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立足农村文化礼堂对非遗文化的传承策略

2023-08-21宋艳艳高怡严娅凤

村委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乡村振兴

宋艳艳 高怡 严娅凤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德清县夏东村文化礼堂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摊簧(俗称花鼓戏)为例,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本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夏东村文化礼堂的发展阶段,研究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摊簧的保护与传承中的现状、发挥的功能、创新举措、存在的问题等,将文化振兴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立足于当地农村文化礼堂提出对非遗文化的可持续传承策略,为打造可被借鉴和推广的农村文化礼堂和非遗文化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文化礼堂;非遗;传承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3-0148-03中国图书分类号:G249.27文章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23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千年蠡山古风手作———德清县蠡山村文创产品设计及市场营销方案”(2023R432003);2023年学校高质量发展课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五育体系研究与实践”(0291623005);2022年学校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融入劳动实践教育模式研究———以《探秘蚕桑丝织文化与技艺》为例”(JG22408);2022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杭州传统工匠生存现状与新生代工匠培育研究”(M22JC060)。

1问题的提出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質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通过先行先试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亦是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而要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是其题中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就既需要“塑形”,也需要“塑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传承提升乡村文化,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在《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把农村文化礼堂、乡村综合文化站、县级新时代文明传习所(实践所)这些文化载体建设作为一大抓手来繁荣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自2013年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以来,浙江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着力打造的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连续多次列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大创举,是补齐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短板的现实途径,是助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基本单元和实践范例。

农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传统文化资源,成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像红色文化礼堂、农耕特色文化礼堂等特色文化礼堂层出不穷。目前,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浙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本文基于浙江省德清县夏东村的深入调研,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非遗文化传承这一大特色展开工作,探究立足农村文化礼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承策略,打造彰显浙江文化特色的“文化新地标”。

2理论基础

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而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非遗文化则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力量。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作为法律依据,但在城镇化、城市化、现代化步伐加速的进程下,村落逐渐消失、传承人离开、非遗文化认同感不足使得传承脉络变得极为脆弱,非遗文化传承不再是个人的事,也不仅仅是传承人、工匠们的事情,而是一个全民文化自觉的问题。

3夏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现状

3.1夏东村的基本概况

夏东村位于德清县东南面,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地域面积5.5km2(包括高桥集镇),下辖33个村民小组和1个集镇居住点,总人口3 932人。夏东村先后获得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中国和美家园“精品村”、省级“双强百佳”行政村等荣誉称号。

3.2夏东村文化礼堂的发展阶段

夏东村文化礼堂建设经历了由从空间聚集迈向精神融合的过程,其发展总体可以概况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基础建设阶段。即按照省、市、县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夏东村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突出价值引领,培育礼堂文化。努力做好“提升内涵、打造特色、丰富内容、有效服务、创新机制”五篇文章,切实把农村文化礼堂建成惠及更多农民群众的实事工程。

第二个阶段是管理运行阶段。为保障文化礼堂顺利运行,夏东村村委会加强组织领导,把文化礼堂管理列入日程:成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两委”班子成员为组员的农村文化礼堂管理领导小组,召开会议专门研讨,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分工;设有专职文化礼堂管理员1名,负责文化礼堂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了4支文体团队,分别是德清县夏东村方桂芝花鼓戏团、夏东村曲艺团、夏东村舞蹈团、夏东村“爱如夏花”少儿花鼓戏团。此外,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对经常组织及参与活动的村民积极分子进行奖励,提升文化礼堂的活动影响力。

第三个阶段是拓展应用阶段。一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指导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新风,在农村文化礼堂积极开展“好公婆”“好媳妇”“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开办春泥计划等,倡导社会文明,引领文明乡风。二来将各类讲座培训在文化礼堂实现了常态化,为村民送知识、送政策、送技能,着力提高村民文化素养。三则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结合起来,举办“村晚”、民俗文化节、邻里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截止2022年,夏东村文化礼堂已举办两届花鼓戏文化节和多届“村晚”,文艺演出8场,传统节日活动10余场,文化走亲、送戏下乡4场,培训、讲座40余场,各类文体活动50余场。

3.3夏东村非遗文化的传承情况及困境

摊簧俗称花鼓戏,是中国清代流行于江浙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产生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题材源自农村,以地方乡音演唱,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蕴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摊簧作为夏东村具有历史底蕴的村非遗文化特色,被列入了夏东村邻里中心特色品牌工作,在文化礼堂专门打造了摊簧舞台、历史介绍区和戏服展示区。

然而,其传承和发扬依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一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农村青年走出农村迈入城市,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步缺失,传习中断或传承人中途流失导致摊簧这一传统文化逐渐消亡;二来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枯燥单调的传统民间工艺与艺术激不起村民的兴趣与热情,取而代之的是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文化自觉缺失。

3.4基于夏东村文化礼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创新

非遗文化是人民群众世代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保护和利用好非遗文化,对于落实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村文化全面繁荣意义重大。而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夏东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真正树立起“断痕即消亡”的文化自觉意识,以刻不容缓的态度积极保护传承。

但是大部分村民对于摊簧只停留在欣赏的层面,却较少愿意专门学习和传承这项非遗文化。而夏东村文化礼堂的开发成就了非遗传承传播的新载体,为持续开展特色非遗活动提供了阵地保障、活动保障、资源保障,推进了每季度开设一次摊簧体验课程、一次公益讲堂,一年一次摊簧非遗展览、一次摊簧文化节。通过创新摊簧的参与形式,以现场表演、手工周边DIY、戏服试穿等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摊簧非遗文化传承注入新力量。

4立足农村文化礼堂对非遗文化的传承策略

夏东村结合实际,建设其文化礼堂二楼作为摊簧传承基地,将摊簧非遗文化列为特色品牌工作。

4.1发挥文化礼堂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政治功能

通过夏东村摊簧传承人链接本村热爱摊簧的年轻村民,文化礼堂成了摊簧爱好者的聚集场所,他们定期开展练习,成立了团体并组织演出。虽然是以文艺的形式展开,但在无形之中激发了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用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赋予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暖其心、规其行,奠定了农村文化礼堂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地位。

4.2发挥文化礼堂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社会功能

2018年,夏东村摊簧申报湖州市级非遗项目,选定夏东村文化礼堂二楼为摊簧传承基地,并斥资打造了摊簧舞台及展示处,在墙面上进行图文介绍,辅之以实物展示,展示的实物多是村民提供的与摊簧相关的服装、道具,或是村民亲手制作的小物件,以便详细而直观地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出来。同时,定期播放摊簧演唱视频进行活态教学,通过集中宣传和展示,让来来往往的人们了解到摊簧文化的渊源。

4.3发挥文化礼堂在非遗文化传承中的文化功能

非遗文化既是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通过创新举措,让非遗故事从纸上“走出来”。在2019年度与2020年度的夏东村村落文化节上,非遗传承人以“摊簧”为文化特色进行表演,成功吸引了村民们的关注,开展了“我是一名小小戏剧迷”戏曲脸谱面具制作活动和“爱如夏花”少儿摊簧展演活动,寓教于学,并将摊簧作为特色公益项目。疫情期间也从未间断,通过线上方式进行非遗视频教学,完成线上打卡任务。最终实现这项非遗文化源于群众,回归群众,成为夏东村精神文化建设领域一张亮丽的名片。

5关于农村文化礼堂传承非遗文化的启示

5.1瞄准定位:重塑文化礼堂的精神内核

现行的农村文化礼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全方位地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先进文化,并通过开展的日常系列活动悄无声息地浸润到人民群众心间。构建农民群众精神家园,思想内涵是其灵魂所在。这就要求充分挖掘文化礼堂的内生动力,既要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又扎根于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把政府建设文化礼堂的外部推动力转化为村民普遍的文化认同和内在需求。通过文化礼堂的建设与发展,让村民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和特有的文化价值,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村民守护非遗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坚定决心。

5.2有效布局:整合文化礼堂的多元功能

有效布局必须提升科学性、注重合理性,既要有利于集聚人气,也要综合考虑村民需求、本土特色等,避免搞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而要实现有效多元的功能布局,既包括礼堂场地、周边环境等自然资源的功能布局,也包括人文资源的合理利用。首先,将已建设的文化礼堂选定为群众日常文化活动日常的开展场所,尤其注重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鼓励每位村民建言献策、奉献出力,使其成為广阔的文化活动舞台和思想传播阵地。其次,推动村民成为礼堂展陈内容的主角,唤起了村民的乡愁和乡土情感,以便增强文化礼堂对村民的吸引力,从而推动文化礼堂形成建设、使用、培育、传播、评价等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5.3集体行动:完善文化礼堂的使用路径

一方面,保留传统的民间活动,如菜单式定制的创新活动、乡贤常驻文化礼堂、根据需求设置培训课程等,使文化礼堂成为村民常去、爱去、想去的热地,增强村民对文化礼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支持、鼓励非遗传承人用好文化礼堂。有效帮扶民间手工技艺传承人这些非遗文化力量,鼓励非遗传承人在文化礼堂展示非遗文化、开设讲堂、招收学徒,必要时对其技艺传承和展示活动给予资助,从而实现文化礼堂和非遗文化的日常结合、深度融合。

5.4明确考评:规范文化礼堂的管理制度

文化礼堂的长效运行和可持续不能仅依靠政府的引导和带动,发挥日常管理作用的村委会显得尤为重要。专员管专职管、村民自己管的常态化管理模式是目前很多农村文化礼堂的管理现状。通过搭建乡贤联系平台,发挥乡贤达人、文化能人、志愿者的作用,提升文化礼堂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如果能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制定科学的考核机制,提升管理质效,那其发展也将更稳定持久。还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打造属于村落的文化品牌,立足文化礼堂把非遗文化上升为文化产业,既留住了传统,传承了文化,又助推了乡村经济发展。

6结束语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了新的模式与路径,是文化振兴在农村落地的具体举措。通过对浙江省德清县夏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总结并提出立足农村文化礼堂对非遗文化的可持续传承策略,切实把非遗文化融入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当中,鼓励村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意识实现从“技艺失传”到“文化传承”的转换,达成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融合,推进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构建文化礼堂新地标。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3):15-22+158.

[2]陈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浙江农村文化礼堂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2021(01):12-16.

[3]尹婷.乡村振兴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对浙江省苍南县农村文化礼堂的考察[J].闽江学院学报,2019,40(06):55-60.

[4]董英.文化礼堂:非遗传承传播的新载体[J].大众文艺,2014,(07):5-6.

[5]黄梅.关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14,(19):15-16.

[6]叶红霞.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云和县浮云街道打造农村文化礼堂精品[J].大众文艺,2014,(07):26.

[7]蒋旭俊.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的相互作用[J].旅游纵览,2013,(22):331-333.

[8]陶春斌.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研究[D].江苏:江苏大学,2019.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