后,使用得较少。而它的其他两个隐喻义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所以,“天花板”隐喻义的发展过程也是其语义泛化的过程。
《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研究》一文中提到,隐喻与网络流行语语义泛化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比喻阶段,这一阶段使用者可以明显感到隐喻的存在,对词义还需要努力理解才可以明白。二是抽象化阶段,随着词语的高频使用,此时隐喻义已经深入人心,隐喻已经变得不太明显,人们不再花费心力去鉴别和理解。三就是泛化阶段,网络流行语的泛指意义已经为人们广泛接受,虽然有时也会出现语义含混的现象。它似乎处在网民们言语中枢的兴奋点上,往往在同类的词汇中脱颖而出,它的表达更加到位,意义也更加宽泛。结果使这些网络流行语拥有一个巨大的意义群,语义状态活跃不拘,对各种语境都能应付自如。一旦有表达的需要,它就会最先跳出来成为人们的首选。可见,“天花板”已经完成了隐喻与语义泛化的三个阶段,现在“天花板”的意义已经被广泛接受和使用,人们不需要费力理解“天花板”的意义,反而会在各种场合使用“天花板”一词。
(三)旧词新用
“天花板”一词在南宋就已经出现,现在成为网络语言属于典型的“旧词新用”。“旧词”变成“新词”主要会经历三个阶段:基于词语本义的隐喻→敏感事件的激发→扩大使用后的逐渐泛化。[5]旧词只有满足这三个阶段才可以变成新词。
“天花板”从《打破天花板效应:女生能够进入美国大企业的高层吗?》一文中出现了其隐喻义,并且在发展中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在2022 年饭圈的大量使用的激发下,“天花板”的意义进一步引申为指出众的人或事物,并且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和使用,意义逐渐泛化,最终成为了一个新词。此外,如“摸鱼”“巨婴”等词语都是经历了三个阶段成了新词。
(四)年轻人的心理动因
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理是“天花板”得以快速传播的另一大动因,中国的大部分网民是在25 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人为了在众多发言中脱颖而出或者加深受话者对自己的印象,会创造出一些没有新颖的表达。以“天花板”来比喻出众的人或事物,十分新颖时尚,并且还可以表现出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及推崇。
此外,新的语言表达,一旦能够引起共鸣,年轻网民的心理接受速度会很快,并且为避免“落伍”,会主动学习使用新兴的流行语来表达情感态度,这是语言使用者追求语言时尚,求新求异的心理使然。
三、“天花板”的语用功能
(一)生动形象
“天花板”本义是指室内的天棚,人们从它所处的位置进一步引申,得到了现在的意义,其中第一个表示发展遇到的阻碍或瓶颈这一义项已经固化,如《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也经常使用,是因为人们都知道“天花板”所处的位置,以“天花板”来比喻阻碍或瓶颈,既可以表明本身发展的程度已经比较高了,也可以表现出突破阻碍或瓶颈十分困难,就如顶穿天花板一样。
“天花板”流行于网络中的第二个义项更加生动形象,将某一领域内十分出众的人或事物比作“天花板”,同样既可以表现出程度之高,水平之好,也可以表现出说话人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二)婉转幽默
“天花板”所体现的委婉幽默也是其语用功能之一。在交流过程中,往往过于直白的表达会引起听话者的反感,达不到有效交流。所以人们在交流时就会讲究委婉,委婉或称婉转、婉曲,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指在讲话时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委婉之词加以烘托或暗示,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远,因而也就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婉转幽默的表达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和谐愉快,相融友好。
“天花板”无论是表示发展中遇到的瓶颈还是表示十分出众的人或事物,都是委婉幽默的表达,听者既可以明白含义,也不至于因为太过直白而感到尴尬,这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语言习惯。
四、结语
“天花板”一词在隐喻机制、旧词新用等一系列原因的共同推动下从本义发展出了两个新义,第一个新义指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障碍或瓶颈,这一新义产生较早,现在已经被主流媒体报刊等广泛使用。第二个义项指某一方面十分出众的人或事物,这一义项目前仅在网络中大量出现,并未进入主流媒体以及报刊。语言是不断演变的,而词汇则是语言三要素中演变最迅速的一个要素,词义的演变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以及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应当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和使用演变的词汇,让它们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