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说《一无所获》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2023-08-22

名家名作 2023年3期
关键词:安德烈丈夫

陈 琛

一、内战后的西班牙女性现状

西班牙内战后,佛朗哥政权对女性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控制,限制女性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权利,推广传统的家庭角色和性别刻板印象。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通常被认为是次要的,她们的角色是为了满足家庭的需要,而且应该服从父亲或丈夫的意愿和权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生育率,例如提供生育补贴和大家庭奖励等,整个社会都在传播父权制的价值观,期望女性成为勤劳、自我牺牲和乐于助人的母亲。女性在婚前对父亲言听计从,婚后对丈夫唯命是从,逐渐失去了独立的个性。

时任西班牙全国女性部长、佛朗哥的妹妹皮拉尔·普里莫·德里维拉在马德里成立了长枪党的女性分支,推动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限制妇女的权利和自由。例如,17 至35 岁单身或丧偶无子的女性均要参加为期六个月的社会服务,学习如何扮演好女性角色。皮拉尔还于1953年创作了《好妻子指南》, 该指南提出了11项让丈夫保持幸福的法则,其中包括:“在丈夫下班回家之前,要将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准备美味的晚餐,还要收拾打扮自己,做一个温柔且有趣的妻子,吸引丈夫。丈夫在家时,不可以使用洗衣机及烘干机,要看护好吵闹的孩子,为丈夫创造安静的居家环境。”[1]

在父权主义盛行的时代,女性的生活是非常苦涩、残酷的。从底层女性到上流社会的女性,她们都受到了父权制度的压迫和社会偏见的束缚。底层女性的生活更加艰辛,她们往往需要承担家庭的重担,包括照顾孩子、做家务、赚钱养家等。由于缺乏教育和社会资源,她们很难摆脱贫困和不公平的待遇,被迫接受男性的支配和掌控。而上流社会的女性则更多地受到了男性的物化和性别歧视。她们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追求美貌和服从,而不是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自由。尽管她们有追求夜生活和享受人生的自由,但这种自由往往是虚假的,因为她们需要接受男性的审判和社会的评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思想和自我认识往往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和扭曲。她们被迫接受男性主导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这种压抑和扭曲导致了她们可悲可叹的人物命运,成为男性的玩物和社会的受害者。

西班牙内战后,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小说一度深受女性读者喜爱,而这类小说正如另一位西班牙女作家卡门·马丁·盖特所说:“完全扭曲了事实。”[2]因此,《一无所获》作为当时首部由女作家创作的非爱情类小说,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卡门·拉福雷特从真实、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不是一味地美化女性的社会地位,为她们制造幻想。

二、小说《一如所获》中的传统女性形象

在佛朗哥政权时期,夏娃和圣母玛利亚这两类女性形象常被用来作对比,以强化对女性的控制和限制。[3]夏娃被视为原罪的象征,代表着女性的堕落和罪恶,是一种负面典型。而圣母玛利亚则被视为纯洁和完美的象征,代表着女性应该具备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这种差异化的塑造方式使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被限制和削弱,夏娃的形象强调了女性的罪恶和堕落,将女性置于道德和社会的边缘,使女性的行为和身份都受到质疑和限制。而圣母玛利亚的形象则对女性进行了规范,要求女性要具备纯洁、善良和顺从的品质,使女性的自主性和个性得不到发挥。这种塑造方式强化了男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统治地位,使女性的地位和权利被削弱。《一无所获》这部小说刻画了两类女性形象,一类是以姨妈安古斯蒂阿斯、舅妈格洛丽亚为代表的传统女性,另一类是以安德烈娅和埃娜为代表的新女性。

姨妈安古斯蒂阿斯是个爱干净、有讲究的女人,作者这样刻画她的房间:“窗明几净井井有条的房间,似乎是家里的另一个天地。”[4]出门时,她还总是戴着一顶插着羽毛的毡帽。她自恃清高、冷漠,不把家里的任何一个人看在眼里,始终站在道德制高点,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他人身上,并对家人施以语言暴力。然而姨妈的道貌岸然、双重道德标准是她为人诟病的导火索。年轻时与上司相爱,因家庭背景差异被迫分手,在上司成家后仍与其维持着地下恋情。因此,除了外祖母外,家里没有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她。她是佛朗哥统治时期的受害者,因为那时的主流观念认为,女人只有两条出路,要么踏入婚姻,要么走进修道院。长久以来,宗教和道德的束缚让她饱受煎熬,无法掌控命运,对现实无能为力的她为了维护“家族的名誉”,牺牲了自己的爱情,选择成为一名修女。不仅如此,她也是父权社会的捍卫者。她对家中每一位女性都充满敌意,尤其在对待安德烈娅时,她将自己的控制欲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不允许安德烈娅随意出家门,不允许她与舅妈交朋友,禁止她与周围的男性交往,还强迫她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安古斯蒂阿斯已经完全被父权制度洗脑,将该制度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视为理所当然,而且将这些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她难以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被压迫的状态,还会将这种观念强加给他人。

舅妈格洛丽亚是个邋遢、粗俗、轻浮的女人,同时还有自恋人格,她极度关注自己的外貌和身材,但忽略了自己内在的充实和丰富,因此显得非常肤浅和空虚。她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并将这些当作衡量自己价值的标准,她的幸福感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来源于他人的赞美和关注,所以她无法了解真正的自我。内战爆发后,年轻貌美的格洛丽亚与温柔的丈夫胡安相识,二人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日子。然而,经受战争摧残的胡安出现了精神问题,整个人变得暴力且喜怒无常,衣衫褴褛的格洛丽亚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不仅要忍受贫穷和饥饿,还要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她是反叛的,不愿去迎合丈夫的期望和要求,也不愿逆来顺受。尽管她想要逃离这种环境,却缺乏付诸实践的勇气和实力,因为对她来说,房子和婚姻就是她人生不可或缺的避难所,离开这些会让她感到无助和恐惧。在悲惨的命运面前,她显得十分被动,势单力薄的她无法下定决心离开丈夫的庇护,只能日复一日地活在羞辱和恐惧之中。

埃娜的母亲玛格丽达温柔善良,她时常带给安德烈娅家一般的温暖。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她在年轻时曾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然而由于父亲的阻挠,她放弃了真爱并匆匆嫁给了父亲为她选择的对象。在嫁给了有钱丈夫之后,她对丈夫百般顺从,对子女无比疼爱,过上了世人眼中的幸福生活。然而,在这种安定富足的生活背后,是不断的自我牺牲,还有无尽的空虚寂寞。在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角色非常被动和受限。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而不是独立的个体,她们的生存往往依赖于男性的支持和保护。同时,女性的思想和行为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她们被教育要顺从丈夫和家庭,不过多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和自由。在这样的社会中,女性往往被物化为男性的财产,缺乏独立的思想和行动能力。即使像埃娜的母亲这样来自上流社会的女性,也不得不迎合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标准,忍受种种不公和委屈,甚至放弃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以便获得社会的认可。

三、小说《一如所获》中的“新”女性形象

安德烈娅虽然失去了双亲,但她坚强勇敢,依然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这是我头一次独自夜间旅行,可我并不胆怯。一个人无拘无束地在夜阑人静时漫游,我倒觉得是一种惬意的刺激性的历险。”[4]18 岁的她带着装满书的手提箱,勇敢前往大城市巴塞罗那学习哲学和文学,她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然后进入职场实现个人价值。然而,当她迈入阿里巴乌大街上的那栋古老破旧的房子时,便开始不断遭受打击,“浑浑噩噩的日子像灰色的大石头压在心头……理想与岁月逐渐失去了重要性”[4]。她是一个叛逆、自由的女孩,在遭受姨妈在精神和身体上的禁锢时,她敢于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反抗,不让她去“不正经女孩”才会去的街区,她就偏要去;不让她在街上抬头看人,她就偏要东张西望。反叛的她还和一群年轻的波希米亚艺术家成为朋友,不仅吸烟、喝酒,还将有限的零用钱都挥霍在衣服、香水和鲜花上。然而,在和这些艺术家朋友在一起时,她总是被要求为其他人准备三明治等零食,理由仅仅是因为她是一名女性,即使她能留在那个圈子,也始终是个边缘人。

起初,安德烈娅是一个单纯、天真的女孩,她怀揣着梦想和理想,并努力付诸实践。然而,在经历了层出不穷的考验和打击后,她逐渐伤心失望。虽然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但她不依赖任何人,也无法依赖任何人。在家中频繁上演荒诞闹剧时,她试图寻求同辈的理解。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置办化妆品和服装,安德烈娅感到自卑,所以始终无法完全融入校园环境,享受美好的大学生活。年轻的她在精神上是不独立的,埃娜疏远她,她便陷入孤单和寂寞之中。她开始还对爱情抱有灰姑娘式的幻想,在彭斯约她跳舞时,她充满期待与幻想,感觉自己就像童话故事中的灰姑娘,即将在舞会上成为公主。然而真实情况是,她在舞会上感受到了自己与周围人之间的阶级差异,她和灰姑娘同为无依无靠的年轻女性,童话里的灰姑娘还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现实中的她是不可能得到跨越阶级的爱情的。从此,不再对爱情与婚姻有所幻想,不再依赖他人来决定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安德烈娅在小说中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起伏和成长过程,她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打击后,逐渐转变成为一个追求自由、独立思考的成熟女性。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磨难,但也正是这些磨难让她逐渐认识到现实的残酷,也让她逐渐明白自己应该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在小说的结尾,安德烈娅离开巴塞罗那,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她的勇气和独立性格,也代表着女性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道路上需要抛弃传统观念和束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安德烈娅的成长历程不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女性从迷茫到自我觉醒的过程,更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关于女性独立、自由的价值观。在当时西班牙社会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安德烈娅的经历和选择也对那个时代的女性提供了一种现代、前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安德烈娅的好友埃娜充满青春与活力,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她视野开阔,富有智慧,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外向且独立,人缘极佳。比起普通人,她更欣赏与众不同、有棱有角、生活丰富多彩的具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对她来说,颓废但是会拉小提琴的罗曼是充满魅力的,破旧不堪的房子是魔幻的,有钱却无趣的追求者是无法忍受的。她敢爱敢恨,在得知母亲年轻时曾被罗曼背叛过后,她便怀着报复的心态接近罗曼,却发自内心的欣赏他的才华,并被他身上的神秘感深深吸引。如果说主人公安德烈娅的成长略显被动,那么埃娜的成长是完全主动的。她敢于挣脱束缚,挑战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不再追求传统的完美女性形象,而是追求自己的独立和自主。这种新的女性观念和价值观后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认同,成为西班牙社会中的一股强大力量。

四、结语

小说中的几位女性人物个性迥异,受战争、家庭、社会的影响,她们的命运也不尽相同。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底层社会的女性还是上流社会的女性,她们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限制。尤其在佛朗哥时期,政府对女性进行了更为严苛的限制,这让女性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压力。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像埃娜、安德烈娅这样的女性,从现实中觉醒过来,不再接受传统的束缚和限制,开始追求女性的独立和自由。她们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现状,而开始积极地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觉醒和追求独立的精神,不仅使她们成为小说的闪光点,也让读者看到了女性的力量和潜力。小说的作者卡门·拉福雷特亦是如此,她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为女性发声,唤起了整个西班牙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她的作品也激励了后来的一代女性作家,为西班牙文学注入了更多的女性主义色彩。

猜你喜欢

安德烈丈夫
为什么丈夫总这样偏激?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超现实主义的反叛与创新——论安德烈·布勒东的《娜嘉》
男女平等得看丈夫的良心好不好
谁是真正的赢家
安德烈的愿望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绝世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