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3-08-21鲁美娟温欣陈珊珊
鲁美娟 温欣 陈珊珊
摘 要: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专业扎实提高到德才兼备,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财会专业亟需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文以财会专业商业倫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剖析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困难,然后针对性提出思政教学改革路径,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财会专业高质量人才,从而助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财会专业;课程思政;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6.061
0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科技与产业革命正蓬勃发展,这必将带来更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将随之改变。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加快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专业+思政”的教学体系,致力于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财会专业学生是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教育关注点不仅包括专业能力提升,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热点时事,培养学生经学济世、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养,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财会专业中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以利益冲突与道德困境问题为切入点,为财会从业者提供决策分析合理视角的课程。该课程与思政教育高度契合,能帮助财会专业学生切实解决从业中遇到的伦理与道德困境问题,所以该课程思政改革具有较大现实意义。由此,本文以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探索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能力突出、职业素养高的高质量人才。
1 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财会人员的就业环境早已发生巨大变化,高校传统思政教学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所以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论是从社会发展、财会专业发展还是个人发展上来说都存在一定的必要性。
1.1 社会发展需要
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成千上万专业基础扎实、职业道德素养高的优秀财会人员参与其中。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重点依托企业高质量发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会人员参与企业规划、组织、决策和评价等工作,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所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财会从业者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职业精神。高校财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培养财会专业学生形成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爱岗敬业、良好职业操守等优秀品质,从而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经营,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财会专业发展需要
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中国会计准则是财会从业人员执业的标准,近些年来中国会计准则的建设始终顺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在不断变化,中国会计准则也随之变更,高校对财会专业学生的教育理应紧跟时代需求。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财务共享等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在替代财会部分笼统的、繁琐的、机械的工作,财会工作人员需求已然发生改变,高校传统“重理论,轻技能”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新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在人才市场需求上来看,思想品德素质已然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所以高校教育重心必然要向政治品德素养提高上倾斜,而课程思政是恰好贴合了“专业+思政”协同发展的理念,因此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
1.3 个人发展需要
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个人发展的必然需求。由于大学生活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同时大学生接触的社会丰富多彩,意味着学生的价值追求是多方面的,大学生可以有不同价值追求,但不意味着不需要共同价值追求,特别是作为资金最直接接触者的财会人员更是面临各种名利诱惑,所以此时此刻亟须高校财会教育统一价值引领。财会专业课程思政在教学中引入的诚实守信、廉洁公正、责任与担当等思政元素能够引导学生价值追求往积极的健康方向发展,进而为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保驾护航。
财会人员从业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价值判断,不同的知识、意志、环境等都会对认知加以影响,从而影响正确的判断,因此财会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尤为重要。在我国财会实务中,康得新、獐子岛和康美药业等财务造假事件频繁发生,这表明我国财会从业人员的金钱与人生价值、权力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财会专业课程思政能够从深层次剖析此类关系,培养学生对利害、好坏、善恶关系的把握与判断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摆脱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困境,拓宽学生职业发展道路,提升自我价值。
2 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存在固有难点,包括课程跨科难度大、人才培养脱离国内现实和教学效果难以维持三个方面。本文以财会专业“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例,探析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对改革难点的分析为后文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也是以此课程为突破点解开财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
2.1 课程跨科难度大
财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将财会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两门课程的结合存在其固有难点。一是财会专业课程中知识点较为丰富,课时也相对紧张,所以不可能在每个章节点都融入思政内容,否则会挤压专业知识教学时间,这样与课程思政改革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嵌入思政教学的章节需要任课教师仔细斟酌,而这尤为考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二是财会专业课程思政是促进财会学生由单一型人才转向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成效不仅依托授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取决于教师的政治道德素养,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与政治素养的高低都将影响教学效果;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融入思政教学的程度,不同教师有不同的考量,同时对学生学习习惯的把握也是决定教学成效的关键,以上都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共有12章节,但是只有32个学时,授课时间紧迫。虽然“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中”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是切忌面面俱到,否则挤压专业授课时间,最终得不偿失。因此,这需要任课教师深入挖掘其中精髓部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充分把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培养嵌入课程中,从而到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2.2 人才培养脱离国内现实
由于我国财会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所以我国高校财会专业的教材多为国外书籍翻译而来,这难以避免的是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够本土化。不可否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多元化、国际化,但多数财会专业大学生将来从业区域是在国内,因此对学生的培养应当符合我国社会现实需求;与此同时,我国财会专业的教材相对老旧,更新速度也极为缓慢。综上,财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不仅需要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也需要逐步更新教学内容,不能按教材照抄照搬。财会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嵌入不仅要能引导财会专业学生以国内现实为基准,也要能帮助学生坚定政治方向和自觉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中,更要能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立志报国与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家国情怀。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讲授往往是脱离教材的,“无课本”的授课方式虽然给了更多教学自主性,但是其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需要教师依据我国国情,制定新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任课教师关注热点时事,学习国家新颁布政策纲领,保证学生接受的内容符合时代方向。
2.3 教学效果难以维持
由于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财会专业某学期某一门课的课程思政所带来的效果并不能长久持续的维持。政治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由内向外、由小及大的过程。目前学生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尤其快,特别是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不良信息而大学生“三观”尚未稳定,最容易被不良思想控制,所以高校如果只有单一学科课程思政,学完该课程后学生若不再接触其他课程思政,那么已形成的课程思政效果很可能会受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财会人员作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及维持其优良思想品质与职业精神格外重要。因此,高校财会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时不单单要制定多元的课程思政效果教学评价体系检验学生专业能力与道德素养提升情况,还需要发挥多学科的协同作用巩固课程思政效果。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关乎财会专业学生将来就业解决伦理与道德困境的学科,该学科课程思政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能更好地达成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维持效果需要教师多维度进行教学评价,同时也要利用其他诸如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学科课程思政共同维护已形成的“专业+思政”效果,而多学科如何协同维护课程思政效果又是亟须解决的难题。
3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针对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所面临的挑战,高校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实现学生在掌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和概念框架的同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好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务问题,以及达成塑造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1 加强财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养
想要实施好课程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专业的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要积极引导专业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意识、培养其能力以及组建好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才能更好解决课程思政教育跨科难度大等问题。
第一,要启发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让教师深刻理解在课程之中教书和育人的统一性。教授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这种意识不能是消极、被动的,而应该更具有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全过程当中。
第二,要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能力。教授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师要有坚实的思政理论基础,其本身应具有爱国情怀和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知识,言传身教做好模范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到学生。另外,教师应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课程思政的培训课程,增加教师内部的交流和分享,不断积累课程思政的有关知识和优秀经验,才能更好地将自己教授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课程思政内容有机结合。
第三,要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促进教育联合化。高校可以搭建一个课程思政团队,邀请思政、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等各科教师加入其中,在团队中教师可以定时分享自己的观点、课程思政案例以及教学设计,联合化教育促使思政知识真正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当中,有效解决课程思政教育跨科难度大、生搬硬套式思政教育等问题。
3.2 创新财会专业教学模式,促进课程设计多元化、中国化和时代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学需要更加多元化、中国化和时代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然地领悟到当中丰富的思政元素,提升其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第一,促进课程设计多元化。丰富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在设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时可以多列举山西票號以信为先、正中珠江审计康美药业失败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同时还可以进行案例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角色,从而提升其道德素养。此外,设计课程时可以自然地嵌入与课程有关的视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高涨其学习的热情。
第二,促进课程设计中国化。在设计课程时可以多运用与课程相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讲解到关于人性的认知的知识点时,引用子贡问孔子“乡人皆好之,何如?”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使学生学习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时,同时树立良好的品德,还可以塑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第三,促进课程设计时代化。在原有的专业课程基础之上加入时事热点事件,能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社会对财会人才的现实需求。在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结合新冠疫情事件,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商业伦理的判断标准,另一方面以事件中商家抬高口罩价格和百姓自发向疫情灾区捐赠口罩,医务人员奔赴疫区挽救生命的逆行行为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3 革新财会专业评价体系,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多样性和客观性
专业课程的考核一般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方面构成,平时成绩由日常的到课情况、上课互动情况以及作业质量来评定,期末成绩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或者是结课论文撰写等形式。各大高校可以革新财会专业评价体系,促进课程考核更加科学化、多样化以及闭环化。
在评价内容上,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学生品德方面的考查,比如可以将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期末试卷的试题比重设置为70%,思政教育方面的试题比重设为30%,加强考核的科学性;在考核的方法上,可以采取试卷、调查问卷、网络教学平台学习时长以及在线互动频率等诸多方法,促进考核的多样性。在评价主体上,革新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改为以教师评价为主,同时加入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环节,增强考核的客观性。此外,当发现学生关于思政教育方面的问题时要及时的沟通和解决,高校可以不定时邀请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同时可以建立长期的沟通问效机制,以巩固课程思政的效果。
4 总结
课程思政工作应跟随时代的大浪潮,要培养专业知识和道德品质兼优的财会专业人才,这不仅仅是个人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财会专业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我国高校对于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还面临着课程跨科难度大、人才培养脱离国内现实和教学效果难以维持等挑战。本文从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教学改革路径进行探索,以望对相关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军,龙月娥,晓芳,等.提升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20,(18).
[2]徐经长.新时代我国大学会计学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8,(05).
[3]薛麗达,张菊香,董必荣,等.会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基于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21,(24).
[4]栾甫贵.会计教育内涵的拓展——基于人生教育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