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青年”四重特质的深刻内涵
2023-08-21纪超凡
纪超凡
(南方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党的二十大报告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1](P71)。这为新征程中时代新人的成长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具体而言,即理想信念撑起精神支柱,责任担当负起时代使命,吃苦精神承接光荣传统,奋斗精神基于意志品质。明晰新时代好青年四重特质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助力青年把握国家对其提出的要求以及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能激励青年勇挑重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新时代好青年理想信念的激发与强化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新时代青年“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P61)。远大的理想能为青年的奋斗指明方向,共同的理想为青年的征程确定目标,坚定的信念是青年实现中国梦所需的精神力量。
(一)追求理想是人的精神属性的实践要求
马克思在阐释人与动物的区别时曾指出,动物本身就是它的生命活动,人可以“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己意识的对象”[3](P183),即人是有意识活动的生命存在。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不仅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还要证明自身的意识,这就是人的精神需求。与之对应的精神实践则是通过改造客观的对象世界,人可以“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3](P163)。也就是说,人与动物相比的本质特征在于“两个二重化”,即现实的二重化和精神的二重化。现实二重化是本“我”和对象化的“我”的二重化,即人能做到本质力量对象化,能在自己创造的对象世界里彰显自己的价值。精神二重化是对现实的理解和信仰的追求。动物没有信仰只有生存本能,而人具有信仰,并能在对信仰的追求中不断实现自己的理想。
人的精神属性是其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质。人产生精神需要,开展精神实践,需要在现实世界中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对象,即要树立理想。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它生发于历史实践,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并指向未来的世界,是通过现实实践可以达至的彼岸。正因为有理想的确立与牵引,个人才能在具体实践中有的放矢地施展并呈现自身力量,将其对象化于具象客体,并在直观的对象中反观自身力量,肯定自身价值,省察自身不足,调整实践方式。在此过程中,个人得以成长,社会得以进步,世界得以发展。
(二)坚定理想信念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
青年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要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摆脱人受奴役的状态,扬弃人不自由的状态,是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4](P86)共产主义社会是当下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青年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观视野,胸怀天下,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奋斗。此外,青年还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新中国成立伊始一穷二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并获得广泛承认,这“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的正确选择”[5](P122)。新时代青年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性发展。与此同时,新时代青年的实践要为世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中国方案,为共产主义终极理想的实现贡献力量。
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理想是人的精神实践的目标,信念是人的精神实践的动力。有理想才不会在现实中迷失前进方向,浪费光阴,有信念才会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行为坚定,不为诱惑所扰,不为困难所惧。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一个人理想信念坚定,才可在追求事业中百折不挠走向胜利。一个人缺乏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则在现实实践中行事乏力。马克思早年树立了为人类寻找幸福的理想,一生颠沛流离与贫困潦倒都没能动摇他为无产者呐喊的初心和探寻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通过发现剩余价值存在与创立唯物史观,他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这就是理想信念昭示人生目标,为精神提供坚强支柱并催生强大前进动力的生动写照。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新时代好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
(三)新时代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社会实践
理想信念是事业的呼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有的青年会认为生活物资已然丰裕,谈理想已经过时。事实上,青年要意识到,当下的丰富物资是前人为了解决当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努力使中国摆脱落后的物质生产的束缚,在各自的事业中奋力拼搏,协力追求理想的结果。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发展要求为青年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青年要以满足人民的具体需要为奋斗目标,投身于国富民强的伟大事业中,将自己的有限生命汇入人类无限的历史长河中,才能彰显强大的生命力量。
理想信念要在实践中坚守。理想是精神的实践对象,理想的坚守在实践中彰显,信念的坚定在实践中检验。对标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青年就能设定人生的具体理想与事业追求,投身于现实的社会实践,在具体的工作中为理想而奋斗。在现实实践过程中,青年要对现实世界有清醒的认知与判断,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实践中永葆初心,坚定信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财富极速增长,社会生活方式多样,社会价值导向多元。与此同时,衍生出精致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青年在奋斗的路途中要对之有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对己具有自察意识与自省能力,只有在具体选择中不忘初心,坚守理想,在现实实践中坚定信念,心无旁骛,才能朝向人生目标不断逼近,为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实现而努力。
二、新时代好青年使命责任的明确与担当
由于所面临的环境不同以及所应对的挑战不同,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由此得以传承。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需要青年一代具有神圣的使命担当。
(一)使命责任是人的需要生发的自然产物
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6](P329)马克思人学理论指出,人有着自然、社会和精神的三重需要,人的自然需要的满足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能量,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依靠人与人之间的有序互动与和谐关联,人的精神需要的满足需要主体将自身力量对象化于他人或他物。因此,马克思明确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的满足与生命的存延都离不开“类”的存在模式,离不开与他者构建而成的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规定,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历史任务。因而,使命责任是满足社会的人的需要而自然存在的对象。
使命责任是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辩证统一,二者有区别又有联系。使命感是对时代任务的高度认识和深刻理解而生成的历史奋斗感;责任感是基于一定历史使命并在对使命深刻理解和担承中的任务感。使命感是责任感的基础,有使命意识才有责任担当;责任感是使命感的归结,有责任意识才有使命的实现。换言之,使命责任先验地存在,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则需要后天的教育与培养。这意味着,个体要形成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抽象概念,厘清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了解国家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的现实要求,才能对使命责任形成理性的认知与感性的认同。
(二)新时代好青年的使命责任蕴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
时代新人有着担当国家脊梁的使命传统。百年前的中国积弱贫瘠,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越来越多的青年觉醒并加入救国之途。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奋战,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冲锋在前,最终使中国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站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青年志愿抗美援朝,为巩固新生政权作出了伟大贡献;在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实施中拼搏奋斗,他们为新中国打造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在“两弹一星”的研发中攻克难关,他们为新中国打造了坚实的军事壁垒;他们在改革开放中锐意进取,发奋图强,使中国从一穷二白变得富起来;他们在新时代探索太空,研发北斗,打造天眼,勇抗疫情,戍守边疆,脱贫攻坚等。由此可见,每代人都有其要面对的现实挑战与担承的特殊使命。每一代人也都在克服困难,矢志拼博,自觉担负起其时代使命,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坚实脊梁。
新时代好青年的使命责任是实现中国梦。党在二十大报告中宣告了其今后的中心任务,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P21)。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需要青年的加入。成立中国共产党、发动工人罢工、参加抗日战争等救国行动中充满了青年的力量,他们的新鲜血液和蓬勃朝气是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探索建设新中国与改革开放,青年是开社会风气之先的主体力量,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主力军。中国青年以前是现在是且将来仍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这是由实践充分证明了的。党的二十大报告不仅强调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还进一步提出新时代好青年要有理想,要敢担当,要能吃苦,要肯奋斗,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让青春在火热的现实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这是党和国家对青年的深切期许。
(三)新时代好青年对时代使命和家国责任要有深刻认知
新时代好青年要知晓肩负时代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使得社会劳动分工精细。社会劳动分工越是精细,社会发展对合作的要求就越是迫切。青年需要具有个体与整体统一的辩证思维。个人的生存需要社会载体,社会的发展需要个体的合力。新时代对青年提出了新要求,即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这需要所有新时代青年协力奋斗。
新时代好青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来源于社会性存在。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社会。社会承载、滋养和成就着个体,社会团结富强,个体才能成长和发展。与此同时,社会的进步有赖个体的贡献,即个体应当有对他人、集体和国家的责任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来强调人的社会要求,即道义、责任和担当,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仁义礼智信”等。作为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应当清晰把握现代社会有国才有家的叙事逻辑,拥有家国天下的责任意识。只有“大家”好,才有“小家”好,只有“大我”发展,才有“小我”进步。当国家有需要,社会有号召时,新时代好青年当首冲在前,为国家和集体作出奉献,承担社会责任。
新时代好青年要敢于担承使命责任。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无论是推翻腐朽王朝的统治还是开展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又或是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祖国和民族需要的时刻,中国青年都挺身而出冲锋在先,或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或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或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担起了自己该担的责任,书写了光耀史册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好青年要敢于担承属于自身的时代使命,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者,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
三、新时代好青年吃苦精神的养成与锤炼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的新派别”[7](P353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认。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体现的劳动群众,既是物质产品生产者,也是精神产品创造者。吃苦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热爱劳动,投身事业,不畏艰辛,不惧磨难,手胼足胝,虔诚勤勉要求的集中体现。在长期和平环境中,吃苦精神容易成为稀缺品,于青年而言尤其如此。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需要直面各种新挑战,吃苦精神的养成和弘扬,是时代新人担承时代重任的实践素养。
(一)吃苦耐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劳动史。首先,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8](P550)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从直立行走实现手的自由到产生语言以及人脑开发,劳动在其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也是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3](P519)即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在于人会劳动。其次,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马克思所指的劳动并不是抽象的、单独的,而是具体的、社会的,是满足人的现实需要的实践。在具体的劳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关联形成生产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形成与发展的根本力量。
吃苦耐劳是人类获得自由的必然途径。由于受制于外在强大自然力的威胁和生产资料私有制造成的对人的束缚,劳动的驱使力量具有外在性,实践过程呈现曲折性。这也使得劳动总是令人生厌并长期被人误解为低等的行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对该现象进行了哲理剖析,指出克服劳动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本身,“就是自由的实现,而且进一步说,外在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必然性的外观,被看作个人自己自我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9](P112)。由此可见,人类要存续生命书写历史,需要努力摆脱大自然的威胁和束缚,需要积极解决社会的问题和挑战。在吃苦耐劳的实践过程中,人类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人的自由度才能得以提高,劳动能力才能得以发展,生活能力才能得以提升,主体性才能得以增强,创造力才能得以增进。事实上,个人的成长就是社会的发展,就是人类历史的书写,就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在劳动实践中主动积极地克服障碍需要吃苦耐劳,这是人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不二途径。
(二)吃苦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10](P107)中国人民向来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坚韧的忍耐力。数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秉持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擘画中华文明的雄伟实践。数千年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变法图强的历史运动,孕育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吃苦精神。这使得拥有5000年历史的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近代以来,中国遭遇了列强入侵,百姓经历了沉重苦难,国家蒙受了百年耻辱,然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地开展可歌可泣的斗争,终而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接续奋斗。可见,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不屈不挠,不怕吃苦,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的民族。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绵不断,其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在任何一次历史风雨中都选择了顽强不屈,浴火重生。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不仅要与敌人作战,还要与自然险阻作战,翻越40多座高海拔雪山,穿越死亡陷阱草地等。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精神定力,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走完挑战人类生存极限的长征。长征的胜利使得中国共产党淬炼出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成长为更强大的能带领人民追求解放的力量。较之前辈们的吃不饱穿不暖,今天的青年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会有部分青年认为现在没有苦可吃,转而沉溺于物质追求与享受中。事实上,不同时代吃苦的形式不同,但吃苦精神没有变且一点都不能少。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们的理想开辟了道路,但理想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努力。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时代仍旧要求广大青年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为中国梦的实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三)新时代好青年躬身实践,不惧艰难,甘于吃苦
中华民族是勇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民是敢于奋斗拼搏的,中国历史是在抗争中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艰辛探索中开拓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也只有在不懈奋斗中才能实现。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与考验。我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因此,新时代青年不可有轻轻松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侥幸心理,而要全力以赴战胜前进路途上的艰难险阻,在吃苦中磨炼坚强意志,依靠顽强斗志开创发展新天地。
一方面,新时代青年要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与难题,如何直面世界霸权主义的欺凌,摆脱产业核心技术的压制,这最需要新时代青年迎难而上,发扬吃苦精神,勇于开拓创新,筑造重大工程,弘扬民族志气。人类与自然力量相抗衡的历史从未中断过,现代社会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公共危机凸显,都需要新时代好青年在这些关键时刻不惧危险,冲锋在前,彰显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意志。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要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吃苦奉献。基层环境最能发现人民的切身需要,基层工作最能提升青年的工作能力,新时代青年要积极到基层学习和锻炼,在基层一线将“小我”的“小目标”融入“大我”的“大蓝图”,在吃苦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新时代好青年要不怕难不惧苦,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无畏向前,危难之中显精神,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自觉肩负责任,彰显青年一代应有的闯劲、锐气和担当。
四、新时代好青年奋斗意志的磨砺与铸就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品质是人们在意志行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特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等。自觉性品质是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既定目的的主体能动性品质。果断性品质是一个人能够对目标和行为迅速而坚毅地决断和必要调整的品质。坚持性品质是百折不回地向既定目标逼近的品质。自制力品质是善于克制情绪并理性调节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品质。奋斗意志是意志品质的最好诠释,是新时代青年勇挑重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备素质。
(一)意志品质是人的本质的内在属性
意志品质根源于人的“两个全面性”要求。马克思在谈论人的全面性时提出了“两个全面性”思想,即“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联系和观念联系的全面性。由此而来的是把他自己的历史作为过程来理解,把对自然界的认识当做对他自己的现实的躯体的认识”[11](P172)。由此可见,一方面,“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6](P295)。人的行为越具有社会性,社会生命内容越丰富,人的本质力量越能得以呈现,人的精神能量越得以发展,而包含于精神力量的意志品质也同样得以提升。另一方面,人的现实联系全面展现的过程,取决于人对自己的历史,对自然界的有意识的理解和认识。这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意志发展的结果,而非自然而然的产生。
意志品质还根源于人的主体能动性。人的发展的最高宗旨是要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们的活动不受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动的自主状态”[12](P181~18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不在某一外在规定性上生产自身,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换言之,人的存在和发展受制于“外在的强制力量”和某种“规定性”。人的需要的满足与发展需要人发挥智力和体力、想象力和行动力、个体力和集体力、潜力和行动力等去冲破藩篱,并持之不懈为之奋斗。只有这样,人的需求才能得以满足,个体才能得以发展,历史才能得以进步。人从远古时期对自然的图腾崇拜到现代把握自然的声光电气化等规律为己所用,人从受血缘、权力、资本等他者关系的支配到追求真正的自由、民主、公平,历史每一个前进的脚步,都是人勇毅地与外在强制力量相抗衡的结果,是人顽强地与外在规定性相对抗的成就。人类发展历史如此,具体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个个人的发展亦是如此。
(二)新时代好青年奋斗意志的基本内涵
奋斗意志要求青年一代要笃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快速变化,青年人如果没有自己成熟的世界观,极容易在各种更新变化中不知所措。此外,青年人自我调控能力有待提高。在当下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中,青年人容易产生急于求成,浮躁不安的心态。这些都需要青年人拥有独立思想,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笃定地设立并追逐自己的目标。
奋斗意志要求青年一代要勇毅。青年人在成长路途中遇到各种问题与困惑,需要在是非、善恶、荣辱面前能做出正确选择,需要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排除万难,勇往直前。这有助于青年人增强自信和提高自我评价,激发斗志与潜能,以在新征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奋斗意志要求青年一代要顽强。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青年需要承受更多的学习和生活压力,直面挫折与磨难,增强自身的韧性,学会在苦难中汲取力量,以永不服输的气概永葆向上向前的动力,以坚韧不拔的干劲与锲而不舍的努力善作善成。
奋斗意志要求青年一代要自励。任何成功的道路都不会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危机与诱惑。青年人在追逐梦想的路途中,需要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持续不断地投入和坚持,用持之以恒的毅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耽于片刻的鲜花与掌声,不被外界诱惑所困,能够自警自励,时刻把握行动的主动权。
(三)新时代好青年应该在实践中磨砺铸就奋斗意志
青年要在劳动创造中坚毅奋斗。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在具体劳动中融入勤奋、投入、专注、韧劲和智慧,这是进步与成功的不二法门。正如邓小平所说,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13](P221)青年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应该懂得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奋斗,半点成长与发展都没有。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干一行爱一行是青年取得事业成功的必然途径。成功肯定需要奋斗,奋斗不一定成功,但不奋斗肯定不会成功。即使奋斗没有获得追求的结果,但必然会有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积累和教益的收获。这些能量的积攒都会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青年要在社会实践中善于奋斗。部分青年面对激烈的竞争选择退缩,抱怨社会不公,认为奋斗无益,满足于基本物质需求不再继续奋斗等,这些都是青年在受到“内卷”与“躺平”思潮影响后的行动选择。“内卷”与“躺平”违背青春的时代气息,消解了青年的奋斗精神,于个人成长与民族复兴有百害而无一利。青年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劳而获体现出的问题恰需要青年通过奋斗以解决,青年肯奋斗,未来社会才会更公平与美好。青年也需要知道,人生追求不应只停留在物质需求层面,还应当追求精神生活、综合素质、社会贡献等。青年也只有在奋斗追逐的路途中才能体会到进步的快乐,成长的意义,收获的喜悦,有价值的人生。经历奋斗历程的生命才能获得尽可能全面的发展。
青年要在使命担当中扎实奋斗。“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扎实奋斗是新时代好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的行为表现,是衡量新时代好青年的外在直观。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拥有实际可行性,党的二十大确立的各项重大战略和部署更是看得见摸得着。与伟大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的当代青年应该紧盯目标与任务,撸起袖子加油干。青年的奋斗精神则体现在从个人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高质量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好每一项职责中,青年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努力成为走在新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青年要在民族复兴中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这场接力跑中,一代代青年听党的话勇毅前行,跟着党接续拼搏,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质变飞跃中建立了卓越功绩。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以往更加需要新时代青年奉献青春力量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
五、结语
青年的成长关乎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希望,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才能担承新时代使命。新时代青年要把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立身之本,努力成长为党、国家和人民期盼的有志之人;新时代青年要具有家国情怀,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责任意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力担当;新时代青年要能承受挫折,应对风险挑战,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甘于吃苦勇于奉献;新时代青年在中国梦的追逐中要笃行、勇毅、顽强、自律,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拥有理想信念的精神引领,肩负时代使命的责任担当,满足甘于吃苦的实践要求,具备踔厉奋斗的实践素质,新时代好青年便可在新征程中勇挑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