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图书出版形势分析和图书编辑基本素质探析

2023-08-21孙玉苗赵翠

今传媒 2023年8期
关键词:图书出版素质

孙玉苗 赵翠

摘 要:本文对我国图书出版形势和图书编辑的基本素质要求进行了分析,指出“十四五”时期,面对当前我国图书出版事业亟须复苏、数字化出版趋势不可逆转、图书质量有待提升、出版事业动力强劲的形势,作为出版工作主力军的图书编辑必须牢记出版使命,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文字功底、艺术修养,坚守工匠精神,强化学习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我国图书出版事业繁荣发展。

关键词:图书出版;编辑;素质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8-0082-04

一、引 言

我國是图书出版大国。2021年12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针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要求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出版工作迫切需要更好地发挥服务大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迫切需要提升内容建设水平和服务供给能力,更好以精品奉献人民;迫切需要积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深化改革创新,转化增长动能,更好抢占数字时代出版发展制高点;迫切需要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走出去实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并提出“锚定建成出版强国的远景目标”,即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达到新高度”“满足人民学习阅读需求实现新提升”“行业繁荣发展取得新突破”“产业数字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出版走出去取得新成效”“行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高”[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新的发展阶段,图书出版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有着新的目标、新的要求、新的任务。编辑是图书出版事业的核心和出版过程的“中枢”,是建设出版强国的主力军。只有不断提升图书编辑的素养,才能建成素质过硬、能力卓越的编辑大军,才能顺应新形势、迎接新的挑战,促进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实现《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设计的宏伟蓝图。

二、图书出版的形势

(一)图书出版事业亟须复苏

2019年到2022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破千亿,动销的新书约有19.4万种;2020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约为970.8亿,动销的新书约有17万种;2021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86.8亿,动销的新书有19万余种;2022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约为871亿元,动销的新书约有17万余种[2-6]。上述数据表明,2020年到2022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缩小,新书供应减少。这反映出近3年来我国图书出版事业与新冠肺炎疫情前相比较有所衰退,处于低谷,亟须振兴。

(二)新书影响力减弱

自2008年新书码洋贡献率跌破30%以来,历年新书码洋贡献率持续下降[2]。2020年,新书码洋贡献率为13.82%;2022年的新书码洋贡献率同2020年持平[6],这反映出新书在供应减少的同时,其影响力也在减弱。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对市场调研途径、图书产品形式和销售渠道均进行创新调整。

(三)新媒体技术对出版行业影响深远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和便利。数字化阅读方式因其便捷性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我国数字阅读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要实施数字化战略,壮大数字化出版产业,抢占数字时代出版发展制高点。2016年至2022年,网络渠道图书销售码洋均超过实体书店,且差额逐年增加[7],这反映出图书销售渠道逐步网络化。数字化出版成为图书出版行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四)图书质量仍需提升

质量是出版事业的生命线。质量无法保证,出版精品便无从谈起。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图书质量抽查的结果引起了出版人的重视。在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的图书“质量管理2020”专项工作中,60家出版单位的180种图书被抽查,其中,16家图书出版单位的19种图书编校质量不合格[8]。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的图书“质量管理2021”专项工作中,300种图书被抽查,其中62种图书不合格。我国出版业的繁荣,离不开图书质量的提高[9],因此,出版单位要把图书质量放在首位,精益求精。

(五)图书出版动力强劲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生产、传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到2035年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也提出了建设出版强国的远景目标。相关国家政策为出版事业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对出版事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也为出版事业提供了政策保障,给予出版人巨大鼓舞。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人民收入的增加,文化、教育消费投入的增长,反映了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追求。国家政策和人民的消费意愿是推动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图书编辑必备的素质

面对我国当前的图书出版状况,为了满足新时期国家发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图书编辑必须不忘初心,认清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加强文字功底、艺术修养和学习意识、品牌意识,推动我国出版事业健康发展。

(一)政治素养

1.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

党的领导是出版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图书编辑要加强思想理论学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深刻意识到出版行业是意识形态的主阵地。2022年,国旗绘制不规范、地图绘制错误、配图不当等让人震惊的小学生教材、教辅插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事件再一次为图书编辑、出版机构敲响了警钟———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眼光是图书编辑最重要的素质,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是出版工作的首要责任。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出版事业是联系党和人民的纽带。图书编辑要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出版事业的神圣使命,当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排头兵,精准阐释党的决策,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民众向党指引的方向看齐。

3.提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意识

国家发展的需要和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是推动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图书编辑应做好出版工作,加强主题出版的影响力;应面向国家、人民的需求,服务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主战场;应坚持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提升民众思想素质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

(二)文字功底

作者的思想、情怀、研究成果都是通过语言来呈现的。一部作品是否能成为精品与其内容的组织、语言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关系。逻辑混乱、语句不通、词不达意不仅不能呈现图书的主题思想,展现图书的价值,也影响读者的理解。图书编辑进行审稿、编辑加工的过程,是对一部作品的内容进行审视、完善和提升,甚至重塑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图书编辑不仅要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能够对图书进行精、深加工,还要熟练掌握标点符号用法、参考文献列举规范、汉语拼音标注规范等,统一书稿体例,规范书稿中数字的使用,纠正错别字和不规范字、词,修正不通顺语句,让自己成为编校书稿的行家能手。

此外,图书编辑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够较好地把握书稿中心思想的呈现方式、内容展现的逻辑顺序,能够根据行文风格润色语言。优秀的表达能力能够让内容清晰明了、让有歧义的语句表达精准,甚至能够让晦涩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由此可见,图书编辑和作者之间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合作关系,这种创造性的合作有利于精品的诞生。

(三)信息素养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图书生产过程数字化、图书产品形式多媒体化、图书营销网络化是出版工作面临的趋势,这给图书编辑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加强信息技术的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出版产业数字化,这给出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图书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编辑的信息素养,简而言之,就是指熟练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快速搜集、甄辨、筛选信息,整合资源,提高自身工作成效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策划选题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可知天下大事。图书编辑不仅要关心国家大政方针,追踪社会热点,了解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策划顺应时代发展、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图书,还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了解读者期待的出版主题和内容呈现形式,细分读者群,精准策划,生产出人们喜爱的图书。

2.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编辑校对的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图书编辑不仅要对文字进行加工,还要对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进行处理。这要求编辑学习数字化技术,熟练掌握文字处理、数据分析、音视频剪辑等相关软件的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3.利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地呈现图书内容

图书出版数字化的浪潮中,图书编辑要创新内容呈现方式,比如,增加纸质书、电子书的点读功能,通过书中的二维码链接扩展资源,融合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优化内容的呈现效果,提高读者的阅读便捷性。

4.跨界融合,扩展图书的销售渠道

在信息化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购买图书的渠道多样而复杂。尽管传统的线下书店依然是图书销售的重要渠道,但是当当、京东、淘宝等网店的图书销售规模也相当可观。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QQ群,以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是宣传和销售图书的阵地。图书编辑要将线上、线下平台结合,扩宽销售渠道;利用新媒体技术创作图文消息、博文、短视频等,增强图书的影响力,扩大受众面。此外,还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及时关注读者的评论和诉求,为读者提供相关延伸服务。

(四)艺术修养

图书是作者和编辑合力打造的精神产品。文字、图片、表格等元素,在创意设计、编排和装帧下和谐统一,使得图书成为一件融合了作者与编辑审美取向和价值观的艺术品。图书出版的过程,其实也是艺术创作的过程。现代社会,随着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愈加突出。数字出版、融合出版对图书的艺术呈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了装帧设计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的重要性。精美的、有视觉冲击力的图书封面能够瞬间抓住读者眼球,让人爱不释手;妥帖的版式设计不仅能美化图书,还能凸显图书的主题。图书编辑对每一部分内容的字号、字体、间距、留白、配色、图文搭配等的设计,对光与影的变幻、对称和平衡、虚实呈现等的把握,对纸张以及烫金、烫银等工艺的选择,都影响着整本书的最终呈现效果。因此,图书编辑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感知美、欣赏美、呈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装帧设计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围绕图书的语言风格、主题思想、核心价值,调动自身的“艺术细胞”,发挥创造力,让图书成为一件有内涵的艺术品,让读者在获取文字内容的同时获得美的感官享受。

(五)工匠精神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出版工作要坚持质量第一,“着力打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1]。坚持质量第一是打造出版精品的基础和保障,而“质量之心,在于匠心”。弘扬工匠精神、崇尚精益求精是图书编辑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图书编辑要全面、细致、深入地调研图书市场,策划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精准满足读者需求的精品选题。在图书投向市场之后,图书编辑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具备责任心、恒心和耐心,积极创新营销策略,开拓销售渠道,关注图书的销售情况和读者评价,及时与读者沟通并回应读者的诉求。在审稿和编校过程中,图书编辑更需要发挥“工匠精神”,要坐得住、沉下心、看进去,无论是对书稿中的史料还是数据,都要进行认真查核。此外,在面對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图书编辑要坚持求真、求实的原则,苦下功夫,肯花精力,阅读大量资料进行对比,认真思考判断,谨慎采用;对书稿语言、图表的编辑,要字斟句酌,减少错误用字,以保证句意严谨、配图精准;对图书的印制要求精益求精,选用合适的纸张,关注色彩的调节,以保证印刷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版业相关知识和技术、出版工作相关规范和标准等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图书编辑要树立学习意识和品牌意识,以适应出版业的改革发展趋势。

1.学习意识

一是要加强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图书编辑要及时了解与出版工作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变化情况,不断更新自身的出版业务知识、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二是要拓宽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图书编辑要关注本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不断学习、钻研,策划出新颖的、有价值的选题。三是要广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练就扎实良好的文字功底,掌握不断迭代的信息技术,强化自身的艺术修养,成为眼界开阔、知识广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品牌意识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出版品牌”。品牌,是图书出版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在读者心中的感召力的体现,是出版单位、出版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图书出版品牌的塑造,归根到底是要依靠编辑品牌意识的强化,因此,图书编辑必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第一,以长远的眼光进行品牌定位。图书编辑要立足自身擅长的专业,根据出版社的发展方向,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细分受众,精准进行品牌定位。第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汇聚优秀的、专业的作者资源和高水准的内容资源,这是品牌塑造的基础和保证。第三,将优势出版领域深挖细做,甚至可以对已出版的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加工整理,推出不同形式的出版產品,并辐射周边领域,这是品牌打造的核心。第四,充分利用全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第五,推出品牌衍生产品,扩大受众面和关注度,提高读者黏性。第六,关注读者评价和市场动态,注重品牌的维护。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出版业正在由传统的提供产品向提供信息服务转变。

四、结 语

图书出版对增强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实力,以及提升人民的思想境界、科学素质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我国图书出版现状,以及国家政策支持和出版行业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图书编辑作为出版事业的主力军,要牢记出版事业的神圣使命,与时俱进,从政治素养、文字功底、艺术修养、工匠精神、学习意识和品牌意识六个方面进行提升,为实现《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建成出版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s://www.nppa.gov.cn/xxfb/tzgs/202112/t2021 1230_666304.html,2021-12-30.

[2] 黄灵霞,姜悦.开卷2019年新书市场分析[EB/OL].https://www.epuber.com/2020/02/01/7319/2020-02-01.

[3] 何安安.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公布:零售市场首现负增长[EB/OL].https://baijiahao. baidu.com/s?id=1688200748337015005&wfr=spider&for=pc,2021-01-07.

[4] 新京报.2021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发布:学术文化类码洋比重上升[EB/OL].https://k.sina. com.cn/article_1644114654_61ff32de02001f48k. html,2022-01-06.

[5] 新华网.2022年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871亿元[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279918211582921&wfr=spider&for=pc,2023-01-06.

[6] 北京开卷.2022年度全国新书市场报告[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137062?commTag=true,2023-03-04.

[7] 新京报.2022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短视频电商已成新书首发重要渠道[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275923097161592&wfr=spider&for=pc,2023-01-06.

[8]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图书“质量管理2020”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通报[EB/OL].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75636.shtml,2021-02-09.

[9]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图书“质量管理2020”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的通报[EB/OL].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3666.shtml,2022-03-23.

[责任编辑:李婷]

猜你喜欢

图书出版素质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科技社团活动在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环境卫生,靠整治更靠素质
网络语言模因传播的规范化探索
论中国图书出版业品牌化运作的理想模式
西班牙出版业发展现状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全媒体时代图书策划的传媒化探索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