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08-21李晨芳谭启鸿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

李晨芳 谭启鸿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交叉融合发展,旅游行业急需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人才,应对全球化、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本文首先综合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剖析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分析国际化“双创”旅游人才的培养的迫切性及路径。其次分析西安欧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接待业在国际化“双创”建设中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丰富培养方式,人文素养提升场景化;注重语言培养,推进双语课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创业支持体系。

关键词: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旅游接待业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22

1 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它集中地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规定着所培养人才的根本特征。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是旅游高等院校为实现旅游人才培养而搭建的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结构。

1.1 国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來,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由于文化背景、旅游业发展水平、受重视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国外旅游人才培养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能力培养,并且将教育教学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相互结合,侧重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种,“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即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流行于美国的CBE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契合职场要求的人才,以此设定培养目标、内容及评估方式。CBE模式注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关注: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校企合作。第二种,“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模式: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更多关注毕业生雇主需求,致力于培养出即懂得理论知识,又具有业务技能,并且能实操、会管理的人才。第三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即将教学、产业、研究相互结合的方式,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专业知识、在企业项目中得到实践,并且能够进行深入性的研究。如美国康奈尔大学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共同创办研究中心。第四种,“厚基础、宽口径”模式。如日本的立教大学,除了传授学生旅游相关知识外,还培养丰富多样的多学科知识技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就业方向。

1.2 国内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各大院校对于旅游人才的培养呈现高度重视,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开放、多元、快速变换的时代。除了传统的课内讲授模式,如今国内也形成了创新形势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对旅游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培养模式:第一种,“工学结合”模式。即将学校和社会资源相结合,学生除了在校学习,还可参与社会组织的一些相关短期活动,进行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综合培养。第二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该模式与国外的模式要求相似。但是我国对于本科生的研究层面不够深入。第三种,“订单式”模式。即学校和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企业学习实习,一方面学生得到实践锻炼,另外也为企业输送人才,解决其短时间人力短缺问题。

对比国内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国外对于旅游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关注能力培养、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思维训练。课程设置方面,国外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相互结合,国内课程设置上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工学结合、订单式模式中,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多接触的是基层岗位、可利用的劳动力。上述一系列问题致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能充分结合,旅游人才培养缺乏国际化视野与创新创业思维的训练。而实践教育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需要寻求突破点,通过借鉴国外的培养模式经验,有助于我国旅游体系的完善和优化。

2 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初,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发展“双引擎”概念,把“创业创新”的“双创”模式作为未来的政策指向,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创新创业教育由“创新”与“创业”两个要素组成,一方面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实操技能。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学生的自主性、钻研精神以及善于发现不同的探索思维。重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新的观点并落实到实践层面。大学区别于中学阶段,需要更多的自我学习与成长,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创新与实践能力,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及实操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创业思维与能力,并较好地解决了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主导、理论偏多、实践不足的问题。

3 国际化创新创业旅游人才

首先,国际化“双创”旅游人才培养具有迫切性。旅游行业的交叉融合、跨界联动,急需具有更多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旅游人才,应对全球化、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互联网、智慧旅游、智慧景区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方向发生了转变。从单一的旅游接待人员,向具有新媒体运营技能、旅游企业网络营销人员、智慧景区建设与管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转变。因此,高校应培养国际型的应用型人才,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对于国家来说,创新则是驱动力,任何大行业不创新则势必会被时代潮流所淘汰。旅游行业则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双创人才的需求,作为产业驱动发展的储备力量。

其次,国际化“双创”旅游人才培养中需要注重多样化能力培养。除了旅游行业相关技能,还要具有创新创业所需的特质;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国内历史文化旅游相关知识储备,也要具备跨语言沟通能力、国际化视野、国际管理经验。培养内容上,一方面汲取国外旅游文化、国际旅游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旅游专业知识、能力养成。其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运营人员的人文素养也变得至关重要。人文知识、人文精神、法律意识、数据伦理这4个方面直接渗透到科技创新的生命周期中,影响创新活动的各个阶段。人才培养途径上应当:构建国际化创新创业体系;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健全“双创”支撑服务体系,探索开放共享的“双创”基地运行模式;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探索建立多资源深度融合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借助“双创”国际学校,支持校内学生走出国门感受创新创业,建立输入输出双通道的国际化创业支持架构。

4 旅游接待业课程国际化“双创”旅游人才培养现状

旅游接待业是为旅游者活动(食、住、行、游、购、娱以及其他相关需求)提供产品及服务的产业。2018年,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旅游管理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了旅游管理类专业4门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本课程以旅游接待业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旅游业统计分类标准,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旅游接待业的构成、特点、发展历史及其从业素养要求,又从微观角度阐述了旅游接待业业务管理等内容,还介绍了各组合产业的细分类型及发展、著名企业及行业管理等内容。对于本课程地培养现状将结合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能力、培养内容、培养途径三方面展开。

4.1 培养内容

课程内容具体包括三个模块:走进旅游接待业、认知旅游接待业的业务管理、认知旅游接待业的发展。本课程内容主要依据国家旅游业统计分类标准及参考教材进行设计,整合出以上3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逻辑主线为产业概述—产业管理—各组合产业发展。

本课程使学生全面认知旅游接待业的构成、发展及接待业务管理,夯实学生在旅游接待业从业时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此外,本课程还加强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专业的知识融通和专业认同感,提升了对各自专业与产业发展关系的认知度,提升职业素养。增加了比如汽车营地、邮轮、民宿等新型旅游接待业管理内容;在线旅游、会展、特色小镇旅游等跨界接待业务管理;服务理念、技术、产品、模式、市場等层面的旅游接待业服务管理创新。捕捉创新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大量国内外案例分享、视频等,使得学生认知旅游产业从业素养及要求,管理理念,通过汲取国外旅游文化、国际旅游管理优秀经验加强自身的旅游接待业规范。受教学环境限制,培养内容的习得多从课堂教学展开,而人文素养中人文精神、法律意识、数据伦理因需要在真实的旅游环境、工作场景下切身体会和参与,目前存在不足。

4.2 培养能力

本课程以学生职业必备知识及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产业发展调研、分析能力以及接待业务管理能力,为今后从事旅游、酒店、会展等行业的相关工作发挥基础性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将教学内容及以前所学的理论及技能融会贯通,将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现状结合,将典型案例研究与发展趋势研究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的能力。

在学习任务中,通过个人职业素养展示、评估及职业规划、旅游接待业业务管理典型案例分析、旅游接待业业务管理暗访报告、旅游接待业发展典型案例分析、某地旅游接待业简介、某地旅游接待业发展研究。通过小组协作、景区调研、PPT汇报,锻炼了表达能力、将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学习对于高校双创人才的培养比较重要,课程目前对于外语知识及能力提升训练弱化。

4.3 培养途径

目前课程在教育与实践层面有丰富的教学体系。课程的第一模块主要为理论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外作业为辅;第二个模块为探究式课程,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综合运用课堂精讲及答疑、案例分享、学习任务分享及讨论、实地调研方式进行教学;第三个模块主要为教师讲授、旅游职业经理人讲座、实地调研、案例分享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访学交流层面,近年来受到疫情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访学交流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国际化建设层面,专业积极申报并通过UNWTO国际认证,并在本课程落实层面参照国际认证标准实施,接受国际组织的不定期检查工作。在创业层面,教师积极组织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但是受到教师创业相关知识限制、学生技术技能匮乏,获奖情况不显著。

5 旅游接待业课程国际化“双创”旅游人才培养提升方案

5.1 丰富培养方式,人文素养提升场景化

学生作为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活动能够进行与开展的依托,传统的课堂互动已经满足不了新时期下专业人才的培养。该阶段学生呈现开放、自我超越的特征,相对开放,不易受保守思维禁锢,对于新鲜事物接受度高,更加关注自我超越与成长。对于旅游知识的补充应当在一些实际案例教学中潜在的补充,而非死板性学习硬性知识。针对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人文精神、法律意识、数据伦理培养,一方面通过课堂讲授方式开展,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互动参与、翻转课程、情景教学的方式会使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记忆。比如采取企业精英讲授、旅游行业专家讲座、学生企业见习等,在真实的旅游环境、工作场景下体会和参与,理解旅游行业中的服务理念、法律法规意识、大数据时代的旅游伦理现象。

5.2 注重语言培养,推进双语课程建设

国际化双创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应用型、学术与实践能力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对于学生应该因材施教,突出个性化教育,结合个人能力、潜力及时调整教学模式。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求职、步入社会、迈入职场、与人沟通、出国生存技能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而纯英语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无法产生较高的兴趣。旅游接待业课程涉及旅游行业的方方面面,在专业知识中融入英语教育,以专业知识为依托,语言的学习将更具情境化与趣味化。由此,本课程双语建设具有价值及较为可观的成效。旅游接待业课程需要发挥课程组外语教师的能力,并且积极进行双语课程建设,将语言的学习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5.3 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创业支持体系

近年来,受国家政策的倡导,近年来各大高校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这对于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具有诸多益处,体现在开拓了学生在校园环境下的思维模式,指导大学生创业落地、带动就业选择多样化,延缓就业压力等。针对该课程主导下的创业支持体系和架构不完善问题,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学生在企业进行见习参观等,探寻更多与实际接轨的选题。另一方面,课程团队教师受到职场经验的限制,对于学生创业的指导不够实际与全面,可以通过企业外聘教师、邀请行业专业分享的形式,让课程教师捕捉前沿咨询,以此更好地指导学生参与创业项目。通过校企联合、多元指导,建立起创业支持体系,达到以赛促教、赛教融合。

6 结语

旅游接待业作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能力培养、从业指导有着深远的意义,开展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新时期对于应用型、国家化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旅游接待业课程在国际化双创培养中形成了诸多特色,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本文提出:通过丰富培养方式,人文素养提升场景化;注重语言培养,推进双语课程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创业支持体系,促进旅游接待业课程更好地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婷.基于校企联盟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2]徐斌.“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J].山西农经,2020,(12):2123.

[3]杨军,李雪婷.嬗变与升华:大数据时代创新人才的人文素养重构[J].四川建材,2017,43(12):263264.

[4]国家发展改革委.清华大学: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构建国际化创新创业体系[N].中国经济导报,20171124(A03).

[5]弓馨,徐婷,张丽英,等.“线上+线下”多维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2,(04):3739.

[6]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多维融合模式研究——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02):9294.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