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乔治·桑德斯《天堂主题公园》中的黑色幽默书写

2023-08-22刘子雯

名家名作 2023年3期
关键词:黑色幽默桑德斯主题公园

刘子雯

一、引言

美国当代小说家乔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于1958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南部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他自中年时期开始创作,很快声名鹊起,并于2017年凭借长篇小说《林肯在中阴界》获得曼布克奖,奠定了他在当代文学界中的地位。早年的丰富经历使桑德斯尤为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百态,其作品常以亢奋的黑色幻想讽刺为创作基调,意在批判冷酷的社会现实。桑德斯的语言风格受海明威影响,冷静简洁,有一种“硬汉”气质,但同时又融合了马克·吐温的诙谐幽默和冯内古特的锋利激愤,是对黑色幽默派文学的继承与延续。《天堂主题公园》是桑德斯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情节安排精妙,文字幽默有趣,滑稽表象下的荒诞悲剧内核发人深省,呈现出一种“残酷的快乐”,不失为读者了解黑色幽默文学的一部绝佳读本。本文试从主题、角色设置、叙事风格等方面分析作品中的黑色幽默书写,解读桑德斯想要通过文字传递的深层内涵。

二、黑色幽默简述

“幽默”一词可以溯源至古希腊,早在公元前5 世纪,阿里斯托芬就采用夸张等手法创作了许多风俗喜剧。受阿里斯托芬的影响,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伏尔泰的《老实人》等都带有黑色幽默的痕迹。

现代黑色幽默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哲学思潮。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影响了黑色幽默作品的结构和叙事方式,他宣称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源于冲动,文学创作也不例外。因此,人类的行为是无意识的,不受时间、地点、道德价值以及社会习俗的束缚。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黑色幽默小说通常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逻辑缜密的结构,叙事缺乏连贯性,有一定的理解难度。萨特的存在主义对黑色幽默小说亦产生了显著影响。他认为世界是荒谬的,主张恢复人类评判自己人生价值的自由。黑色幽默作家看清了资本社会丑恶的本质,在陷入绝望时,这些观点为他们打开了一扇表达自我的窗口,因此在黑色幽默小说中不难发现存在主义的影子。

黑色幽默之所以能够盛行于美国,与当时的社会局势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20 世纪20年代初期,接二连三的战争摧毁了群众的信仰,使他们对人类的责任与未来感到迷茫。人们一边享受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福祉,一边又遭受它的诅咒,在追逐金钱和物质的欲望中迷失了方向。混乱的社会环境使各种反理性潮流和社会意识形态盛行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诞生了一批优秀的黑色幽默小说。弗里德(Bruce Jay Friedman)整合了1960年以来在美国报刊上发表的13 位作家的小说片段,命名为《黑色幽默》并于1965年出版,引起了强烈反响。同年,评论家尼克伯克发表《致命一蛰的幽默》,明确将这类作家称为“黑色幽默”派。

美国是黑色幽默的仓储中心,包括约瑟夫·海勒、库特·冯内古特、约翰·巴斯、托马斯·品钦等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作家用似乎不可能的情节描写实际正在发生的事情,以荒诞隐喻真理。将滑稽荒诞的笑料与疯狂绝望的现实融为一体,这些元素在桑德斯的作品中也屡见不鲜。

三、《天堂主题公园》中的黑色幽默书写

(一)独特的主题

桑德斯的短篇小说与美国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快餐文化相类似:精简,故事多以单一背景为主,主角不多且情节简单;语言干净利落而富有意味,不容杂芜和放纵,能够对现实做出快速反应。在桑德斯笔下,贫困不仅对人的肉体进行残酷挤压,而且对个体心理造成了极度的痛苦。桑德斯认为世界的不公正每天将人的身体和心灵推向深渊,并在多篇文章中着重表现了贫困导致的个体异化,揭示资本的漩涡是怎样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

《天堂主题公园》中的“我”和搭档珍妮特的工作是在原始人主题洞穴里扮演一对远古人类夫妇。桑德斯这样描述这项工作:每天的任务只有像古人一样利用道具山羊做简单的烹饪、画象形文字、假装磨长矛或捕食小虫子以供游客参观,若是说了英语就会被游客投诉。每个员工都有义务受到雇主监视,同时每天还要为搭档填写一份每日评估表以相互监督。桑德斯借此表现资本支配下底层群众受到的压迫和人性的丧失。公园对富有的人来说是闲时取乐的去处,但对员工们而言无疑是座樊笼,他们为了谋生不得不抛弃尊严和话语权,主动成为被异化的“他者”。

主角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贯穿小说全篇,伴随着一种无言的怪诞感,却不会使读者觉得索然无味。这得益于他丰富的想象力:每天悄无声息出现在槽里的山羊、用来处理排泄物和废品的各色垃圾袋、员工各自的独立区等无一不吸引读者去思考这些物品中包含的实际含义——流水线式的工作模式及对人的全面物化。桑德斯非常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提取创作灵感,将现实中常见的事物与新奇的概念相结合,创造出极具个人特色的主题。

(二)后现代叙事方式

与后现代小说的叙事方式相似,传统意义上的情节在黑色幽默小说中被淡化,进而采用破碎的片段和细节的堆砌叙述,没有逻辑思路的支撑和时间描写顺序,结构较为松散开放。

《天堂主题公园》由26 节组成,片段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桑德斯在其中加入了他擅长的意识流叙述。情节的完整性时常遭到破坏,经常出现人物间的对话突然转移话题或戛然而止的情况;主人公所处的场景频繁变换,通篇没有明显的时间标志,只有个别暗示时间推进的短语反复出现。其中以“第二天早上”为开头第一句的小节就多达11个,否则便以“我的传真机”或“回到洞穴里”等无法明确判断时间的语句作为段落开头。读者虽然能够隐约意识到时间流逝,但总体而言给人的感觉是模糊而失序的。这种叙事方式不是因为作者对小说的结构掌控不够,而是为了凸显叙事的深层脉络,即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以主人公为代表的社会底层群众的生存轨迹:穷人的生活是毫无意义和秩序可言的,他们没有多余的精力关心今天是什么日子,只有暗无天日地干活,等待命运的宣判。桑德斯通过后现代的叙事方式使情节进展与人物宿命互为表里,实现了小说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凸显出现实社会的混乱、荒谬与人的压抑,烘托了小说的主题。

黑色幽默小说的叙述结构松散还体现在叙述者、作者与读者之间概念模糊。黑色幽默小说的作者在作品人物的叙事功能上也体现出自己本身的特权,小说家借助小说中的人物来影射自己的同时也引起了读者内心的共鸣,不自觉地将自身代入角色。桑德斯曾在苏门答腊岛做过工人,归国后又一度经历失业,他将个人的经历与对人类社会的观察融入《天堂主题公园》中,创造出一个吃苦耐劳、生活不顺却始终保持善良的“我”,模糊了叙述者和作者、真实世界与小说世界之间的界限。

小说中的主题公园原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自然主题公园之一——曼哈顿中央公园。曼哈顿是美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在桑德斯的笔下却成为一个“原始人”观赏处。但另外又加入了现代元素如传真机等科技设备,通过现实时空与幻想时空的混淆揭示现代社会表面光鲜、内里萎靡的本质。人类实际上从未脱离等级制与弱肉强食的本性,不过是生活在混凝土森林的野蛮人。

1.反讽语气的应用

黑色幽默小说的反讽语气主要表现在对一些严肃场合的戏剧性处理上。《天堂主题公园》中的同事戴夫,即使为人敬业却由于巧言善辩、富有学识而被裁员。在桑德斯笔下,员工的职责只有埋头苦干,展示自我只会引火上身。一旦雇主的利益受到威胁,哪怕再衷心也逃不过被驱逐的命运。小说中这样充满反讽意味的描述随处可见。马丁的儿子在寄宿学校上学,为了尽可能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学生没什么不同,他斥巨资为儿子买了一双球鞋,这是得知鞋子脱线后父子俩的对话:

“你穿着鞋子做什么了,都脱线了。”马丁说,“在哪儿脱的?为什么会脱?那可是一双好鞋子。”

“在运动馆里。”孩子说,“鞋子在运动馆里脱线了,我的脚露了出来。后来那个孩子和我换了鞋,穿着我的鞋,他的脚露在外面。他说他不在乎。就算他的脚露在外面,跑步时他也能赢我。他可真好。”

“我可是第一次听你说起。”马丁说,“他真的不错。说不定他参加了‘学做人夏令营’。说不定他去了‘送鞋子’夏令营。”

显而易见,同学换鞋子的行为并非出于好意而是意在戏弄。马丁显然立刻就识破了,但无财无权的他无可奈何,只有嘴里讽刺几句。他告诉儿子做好人不需要以有钱为前提,然而每日与家境富裕的同学们相处的儿子却坚持认为“有钱才能变成好人”。夏令营本应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但儿子的同学却缺少做人的基本道德;本应天真的孩童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变得市侩,这种不良之风已经深刻影响了包括马丁之子在内的下一代。工人阶级勤劳本分的美德在资本垄断的社会中变得一文不值,穷人家庭更是在阶级固化中丧失人权,沦为富人的赚钱工具。桑德斯通过设计讽刺并强烈抨击了部分现代人趋炎附势、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2.幽默的语言风格

桑德斯有一种喋喋不休的才华,是一位不动声色的冷幽默大师。《天堂主题公园》意在影射压抑的现实社会,但其滑稽的语言风格让人忍俊不禁,悲剧的内容配以喜剧的形式,最终实现了黑色幽默独特的效果。

桑德斯的语言可以冷静而深邃,也可以完全不顾及个人形象,一些其他作家尽量避免的元素在桑德斯笔下频繁出现。在小说中,桑德斯用一页多的笔墨描写了一种叫“屎费”的东西,这是管理层规定员工必须缴纳的“垃圾清运费”,在他们眼里,“毕竟屎是你们自己拉的,凭什么指望我们掏钱处理你们的屎呢?你们拉屎花很长时间,就在你们争分夺秒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在外面拿着计时器都快急疯了?”当人的生活得不到基本保障,甚至上厕所的时间都要被限制,逾时还得缴纳罚款,那是多么荒谬而可悲。桑德斯用调侃的口吻向读者展现了一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在这样一个疯狂的世界里,看似异常滑稽的剧情又的确在现实社会真实上演着,使读者在笑的同时能感受到其背后的无限悲凉。

(三)“反英雄”式人物刻画

文学中的反英雄人物形象流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天堂主题公园》的主人公并不能完全被归纳为其中一种,因为桑德斯对主人公的刻画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而逐步深入的,可以说,“我”的人生轨迹正与反英雄形象的发展路程相吻合。

故事初期的主人公更符合18 至19 世纪英美文学中的反英雄形象: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并坚守道德底线的社会边缘人。“我”生活清贫却始终秉持自己的处事原则,为了养活妻儿努力赚钱,在日常工作中对有些神经质的珍妮特忍让有加,填写评估表时有意维护以免她因此丢了工作。当珍妮特的瘾君子儿子上门讨钱,经济状况同样拮据的“我”甚至自掏腰包帮忙解围。面对上级的威胁挑唆,“我”出于同情与天生的道德感不愿背弃自己的搭档。虽然“我”没有崇高的人生目标,也对改造社会毫无兴趣,但言行中依然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然而,随着情节推进,“我”面对上级的不断施压最终选择保全自己,将搭档推入深渊,面对珍妮特最后的哭诉抱怨,“我”心中仅存的信仰与活力也消失殆尽。此时的主人公更符合20 世纪初期的反英雄形象:在荒诞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不择手段生存,尽管明日依旧是悲苦的生活。

小说在珍妮特被裁员后戛然而止,桑德斯没有明确描写主人公的结局。在社会底层人士与资本家的抗衡中,桑德斯着力表现了节奏的循环性,直至最后的绝望。等待着“我”的必然是人性的全然丧失和堕落,就像20 世纪中后期小说中的反英雄人物一样。“天堂”里有的只是一群精神上的毁灭者和生活上的失意者,被荒谬的社会现实抛出了生活常轨,在极平常的生活中一点一点地消耗着生命的能量。

四、结语

桑德斯擅长用简单的故事引发读者自身所处社会的思考。通过建构荒诞滑稽的情节让读者看到社会的畸形与弊病和资本主义世界日益恶化的社会矛盾。解读《天堂主题公园》中的黑色幽默,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桑德斯的语言魅力,领会他想要传达的深层信息。

猜你喜欢

黑色幽默桑德斯主题公园
怎样用英语介绍主题公园
“老男孩”之战
黑色幽默
乔治·桑德斯的《巴多中的林肯》
桑德斯镜头中的太平天国运动
黑色幽默
主题公园欢乐多
全球最大室内主题公园造价10亿美元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及其对中国当代小说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