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
2023-08-21郭莹
郭莹
【摘 要】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技术在上前牙阻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上前牙阻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5例。甲组予以常规外科导萌手术,乙组予以口腔正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甲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2%,低于甲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方法、美观度以及日常能力评分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应用于上前牙阻生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牙齿错位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口腔正畸;上前牙阻生;外科导萌手术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14-0043-04
Clinical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Impacted Upper Anterior Teeth
GUO Ying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Liny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Linyi 2760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orthodontic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impacted upper anterior teeth.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impacted upper anterior teeth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1 to December 2022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by digital random method, with 4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surgical guided surgery, and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orthodontic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icacy, complications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 was 95.56%, which was higher than 77.78% of group A,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group B was 2.22%, which was lower than 24.44% in group A,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cores of treatment method, aesthetics and daily ability in group B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Orthodontic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ooth dislocation of patients with impacted upper anterior teeth,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Orthodontics; Impacted upper anterior teeth; Surgical guided surgery
上前牙阻生(impacted upper anterior teeth)是臨床上一种比较多见的牙齿发育障碍,多表现为牙齿萌出错位,严重者甚至出现骨内埋伏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一个人的牙齿发育,进而出现牙列不全、颌骨畸形等情况,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语言发育与容貌。一般来说,轻度阻生牙患者易出现邻牙根吸收与牙齿脱位情况,而严重者则会出现牙冠周围牙龈发炎与脸颊肿胀,进而导致患者张口困难,出现周围淋巴结肿大,为此,积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来治疗上前牙阻生,迫在眉睫[1]。以往临床针对该类患者,多采取外科导萌术治疗,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并发症也比较多,而如今伴随临床口腔外科技术的逐步发展,正畸技术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口腔正畸能在有效清除患者尖牙上牙槽骨的基础上,保留其牙槽峪顶的颊侧缘牙槽骨,以此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其治疗时间,同时还能相对减少患者出现牙龈炎、牙列紊乱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最终实现改善患者口腔功能的目的。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在临床上前牙阻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沂市中医医院2021年4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上前牙阻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体格检查与影像学等检查确诊;满足手术治疗或口腔正畸治疗指征;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其它口腔疾病者,如口腔肿瘤、口腔严重感染等;治疗后未定期接受随访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45例。甲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4~36岁,平均年龄(25.18±1.53)岁。乙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13~35岁,平均年龄(25.65±1.12)岁。两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被给予口腔检查、根尖片与X线、曲面断层片等检查确诊,确定满足手术或正畸治疗后指导患者于术前多休息、保证营养摄入,做好对应的抗炎与抗感染治疗,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工作。
1.2.1甲组 给予外科导萌术治疗:首先给予患者麻醉处理,待麻醉发挥作用后实施外科导萌术,先清除干净患者前牙上黏膜与骨组织以更好显露出埋藏牙,让牙面充分暴露在术者视野中后将骨阻清除干净,切记不可损伤到其它牙齿或组织,接着做好最后的止血与缝合工作[2]。
1.2.2乙组 在甲组基础上被给予口腔正畸治疗:给予患者进行口腔X线检查以了解其牙齿实际排列情况,并结合患者牙齿情况确定对应口腔正畸方案;然后根据治疗方案采取对应矫正操作,借助拉簧、钛镍丝辅弓与橡皮圈等物件来固定好患者牙齿,以达到正畸矫正效果,同时需注意固定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轻柔,以免因用力过猛而诱发出血[3];最后,重新检查一遍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而后进行常规止血与缝合处理。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由护士嘱其出院后每半个月来院复查1次以了解其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
1.3.1临床疗效 结合患者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患者治疗后口腔功能恢复正常,且牙齿正常,则为显效;若患者治疗后口腔功能基本恢复,但伴有牙列紊乱情况,则为有效;若患者治疗后口腔功能并未有显著改善,且出现并发症,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3.2不良反应 统计牙列不齐、牙龈发炎与牙周脓肿、咀嚼功能异常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3.3满意度 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本次治疗方法、治疗后日常能力恢复与美观度三方面的满意度情况,评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乙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 乙组治疗方法、美观度以及日常能力评分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临床口腔科出现了大量上前牙阻生病例,而这种口腔疾病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牙齿发育障碍,好发于12~18岁青少年人群中。纵观该类患者牙齿情况,其出现上前牙阻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患者牙齿排列较拥挤,从而导致其上颌尖牙在萌出过程中出现了位移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牙的正常萌出;患者上颌尖牙同萌出平面相距较远;患者上颌尖牙邻牙出现了位移,从而使得新牙萌出没有足够的空间;尖牙出现了发育障碍等。而除了上述原因,遗传、囊肿也是导致患者出现上前牙阻生的重要原因。就目前临床实践来看,因上前牙阻生患者普遍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故很少会有患者去医院口腔科咨询就诊,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或其它疾病诊疗过程中无意发现的,因此对于该类病症的早期诊断还是比较困难的,从而影响到疾病的早期治疗。尤其是對于年龄低于12岁的上前牙阻生患者,在其上前牙未萌出或已经出现了两次尖牙隆起不对称情况时,就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及时来院咨询检查,尽早接受治疗,以免病情加重[5]。同时,由于上前牙阻生患者临床并无明显症状,无法第一时间发现,从而耽误了治疗,而当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的时候,随着患者病情的逐步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语言功能、咀嚼功能与面部美观等情况,从而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极大影响,为此,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关于上前牙阻生患者的治疗,多采取预防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与口腔正畸治疗等,其中,预防治疗指的是在患者上颌中切牙出现了萌出异常的时候,及时将其乳牙拔除,同时对其牙弓采取适当扩大处理,从而为其后期上颌中切牙的萌出提供足够空间,进而避免牙齿错位情况出现。有研究显示[6],在人为预防性拔除患者乳牙之后,70%~80%的上颌中切牙腭侧阻生患者中切牙后期都能正常萌出;手术治疗,即外科导萌手术,通过人为手术方法将患者埋伏牙上的其它组织去除,以此来切断中切牙萌出阻碍因素,为其后续萌出提供有力条件。一般来说,该治疗法适用于切牙形态比较正常的患者,同时也是治疗上颌中切牙阻生的一种主要办法。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还会具体结合那些骨骼发育不完善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羟基磷灰石进行弥补,假如患者出现埋伏位置较浅且属于正常状态,则可进行开窗牵引性手术治疗,但需注意牵引力度的适宜,一般控制在30~60 g,若患者伴有多牙埋伏或横位阻生等不适合外科导萌手术治疗时,则需结合情况实施牙齿自体移植手术治疗。同时,临床大量实践显示,若采取单一外科导萌手术治疗,很难获得上前牙阻生治疗和并发症控制的双重效果,术后极易出现牙列不齐、牙龈炎症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到患者的牙齿美观。口腔正畸治疗多联合外科导萌术同时应用,能大大提高外科导萌术的治疗效果。外科导萌术虽有一定效果,但其并发症也比较多,且以牙周脓肿与牙龈炎症为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预后,故在此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更好[7]。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甲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确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口腔正畸治疗是借助器械作用对患者牙齿进行矫正处理,其中所用到的矫正器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错位牙与畸形颌骨施加对应矫正力,从而对患者牙周组织与颌骨组织造成一定生物动力学反应,使之机体组织学得以改变,进而达到牙齿畸形矫正的目的[8]。同时,为确保治疗效果,在口腔正畸治疗前做好对应的诊断工作,因为患者的牙齿数自身组织与组织对矫正力量的反应虽说可预期,但也不排除意外的发生,故为避免错过患者的最佳矫正治疗时机,必须做好前期诊断检查工作,其在正畸治疗前需每周1次检查,而正畸治疗过程中,则可去除尖牙处的牵引通道上的牙槽骨阻力,同保留住牙槽嵴顶颊侧缘牙槽骨,用以保护后期萌出的尖牙与周围牙齿[9]。另外,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医生还需具体结合患者情况确定其正畸力度,从而减少后期牙龈炎症、牙周出血等异常情况的出现。此外,正畸治疗,主要是借助各种矫正装置来对患者错乱的牙齿加以矫治,同时对患者面部畸形情况加以改善,并保持其同肌肉间的协调性,最终实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与美观[10-13]。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乙组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甲组(P<0.05),可见口腔正畸治疗更能满足上前牙阻生患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针对临床上前牙阻生患者情况,在常规外科导萌术治疗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能大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整体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同时,为进一步确保治疗效果的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还需在治疗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对应治疗流程、目的与预后效果等信息,以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度,积极配合;治疗结束后,也需告知患者结果,打消其顾虑,使患者更好配合后续护理工作,同时叮嘱其定期来院复查,确保医生能动态了解其阻生牙位置与牙冠方向,看是否出现了位移,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此来最大限度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雪花.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9,27(11):50-51.
[2] 金晓月,丁熙.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5):661-662.
[3] 刘婷,郭娜.上前牙埋伏阻生运用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6):63-64.
[4] 张斌,谢洪昌,陈建明,等.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3):40.
[5] 苗玉珠,布斐.口腔正畸治療23例上前牙阻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J].上海医药,2019,40(23):67-69.
[6] 左常艳,梁颖,刘曙,等.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1,11(15):114-115.
[7] 杨兰辉,刘莹.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4):64-65.
[8] 刘文波.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2):82-83.
[9] 张斌,谢洪昌,陈建明,等.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3):40.
[10] 王静洁.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6):152-153.
[11] 何文丹,付玉,陈东,等.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阻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4):152-153.
[12] 李靖玉.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3):73-75.
[13] 陈梦珊.口腔正畸治疗上前牙埋伏阻生疗效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2):92.
编辑 柴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