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三重逻辑

2023-08-21解慧娟

关键词: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历史

解慧娟

(兰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论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指出,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出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归根结底,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把握历史主动,在适应历史规律的同时推进历史发展,不断应对中国面临的世情、国情与民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1]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征程中,把握历史主动,开拓了发展道路。这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找出科学的方法,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唯物史观与把握历史主动的深层释义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建构了人类社会分析框架,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指南。“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P200)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上的精华,又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主体向度与客体向度的统一,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把握历史主动、开拓历史进程的使命。

(一)唯物史观历史主动性理论的核心观点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人是历史活动中发展着的人。在马克思看来,人是“他们本身历史的剧中人物和剧作者”[3](P608)。也就是说,人既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人正是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和完善着自己。“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3](P632)主客体的这种互动关系是唯物史观视域下历史发展进程和发展成果的真实写照。发展着的人开拓着历史,历史发展又促进着人的发展。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人是能够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任何情况下,思想所能超出的只是旧世界秩序的思想范围。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P320)唯心史观把历史看作纯粹的精神史,看作任人的主观随意性摆布的棋子,看作各种偶然性堆积的历史。而唯物史观则站在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基点上,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历史过程,从而把历史看作在人的生动实践中发展的活生生的历史。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人是能动地创造历史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不拥有任何惊人的丰富性’,它‘没有进行任何战斗’!其实,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进行战斗”,“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P295)。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的生动的丰富性不是来自历史本身,而是来自创造着历史的人的生动丰富性,来自人民对历史的能动创造。

(二)唯物史观历史主动性理论的重要启迪

在当今社会,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精神上的精华,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动力,又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思想武器。一百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从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在系统把握历史主动的过程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此外,中国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作为理论指导,在各个时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地推进了唯物史观的创新与发展,从而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进思想的代表,一切从实际出发,掌握着时代的命脉、把握着历史主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全党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P2)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主动性包括对历史趋势把握的主动性,对历史规律把握的主动性,对历史主体尊重的主动性,对历史活动创造的主动性,对历史发展推动的主动性,对历史经验总结的主动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主动地按照历史发展规律,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代表历史发展要求,开拓历史进步新局的历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的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就是这种历史主动性的结晶。

二、理论逻辑:把握历史主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握时代的基本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理论遵循,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引领上起着重要作用,使我们党明确历史发展趋势,树立远大革命理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而从胜利走向胜利。

(一)唯物史观对我们党的事业发展的主动性起着指导作用

以唯物史观为统领的《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指导性纲领,不仅立足于当时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而且指导我们在把握历史主动的过程中坚持代表人民利益,坚持把握历史趋势,即在实践斗争中“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5](P44),在理论方面“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5](P44)。有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领导人民,坚定信念,坚定方向,因而从胜利走向胜利。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详细阐述了唯物史观思想,揭示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基本动力和发展趋势。“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5](P9)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一切从实际出发,主动地选择中国革命道路,开辟中国革命境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可见,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在主动探索中,实现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秉承唯物史观的指导,在实践的发展中把握历史的主动性。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正确地把握历史主动,通过一代又一代人不断传承发展,其中包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也正是站在时代发展的立场上,中国共产党人回答着时代的命题,把握着历史的主动。

(二)唯物史观对我们党履行宗旨的主动性起着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P42)唯物史观以现实的历史和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为无产阶级政党为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奠定了理论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6](P13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发展的掌舵者,一切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可见,以唯物史观作为党的理论指导,把握历史的主动性是无产阶级政党保持人民性与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官地电站发电机推力轴承配备有高压油顶起系统,以便在机组起动和停机过程中给推力轴承瓦面注入高压油而形成油膜,防止推力轴承瓦面与境板之间非润滑转动发生烧瓦。在正常情况开停机过程中,高压油顶起系统能自动地投入运行;当检测到机组发生蠕动时,该系统也会自动投入,以防止低速转动发生推力轴瓦损坏事故。推力轴瓦设计为允许在事故情况下不投入高压油顶起系统也能够安全停机,不发生推力轴瓦烧瓦现象。

(三)唯物史观对我们党自身建设和自我革命主动性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唯物史观使得中国共产党主动创造历史。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的方式提出了摆脱历史周期率的第二条途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主动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先锋队意识的折射。

唯物史观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和认识,使得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严治党,对党内的各种不良作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葆党的本色和活力。

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它揭示的历史辩证法,使得中国共产党得以主动应对各种挑战,主动保持忧患意识,主动防范政治风险,主动完善机制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前进的路上绝不会停留,在自我建设的路上绝不会止步,防腐倡廉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三、历史逻辑:把握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鲜明脉络

建党百年以来,不同时期正确把握历史的主动性是党前进的不竭动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建党初期与各种势力的斗争,到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全方面的恢复,到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解放思想,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归根结底,中国共产党前进的动力是党能够正确把握历史主动,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并在党的自身建设上不断实现自我革命、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可见,正确把握历史主动贯穿于党发展的各个时期,并以此为指导,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历史主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状况的主动把握。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贯穿于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并在党的建设中不断地验证着其理论的深刻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7](P2)同样,“四种生活”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一种生活都会影响其他三种生活。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主动的过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中心任务和关键环节。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和任务,这无疑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引下把握历史主动取得的辉煌成果。

(一)我们党在历史主动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极不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中得以成立,并且不断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开始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经国共合作、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八七会议”等探索后,最后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关键形势,以历史主动性发出了建立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各种力量,凝聚起中华民族的洪荒伟力。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人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满足,把握着历史的主动。“其实,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3](P259)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者,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的变革,还能见证社会的变革;不仅能够实现自身的解放,还能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我们党在历史主动中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奠基性成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在把握历史主动的过程中提出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核心问题。围绕这一主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做了艰辛的探索。起初,由于缺乏经验,我国建设过程主要以“苏联模式”为参考,出现了一些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我国完成了“一化三改”的任务,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愈加完善,各行各业得到全方位恢复,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问题。这是又一次通过把握历史主动,在分析我国主次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中对唯物史观的运用,为我国以后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57年,毛泽东同志作了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处理各种关系的报告,包括《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其中,毛泽东同志就关键性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见解,即必须处理好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经济社会中的一切矛盾等一切国家发展亟需解决的矛盾,其中重点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创造性和历史性。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还对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主动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反对霸权主义,更好地把握了历史主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支持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全方位整顿工作的思想。经过整顿后,国内形势出现明显的好转,从而稳定了国内的局势,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把握历史主动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们党在历史主动中选择了改革开放战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实现了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由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把握历史主动。邓小平同志指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8](P4)在这一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对内坚持改革,对外坚持开放,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实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性飞跃。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科学回答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活力。随着十四大的胜利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从而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成为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历史主动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些历史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的历史主动,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主动,谋求科学发展的历史主动,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世纪,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

(四)我们党在历史主动中取得了新时代的辉煌发展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是取得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握历史主动,走出“历史周期律”的过程中,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9]可见,只有在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把握历史主动才能坚持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不断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辟新篇章。在分析时代的新变化和我国具体国情新变化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0](P11)基于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其中包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的提出,构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战略问题。可见,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主动,不仅体现在主体逻辑上,而且体现在经济逻辑中。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在把握历史主动的过程中,开拓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

四、实践逻辑:把握历史主动是推进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定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充分说明事业是干出来的,成绩是奋斗出来的。

理论的科学性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中国共产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把握历史主动,不仅在历时发展中奠定开创了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在全面推进中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创新,更是在整体构筑中深化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把握历史主动,证明了党有坚强的领导力和抵御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实践逻辑主要体现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总结经验与坚守初心相结合,坚持回望历史与走向未来相结合,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篇章。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世所罕见的成就,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在前进的各个历史时期,正是始终以唯物史观作为前进方向并把握历史主动,才能不断地取得胜利和创造辉煌。在建国之初,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励精图治,不断冲破外界的束缚,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突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亦是如此,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十九大报告指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10](P17)这是党对人民的庄重承诺,也是我国建设中不能动摇的路线。站在新起点,党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根本动力,坚持“四个自信”,继续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谱写了新篇章。

(二)始终坚持胸怀天下,紧扣时代主题谋求事业发展

历史前进的潮流赋予时代新的使命,中国共产党正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正确把握了历史发展的主动,从国内外的实际出发,分析具体问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当今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主题,促进国家间的合作交流。为此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目的就是在休戚与共的国内外环境中,促进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此消彼长。在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勇作时代的弄潮儿,把握时代主题,不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让世界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其他国家提供发展路径的新选择。

(三)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把握历史主动,坚持人民群众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党区别于以往任何政党的地方就在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11](P1094~1095)。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如既往地坚持走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工作的评判标准。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将人民作为党执政兴国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2](P1)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更应该把握历史主动,乘势而上,总结以往的经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与此同时,党应该重点关注人民群众所关心、所在意、所要求的事情,如加大医疗卫生、养老保险、就业民生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度,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也是党永葆活力的活水源泉,更是党把握历史主动的不竭动力。

(四)始终坚持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把握历史主动,就要深刻认识到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必然与生产关系相联系,因此只有符合经济规律和具体国情基础之上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言,“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13](P654~65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要求,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和解放生产力,促进了经济飞速发展。在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资本逻辑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分配不均和市场环境不稳定的现象。这就要求在坚持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宏观政策的运行,强化反垄断法和防止资本的无序扩张,加强对资本的控制和利用,在保证公平正义的同时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既利用资本的力量又革除资本逻辑的弊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努力建设保障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国家。

(五)始终坚持科学建党,全方位增强党员干部的本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党把握历史主动就是要不断实现自我革命、科学建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把握历史主动、跳出“历史周期率”,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党勇于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净化,坚决地同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其中,思想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功不可没。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又一举措,这不仅要求党员干部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实现自我革命,而且要求党员干部时刻要保持政治定力,头脑清醒,思想统一,更要求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心系群众,接受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党员干部指出,“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4]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全方位增强自身的本领:一是要坚持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努力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二是要坚决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拜金主义等一切不正之风作斗争,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三是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将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四是在实践中增强自身本领,建立起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历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