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AI+X”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3-08-21李桂春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1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李桂春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亟须培养高质量的“AI+X”复合型人才来满足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据此,对高职院校人才定位,“AI+X”复合型人内涵进行研究,从跨学科构建知识能力、构建“AI+X”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充实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分析五个维度探究在人工智能教育实践路径,以“AI+X”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高职院校人工智能跨学科发展。

关键词:“AI+X”;课程体系;跨学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18

0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以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等技术为支撑,依托相关基础设施迅猛发展,成为新的产业。全球各个国家为研究和实践人工智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调研结果显示大约有60个国家/地区制定了自己国家的人工智能政策,尤其是美国强调人工智能在帮助美国保持全球科技领先地位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的重要性。2017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旨在推动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教育,加快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我国在世界人工智能发展竞争中获胜的国家意志和强烈愿望,期待在未来竞争中能够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而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恰恰是掌握人工智能的技术人才匮乏的问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养相关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院校大力培养人工智能技术型岗位人才。

1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发生改变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超市、智慧物流等新事物的不断涌现,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问题,首先智能机器人正在不断加快“机器换人”的节奏,李开复认为“人类50%的工作将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爆发而被替代”,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能不被机器替代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其次纵观社会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都会淘汰到旧的产业、岗位,但同时也会创造出更新的岗位,人机协同的人工智能时代会诞生对自动化设备进行调试、维护和操作管理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先进设备机器使用的培训师等新型岗位。所以高职院校要培养的人才定位应该是具有人工智能基本知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人文素养和跨学科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有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解决复杂问题的德才兼备的人工智能+X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总之,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要具有前瞻性,培养的人才在将来才能不被智能机器所代替。

2 高职院校“AI+X”人才培养的内涵

人工智能是一个交叉专业,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就需要很多交叉学科知识,例如在复杂多变的电商市场环境中AI营销师既懂AI又懂营销,才会成为营销圈的顶级营销师。如图1所示,高职院校“AI+X”人才指的是能够把人工智能技术和专业相结合,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并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如“AI+医疗”“AI+会计”“AI+营销”“AI+工业”等都是某一专业为主,兼具包括人工智能领域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AI+X”人才培养以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专业人才岗位需求为指导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整合增加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课程,以不同专业在综合实训项目或智能作品为载体促成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协作,在协作探究中完成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协同建构,提升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智能社会的创新人才。

3 高职院校“AI+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挑战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以某一学科为主的教育,教育目标使学生深入掌握某一门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育还是比较单一,在教学形式上大多仍然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人工智能是新兴学科,高职院校“AI+X”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冲击,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人才“AI+X”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格高职院校就要对现有的专业内涵进行升级,调整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增加人工智能与专业的融合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植入人工智能知识与技术内容,这些改变无疑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教学的专业性和复合性提出来更高要求,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发展应用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共享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自学很多相关知识,对学生的自学和自我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4 高职院校“AI+X”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将培养“AI+X”复合型人才作为核心,对培养学生进行系统设计,依靠高职院校的多学科特色专业,培养具“AI+X”的跨学科的创新思维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人才。以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创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多学科协同共进,在基于大学科思维构建知识的能力培养、构建“AI+X”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实教学资源库、教学评价分析等方面探究“AI+X”的复合性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4.1 跨学科构建知识的能力

人工智能是基于多个学科的交叉汇集型学科,我们使用的智能手机就是一个基于通信和各种人工智能功能集成的智能终端。首先学生是用手机学习,将来知识都在网络上,更新速度很快,学生要在学科交叉的环境当中能够适应未来的变化,学习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培养基于所学的学科知识构建知识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其次人工智能的智能基于数据的学习训练,需要在一个相同环境下的学习过程,而在未来很多情况都是突发的没有数据和时间来学习,通过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逻辑实时解决问题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本质任务。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宽厚的基礎理论知识、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后,可深入到具体的交叉领域项目中解决具体问题,解决具体问题实际所用知识已经突破专业的限制,而是跨学科的某一领域综合的知识,我们称之为大学科,基于大学科思维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的能力,将来会适应智能社会进而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4.2 构建“AI+X”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原来以单一学科为主的专业教育,教学追求课程配置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这种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对高职院校“AI+X”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各专业的学科领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各学科攻克其专业难点,从而对现有开设的专业课程体系不断进行改良,培养能够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并将人工智能应用到实际问

题中的人工智能“AI+X”复合型人才,基于“AI+X”复合型人才知识框架在高职院校构建如图2所示“AI+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建立在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上,以人工智能模块为核心,学科专业为特色,以社会岗位需求设置选修课程,以专业实践创新的综合应用为桥梁为“AI+X”跨学科的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实践路径,AI伦理模块在人工智能教育中注重人工智能综合伦理教育和师生身心健康、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

高职院校利用自己的多学科优势,打造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特色专业,构建契合“AI+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跨学科、多领域的复合叠加的课程体系,通过做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综合实训、行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等一系列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在专业学习中培养懂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逻辑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自学能力,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岗位的需求变化,不断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4.3 优化教学方法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放教育资源激增,扩展了教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高职院校跨学科的人工智能“AI+X”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网络课堂、虚拟现实的应用正在将实体教室变成网络空间,学习者可以采用各种网络学习方式学习(例如,混合式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在学习中利用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促使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术、了解未来人工智能产业趋势,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优化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法等,能根据学生个人学习能力、自身素质和知识基础等,夯实学科和专业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使用各类协同育人平台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重塑学生职业素养。

4.4 充实教学资源

人工智能时代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将不可避免,无人驾驶职业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还要学习系统控制、自动化等专业知识,研发出的无人驾驶汽车能通过自主决策、车路协同完成自动行驶。这些趋于像人的智能机器思考、解决问题不会像学生受专业知识限制,而是综合知识的应用升级,通过不断“学习”成为智能机器人。人机协同的人工智能时代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模糊专业界限,以解决某一领域问题为核心的知识需求重构知识体系,研发新的教学项目案例,通过不断积累相关教学项目案例,充实现有的教学资源库。

4.5 教学评价分析

人工智能教学评价更加智能化和立体化,在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网络学习平台会进行实时记录、各种测验自动评分,作业或作品由同学间的互评加自评,便于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和自我反思,而不是仅对结果进行评价,学习者如果能够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学习进度、态度,那么就会取得不错的效果。基于人工智能的学习分析为实现更为科学的个性化学习、个性化诊断、个性化反馈及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使用了分析技术之后,学生可以边学习边调整策略,有针对性学习,少走弯路。

5 结语

人工智能带来了未来教育的不确定性,将来何种知识或技能一定是社会所需要的,无法预知,教师和学生都要有终身学习理念,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伦理知识要以符合伦理原则的方式进行人工智能设计、开发和应用将教育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实践,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照护。近年来跨学科的范围扩散到了潜在学科和边缘学科,在未来也会产生新的交叉领域,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核心要素是人工智能时代培养的通专结合、博精并重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打造适合本校的“AI+X”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课程体系,探索并完善“AI+X”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以“AI+X”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推进高职院校专业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跨学科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OECD.National AI policies & strategies[EB/OL].(20210812).https://oecd.ai/en/dashboards.

[2]贾夏利,刘小平.中美人工智能竞争现状对比分析及启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1,(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20)[202008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5211996.htm.

[4]李开复,王咏刚.人工智能[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8.

[5]沈凌云,焦冬莉.新工科“人工智能+X”虚拟教研室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8):6974.

[6]陈凯泉,沙俊宏,何瑶,等.人工智能2.0重塑学习的技术路径与实践探索:兼论智能教学系统的功能升级[J].远程教育杂志,2017,35(5):4053.

[7]邓国民.教师整合技术与伦理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2):99103.

[8]姚艳玲,开滨.近五十年国际上人工智能领域跨学科演变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7,53(19):816.

[9]余小波,张欢欢.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9,(1):7581.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