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动机与价值蕴含研究

2023-08-21陆秀女易文杰刘玉美董超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小学生

陆秀女 易文杰 刘玉美 董超

摘 要:通过对小学生群体阅读、学习语文课文后产生的旅游动机进行研究,发现小学生普遍有意愿前往语文课文涉及的旅游景点或地点;父亲学历对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意愿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母亲学历发挥了显著影响作用;旅游动机类型中教育动机占主导,男生和女生的旅游动机类型也有明显差异;旅游目的地选择意愿方面,以“故宫”“天安门”为代表的历史古迹型旅游目的地最受欢迎。上述结论扩充了旅游动机研究广度,为家庭亲子游,教师与学校、旅游机构等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施语文教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或开发旅游产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文;旅游动机;价值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92

0 引言

旅游不僅是一种物质生活,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生活,现今社会各个群体向往旅游的动机具有多样性,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的人的旅游动机具有差异性。一些国外学者提出几种不同的旅游动机理论,如德国学者格里克斯曼(R.Giucks mann)最早于1935年发表了著作《一般旅游论》,将旅游行为的动机分为心理的、身体的等四大类,日本学者田中喜一(1950)提出旅游动机分为身体动机、心理动机、精神动机、经济动机四类;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如刘纯(1986)提出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旅游动机,娄世娣(2002)提出的六种旅游动机等;然而不论是何种旅游动机,其产生都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书籍、影视等作品。事实上,语文课文与旅游动机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课文体裁中的游记、诗歌、散文、小说甚至是说明文中都有不少与旅游相关的作品,如统编版教材中的《黄山奇石》《桂林山水》《赵州桥》等一系列文本内容。目前,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老年人等旅游群体的旅游动机研究已经有丰富的成果,而针对小学生旅游动机的研究相对较少。在2021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出台,各地大力发展研学旅行的背景下,了解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产生的旅游动机并开发可满足小学生研学旅行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应产品,便具有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研究意义。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并摘录有关“旅游动机”“小学生群体旅游”等文献资料,进行汇总整理。

其次,利用问卷调查法进行实证研究,问卷主要分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为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第二与第三维度为量表部分,第二维度为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类型,第三维度为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目的地选择,量表采用5点式李克特量表形式,其中5代表完全同意,4代表同意,3代表一般,2代表不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来录入数据。

再次,采用访谈法就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的价值问题对小学生个体、家长与教师进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最后采用SPSSAU统计工具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方法包括信效度分析、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t检验、交叉(卡方)检验等。分析可知“旅游动机类型”与“旅游目的地选择”量表信度分别为0.757、0.885,二者均大于0.7,具有较高的信度指标;“旅游动机类型”与“旅游目的地选择”量表效度KMO分别为0.762、0.907,二者P值均为0.000<0.05,以上指标说明本研究的数据适合进一步分析。

1.2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和钟山区第四实验小学,两所学校均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两所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选取中高年级学生使得本次研究的实施与结果具有更高的可行性与科学性。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60份,去除多选、漏选和明显随机填写的无效问卷共62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7615%。女生占4798%,男生占5202%,男女生人数差异较小;城镇常住地学生占比9646%,农村常住地学生占比为354%,因调研地选取的局限,常住地为城市的占比大于农村。

2 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程度、类型及旅游目的地选择

2.1 旅游动机程度分析

对于小学生前往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或地点的出游意愿进行频数分析,可知“非常想”与“想”前往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或地点的小学生共占比6566%,说明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程度普遍比较高;而“一般”想前往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或地点的小学生占比2828%;“不想”和“非常不想”前往课文讲动机程度低,仅占606%。

根据交叉(卡方)检验可知,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对于前往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或地点的意愿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016<005),女生较男生更有前往课文涉及的旅游景点或地点的意愿。父亲学历对小学生前往课文中的旅游景点的旅游意愿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209>005),但母亲学历对小学生前往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意愿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34<005);当母亲学历水平处于小学及以下,小学生的旅游意愿最高(739%),即旅游动机程度最高;当母亲学历处于大学及以上水平,小学生的旅游意愿较高(718%);当母亲学历处于初中或高中水平时,小学生的旅游意愿较弱(分别为667%、625%),即旅游动机程度较低。

2.2 旅游动机类型分析

基于麦金托什的旅游动机理论,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考虑到语文课文的文学性质,通过预调研筛选,本文选取身体健康动机、文化动机等4个维度作为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类型,并将每一维度的动机类型细化,设置15个动机调查项形成量表。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类型在“教育动机”维度平均得分最高,所有题项分析中,属于“教育动机”维度的题项在前五项占比两项,依次为“觉得好奇,想要探索”(4414分)、“增长个人见识”(4348分),见表1。

根据t检验可知,各维度中男生和女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类型在文化动机维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2<005),女生的文化动机平均得分高于男生。各题项中男生在“锻炼身体,变得健康”动机水平上显著高于女生(p=0000<001),且差异最显著。女生分别在“接触其他民族,体验民族传统”(p=0003<001),“对音乐、美术方面的追求与享受”(p=0039<005)动机水平上显著高于男生。

2.3 旅游目的地选择

将小学语文课文中独立篇幅介绍的旅游景点或地点进行同类别归纳(如把《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黄山奇石》三篇课文中的庐山、天门山、黄山归纳为山地型旅游目的地一类)设置了10个旅游目的地类型调查项形成量表,探究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各均值中,历史古迹型旅游目的地4.566分最高,山地型旅游目的地3.854分最低。说明基于语文课文,小学生热衷于选择历史古迹型旅游旅游目的地,而选择山地型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较小,见表2。

据t检验可知,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对于森林生态型旅游目的地(p=0.005<0.01),民族民俗型旅游目的地(p=0.001<0.01)和古镇古村型旅游目的地存在显著差异(p=0.035<0.01)。女生平均值得分均高于男生,表明基于语文课文,女生较男生更倾向选择森林生态、民族民俗和古镇古村型旅游目的地。

2.4 小学生曾前往与印象深刻的旅游景点或地点

2.4.1 小学生印象最深刻语文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或地点

在小学生印象最深刻语文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或地点调查中,出现频次前10名的旅游景点或地点依次排序为故宫(101次)、内蒙古草原(52次)、天安门(34次)、黄山(33次)、圆明园(22次)、庐山(20次)、钱塘江(19次)、西湖(18次)、西沙群岛和长城均(11次),其中“故宫”“内蒙古草原”分别是调查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旅游景点或地点。“故宫”出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故宫博物院》。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内蒙古草原”出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学习课文可以让学生感受内蒙古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2.4.2 小学生到访过的语文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或地点

在小学生曾前往的语文课文里的旅游景点或地点调查中出现频次前10名的旅游景点或地点依次排序为故宫(33次)、天安门(14次)、内蒙古草原(12次)、西湖(7次)、黄山和庐山均(6次)、长城(5次)、日月潭(3次)、钱塘江和小兴安岭均(2次),其中“故宫”“天安门”是调查中出现频次最高的旅游景点或地点,对应了小学生热衷于历史古迹型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3 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价值蕴含分析

3.1 理论价值

首先,从国内外学者关于旅游动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来看,旅游动机的研究多集中于旅游学、心理学、管理学的角度,涉及教育学领域的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教育与旅游跨界融合发展的逐步深入,相关研究有必要加强。

此外,现有研究针对不同群体(如老年人、大学生、城市居民群体等)的旅游动机研究丰富,针对小学生群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对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产生的旅游动机研究可以拓展旅游动机研究广度。

3.2 實践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程度较高,这对于家长、学校、课文涉及的地点、景点等旅游机构有着一定的实践价值。

对于家长,小学生前往课文涉及的景点或地点最多是出于教育目的,感到好奇,有探索欲,渴望增长个人见识,倾向于选择历史古迹型和红色文化型旅游目的地(如故宫、圆明园、狼牙山、沙洲坝)。家长如果选择同孩子亲子游,可以考虑前往这些旅游地,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补充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这样便可同时达到休闲与教育的双重作用。女孩的家长可以考虑通过旅游与孩子共同体验不同文化,感受民族风情,男孩的家长则可以考虑与孩子共同锻炼身体,变得更加健康;对于教师与学校,教师在进行相关语文或校本课程教学中,可以增加旅游经历分享环节,不仅可以充实课堂教学经验内涵,还能调动其他未旅游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对于祖国秀美河山的热爱之情,提高语文文化意识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语文课文中涉及省内景点或地点达成合作,开发校外课程资源,例如共同开展研学旅行,建设校外研学基地,充分满足学生的教育动机;对于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或地点以及相关旅游机构。前者可以针对小学生寻找乐趣的动机,为其提供健康、美味的儿童小吃,童真童趣的游乐项目等适合小学生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后者在研学旅行线路开发上,可以考虑首选历史古迹、红色文化和水域型等旅游目的地,如故宫、天安门、圆明园、长城等景点,也可以根据客源市场条件整合开发基于语文课文的实践拓展研学旅行路线。

4 结语

本文从语文课文的接触角度出发,通过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t检验、交叉(卡方)检验具体分析了小学生基于语文课文的旅游动机程度、类型及旅游目的地选择,发现小学生普遍有意愿前往课文中的旅游景点或地点,其中教育型旅游动机程度最高,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多样,以“故宫”“天安门”等为代表的历史古迹型旅游目的地选择最突出,上述结论为教育与旅游的跨界融合发展起到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纯.走向大众化旅游的社会一论现代旅游行为与动机[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2(4):98102.

[2]田中喜一.旅游事业论[M].旅游事业协会,1950.

[3]刘纯.旅游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184.

[4]娄世娣.旅游动机及其激发[J].经济经纬,2002,(1):7275.

[5]The SPSSAU project (2023).SPSSAU.(Version 23.0) [OL].Retrieved from https://www.spssau.com.

[6]秦趣,胡泽黎,刘安乐,等.贫困山区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 (6):12721283.

[7]石朋,胡月,周儒,等.近十年国内旅游动机研究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8,23(03):17.

[8]秦趣,梁振民,刘安乐,等.基于DPSIRM框架模型的高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J].冰川冻土,2020,42(4):13631375.

[9]方莉莉.研学旅行与语文课程融合的探究[J].汉字文化,2021,(16):103104.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